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11.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抓包 六輕廢石灰到魚塭 民眾批離譜

丁仁桐提供

雲林台西鄉養殖專業區一處空地,昨(19日)遭人傾倒大量石灰土方,附近養殖業者聞訊後紛紛趕往現場關切,警方也前往調查將工地主任帶回偵訊,確認是六輕廢棄的副產品石灰,現場民眾指證,現場填埋坑洞深6公尺,占地200坪,回填的廢棄物多達8車,接近地下水層,水源恐有污染之虞。

地方人士指出,台西行政區後方上百公頃土地,一直是重要的文蛤、虱目魚養殖專業區,而其中約2公頃漁塭,半年前被收購後,最近圍上黑色網布進行整地,附近 居民原本以為要做高價位水產養殖,沒想到昨天上午8時左右,陸續有卡車載著灰色土方入場傾倒,村民發現有異,察看之下竟發現大卡車把不明白色砂石倒進坑中,群情激憤。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合法掩護非法 廢棄物填魚塭
調節池填廢土 口湖漁民氣炸
廢土入侵 多次舉報無效 巡守隊不幹了
廢土不設防 中市海線傾倒嚴重

里山精神在台灣|還是有機農業好 顯於物種隱於基因

本報2012年1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還記得「買蓮花救赤蛙」新北市三芝區的農民阿石伯嗎?從慣行農法改變為友善環境的有機耕作,阿石伯的睡蓮池不但生產由台北赤蛙掛保證健康的蓮花產品,也成了環境教育解說場域。「有機農業最直接的證據來自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陳建志指出,有機農業不但能停止慣行農法造成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並能促使物種、基因、生態系甚至景觀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衰敗,被視為21世紀人類兩大困境之一,維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共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所列舉的議題中,農業與生物多樣性一直排名很前面,顯示其重要地位。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亞馬遜之心】文明,讓人卑躬屈膝:雨林原住民的生存現況和危機(上)

作者:林貞妤

天剛破曉,我隨著當地導遊前往亞馬遜河支流,探訪一個外人鮮少探訪的印地安社區。不同於印地安馬其根加人種,這個社區住民多半矮小且更黝黑,屬於Yine人種。四百多年前,當歐洲人勢如破竹地踏上美洲,帶來的不僅是使美洲土地上的印地安原住民人口銳減的傳染疾病,而許多印第安原住民的部落制度也因為歐洲文明而支離破碎。

千百年來森林提供當地居民各種各樣的自然產物如野生水果,藥用植物,木材纖維、動物肉品等,原住民以持續小規模的頻率使用這些資源。而近年來外在環境的改變與森林範圍的縮小,也改變了原住民利用森林的方式與心態。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大熊貓要斷糧了!由於氣候暖化,竹子的生長出現了問題,有研究員指出棲息於中國的大熊貓可能因此在本世紀末完全消失。而要保育動物,在瀋陽受傷的白鶴經愛鳥人士幫忙,用飛機助牠南遷到鄱陽湖,展開野放訓練,希望牠可以回歸鶴群,志工也為牠戴上衛星追蹤器,紀錄牠融入鶴群的過程。

美麗灣渡假村環評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無效、究竟算不算違建、該不該拆除?最新一輪環評將於29日在縣府舉行,若判定為實質違建,便該拆除。

繼學者被告,台西鄉民受訪質疑家人罹病死亡與六輕汙染有關,台塑竟寄出存證信函,環團批評欺壓弱勢百姓,而台塑表示為維護商譽,其他企業都會有類似做法。為監測環境品質,北投焚化廠種植柳丁作為污染防治指標,今年柳丁收成送檢均無汙染檢出,且甜度達12度,廠長都驚呼怎麼這麼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自然的顏色

作者:黃一峰

每次到戶外做觀察,常常會聽到有人以讚美的口吻說著:「好漂亮啊!」,回想一下,這句話也是我自己常說的一句話。沒錯,當你說出「好漂亮」這個形容詞,也表示你對這個東西做了一番的觀察,有了不同的感觸而發出的讚嘆。

有些生物身上不同的色彩也許代表不同的品種或不同的性別,比如說山上的酒紅朱雀,雌雄不同色,暗紅色的是雄鳥而褐色的是雌鳥,常常有不明究理的人把牠們當成了不同種類的鳥!我在剛開始做自然觀察時,就是把牠們當成了兩種鳥類。不過在這裡要先強調一下,這樣的色彩區分不是絕對的喔!並不是所有生物的雌雄都有不同的顏色!

精采內文

論壇|國家公園與體委會爭功?

作者:陳方于

國家公園推動單車體驗生態旅遊原是立意甚佳,不但健康、節能又無碳,且可在騎乘自行車時,徜徉國家公園之美及體驗俯拾即是的生態驚喜。然而各國家公園卻愈來愈傾向舉辦「突破距離」的長程且限時間騎乘。報名參加的雖有一般民眾,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專業車手及車隊參加。

國家公園設立宗旨乃是為了保存獨特景觀、珍貴生態及人文資產,並提供學術研究、國民育樂休閒,進而達到發揮環教育的功能。但身為政府部門的國家公園,似乎也在迎合上意,名為「生態旅遊」的自行車活動也要100公里的路程,而活動有時間限制,參加者要在閉幕前完成。結果前來騎乘的民眾不但筋疲力盡、滿頭大汗。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