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一條條流過城市的古老水圳,現今面臨著不同的命運,有的深埋地底,有的髒臭無比,甚至有的已經消失不再記憶。當灰色的城市,開始尋找水岸美景,這才想起,那條曾經美好的穿城之水。
隱身在新店巷弄之後,大坪林圳像一條後街水溝,悠悠的流著。在當地老人家的記憶裡,水圳曾經美好,不是現在髒臭的模樣。大坪林圳原是瑠公圳水利系統的一條支圳,十八世紀中期開鑿,從新店溪引水,沿山修築圳道,灌溉大坪林一帶農田。但是隨著城市發展,水圳受到忽視,漸漸成為家戶的排水溝,開始從歷史的記憶裡流失。
在台北開拓史上,瑠公圳系統扮演重要的水利功能,涵蓋的瑠公圳、大坪林圳、霧里薜圳三大水圳,成為台北盆地的水源命脈。但是到現今,大坪林圳成為後巷水溝,霧里薜圳、瑠公圳多數被掩蓋在地下,只有在瑠公圳引水源頭,還可以看見瑠公圳的樣貌。這段為追求重現歷史,整理出來的瑠公圳水源地河岸步道,兩岸整修美觀,確是一條無水之圳,乾枯的水道裡,充滿著臭氣,穿過台北城的古老水圳,就以這樣的姿態現身今世。
尋找城市水圳的記憶,成為在城市發展後,一個歷史的追尋。主婦聯盟的張明純,從七年前就開始關心流經台中城市裡的水圳,特別為綠川撰寫一本導遊手冊。
流經台中市區的水圳,有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圳四條水道,其中綠川經過火車站前,日本時代進行整治,沿著水岸發展出台中的現代雛形。沿著綠川漫步,還可以看見早期的一些房舍,張明純表示,綠川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沿岸植栽的大樹,都是當時居住河岸的居民,親手栽種的。
追溯綠川的源頭,位在自來水廠一帶,那裡是台中市區最早的水源地,水源來自豐沛地下水,流入綠川。1914年開鑿引水井,修建大型水塔,開始供水給台中市街。但是到現今,高聳水塔建築變倉庫,綠川也成為一條水溝,清澈的水質不再有。台中綠川,多數圳道依舊保留地面,並未遮蓋,但是水質改善的問題,一直是整治綠川的根源。水質不能改善,生態不會回來,再多的美化工程,依舊無法救回綠川。
幾年來,張明純不斷拜訪沿岸居民,希望能喚起共同保護綠川,但是一些砍樹築高牆的水泥工程,依舊在進行,綠川依然有著消亡的危機。
在台灣,流經城市內的古老水圳,多數面臨著三個難題,第一個是圳道被佔據封閉,第二個是水質污濁髒臭,第三個是生態難以恢復。在高雄的曹公圳,早期也和其它城市一般,面臨著三大難題,但是經過多年整治,曹公圳慢慢以新的面容顯現。
曹公圳開闢歷史已有170年,早期良水灌溉良田,在面臨城市化之後,也是圳道遮蓋,水質髒臭。在十年前開始推動整治,關心南部水文問題的魯台營表示,當時大家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圳道打開。在執行打開圳道的意念下,政府編列預算,補償搬遷,遷走佔據圳道的住戶,漸漸讓曹公圳的水道顯現,再開始進行圳道美化工程,但是卻出現新的問題,擁有圳道的水利會,不願配合圳道整治,一度圍籬阻擋工程。
經過不斷溝通,以完成整治後,共管互利的願景,說服水利會,但是接續的問題是水資的改善。因為曹公圳由高屏溪引水,但是上游經過城市區域,水質已經污染,引入整治後的曹公圳,還是一樣髒臭,最後想出中水回收使用的作法。在鳳山溪旁的曹公圳水源頭,埋著下游污水處理廠的管線,將處理乾淨的中水,送進曹公圳。但是魯台營表示,這只是權宜措施,每日四千元的輸水電費開銷,也是不合環保,最終還是要整治上游,讓乾淨的水,流入曹公圳。
整治修復古老圳道,最難的是在美化之後,如何恢復生態,那是花費鉅資也難以達成的目標。但是在台中,一條流經城市的自然河道,面臨開發破壞的命運。關心自然生態的李景泓,來到台中大里的舊旱溪河岸,小心翼翼指著樹頂,藏著鳳頭蒼鷹的鳥巢。他表示,在城市很難看見猛禽,但是舊旱溪河道生態豐富,吸引許多生物前來棲息。
舊旱溪河道流經大里市,河岸綠樹林立,水質清靜,成為城市中難得的自然樂園。但是一項大康橋的排水整治工程在進行,計畫將9
公里舊旱溪分期整治。但是整治計畫,引起環保人士疑慮,擔心破壞自然生態,並且指出在國光橋兩岸,剛好有整治前的自然綠地,以及整治後的水泥河岸,可以讓人比較差異。
面臨破壞生態的質疑,負責整治工程的第三河川局局長鄭修宗表示,大康橋計畫原本是旱溪排水工程,台中市計畫推動優良水岸空間,營造可以泛舟的河流,所以推出大康橋計畫,改造十多公里的旱溪河道。
隨著工程進行,原來的自然河岸,一夕之間被推平,準備開始水泥建設。面對環保人士的質疑,第三河川局局長鄭修宗表示,目前國光橋上游一段河灘地被夷平,屬於都市更新工程所為,並未呈報河川局,已經送案查辦。針對環保團體的要求,他表示將會規劃有生態濕地,親河空間等區域,但是強調因應市民要求,還是要以市民需求為主。
以人需求為主,忽視生物的自然棲地,李景泓指出,國外有太多例子,人類能和萬物共生,能在河岸賞鳥、觀魚,都是很好環境教育,為何台灣做不到,這種偏重人類,卻忽略生物的思維,必須從環境教育檢討起。
當城市裡,不斷設法解救一道道消亡的水圳,卻在舊旱溪上演毀滅一條自然河流。但是恢復流過城市之水,最美的容顏,各個城市都在努力,嘉義道將圳在民間推動下,也是不斷改造。但是在道將圳水路上,最榮耀的是在魚寮一段水道,保留最原始的樣貌,也有最豐富的生態。
在魚寮社區,擁有生態古圳道,社區發展協會作為社區營造的重心,保護古圳道,居民自行製作竹橋,恢復圳道上一些舊有建物。魚寮社區的古圳道,展示水圳作為生態棲地的價值,甚至可以連結周遭埤塘,形成一個蓄水滯洪的水環境。保護生態,成為圳道整治的最遠大目標,不只是為人而建,而是有著萬物共生的理想。
在日本,水圳成為城市的中心,美化後趨近自然的河岸,成為居民在城市漫步的路徑,也吸引眾多觀光客前往。聞名的古川町,整治町內水圳,形成優良的生活空間,結合傳統文化的復舊,成為翻轉市町命運的開端。
一條條穿城之水,在悠久的歷史之後,面臨著不同問題,甚至深埋城市地底,不復記憶。但是近年來,在城市的水圳復興運動興起後,打開圳道,美化裝扮,恢復生態,成為眾多城市居民的共同心願,希望古老的穿城之水,再現美麗容顏。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