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阿拉斯加鑽油船擱淺一週仍待救援 尚未漏油釀災

鑽油船庫魯克號2013年1月1日因風浪導致擱淺於阿拉斯加錫特卡利達克島外(照片由Sara Francis一級士官拍攝,照片提供:美國海岸防衛隊)

新年前夕在阿拉斯加擱淺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圓錐式鑽油船庫魯克號(Kulluk),由於氣候、海象惡劣,目前仍未拖至安全海域,幸而至目前為止,尚未有跡象顯示有漏油或環境災害。目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已佈署兩架CH-47奇諾克(CH-47 Chinook)中型運輸直升機,準備用來運送發電機重機設備,拖曳船也在附近港口待命。官員宣稱,只要天氣許可,隨時可以將庫魯克號拖離擱淺位置。

環保人士表示,這次是事件證明脆弱的極區環境不應進行石油開採。「殼牌在北極的災難接二連三,每一步都顯示驚人的無能。在冰封原始的極區一旦發生漏油事件將會是個悲劇。我們將在北極面臨巨大的災難,而美國政府似乎既不願意提供必要的監督又無法在該公司無法勝任時提供緊急方案。」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綠色和平占領破冰船 阻止北極海域鑽油

殼牌即將啟動北極海域鑽油 國際捕鯨會議緊盯

執行氣候變遷救援任務 美軍阿拉斯加觸礁漏油

阿拉斯加油污多年不散 科學家找出原因

我們的島|頭崙污染這些年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廣東食品,是一家有60年歷史的老字號,專門生產以黃豆為主的加工食品,跟頭崙村民當鄰居,也有一甲子的時間。不過這些年來,住在附近的人,是越來越不能忍受了!這是因為,蒸煮黃豆需要燃料,大量燃燒就會產生廢氣。居民陳煥彩說,十多年前,食品廠開始使用燃料油後,燃燒時隨著煙塵排放出來的粉末,就會像煤渣,一點一點的飄在曬在外面的衣服上。

這麼多年來,檳榔花的香味不見了,檳榔樹的結果率,也比其他地方少一半,連灌溉用水,都被影響。跟著居民的指引,的確可以清楚看到,食品廠周遭的水圳或溝渠,幾乎無一倖免。水中不是漂著乳白色的懸浮物,就是經過陽光曝曬發酵變色、味道微酸的黑垢與底泥。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北纜的條件

採訪:陳佳利、林珍汝;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賴振元;剪輯:陳忠峰

北投纜車,這個30多年前提出的政策,在2012年進行了三次環評審查,最終以有條件的形式通過,但重回環評現場,這條打算連結北投溫泉區與陽明山的纜車,讓人擔憂的問題,其實還不少。地質安全、硫氣鏽蝕、文化沖擊、噪音、隱私、新北投交通配套等等...都充滿疑慮的情況下,第一次與第二次會議,都在居民的抗議聲中,決議擇期再審。

會場外,抗議的鼓噪聲一直沒停,會場內,主席催促著,投票要趕快進行。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主席):「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7票,應該進行第二階環境影響評估3票,認定不應開發2票,依據最高7票,有條件通過。」 面對會議結論,蠻野心足律師陸詩薇表示,「今天他們禁止在地的厲害關係人參與,而且在爭議未決的情況下,就鴨霸作成結論,這個結論絕對有瑕疵,我們一定會提起撤銷訴訟。」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經過過311海嘯襲擊,日本深陷核災危機關閉所有電廠,現今大多數民眾呼籲關閉電廠,核電廠區過半的首長們卻同意重啟核電廠,真的是很令人擔心,而德國環境部長表示,德國絕對不會走回頭路去仰賴核電,目標在2022年前逐步關閉核電廠,並擴大利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

在香港一座工業大廈頂樓,竟發現有上萬的魚翅,估計殺了4千隻鯊魚,在保育意識抬頭大力鼓吹拒吃魚翅的當今, 看到這樣的場景,令人震驚也非常痛心。

在新竹寶山好山好水的,卻被不肖業者當作工程廢土的棄置場,連北捷的廢土也疑似棄置在這,地檢署展開偵辦之餘, 寶山當地民眾為自保,清潔隊也開始組成蒐證小組,隨機蒐證希望將垃圾元凶繩之以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慈濟應主動終止「內湖園區」之規劃

作者:余鐘柳(律師、東湖社后交通改進會發起人兼法律顧問)

證嚴法師從一攤血的啟示,經多年之弘法,而成就了慈濟志業,並著書立說,為國內外所尊崇的人格者,素為本人所景仰,但此時此刻,懷著沈重之心情書寫本文,期盼蔡前部長能深思師父之教誨,體悟「靜思語錄」之訓示,平心靜氣的思考,有無為興建「內湖園區」之規劃而折損師父之期許。

在說明會中,有一男一女之慈濟志工,以高亢嚴厲之話語,指摘對方,讓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我所敬仰、所認識的慈濟已經變質了,師父一再告誡,身為慈濟人應以溫和態度待人,不製造對立,如今為成就園區的新願景,慈濟變了,變得我已完全不認識了。

精采內文

 

阿拉斯加鑽油船擱淺一週仍待救援 尚未漏油釀災

本報2013年1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莫聞編譯,蔡麗伶

新年前夕在阿拉斯加擱淺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圓錐式鑽油船庫魯克號(Kulluk),由於氣候、海象惡劣,目前仍未拖至安全海域,幸而至目前為止,尚未有跡象顯示有漏油或環境災害。

鑽油船庫魯克號2013年1月1日因風浪導致擱淺於阿拉斯加錫特卡利達克島外(照片由Sara Francis一級士官拍攝,照片提供:美國海岸防衛隊)

排水量2.8萬噸的庫魯克號,裝載14.3萬加侖柴油及約1.2萬加侖的潤滑油及液壓油,在從阿拉斯加荷蘭港拖曳到華盛頓埃弗里特的航程中,遭到數個冬季風暴侵襲,1月1日於錫特卡利達克島(Sitkalidak Island)外,拖曳船和美國海岸防衛隊試圖將該船牽引至安全的港灣途中,發生擱淺。由於巨浪和大風,一度使得應變小組無法登上平台確認災損。

目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已佈署兩架CH-47奇諾克(CH-47 Chinook)中型運輸直升機,準備用來運送發電機重機設備,拖曳船也在附近港口待命。官員宣稱,只要天氣許可,隨時可以將庫魯克號拖離擱淺位置。

狂風巨浪  鑽油船拖曳失敗

這起意外始於2012年12月28日午夜,在科迪亞克外海80公里處,當時刮著時速64公里的強風,浪高達6公尺,一艘正拖曳庫魯克號的拖曳船喪失動力後導致庫魯克號開始漂流。12月28日美國海岸防衛隊、阿拉斯加環境保護部與其他聯邦、州、地方及部落參與者組成統一指揮部,至今仍與殼牌公司與Edison Chouest離岸公司(Edison Chouest Offshore, ECO)合作應變此次意外。他們調度漏油處理裝備並預先擬定漏油應變計畫。

阿拉斯加海岸防衛隊指揮官Thomas Ostebo少將表示:「狂風巨浪造成極具挑戰性的情境,導致多次拖曳鍊作業失敗,庫魯克號因而偏航。在這情況下我為所有參與這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的船隻與他們展現的勇氣喝采。」

12月28日當地時間晚上9點惡劣天候狀況下,殼牌官方請求海岸防衛隊協助疏散庫魯克號上18名作業人員。殼牌意外總指揮Susan Childs表示:「我們要求人員安全撤離;我們的第一優先考量是所有成員的安危。」

當日晚上10:30分海岸防衛隊派遣2架MH-60直昇機及成員試圖撤離船員,但由於風浪過大導致船隻搖晃過於危險無法進行吊掛人員作業。

12月29日早上,統一指揮部授權庫魯克號作業人員於科迪亞克外下錨試圖減緩船隻的漂流,且試圖最小化對人員與環境的潛在衝擊。這時庫魯克號與仍由兩條拖曳船拖行。同日上午,18名作業人員由岸防隊一架直昇機安全吊掛撤離。

經過數艘拖曳船及兩艘殼牌應變船隻多次嘗試拖曳失敗後,庫魯克號於12月31日早上8:48擱淺。

阿拉斯加環保部根據空中監測報告,研判目前尚無漏油跡象,「庫魯克號目前保持直立,且並無任何跡象顯示船體損害。」

史密特援救公司(Smit Salvage)正著手處理搶救作業。該公司為具有豐富經驗的海難援救公司,在全球協助過數百起作業,包括2004年烏納拉斯卡島外馬來籍貨輪Selendang Ayu號擱淺案。

1月2日早上10:30,海岸防衛隊直昇機在庫魯克號放下搶救隊5人小組。經過3小時評估後,直昇機於下午1:30安全接出救援隊。小組並於庫魯克號安置阿拉斯加州的應急拖曳系統,該系統將用於皆下來的救援作業。

先前數天受限於惡劣的天候一直無法在庫魯克號放下評估團隊。1月2日早上暫時的風平浪靜使得評估作業得以進行。

Ostebo表示:「我的第一優先考量是確保統一指揮部有所需的人員、資產及裝備來進行庫魯克號安全搶救任務。我飛過庫魯克號上方兩次,完全認知到事發處位處偏遠及氣候的挑戰後,將制訂完整的計畫以確保此事件在安全有效的管理掌控中。」

至當地時間5日為止,庫魯克號仍擱淺在原處,等待救援團隊在氣象條件允許下新一波的拖曳行動。

Ostebo他說:「這次應變既複雜又規模龐大,讓公眾及官員瞭解應變小組所面臨的危險及挑戰是很重要的。我們將持續與統一指揮部的其他單位合作,直到擱淺的庫魯克號不再對阿拉斯加的海洋環境造成威脅。」

環境觀點:脆弱地區開採石油的代價不斐

環保人士表示,這次是事件證明脆弱的極區環境不應進行石油開採。

綠色和平Ben Ayliffe指出,「殼牌極區載有數萬加侖燃油的鑽油平台擱淺正是另一次的例證,說明這家公司完全無力確保在遙遠又極端環境鑽油作業的安全。」

「殼牌在北極的災難接二連三,每一步都顯示驚人的無能。在冰封原始的極區一旦發生漏油事件將會是個悲劇。我們將在北極面臨巨大的災難,而美國政府似乎既不願意提供必要的監督又無法在該公司無法勝任時提供緊急方案。」

Ayliffe認為,「我們需要保持這些脆弱的地方免於魯莽工業摧殘,而不是對石油企業開放高緯度地區。」

地球之友的海洋與船舶方案主管Marcie Keever表示,「2012年夏天,我們多數人感嘆北極海冰異常的消融時,對殼牌公司而言卻像中了樂透彩。從1980年代後他們第一次可以在北極海域進行油井鑽鑿作業。融冰使得鑽油變得有利可圖。而他們投注了數十億期望開發這些新油田。」

「但庫魯克號事件是在北極圈鑽油及提升航運潛在威脅的縮影。岸防隊記沒有在此區處理漏油的應變應急能力,也沒有辦法在冰冷的海水中有效地清理漏油。」

「此外,2012年7月殼牌在阿拉斯加北極海域另一個鑽油平台由於固定纜斷裂飄移到荷蘭港。」

Keever表示,這就是地球之友致力於在北極建立一個免於船舶、漏油污染及石油開採壓力的保護區的理由。

※ 參考資料:ENS洛杉磯時報美國阿拉斯加海岸防衛隊

Top

 

我們的島|頭崙污染這些年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藍灰色的油漆、乳白色的牆壁,一股淡淡的檜木香氣,彷彿時間在這裡,留下不少祕密。但位於車站旁的頭崙村,氣氛卻有些詭異。空氣中,有一絲異味,水圳裡,沈積著污濁的黑泥,這些年來,污染在農村的生活中,漸漸擴大...

廣東食品,是一家有60年歷史的老字號,專門生產以黃豆為主的加工食品,跟頭崙村民當鄰居,也有一甲子的時間。不過這些年來,住在附近的人,是越來越不能忍受了!這是因為,蒸煮黃豆需要燃料,大量燃燒就會產生廢氣。居民陳煥彩說,十多年前,食品廠開始使用燃料油後,燃燒時隨著煙塵排放出來的粉末,就會像煤渣,一點一點的飄在曬在外面的衣服上。

後來因為居民強烈反彈,廣東食品在4年多前,開始停止使用燃料油,改為燃燒木材。現在廠房外堆積如山的,就是做為燃料的廢棄建材。不過,居民現在怕的,是氣壓較低又起風的天氣,因為工廠內的廢氣,會直接撲向民宅。

這麼多年來,檳榔花的香味不見了,檳榔樹的結果率,也比其他地方少一半,連灌溉用水,都被影響。跟著居民的指引,的確可以清楚看到,食品廠周遭的水圳或溝渠,幾乎無一倖免。水中不是漂著乳白色的懸浮物,就是經過陽光曝曬發酵變色、味道微酸的黑垢與底泥。

民國98年起,廣東食品開始被居民檢舉。今年,檢舉量最密集,高達13件。 屏東縣環保局稽查科科長余東壁進一步說明,到目前為止,環保局針對空氣污染與污水排放等事項,各發現了三次明確違規事證,已經依法開罰,並要求限期改善。

廣東食品發跡之初,是第一代以手工製作、廚房當廠房的生產方式。40多年前,第二代黎耿豪接下家業,才開始擴大生產,以機械代替人工,目前,廠房面積約有600坪,可同時處理蒸煮、磨豆、切割、染色等工作。

為了要讓食品上市,廣東食品早已擁有商業登記,可是廠房部分,卻遲遲無法完成工廠登記,這是因為廠房所在地,是非都市計畫區的甲種建地,不能拿來做工廠使用。所以如果廣東食品想繼續營運或擴大規模,必須處理的,絕對不是只有污染問題。

廣東食品並非只是個案,在台灣各地的農村中,不時可以發現類似情況,這些工廠,屬於傳統產業,歷史悠久、代代相傳,對農村生活或生產的影響,有如溫水煮青蛙。

廣東食品對面住家的對聯上寫著「雲影淡、露華濃」,想必先人期盼的生活,應是空氣清新、晨露淨爽。不過高聳的煙囪、日夜排放的廢水,卻使農村生活日益變調。對現在的頭崙村民來說,要回到半世紀前青山綠水的平凡生活,竟然已是一份奢求。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我們的島|北纜的條件

採訪:陳佳利、林珍汝;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賴振元;剪輯:陳忠峰

2012年12月21日,北投纜車有條件通過環評,附加條件,能否確保一條,安心北纜?

北投纜車大事記

1979年 台北市長李登輝廢娼,提出北投纜車以振興觀光。

1989年 陽管處建議纜車路線自新北投至陽明山。

1997年 陽管處決議開發,北市接手。

2005年 北市府與廠商簽訂BOT約,金額29億元,無環評。

2006年5月 正式動工。

2006年7月 爆發官商勾結弊案,停工。

2010年 北市環保局建議實施環評。

2012年12月 有條件通過環評。

北投纜車,規劃路線全長4.8公里,運量每小時約2000人,設置山下站、龍鳳谷、陽明公園以及山上站,起站規劃在百年北投公園裡,期待能疏解陽明山花季的交通問題。

這個30多年前提出的政策,在2012年進行了三次環評審查,最終以有條件的形式通過,但重回環評現場,這條打算連結北投溫泉區與陽明山的纜車,讓人擔憂的問題,其實還不少。地質安全、硫氣鏽蝕、文化沖擊、噪音、隱私、新北投交通配套等等...都充滿疑慮的情況下,第一次與第二次會議,都在居民的抗議聲中,決議擇期再審。

2012年12月21日,北投纜車第三次環評審查會議,居民卻被擋在門外,無法與會。「開放民眾參與,抗議黑箱作業!」他們只能敲牆抗議,這個決定纜車未來的會議,閉門進行。

環評委員洪啓東:「防災應變應急這一塊,在報告中都沒有措施,跟居民也沒有很好的溝通,不然不至於落到今天這種情勢。」

環評委員劉聰桂:「工程地質或是周邊地質,沒有真正地質專業的人參與,這樣的審查意見書比較薄弱,資料不足。」

環評委員黃俊鴻:「關於地質、鏽蝕、風場,上次環評要求他們去請專業的協助團體來作評估,這些都需要釐清,目前這份環境影響說明書,不足以讓大家放心。」

會場外,抗議的鼓噪聲一直沒停,會場內,主席催促著,投票要趕快進行。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主席):「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7票,應該進行第二階環境影響評估3票,認定不應開發2票,依據最高7票,有條件通過。」

面對會議結論,蠻野心足律師陸詩薇表示,「今天他們禁止在地的厲害關係人參與,而且在爭議未決的情況下,就鴨霸作成結論,這個結論絕對有瑕疵,我們一定會提起撤銷訴訟。」

諸多問題沒有釐清卻強行過關,動搖的是環評的精神與可信度。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戴秀芬表示,「所謂的有條件是掩耳盜鈴,這個審法,根本就是空審,只是為政策背書!」

附帶的十多項條件中,山上站取消了美食廣場;地質安全部分,除了土木技師工會檢驗之外,必須再經過應用地質公會等第三公正單位審查,並且通過相關法規才能施工;起站則從北投公園改至二號公園。

先通過再評估,程序上大有問題。青年不北纜代表林智海表示,「二號公園位在陡坡上,地質條件需要評估,環評過程並沒有先評估,直接作出山下站變更的結論,存在很大疑慮。」儷山林休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司簡國坤則說,「山下站移站,還要投入時間重新鑽探,纜車設計也要更改,還有很多要協商,還在評估可不可行。」

如果北投纜車是穩妥的,為何十多年來抗議聲浪沒有停過?安全風險究竟如何?地質學者陳文山教授檢視廠商的環評報告,認為地質調查太過粗略,並沒有進行風險評估。「陽明山都是火山岩,在這個區域,表面有一層厚達二三十公尺的崩積層,對工程來說,這叫做土壤,不叫岩石。問題不是討論能不能做,它根本就不能做。」

儷山林休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司簡國坤回應:「地質部分已經通過台北市土木技師工會與台灣省土地技師公會審查,結論是安全的,未來要我們再請第三公正單位,我們也會照做。」

另外,纜車沿線經過地熱谷、龍鳳谷、七窟等風大的谷地,強風對塔柱的側向支撐力是大考驗,廠商卻沒有當地的風場資料。青年不北纜代表林智海說,廠商沒有就實際路線去評估,而是引用竹子湖氣象站的數據資料,不符合現地狀況。

溫泉讓北投成為迷人的觀光小鎮,卻也是金屬結構的大敵,尤其北投青磺泉的酸度達到1.2,未來纜車將經過地熱谷上方,日以繼夜的薰蒸,北投居民強烈質疑其安全性。儷山林休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司簡國坤則回應,「金屬構件都會鍍鋅,並且再加兩層表面漆,參考箱根溫泉纜車的經驗,這樣應該就萬無一失。」

北投纜車將要面對陽明山崩積層的破碎、谷地的大風、硫氣的酸蝕,以目前開發商對環境條件的掌握及現有的技術,能不能通過大自然的檢驗?縱然通過環評,北投纜車的未來,勢必還有許多難關與變數。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日核廠區首長 多同意重啟核廠

摘錄自2013年1月6日法新社報導

根據6日發布的調查,日本鄰近核電廠的城鎮首長過半數表示,如果政府能保證核設施安全,他們會同意重啟核電廠。

「讀賣新聞」報導,儘管經歷福島危機,坐落在核廠附近的135名市町村首長中,有54%表示同意核電廠重啟。只有18%的受調者表示,不支持重新啟動反應爐,28%不願表達立場。

雖然大多數民眾都呼籲關閉或大幅減少核電廠數量,然而讀賣報導,民調結果倒是反映出偏鄉社區的經濟現狀,設有核設施的偏鄉社區通常除了核能以外,沒有其他產業,核設施是當地工作機會的主要來源。

Top

 

德部長重申 絕不重返核能路

摘錄自2013年1月4日法新社 報導

德國環境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今天表示,德國絕對不會重返仰賴核能的回頭路,反擊歐洲聯盟(EU)高階官員懷疑柏林承諾逐步淘汰核能的說法。

阿特麥爾告訴德國地方報「萊比錫人民日報」(Leipziger Volkszeitung):「我不認為有任何可能的政治安排,會使核能在德國復活。」

自從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Fukushima)核災後,德國便展開雄心勃勃的「能源革命」,決定在2022年前逐步關閉核電廠,並擴大利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

不過由於打造把能源從北海岸傳送至能源短缺南部的網絡具有一定難度,外界擔心淘汰核電可能促使電價飆漲。

歐盟能源執行委員歐汀納(Guenther Oettinger)告訴德國地方報「萊因郵報」(Rheinische Post),「德國於40年內仍將仰賴核能」。

本身為德國人的歐汀納說,歐洲仍有140座核電廠,且核融合技術進步快速,「或許德國有朝一日會接納這項技術」。

阿特麥爾同時誓言,要在2030年前找到能儲存核廢料永久地點,「我們正在全國各地尋找適合地點」。他並說,未來幾年會加速尋覓腳步。

Top

 

香港屋頂曬上萬魚翅 估屠殺4000隻鯊魚

摘錄自2013年1月4日TVBS 報導

位在香港西環一座工業大廈,最近被人發現有人在屋頂曬魚翅,數量達到152萬塊,鋪滿整個頂樓陽台,場面相當驚人,專家估計,這些魚翅至少得屠殺4000隻鯊魚,讓保育團體看了相當震驚。

保育人士:「他們就在街頭曬乾魚翅,有很多大眾,非常多的民眾都在抗議,當觀光客進城,看到街上有這麼多的死鯊魚,這對觀光形象一點也不好。」

看在保育人士眼裡,這樣的景象,無疑是對香港這個國際都市,最大的諷刺,不只在天台曬魚鰭,香港商家還在店門口大方的賣魚翅,而且賣得理所當然。魚翅商家:「這些都是外國人的看法,外國人要吃魚肉,為什麼魚翅不能用,反正已經把魚都殺了,把魚翅丟海裡,我也不贊成啊。」

事實上受到保育團體不斷努力,香港的魚翅零售和批發量,跟8年前的高峰期比起來,已經跌掉了5成,只是合理化吃魚翅的言論,還是充斥在華人圈裡。

儘管如此,大陸當局已經對外宣布,未來所有的公務接待都不能吃魚翅,雖然這項禁令要在3年後才實施,但對保護鯊魚肯定是個好的開始。

Top

 

北捷廢土棄寶山? 地檢署偵辦中

摘錄自2013年1月4日民視報導

新竹縣寶山鄉好山好水,不過卻被不肖業者當成公共工程廢土的棄土場,寶山鄉公所的環保稽查小組在寶斗村的山邊查獲大批事業廢土,經開挖清查後發現,廢土內竟然有來自承包台北捷運工程的磅單,懷疑台北捷運下包商來這傾倒廢土,已經將全案移送地檢署偵辦。

風景秀麗的寶山鄉山區,被傾倒了大批事業廢土,鄉長震怒之下,下令追查來源,警方到現場開挖蒐證,挖出大批的事業廢土以及垃圾,在廢土中找到的全英文磅單,上頭標示出是台北知名的森業營造公司所有。

由於這間營造公司負責台北市多件公共工程,其中包括正在積極趕工的台北捷運,為什麼在寶山鄉的廢土裡,會發現他們的磅單,鄉長認為行政單位不能卸責,決定移請地檢署偵查。

目前檢方已經展開約談,要循線追查廢土的來源,寶山鄉清潔隊也將在責任釐清之後,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對行為人開罰6萬到60萬元的罰鍰。

Top

 

別再亂丟垃圾 寶山蒐證抓人

摘錄自2013年1月4日聯合報寶山 報導

新竹縣寶山鄉因地廣人稀,長年飽受民眾亂丟垃圾、傾倒廢土之苦,101年成立新竹縣第1支環境保護稽查蒐證小組,由清潔隊隊員輪值,每人配備錄影器材,不僅定點裝設監視器,也會不定時、不定點隨機蒐證,要讓垃圾元兇無所遁形。

寶山鄉清潔隊隊長徐旭輝表示,清潔隊員常在雙園路、科環路、三峰路、水仙路及寶山水庫風景區發現民眾隨手丟棄的垃圾,也將視這些路段為重點查緝區域,盼能讓寶山鄉恢復乾淨。

寶山鄉鄉長范玉燕說,清潔隊隊員不到30人,從早上便出門清潔全鄉環境,時常見到開車民眾隨手丟垃圾,「撿都撿不完」,還須處理全鄉被惡意傾倒的廢土,工作繁重,如今隊員也須輪流擔當稽查蒐證小組,維護寶山鄉環境。

寶山鄉也在重點區域立牌警告,徐旭輝說,希望稽查小組結合民眾力量,讓民眾一同成為檢舉達人,加強維護居家清潔。

Top

 

論壇|慈濟應主動終止「內湖園區」之規劃

作者:余鐘柳(律師、東湖社后交通改進會發起人兼法律顧問)

證嚴法師從一攤血的啟示,經多年之弘法,而成就了慈濟志業,並著書立說,為國內外所尊崇的人格者,素為本人所景仰,但此時此刻,懷著沈重之心情書寫本文,期盼蔡前部長能深思師父之教誨,體悟「靜思語錄」之訓示,平心靜氣的思考,有無為興建「內湖園區」之規劃而折損師父之期許。

101年12月22日,我生平第一次前往內湖慈濟園區,入口處二隊人馬分持和懸掛紅白標語,彼此在寒風中對立,在標榜欲創造內湖心靈的園區,竟有如此的景象,使我困惑不已。

在說明會中,有一男一女之慈濟志工,以高亢嚴厲之話語,指摘對方,讓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我所敬仰、所認識的慈濟已經變質了,師父一再告誡,身為慈濟人應以溫和態度待人,不製造對立,如今為成就園區的新願景,慈濟變了,變得我已完全不認識了。

內湖聯絡處提供一份「慈濟內湖園區新願景」手冊,封面印著「規劃一個兼具叢林與生態湖的慈善心靈園區」,閱完全書,聽完全部發言,我內心所感受的是,慈濟人的心靈需要「再教育」,心靈願景尚未闢建,慈濟人卻在製造對立與衝突,心弦之震撼,實久久無法平息。

手冊之規劃是細膩的,花了無數人的心血,印製出願景之說帖,理應盡善盡美,但我看完,卻有以下幾點看法,特別提出就教於蔡前部長及內湖區慈濟諸位先進:

一、 慈濟人以86年購入時,系爭土地已遭嚴重破獲,場區鋪設柏油路、鐵皮屋林立,髒亂不堪,因慈濟之努力,已大大改善周遭環境,慈濟人以此自傲,但我卻深深不以為然;按心靈教育乃慈濟四大志業之一,若慈濟本於愛大地,重心靈的理念,則自86年購入以來,自應以愛大地之心靈修持,將遭破壞之土地設法回復原狀,而非繼續違法使用大地,若一、二十年來,慈濟有此體認,也許園區內水波蕩漾、白鷺鷥在天空飛翔,遊人在湖濱散步,歡樂佈滿人間,系爭土地早已成為內湖人享受心靈的天堂,焉會變成如今對峙與角力之場所?

二、 依法令規定,可以將保護區變更為教育措施、殯葬業、展覽場、停車場、大使館、山區聯外道路,但慈濟園區之師兄師姐卻不能體會師父一再沈重呼籲「台灣土地不能再一塊一塊的被破壞」,師父肺腑之言猶在耳,內湖慈濟怎可做「背師忘祖」之劊子手,而欲摧殘內湖此塊美麗的山水而爰引似是而非的法條與說詞,實不無假行公益之名,而達到破壞美好山水之實。

三、 保護區,顧名思義乃為了環境之需要才規劃而加以保護,不論系爭園區是湖、是濕地、是稻田或菜園,若慈濟人有心,自應依師父指示,不再破壞保護區,以慈濟之財力或募款之能力,自應做先知,做典範,做好保護區之「守護神」,將系爭保護區規劃作成湖泊或公園,而與大湖公園相輝映,而非在其上再添加任何水泥建物,此兩種截然不同之思考方向,何者對心靈的建設功勞較大,是否值得慈濟人再深思?

四、 過去有甚多破壞山坡地之案例,而成就了文化大學、陽明大學,他們的破壞,在此次說明會中,做為慈濟欲開發之藉口,流芳萬世,已成為此次規劃案之合理化說詞;試問,慈濟願再步文化大學、陽明大學之後塵,再留名於破壞保護區之惡名單上嗎?慈濟有無思考過,此案一通過,台灣保護區之防線即將崩潰,後續之開發案將接踵而至,台灣是宗教自由的國度,儒、釋、道、天主、基督教蓬勃發展,而各宗教皆以從事公益服務為宗旨,慈濟可以變更保護區,那基督、天主教的申請,主管機關欲如何拒絕?試問,慈濟願做破壞保護區的領頭羊嗎?慈濟過去為台灣環保、社區做了很多貢獻,所以才會受人尊敬,且據報導即將成宗立派,此種成就,無人可比,但有此成就可做為變更保護區之理由嗎?佛光山、中台禪寺、靈鷲山等宗教團體,若欲以公益名義到各縣市申請變更保護區,不知慈濟人該做何感想?慈濟園區10年前就遭人破壞,此為千真萬確之事實,慈濟過往以做改善社會風氣的領航者自居,但慈濟在得知大地遭人破壞時,不但不出面制止,卻以在違章建築內行善,遭國外訪客恥笑為藉口,強欲將違法建物就地合法,此種心態與思維,實令我感到汗顏。

五、 慈濟園區為環境敏感地帶,此乃台北市政府欲開闢東湖山區聯外道路,市政府在大湖國小及東湖活動中心召開說明會時,由慈濟內湖聯絡處負責人率領師兄師姐一再上台闡述,此點在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理應有發言紀錄可供查考,但如今慈濟為自己闢建慈濟內湖園區,卻找了專家、學者主張系爭土地並非敏感地帶,試問,前後不一之主張,慈濟之公信力何在?

六、 慈濟開發引用都市計劃法第27條第1項第3款,認為本件開發完全符合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按慈濟投入公益,此為眾所周知之事實,但將本開發案套入國防與經濟所需,不免過份牽強;退萬步而言,本園區若符合國防經濟需要可以援引,試問,前所引之釋、儒、道、天主、基督等宗教或公益團體如加以援引比照,要求開發,則台灣保護區豈不將千瘡百孔?若慈濟有此國防、經濟等安定社會福利宏願,為何不效法佛光山在松山車站購買合法大樓來實現偉大宏願,而卻甘冒破壞保護區,違反師父過去一再呼籲大眾,不再破壞台灣片甲山林之訓示,而在對峙嚴重之情形下,非強渡關山不可嗎?

七、 過去內湖淹水,此為眾所周知之事實,現慈濟園區,雖有排水之規劃,誠如說明會當天有位住戶發言表示,縱有排水之規劃,但終究同樣流入大湖公園,若慈濟欲推動人文教育,推廣愛大自然理念,為何不改變思維,將系爭土地規劃為第二個大湖公園,以做為全省守護保護區,維護天然景觀之人文教育園地,此種搶救保護區免於淪陷,減少水泥建設破壞大自然之作為,將可成為世人之典範,不知慈濟人有否此輝宏大度之思維。

八、 現有建物均為違建,慈濟理應為國人樹立典範,主動拆除,否則已知違章建築岌岌可危,不尋覓其他無安全顧慮之場所供志工使用,卻讓志工在安全有疑慮之場所工作,實屬不該,如今推動者卻以此作為藉口,實令人訝異,欲教人如何苟同?另蔡前部長所言,帶外賓參觀,見到工作環境惡劣,而感到難過,但蔡前部長是否思考過,為何要違法使用違章建物?難道是慈濟無法尋覓合法建物供志工使用?總之,一念之間,可以改變觀念,不知慈濟人有否合法使用之觀念?

九、 慈濟人不知自省,為達目的,已不擇手段,過去里長因恐園區開發造成淹水,里民生命財產受到損害,因而參與反對陣營,結果慈濟人以牙還牙,四處檢舉里長違規經營餐廳,里長因而不得不歇業;另慈濟為成就園區志業,在會中一再指摘保護區為可以興建大使館,慈濟為何不能?按山坡地可以適度開發,此為法律所明定,而美國在台協會會館之興建事關國家邦交與經濟發展,是何等重大事由,而慈濟僅係一民間宗教團體,二者怎可相提並論?以此比喻與質疑,實貽笑大方。

十、 慈濟對人心之潛移默化,影響至為深遠,與佛光山、靈鷲山、中台禪寺為台灣四大佛教主流,影響力之大,有目共睹,慈濟之所以有此成就,乃師父高超人格受人景仰所致,但如今慈濟為圓內湖園區之開發,已到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能,譬如製造「內湖人」與「非內湖人」之對立,「以牙還牙逼迫餐廳歇業」,甚至在送件後即積極欲與本人私下接觸與溝通,在前都審時遊說已不用其極,目前再重新送審,慈濟不再以人情攻勢影響承辦人員,我大感懷疑,怪不得慈濟人會在說明會中口口聲聲願依法送審,但不知私下溝通是否已成功?否則在多方指摘反對下,竟敢出此狂言,實令人不寒而慄?

十一、 此次內湖園區之四大規劃主軸,並非非使用系爭土地才可完成,因為:

1 、 氣候變遷,災難頻傳,世界各國皆然,每有大小災害,慈濟人率先到場,此為有目共睹之事實,但自基隆河整治完成,北台灣災源業已消失,若欲以成立救災中心,自以中南部或東部較為適合,自不能因內湖園區交通便捷,即有在此成立救災中心之規劃。

2 、 國際志工講習場所之規劃亦不當;按慈濟園區遍布全省,是否有經過詳細檢討,慈濟現有建物有無空餘空間可供充分利用,或尋覓適當地點而不破壞保護區,譬如,目前志工中心設在花蓮,花蓮好山好水為台灣最美的地方,經濟發展遲緩,若慈濟能利用大學禮堂做志工講習場所,將可為花蓮帶來大批國內外志工到花蓮消費,對花蓮經濟之發展,將帶來無限商機,而學校禮堂亦可達到物盡其用之理想境界,渠豈不兩全其美?

3 、 有關老人安養、兒童托育問題,為老年社會所必需面臨之課題,慈濟有心投入此區塊之志業,實屬高瞻遠矚,亦令人感佩,但為成就此志業,卻換得破壞保護區之惡名,是否值得?慈濟若有心,為何不另尋合法場地來完成此項志業。

4 、 資源回收整理問題:環保為師父志業之一,成就可觀,但若在偏遠鄉間,另尋合法建地或工業用地來從事環保志業,豈不更崇高與理想。

十二、此次規劃案中有一主題是擬將系爭土地廣植花木,美化園區而規劃成生態湖,此種規劃,本人完全贊同,因而慈濟若能超脫世俗觀念,不抱持系爭土地買來十餘年均無法開發利用相當可惜之心態,能重新思考,朝著慈濟願擔任保護區之守護神自居之理念,本於師父「有捨才有得」之訓示,捨棄十餘年來「不捨」之觀念,重新將本園區朝山水園林方式規劃,也許有朝一日,慈濟人可大方對海內外環保人士宣稱,慈濟遵循師父指示,除不再破壞山林外,更將已遭破壞之土地闢成真正之心靈園區,那一天的到來,惟有期盼能因蔡前部長之心靈頓悟而實現。

總之,為遵循師父教誨,勿違背師父「有捨才有得」的開示,內湖慈濟園區之規劃案自應立刻停止,若有心從事四大志業,自應改弦易轍,比照佛光山在松山車站購買合法大樓,光鮮體面的弘法,若欲建置安養中心,可購買現有合法房舍;欲闢建國際志工中心,應就現有慈濟所有園區做空間之充分調查與利用,而不再大興土木,然後將系爭土地回復成闢成生態湖,在湖畔廣植花木,不興建任何水泥建物,供內湖人做心靈享宴場所,如此一來,此案之重新規劃,將可成為保護山林的典範,而不受「系爭土地不用可惜」之迷思所困惑,個人學疏識淺,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體念師父過去言行教誨,提出淺見,就教於諸位,請蔡前部長及諸位慈濟師兄姐能三思,細嚼「靜思語」之訓誨,盼能修成言行合一之最高境界,是所至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