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0.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國慶日 巴西藝術家美麗信前展演「反美麗灣」

原住民表演者簡朝崙,在美麗信前敲鑼,將原住民的心聲向公眾傳達。賴品瑀攝

10月10日,在當局將總統府前廣場封鎖管制,唯有受邀的特定階級才能進入歡慶國慶時,巴西藝術家藝術家與原住民表演者,也選在此日下午,到美麗灣相關企業美麗信花園酒店前,展演「拆美麗灣」的行為藝術。

美麗灣渡假村不但蓋在沙灘上,更位在阿美族的傳統漁場,同時也威脅蘊含豐富生態的珊瑚礁,除了社會運動者與環境團體致力反對這些過度的開發與私有化,國內藝文界與演藝圈人士也早已投身奔走的行列。此案,也受到了國際關切,巴西藝術家瑪莉亞.泰瑞莎.阿梅斯(Maria Thereza Alves),應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邀請在台展演,特別籌劃了兩項與反美麗灣有關的表演行動。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雲門2台東公演 《搞不定》舞者高呼「拆美麗灣」
美麗灣定讞 戴立忍︰天佑東海岸 張懸:重新檢討環評 舒米恩:不如BOT給我蓋茅草屋
紅色的巨大問號現身沙灘 問天問美麗灣
我只是要fudafudak照亮海面的星空

綠色影展|《逐冰之旅》獻給我們這一代的環境備忘錄

冰川

作者:馮忠恬

種植抗蟲基改作物,雖然投兩三年可以減少殺蟲劑的使用,但是農作物的害蟲種類很多,而抗蟲基改作物只能針對一種或兩種害蟲,其他害蟲還是要仰賴殺蟲劑來防除。而且廣泛種基改作物,害蟲很快就會有抵抗性,因此這種基改作物推出來三、四年就會失效。

基本上採用基改作物的基本思想與化學農藥沒有兩樣,都是很單純地認為把害蟲殺死就沒事了,但自然界並沒有這樣單純,害蟲還是有辦法回來。有機農業採取不一樣的思維,認為害蟲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利用然平衡的法則來減輕害蟲的危害。

精采內文

環球360°|評估氣候變遷風險 英國踏出第一步

風險評估報告中,列出十幾項主要風險項目以視覺化圖像表示(引自英國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作者: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如果說有一種地景,可以訴說人與海最深遠的歷史,見證人與海相互依存的關係,那麼毫無疑問的,這種地景就是石滬。提起石滬,相信許多人閃過腦海中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

七美嶼的雙心石滬,是廣告業者取景、政府觀光形象行銷以及旅遊業者主打的熱門景點,有著地球上最美石滬的稱號,成千上萬顆的石頭,堆成心心相印的石滬,吸引無數戀人來到岸邊許下諾言,兩心相疊,長相廝守,正是戀人們追尋的完美愛情代表。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紅樹林

越南有位婦女造林45個年頭,率領民眾種植200公頃的防風林,但由於都市化的趨勢,部分防風林遭砍伐當作建材,民眾覺得相當可惜,當地官員表示砍伐森林是不得已的事情,但在未來會努力保護剩下的森林綠地。 砍樹也不全然都是不好的,在美國也有砍樹,是對紅樹林進行實驗,看看紅樹林經修剪後是如何維持生態系的運作,也順便維護海灣的景觀視野

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漁民越來越難生存,對於遠洋漁業,曹啟鴻表示,政府應該收購並控管遠洋漁船的數量,有些魚網也是要全面禁用,不應該有一國多制,共同保護海洋資源是大家的責任。

坦尚尼亞日前向華盛頓公約組織提出申請,要求降低非洲象的出口限制,但保育團體擔心,若開放庫存100多噸的「保管象牙」出口換取外匯,盜獵可能更加猖獗,對於非洲象可是一大威脅啊!日前越南進口非洲犀牛角引起負面批評,越南政府考慮自年底起,暫停簽發進口犀牛角許可證,並將提交總理作最後裁示,希望總理作出正確的裁示,別讓瀕臨絕種的生物消失在人類的交易中。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北投纜車看 用地方公投解決政策爭端

北纜T3塔柱北投公民會館模擬圖

作者:潘翰聲

北投纜車BOT開發案,北投區除所在地的林泉里長陳惠華堅定反對,兩個未表態,其餘41個里長都有條件連署支持,但恐怕也不能代表全部民意。馬英九市長時代大力推動北纜和貓纜,不惜違法規避環評,貓纜危機層出不窮,熱潮一過開始虧錢,北纜竟能重新啟動,現有地方自治體系有如殭屍麻木不仁,創建一套好的地方公投制度,用各方都能接受的機制來解決政策爭議。

其實大多數里長被「重振北投」的大帽子壓住,還有人情包袱不得不簽,才附加「業者與居民充分溝通取得共識」的條件,或謙稱「只是個人名義」,顯然也自知不能代表所有民意,只是幫忙在環評會議虛張聲勢。既然里長敢簽署支持,不論有何條件的委婉說詞,都有心理準備接受兩年後選舉的檢驗。也因為欠缺實際可行的地方公民投票制度,基層民意常常被里長所代理。

精采內文

 

國慶日 巴西藝術家美麗信前展演「反美麗灣」

本報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10月10日,在當局將總統府前廣場封鎖管制,唯有受邀的特定階級才能進入歡慶國慶時,巴西藝術家藝術家與原住民表演者,也選在此日下午,到美麗灣相關企業美麗信花園酒店前,展演「拆美麗灣」的行為藝術。

此藝術作品名為「旨在確保台灣未來生存的聲明」,原住民表演者簡朝崙,在美麗信前敲鑼,訴說目前台灣原住民急切對抗的美麗灣、核廢料,與花蓮秀林亞洲水泥公司、茂林國家風景區規劃爭議等話題,將原住民的心聲向公眾傳達。

美麗灣渡假村不但蓋在沙灘上,更位在阿美族的傳統漁場,同時也威脅蘊含豐富生態的珊瑚礁,除了社會運動者與環境團體致力反對這些過度的開發與私有化,國內藝文界與演藝圈人士也早已投身奔走的行列。此案,也受到了國際關切,巴西藝術家瑪莉亞.泰瑞莎.阿梅斯(Maria Thereza Alves),應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邀請在台展演,特別籌劃了兩項與反美麗灣有關的表演行動。

阿梅斯相當關注殖民關係,更加入了世界各地原住民反驅逐與文化破壞的行動,她一向以錄像與裝置作品來討論資源分配與土地權力的議題。此次參展,她與簡朝崙規劃將在台北鬧區與美術館場地,共作四場行動藝術,希望能直接與民眾交流。

阿梅斯更請策展人在雙年展開幕等正式場合中,穿上反對台東杉原海岸上美麗灣開發案的T恤,將目前原住民抵抗大型企業對海岸開發案現況,揭露給更多愛好藝文的民眾。

另外三場行為藝術時間地點為,10/13(六)1700~1800 西門町、10/14(日)1700~1800信義區街頭藝人廣場、10/20(六)1700~1800北美館。

Top

 

綠色影展|《逐冰之旅》獻給我們這一代的環境備忘錄

作者:馮忠恬

1968年阿波羅8號從太空拍下地球照片,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看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樣貌,宛如發光體的藍色星球,美麗又迷人。

拍下照片前6年,海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探問大量使用DDT的美國人,我們還能在春天聽到鳥兒的歌聲嗎?

這兩件事,影響全世界的環境運動。Rachel Carson以科學數據與嚴謹論述,開啟人類對環境公害的理解;阿波羅所拍下的藍色發光體,則讓人們意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全球暖化視覺化

長期關注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James Balog,曾執行多個深具象徵性與藝術性的攝影計畫。在「Anima」裡,他讓我們看到人類和黑猩猩間的高度相似,讓觀者重新想像、創造人與自然間的嶄新關係。在面對21世紀人類與自然間最大的環境議題-「全球暖化」,James Balog則以「極限冰原計畫」(Extreme Ice Survey, EIS)來回應。

從2007年起,James Balog陸續在冰島、格陵蘭、阿拉斯加、蒙大拿等冰原地架設攝影機,以長期拍攝同一位置的曠時攝影(time lapse)觀測冰原變化,為全球暖化找答案。

面對著21世紀最大的環境議題-全球暖化,儘管因各派角力,有科學家辯稱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但James Balog才不陷入劍拔弩張的辯論泥淖裡,而是直接以攝影專業,在冰天雪地裡用生命拼搏,拍攝出一張又一張無比珍貴的照片,顛覆一般僅以數據、圖表呈現全球暖化所可能帶來的危機預測。

 

 

人們可能已經不想再看見更多的電腦預測或統計數據來告訴我們地球到底怎麼了?這些過於抽象且尋常的手法已使觀眾麻木無感,在眼見為憑的影像世界裡,James Balog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直接讓觀眾見證,數個月或一、兩年時間裡,地景地貌的巨大改變。

電影《逐冰之旅》記錄了這段旅程。導演Jeff Orlowski的影像和James Balog的照片交錯出現,創造出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夜晚的滿天星斗、幻散於天空中的綠色極光與看不見盡頭的冰川峽谷,呈顯出大自然單純無邪的美麗,彷彿讓我們看到,地球所賦予的,美的原形。

影片連結

但,一切美麗的背後,卻有著令人膽顫心驚的事實。《逐冰之旅》讓我們清楚看見全球暖化的結果,直搗議題核心,不過,他卻不是以刻板化的災難影像呈現,而是以美麗的消逝來訴說,使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純真憂傷的輓歌,溫柔卻深刻的撞擊觀者內心,扣問這一切如何發生?我們又可以來做點什麼?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目前「極限冰原」計畫仍持續進行,James Balog也積極到各地演講,展示冰原以不可思議速度消失的影像。全球暖化和每個人切身相關,我們得同舟共濟、共同承擔。但弔詭的是,正因暖化影響遍及全球,反倒分散國家與個人的責任與壓力。

身為全亞洲人均排碳量第一名的台灣,面對暖化議題,在電價偏低,誘因不足、沒有一套有利機制與政策改變人們的用電習慣下,僅能依靠企業的社會責任或個人的環保意識來節能減碳。

但《逐冰之旅》很扎實明白的讓我們看見抵禦全球暖化的迫切性。誠如James Balog曾在他的另一件攝影系列作品「Endangered Wildlife」所提的疑問:我們到底還可以接受多少物種的消失?人類已經犯過太多無可彌補的錯誤,面對全球暖化,這樣一個攸關全人類的環境議題,我們都有責任去關心、反省,並決定自己要付出什麼樣的行動。

 

這不會是一個世代的問題,也不會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與其下一代都需要共同面對的。身為父親的James Balog 在電影裡溫柔的呢喃,他希望日後可以無愧的告訴女兒,面對全球暖化,他已盡了最大的努力。

這是一位攝影師的深情告白,也是一群影像工作者,寫給我們這一代的備忘錄。

本文轉載自「MOT/TIMES

Top

 

環球360°|評估氣候變遷風險 英國踏出第一步

作者: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風險評估報告中,列出十幾項主要風險項目以視覺化圖像表示(引自英國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自2008年推出氣候變遷法案後,英國面對這個環境議題的思考並未停歇下來。他們自2009年起,著手評估在氣候變遷下英國會面對到什麼樣的風險,這項《英國氣候變遷風險評估》(UKCCRA)報告在2012年1月25日發表,分析了11個主要領域,列出700多項潛在的衝擊。在這份風險評估發表後,英國政府也開始研擬「國家調適計畫」,找出因應這些氣候風險的方法,預計在明年初就會陸續推出。

計畫主持人克拉克 ( Helen Udale-Clarke)應邀來台,於「能源與產業氣候變遷調適國際研討會」中分享經驗。她表示,由於氣候變遷確實對環境、社會與經濟,乃至於個人已然造成衝擊,英國政府感到有責任進行系統性的氣候變遷風險評估。這項國際間首見的評估計畫,依照規劃,未來每五年將針對各領域提出一份新的風險評估報告。2012年版本受限於時間,只花了兩年半的資料蒐集與分析,因此仍有些問題尚未解決。例如什麼程度的風險可以接受,應視為威脅或是機會呢?一個項目會連帶影響到其他的項目,影響程度如何,也需要時間觀察。這些都需要下一次評估時再修正。

他們從11個領域底下的上千個風險項目中,篩選出700個,並交由專家學者評分。評分看的是影響程度、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可能發生的機率,還有迫切性。11個領域分別為:健康、能源、運輸、居住環境(built environment) 商業與服務、農業、森林、水資源、洪水與海岸侵蝕、海洋與漁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

考慮政府與民間資源有限,評估報告以提供政策規劃為前提,也因此在某些部分更加細緻。這份報告必須一次看社會上所有的領域部門,並針對重要項目模擬不同條件下的情境、進行經濟分析。報告也預估各種風險在未來的三個時間跨距 (2020s、2050s、2080s) 發生的可信度(Confidence),例如夏季高溫可能造成死亡增加,預測在2020年後顯示這是中度風險,但在2050年就變成高度風險。

除了夏季高溫,報告預估2020年後可能發生的風險,都與洪災有關,包括洪災對人造成的健康影響、保險產業受到衝擊、以及對房地產造成的損害。可信度較高的風險則包括,2080年後空調需求增加、物種遷徙模式改變、洪災對高品質農作區的危害風險。報告也將氣候變遷可能的好處列出,2020年後因冬季低溫致死的人數將大大降低,遠超過預估夏季熱死的人數,冬季能源需求也因此減少;2080年後,種植新作物的機率將會大增、北極海冰溶化形成的航道也對英國有所裨益。

這些眾多的分析,目的都是要讓政府各機關可以明確做出決策,不需要再從評估報告中去自行解讀,因此特別注重數據與資料的正確性,甚至雇用一位圖表繪者,以視覺圖像呈現評估成果。此外,由於英國決策過程向來注重產、學、民的參與,以及過程透明,此規劃不但充分討論,也因為定時更新而更具備彈性。

這些風險項目並非都是容易預測,有些變動較大,例如能源供應部份,如果是冬季漸暖,暖氣的能源需求減少,這或許可以預測,但還有戰爭、天災、漲價等其他因素牽動,因此其預測的信心指數就比較低。又例如,水患的資料逐年累積,可以預估更為準確的數據,但生態系服務的變動則很難以數據呈現,其發生的可能性就無法做得太明確。也因此,「可信度」的評估只有區分為高、中、低三的等級,以適用於所有項目。

不過此報告是假設政府在無所作為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風險評估。然而誠如大家所知,針對氣候變遷,英國其實在許多領域,都已經大力投入低碳策略,也做了許多防災的工作。這些未在報告中詳細納入的考量,都將在五年後的版本中納入。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未來的國家氣候調適工作,都是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進行的計畫,這些報告與計畫都會受到氣候變遷委員會底下的氣候調適委員會(Adaptation Sub-Committee, ASC)審議。氣候變遷委員會是依據2008年氣候變遷法成立,為學者組成的獨立小組,負責監督政府執行氣候變遷法的進度與政策,並定期向國會報告。

延伸閱讀:

英國氣候變遷風險評估》Jan-12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

《 Flooding rated as worst climate change threat facing UK》Juliette Jowit 26-Jan-10  The Guardian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越女造林45年 都市計畫遭砍

摘錄自2012年10月10日中央社報導

越南一名婦女以45年歲月,率領民眾種植200公頃的木麻黃防風林,但由於都市化趨勢,當地逐漸發展成小市鎮,部分防風林遭到砍伐,用於建造房舍,民眾相當惋惜。

越南「青年報」10日報導,婦女范氏迎(Pham ThiNgheng)在廣平省(Quang Binh)同亥市(Dong Hoi)廣富村(Quang Phu)率領居民,經45年種植成果,當地擁有一片面積廣達200公頃的木麻黃海岸防風林。

越南政府在2000年表彰范氏迎的環保義行,特頒授勞動英雄,國家主席並以親筆信表揚她的行為;2002年范氏迎獲頒環保獎章。

報導指出,范氏迎在2002年過世後,民眾感念她的貢獻,將整座森林命名為「迎媽森林」。但是由於都市化趨勢,這個區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小市鎮,森林遭到砍伐,使得民眾相當惋惜。

當地官員表示,「迎媽森林」已成為當地珍貴財產,森林被砍伐,興建房屋,民眾和官員都覺得可惜,但這是不得已的事情。原有200公頃的「迎媽森林」目前只剩下118公頃的面積,有關部門表示,未來將持續嚴格保護剩下的森林綠地。

Top

 

美國佛羅里達州公私協議:修剪紅樹林以改善海灘俱樂部觀景視野

本報2012年10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蘇瑋佳編譯,鄭鈺琳審校

美國佛羅里達州公私協議,修剪紅樹林以改善海灘俱樂部觀景視野佛羅里達州北那不勒斯市一座紅樹林即將進行一場實驗,測試經紅樹林修剪後如何維持生態系的運作。這個實驗起源於西南佛羅里達保育協會和赤腳海灘俱樂部間的協議,雙方將共同主導這座5.5英畝的郡屬財產之紅樹林修剪工作,以維護俱樂部觀賞海灣景致的視野。

科里爾郡行政部門首肯今年夏天的修剪工作,並引導雙方擬定具體的計畫,計畫將於10月送科里爾郡審查。這是一個公私部門為了環境利益而合作的範例,各方面都有所收穫,赤腳海灘俱樂部的律師John Fumero說,「我想這是一個應該推廣到全州的示範計畫。」但西南佛羅里達保育協會將這個協議視為一個實驗,而非就此打開科里爾郡紅樹林修剪工作的大門,協會主席Andrew McElwaine說:「我們避免開啟這樣的先例。」

紅樹林驅動了佛州西南方的河口食物鏈,落葉提供養分而鳥類在枝葉間築巢,在水面下,紅樹林的根部則提供了魚類覓食及繁殖的場所;赤腳海灘俱樂部的紅樹林修剪工作向來富有爭議,在2003年,佛州環境部公布紅樹林修剪許可辦法時,協會持反對立場,認為這樣的許可違反了1985年協會反對赤腳海灘俱樂部開發的訴訟結果,並與保護紅樹林的基本理念相衝突。

協會和俱樂部之間的新協議制定了一套詳細的監測方案,以及有關修剪位置和修剪量的嚴格規定。在進行修剪之前以及接下來5年中,協會每一年都將重新設定穿透樹冠的光線量作為評估紅樹林建康的基準。每隔5年,只要監測結果判定樹林的健康「顯著下降」,年度修剪工作就必須中止,如果能夠維持既有狀態,下一個5年就可以持續修剪。

在年度修剪前,也必須檢查個別樹木的健康狀況是否能夠因應修剪帶來的衝擊,協議中規定不得修剪健康狀況不佳的樹木。這些評估將由雙方協調同意,若無法取得共識,則須尋求第三方專家的見解。

此一協議允許修剪的幅度遠低於佛州的法定修剪量-後者允許的修剪高度達6英呎之多;高度未達20英呎的樹木不得修剪,修剪後的高度也不得少於20英呎;即使為了增加視野而進行部分枝葉移除,樹稍仍必須留下枝葉;標示為紅色的敏感部位完全禁止修剪,修剪工作大約只能在紅樹林一半左右的範圍進行。

俱樂部律師John Fumero說此一計畫意味著當地居民可以重新獲得良好的視野,紅樹林則可以獲得1970年代以來最好的監測,而郡裡的納稅人並不須為此增加負擔,「這是眾所皆知的多贏局面。」

※本為同步刊載於台灣濕地網;資料來源:Naples News

Top

 

過度捕撈 政府應控管遠洋漁船

摘錄自2012年10月10日自立晚報報導

曹啟鴻與琉球鄉長蔡天裕應綠色和平基金會之邀,登上停泊在小琉球漁港外的「希望號」,除了參觀「希望號」外,也觀看綠色和平基金會訪問東港、綠島、小琉球等地50名漁民的影片。影片中,漁民反映近年漁獲受到過度捕撈影響,越來越難生存。

綠色和平基金會工作人員說,過去10年台灣遠洋漁獲量下降逾1成,在太平洋的漁獲量下降近2成,黃鰭鮪及長鰭鮪較10年前減少17%到40%,漁民明確表示,不希望下一代再從事漁業。

基金會專案主任顏寧表示,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新台幣423億元,其中鮪魚佔9成,台灣在中、西太平洋這個提供全球6成以上鮪魚來源的主要漁場,所捕撈的4種鮪魚中,大目鮪、黃鰭鮪及長鰭鮪,去年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

曹啟鴻指出,政府應該收購並控管遠洋漁船的數量,讓部分漁民回到陸上,輔導經營民宿等行業;吻仔魚應全面禁捕;同時,焚寄漁網的使用也要全面禁止,不能一國多制,有些縣市禁用,有些縣市開放。

蔡天裕強調,「希望號」來到小琉球頗具意義,因為小琉球的漁船用的是很環保的延繩釣,政府應該全面禁止的是圍網式的捕漁。

Top

 

坦尚尼亞闖關象牙出口

摘錄自2012年10月10日台灣醒報報導

「坦尚尼亞想錢想瘋了!」保育團體最近指責坦尚尼亞對象牙出口的申請,會刺激盜獵行為再度猖獗。100公噸以上的庫存象牙,坦尚尼亞捨不得銷毀,9日向華盛頓公約組織提出申請,希望解禁這批「政府保管」的非洲象牙,銷售道中國及日本。而該項申請也馬上遭到保育人士的激烈反彈。

坦尚尼亞日前向華盛頓公約組織提出申請,要求降低對境內非洲象的出口限制。坦國政府表示,將爭取開放出清,將庫存中超過100噸以上的「保管象牙」出口,以換取外匯。根據報導,這批象牙一旦解禁,將被送往中國及日本的市場。

另一方面,坦尚尼亞也希望能藉由降低保護等級,進而開放對非洲象的皮革、象牙、甚至活體動物的出口管制。

「就算開放的銷售象牙不是經盜獵得來,坦尚尼亞所釋放的訊息仍讓市場困惑。這個舉動只會刺激需求,給盜獵者更多誘因來獲取象牙製品。」該組織表示。保育人士認為,象牙產品的出口應全面禁止,所有的象牙製品都是「血象牙」,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非洲草原象目前的數量約在40-65萬頭之間,而人類的盜獵仍是非洲象的最大威脅。根據《紐約時報》今年9月的報導,全球非法象牙交易,仍以中國市場超過70%的需求為大宗。

Top

 

改變形象 越擬停犀牛角進口

摘錄自2012年10月10日中央社報導

越南自南非進口犀牛角引起負面批評,影響國際形象,越南政府考慮自今年底,暫停簽發進口犀牛角許可證。

「青年報」今天報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越南代表機構與工商部配合,正在研究暫停簽發進口犀牛角許可證,並將提交總理作最後裁示。

報導指出,目前越南有超過100名人士擁有自南非進口犀牛角的許可證;按規定,這些人的身分與姓名不可對外透露,但幾乎都是財力雄厚人士。

報導說,目前很多外國旅行社安排南非行程,其中包括獵殺犀牛行程;依據這些旅行社網路廣告顯示,獵殺白犀牛行程,費用是5萬5000美元至15萬美元;獵殺黑犀牛行程,費用是25萬美元至35萬美元。另外,獵殺犀牛許可證收費是1000美元,大多數申請者來自越南。

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7月點名越南是打擊非法交易動物最不力的國家之一,包括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動物在內。越南政府當時透過外交管道駁斥,指WWF的報告內容缺少客觀性和全面性。

Top

 

論壇|從北投纜車看 用地方公投解決政策爭端

作者:潘翰聲

北投纜車BOT開發案,北投區除所在地的林泉里長陳惠華堅定反對,兩個未表態,其餘41個里長都有條件連署支持,但恐怕也不能代表全部民意。馬英九市長時代大力推動北纜和貓纜,不惜違法規避環評,貓纜危機層出不窮,熱潮一過開始虧錢,北纜竟能重新啟動,現有地方自治體系有如殭屍麻木不仁,創建一套好的地方公投制度,用各方都能接受的機制來解決政策爭議。

 北纜T3塔柱北投公民會館模擬圖  

其實大多數里長被「重振北投」的大帽子壓住,還有人情包袱不得不簽,才附加「業者與居民充分溝通取得共識」的條件,或謙稱「只是個人名義」,顯然也自知不能代表所有民意,只是幫忙在環評會議虛張聲勢。既然里長敢簽署支持,不論有何條件的委婉說詞,都有心理準備接受兩年後選舉的檢驗。也因為欠缺實際可行的地方公民投票制度,基層民意常常被里長所代理。 

回顧2010年地方選舉前夕,爭議多年的慈濟內湖園區就地合法案,突然重新啟動進入都市計畫保護區用地變更。當時傳佈一份內湖區所有里長支持開發案的連署單,在強大的地方民意質疑下,多名里長公開否認,慈濟涉及偽造的羅生門弄巧成拙,選舉結果堅決反對變更的週邊里里長皆當選連任。另一方面,前副市長林建元借調期滿回任台大前夕,擔任都市計畫委員會主席加開會議,讓雙方計一百多位民眾都上台發言,導致北市都發局去年悄悄修改會議規則,嚴格限制發言權利,民眾參與的大門關上後,愈是想堵住人民的嘴巴,在官員耳邊抗議的聲音必然愈大。

 北市都委會新規則限制民眾發言  

大巨蛋BOT案,去年則是信義區所有里長、和大安區大多數的36個里長連署反對,議會也無異議通過松山菸廠應作為森林公園,但這些民意全被郝龍斌市長視為糞土。台北市的環評公正性早就破產,大巨蛋環評2009年被否決後,遠雄以幾乎一樣的修正案送審,輕鬆過關。 

目前各縣市訂有公民投票自治條例的已超過半數,過去引領台灣政治改革的首都,已被遠遠拋在後頭,新北市的朱立倫早了郝龍斌一大步。台北市不但進度上必須急起直追,也應該用更進步的內涵來扳回一城,自治條例不能完全照抄鳥籠公投法。以目前幾個爭議案件來說,應有鄉鎮市區層級的公投,不該只有全國和縣市層級;同時,應有雙重同意門檻,必須當地和大範圍層級都同意才算通過。

我們參與澎湖和馬祖賭場公投,因為資訊不對等而變得形式化,應加強透明公開及平等發言權等實質規範,尤其要禁止開發方毫無依據、漫天喊價的空頭支票。以國際經驗來說,歐美城市的地方公投普遍且頻繁,公投不是零和遊戲的是非題,而是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包括過程中所有聽證會的結論都和投票結果具有同等拘束力。 

當市政府行政權獨大,貌似專業的都市計畫、環評、文資審議、樹保等委員會,獨立性和透明性也全被行政權扭曲,行政程序法的行政聽證不曾執行,資訊公開被推三阻四,市民需要完整的公民投票程序,將毫無邊際的開發幻想拉回真正民意的現實。

台北市議員好好加油啊,別被郝龍斌看衰了!

本文轉載自為地球嗆聲-潘翰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