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Wulala
【評論連結】 怪手開上山坡 小石虎有家歸不得
讀〈變換菜單〉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W:
一大早的行走,讓我的腿很痠疼,不想再到哪兒去走走,便利用午餐前的時段,讀起了法伯《昆蟲記》第三冊第14章的〈變換菜單〉。法伯這一章的開頭就引用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告訴我你吃的是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哪種人!」這是一位法國的美食作家布利翁-薩哈罕的名句。法伯說他講出這句名言時,一定沒想到對昆蟲來說是多麼地貼切。
法伯在這一章的最後幾乎下定論似的寫道:「食肉幼蟲沒有專一的口味。母親為牠提供的如此單一、品質如此有限的食物配給,可以被另一些同樣適合其口味的食物取代。多樣化的菜單並不令幼蟲反感,牠和單一飲食一樣有益於幼蟲,甚至對幼蟲的種族更加有利,這一點我們稍後便將看到。」文章就在這裏結束,而我忍不住想先窺看一下法伯賣什麼關子,於是翻到下一章,一看標題,竟是〈給演化論戳一針〉。看來,法伯真的是演化論的一個有力抨擊者,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法伯同時也是促成演化論的一個推手,因為他的質疑將讓更多演化論的擁護者更積極找尋證據,進而使演化論的研究與發展更積極,成果更豐碩。
精采內文
罕見海鳥在鳥松濕地出現
作者:高雄鳥會;攝影:李文化
28日中午熱愛生態攝影的鳥友打電話通知:鳥松濕地出現了罕見的白腹鰹鳥,一時間現場幾乎來了一、二十位攝影者,有人趕快向公司請假,就為了拍攝這難得的畫面。
因為天秤颱風的緣故,一隻原本在海域活動的白腹鰹鳥竟然出現在鳥松濕地公園的大池。停棲在大池枯枝上休息,這樣的畫面相當突兀。
這隻白腹鰹鳥初步被發現時停棲在枯木上,後來吃力的飛到浮葉上面後就停止活動,顯得相當疲累,嘴喙一直收在身體裡休息。現場人員原本不願意加以干擾,直到後來觀察該鳥活動力不佳,遂決定前往搶救。最後這隻白腹鰹鳥還是體力不支,倒臥在印度莕菜浮葉上死亡。
沒有垃圾,只有C2C —我從《從搖籃到搖籃》看到的美好未來
作者:黃文欣(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
從設計的一開始,製造者就是朝著「希望用壞就來買新的」的想法在製造,壓根兒就沒有要大家去維修它。這條路可以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單一的思考路線,當一個東西壞掉時,別無用途,不進墳墓能去哪?是跨海來的也好,是地產地銷的也好,一個一個進了焚化爐!我們一向這樣對待,用壞的東西。
如果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在產品的設計端開始,就建立「零垃圾」、「零廢棄」的思維,當一個產品生命的結束,就可分解成另一個產品的養份或原料,就像一棵大樹,枯葉掉落變堆肥,果實又是許多生物的食物,樹的每一寸肌膚,都具有生態效益,簡言之,大自然中,應該沒有一樣東西,叫做「垃圾」。這個想法,是不是既可愛又先進?
不論從生態循環或工業循環的角度來看,生命週期都可以是生生不息的。我也深深被這樣的理念所吸引,在書中,作者舉了很多例子說明,不論是汽車、房子、地毯,它的前世還是今生或往生,都對環境都是有益的,此概念,也在台灣的企業慢慢萌芽,但還是需要消費者的支持與肯定,才能讓C2C的模式,不但能創造商業利潤,也能對環境產生長遠的影響。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完成資源循環-國際通用的回收編碼系統
作者:Susan Freinkel;譯者:達娃、謝維玲
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for the Plastics Industry)於1988年引進了一套編碼系統,幫助製造商及回收商辨識塑膠包裝的種類,現在你在塑膠瓶、塑膠罐底部或其他塑膠包裝材料上看到的迷你號碼就是這麼來的。那些號碼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用來保證該商品會被回收,但消費者一般都會這麼理解,因為那些號碼外面通常圍了三個順時針方向的循環箭頭——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回收標誌,然而塑膠製品回收率如此之低,這樣的誤解實在令回收專家為之抓狂。
這套編碼系統雖然很難反映現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塑膠包裝材質(它們通常都被草率地歸類為7號),而且專家們正在努力修訂並增加材質分類,但在1980和90年代,這套編碼為當時快速成形的資源回收架構提供了寶貴的共通語言。今天,由於地方政府的承諾搖擺不定,民眾的環保理念仍然停留在以為把垃圾丟進回收桶就能減少垃圾量的模糊階段,我們的資源回收系統已經變得跟塑膠分類號碼一樣難以信賴。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湯琇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湯琇婷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