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2.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開採小行星稀有金屬 新一輪太空競賽

畫家所描繪的分裂小行星概念影像,其中有小塊的岩石游離。圖片由NASA提供。

編號2012 DA14的小行星在台灣時間16日掠過地球,最接近地球的時間是在凌晨4時25分,當時它在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面上方約27599公里,這是如此大體積的天體最接近地球的一次。不過,在天文話題的背後,一場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正悄悄展開。

目前已經有二家公司加入開採地球附近小行星的競賽,這些小行星含有鉑族金屬等資源。這些打算開礦的公司表示,這類小行星有1500多顆,要到那裡就像登陸月亮一樣容易。一顆500公尺大小富含鉑的的小行星,裡頭鉑族金屬的含量是地球過去開採量的總和。加入的企業指出,光開採小行星的稀有金屬確實不划算,若是開採在太空需要用到的揮發氣體和一般金屬,就比較合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UN:稀有金屬少回收 20到30年內將耗盡

貴金屬材料回收率不彰 危及再生能源產業

美報告稱太空垃圾數目已達臨界點

美國太空總署:我們的銀河 充滿系外行星

生物簡介|海裡的紅遊俠:赤蠵龜

作者:徐靖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海龜實驗室研究生)

一般大眾或許不知道,原來海龜除了綠蠵龜和玳瑁外,還有跟綠蠵龜名字反意的「赤蠵龜」。赤蠵龜是台灣五種可見海龜中較常見的一種;雖然從外型可容易與其他四種海龜區別,但卻很少人認識牠們。

赤蠵龜又名「大頭龜」、「紅海龜」,顧名思義,不難判斷牠的兩大外觀特徵。頭部比例明顯較其他龜種大,咬合力強,可以輕易咬碎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因此底棲性的甲殼類動物、蝦、蟹為赤蠵龜的主食。而其全身不論是頭部、背甲及四肢都偏紅棕色,這也是赤蠵龜名稱的由來。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日前驚傳台灣核電廠在活斷層上,日本青森縣也傳有核電廠在活斷層上,有可能要長期停爐,引起媒體的關注,而台灣的核四持續蓋著,預算方面一直要增加,國民黨團認為預算先通過,先蓋完再看是否商轉,新任的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核四不安全就不必談,檢測過程應攤開讓民眾檢視,看是否核安達最高標準。

調查氣候變遷又有新方法,研究古代地層中蹄兔乾掉的尿液,這可以窺探到5萬5千年前的氣候變遷。運用動物了解氣候,也可以從動物身上發想靈感,海中的掠食者鯊魚也可以飛上天?德國的航空將仿鯊魚皮的塗料塗抹在飛機外層, 降低阻力並達到節能省油的效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法國的減核之路

作者:徐詩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國內的核能政策,甚至包括核能發電比率位居世界第一的法國,都正在醞釀新核電與能源政策的路途上。同時,法國民眾對於核電的反對也是與日俱增,各個在福島災後的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是支持降低對核電的依賴或是逐步廢核的,像是法國民調公司IFOP得出的結果,就有高達77%民眾希望減少對核電的依賴。

法國總統歐蘭德在2012年上任後,提出逐步減低核能依賴的能源政策方向,將於2025年之前,將核電依賴比率從75%下降至50%,降低3分之1的核電依賴比例,與此同時,藉由拉高再生能源的發展比例,及大規模增進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來達成減核願景。法國能源局在2012年11月出版的報告也證明,減核的政策提議也已被納入未來能源情境規劃中。

精采內文

 

開採小行星稀有金屬 新一輪太空競賽

本報2013年2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編號2012 DA14的小行星在台灣時間16日掠過地球,最接近地球的時間是在凌晨4時25分,當時它在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面上方約27599公里,這是如此大體積的天體最接近地球的一次。不過,在天文熱潮的背後,一場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正悄悄展開。

2012 DA14直徑50公尺,大小約半個足球場,重約14.3萬噸,地球周圍有許多這類小行星,目前已有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和深太空企業(Deep Space Industries)加入開採地球附近小行星的競賽,這些小行星含有鉑族金屬等資源。打算在小行星開礦的公司表示,這類小行星有1500多顆,要到那裡就像登陸月亮一樣容易。

畫家所描繪的分裂小行星概念影像,其中有小塊的岩石游離。圖片由NASA提供。

設立於美國加州聖塔摩尼卡市的「深太空企業」就在1月間宣佈,將從2015年起發射探勘小行星飛行船隊進入太陽系。

深太空企業董事長圖姆林森(Rick Tumlinson)表示:「我們的太空計畫同時運用低價位技術和當今最新的高科技,將可能完成幾年前想像不到的任務。」

深太空企業預計在2023年開始開採小行星,它們同樣繞著太陽運行,不過小到不足以命名為行星,是佈滿岩石而空氣稀薄的世界。深太空企業董事宋特爾(Mark Sonter)指出,「將小行星轉變為推進劑和建構材料對太空生態不會造成傷害,因為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後留到現在的岩石,其中沒有生命存在。」

小行星礦產可用來支持太空事業

不過,就算鉑和金每盎斯要價近1600美元,一些科學家認為小行星開採計畫仍是無法回本的探險。例如,美國航太總署(NASA)即將執行的OSIRIS-REx任務,預計帶回一顆小行星上僅60公克(兩盎斯)的樣品,就要花費近10億美元。

宋特爾則認為,「只開採小行星的稀有金屬確實不划算,不過如果開採我們在太空需要用到的揮發氣體和一般金屬,就比較合理。」

2012年9月,NASA先進觀念研究所宣布小行星機器人探勘計畫,將檢視和評估小行星開採的意義、工具和系統的可行性。

深太空企業已經開始研究能否製造通訊衛星使用的燃料。將小行星製成的低價推進劑直接送給軌道上的衛星,可以延長衛星的壽命,該公司預估這些延長的工作時間,平均每一個月每一個衛星價值500~800萬美元。

2011年7月17日,NASA的曙光號飛行器利用分幅相機拍攝這張小行星灶神星(Vesta)的影像,拍攝時約距9500英哩(1萬5000公里)。照片由NASA提供。如果利用小行星的揮發物質製造燃料,在太空中補充動力,火星任務的發射次數可能可以減少。

深太空企業希望在10年內能從小行星取得金屬和其他建造大型通訊太空站的建構材料,也許可以取代通訊衛星的功能,之後會轉變為太陽能發電站,將無碳的能量傳回地球讓消費者使用。

圖姆林森表示,目前深太空企業正利用創新的微型科技,建造「螢火蟲」(Firefly)飛行器的小型船隊。他說明,「我手上智慧型手機的運算能力,就比當初阿波羅登月任務的還要強大,比起以前,我們能快速製造驚人的便宜小型機器。想像一條螢火蟲飛行器生產線,已經有許多飛行器架好準備升空,去探勘地球附近任何物體。」

螢火蟲飛行器採用低價位的立方衛星(CubeSat)組成,發射則是利用大型通訊衛星的酬載,因此費用可以共同分擔。

深太空企業計畫在2015年發射第一架螢火蟲飛行器,讓這個55磅(約25公斤)的飛行器在太空中航行2~6個月。

從2016年開始,深太空企業計畫發射更大的飛行器——70磅(約32公斤)的「蜻蜓」(DragonFly),讓它往返小行星並攜帶樣品回地球。根據目的地,蜻蜓飛行器的探勘將歷經2~4年,預計攜回 60~150磅的物質。

圖姆林森在太空探索歷史占有領先位置。他簽署全世界第一團太空旅遊,還讓他們接手和平號太空站,他也是X獎(X Prize)基金會和全世界第一個商用太空設備公司Founded Orbital Outfitters的資助對象。

新一輪太空競賽正展開

不過圖姆林森不是第一個進行開採小行星商業計畫的人。

另一家公司名為「行星資源」(Planetary Resources)早在2012年4月宣布類似的計畫。位於西雅圖的行星資源是由科高(Google)的共同創辦人和佩羅特(Ross Perot, Jr)等億萬富翁贊助。

一顆500公尺大小富含鉑的的小行星,裡頭鉑族金屬的含量是地球過去開採量的總和。

行星資源共同創辦人和董事長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表示,「很多地球上的稀有金屬和礦物,在太空的蘊藏量幾乎是取之不竭。取得這些物質越容易,也會壓低微電子學和能源儲存設備的價格,而且這些豐富元素的還有新應用,將帶來重要且嶄新的契機。」

地球附近富含水份的小行星也有助於深度太空探險,因為它能提供太空燃料和水份。

戴曼迪斯表示,「能在太空中取得水資源,將帶來太空探索的革命,讓它具有大幅經濟效益。」

行星資源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和董事長安德森(Eric Anderson)表示,「水份也許是太空中最珍貴的資源,若能接近富含水份的小行星,將大力促成大規模的太陽系探索計畫。水份除了能維持生命,也可裂解為氧和氫,分別作為呼吸的氣體和火箭的推進劑。」

行星資源目前正在建構第一架私人太空望遠鏡Leo。它設計運行在低地球軌道,是接觸近地小行星的敲門磚。

這兩家公司都計畫利用太空衛星,這是約10公分小立方塊,大約2.2磅(約1公斤),是約10年前由加州理工州立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發展出來的,可標準化大學設計來送進太空的酬載。

行星資源目前正在建造Arkyd 100飛行器,其中每一架都佈署立方衛星,也能提供酬載。

兩家公司都計畫讓大眾參與,例如獨家提供發射影像,當然它們也開放投資的可能。

深太空企業的執行總裁甘普(David Gump)表示:「Google的月球X獎(Lunar X Prize)、聯合利華和紅牛等都贊助太空計畫數千萬美元,所以讓螢火蟲飛行器進入太空探勘,將是令人期待的。」他曾首度製造國際太空站的商業電視影像,這是由美國電子器材連鎖零售店「無線電音響城」(RadioShack)所贊助。

甘普說,「大眾將能藉由任務控制(Mission Control)參與螢火蟲和蜻蜓任務,這是公司營銷贊助的線上小行星開採進程,也有其他創新方式讓民眾參與。」

他提到,帶回小行星物質,只是深太空企業更遠大目標的第一步。該公司有一個正在申請專利的科技,名為「微重力鑄造」(MicroGravity Foundry),可以將小行星的原始物質轉化成較複雜的金屬成份。

關鍵技術:微重力鑄造

微重力鑄造是一種3D列印技術,利用雷射指引鎳金屬包覆的氣體介質分布,最終讓鎳金屬精確沉澱成型。

深太空企業的共同創辦人柯維(Stephen Covey)是發明該技術的人,他說:「微重力鑄造是首創的3D列印技術,能在零重力狀態製造高密度和高張力的金屬成份。其他金屬3D印表機利用高溫讓金屬粉末結合,需要重力存在,而且會形成有孔洞的結構,有時使用的低熔點金屬的張力也比較差。」

甘普表示如果火星任務配備微重力鑄造設備,可以列印並替換破損成份,或者是創造全新組件,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會更保險。

圖姆林森指出,「在我們學會如何運用小行星以前,我們在太空中都只是個觀光客。而這就是深太空企業的目標——找到、開採並加工太空的資源,幫助保存我們的文明,並期待能擴張人類生存的星球空間。我們的太空代言人(探勘飛行器)正一步步為人類創造驚奇並充滿希望的未來。 」

【參考資料】

Top

 

生物簡介|海裡的紅遊俠:赤蠵龜

作者:徐靖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海龜實驗室研究生)

※編按:全世界七種海龜中,台灣附近海域就可見五種,比例可以說相當高;上次我們介紹了這五種大海旅行者之一的「綠蠵龜」,這次來介紹另一位旅行家。相對於讀者對綠蠵龜的耳熟能詳,對牠反較陌生,現在,我們就一起透過以下介紹好好認識牠一番!

一般大眾或許不知道,原來海龜除了綠蠵龜和玳瑁外,還有跟綠蠵龜名字反意的「赤蠵龜」。赤蠵龜是台灣五種可見海龜中較常見的一種;雖然從外型可容易與其他四種海龜區別,但卻很少人認識牠們。

赤蠵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演技派「紅」星

有看過電影「在海裡飛翔(Turtle:The Incredible Journey)」嗎?赤蠵龜正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在金門,曾有傳言看到赤蠵龜上岸產卵,但由於證據不夠明確因此不能斷定真實性,實在可惜。

電影「在海裡飛翔(Turtle:The Incredible Journey)」

誤入定置漁網的赤蠵龜

赤蠵龜又名「大頭龜」、「紅海龜」,顧名思義,不難判斷牠的兩大外觀特徵。頭部比例明顯較其他龜種大,咬合力強,可以輕易咬碎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因此底棲性的甲殼類動物、蝦、蟹為赤蠵龜的主食。而其全身不論是頭部、背甲及四肢都偏紅棕色,這也是赤蠵龜名稱的由來。

赤蠵龜背甲中央盾與側盾皆為五片;在稚龜階段,其中央盾和側盾盾片有些微隆起,後方緣盾成鋸齒狀;等到長大至成龜階段,緣盾會趨向平滑,而中央盾的隆起仍十分明顯。

赤蠵龜背甲盾片

如果把綠蠵龜跟赤蠵龜放在一起,綠蠵龜整體較偏橢圓形,赤蠵龜則偏圓形;綠蠵龜帶著溫和親切的眼神,赤蠵龜卻相對比較兇猛,總是張大嘴作勢要咬人,若被咬到絕對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量測體重時的赤蠵龜,張大嘴作勢攻擊

赤蠵龜族群主要產卵地在鄰近臺灣的日本,因此在臺灣東部較容易看到牠的蹤跡。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西南漁業科學中心(NOAA,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Southwe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的學者George H. Balazs,透過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程一駿老師實驗室,長期與宜蘭縣東澳鎮的粉鳥林定置網漁民合作,發現赤蠵龜出現的頻率極高,也正因如此,開啟了我跟赤蠵龜的不解之緣。

「馬殺雞」高規格待遇

上發報器前先幫赤蠵龜馬殺雞!

由於Balazs博士與程老師定期在東澳的赤蠵龜身上安裝衛星發報器,故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前往東澳出差協助安裝衛星發報器的次數多到數不清,常常得要跟赤蠵龜來個「親密接觸」。

首先,先將赤蠵龜安置好(保定),然後就要開始進行幫牠「馬殺雞」,幫牠背甲清洗的乾乾淨淨,這個動作是為了要除去赤蠵龜背甲上附著的藻類;其實海龜本身就會利用海中的珊瑚礁礁岩「磨背」。

利用特殊黏土為衛星發報器做底座

海龜在海中或是剛上岸時,背甲看起來帶著亮麗的花紋,但是近看或是當海龜在岸上待一段時間後,不難發現背甲其實滿是刮痕,磨背是為了去除背甲上的外寄生蟲,如藤壺等。

所以如果海龜身體狀況異常,從外觀上也很容易看出端倪,藤壺、藻類等就會大量附著在背甲、腹甲等位置。而由於赤蠵龜的背不像其他龜種那麼光滑,如前述所提,中央盾略為凹陷,正中間有些許隆起,因此在衛星發報器下方會放置一層矽膠底座,作為儀器跟海龜之間的緩衝,另一方面也能讓衛星發報器平穩的黏貼在海龜背甲上。

衛星發報器最了解我!

透過遠端資訊系統,接收衛星發報器回傳的資料,可藉此追蹤這遠道而來的嬌客,並根據這些資料就能調查出海龜的洄游路徑、機制以及覓食棲地。

如果正值母龜產卵,甚至還可以追蹤到牠的產卵棲地。目前程一駿老師在國內也已安裝過數十顆的衛星發報器,也透過近十年來的研究,慢慢了解國內海龜現況。棲地的破壞、汙染往往為造成物種加速滅絕的最大原因,而若對保育類動物的行為了解越多,我們也就更能保護牠們的棲地,並落實保育工作,讓牠們快樂的優游大海中。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核電廠位於活動斷層 日本又添一例

本報2013年2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翁御棋編譯

東通電場位置圖。圖片節錄自朝日新聞日本一座位於青森縣的核電廠極可能位於活動斷層帶,有可能必須長期停爐,引起媒體關注。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核能主管機關「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目前正於東北電力公司東通核電廠廠內進行斷層調查,該機構今(18日)上午與外部專家外部專家共同召開評估會議,於提出的報告書中指出有爭議性的斷層屬於活斷層的可能性極高。因此該斷層通過核電廠發電設施的耐震安全設計必須重新檢討,而東通核電廠長期停止運轉的可能性也愈來愈高。

包括福井縣的敦賀核電廠,此次已是第2例,亦即經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進行評估後,判斷現有核電廠內活斷層存在的第二個案例。

這次主要調查的斷層是在東通核電廠內南北走向的F-3與F-9兩斷層。F-3斷層長達數公里,甚至離使用中的核電廠反應爐僅距400公尺,並抵達北側東京電力公司興建中的東通核電廠廠址。

【參考資料】

Top

 

核四預算 國民黨團:先通過 蓋完再說

摘錄自2013年2月18日新頭殼報導

立法院18日上午舉行春節團拜活動,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這個會期最重要的法案不外乎年金改革的6個法案及核四預算案,在年金改革法案上,國民黨團將與行政院啟動緊密的黨政平台,務必讓6個年金改革法案在這個會期通過。至於核四預算,他強調把核四蓋完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共識,因此國民黨團希望通過核四預算,「先讓核四蓋完,做安全的檢查後再決定是否商轉」。

立法院今天上午舉行2013年春節團拜活動,由立法院長王金平親自主持,朝野立委20多人也到場參加團拜。對於今天上任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賴士葆認為江素以溝通見長,過去與立院協商時姿態都很低,談起話來非常有內容,因此江任閣揆深獲黨籍立委歡迎,他也預祝江宜樺能有好的成績。

賴士葆分析,國民黨團在這個會期將有2大重點法案,一是年金改革法案、一是核四預算案。年金改革的部分,他說目前已有6項年金改革相關法案送進立院,國民黨團將啟動緊密的黨政平台運作,每項法案會由一個部會首長及委員會召委認養,將盡全力讓6項法案在這個會期通過。

賴士葆指出,今年將審查國營事業預算,因此核四預算也會成為朝野攻防焦點。他強調,民進黨及前主席蔡英文都說過「應讓核四蓋完後不商轉」,因此讓核四蓋完應該是朝野兩黨的共識。賴士葆說,應該讓核四蓋完,做安全的檢查後,再決定是否商轉,否則將遭受到財務上的處罰及國際聲譽的損傷。

至於攸關馬祖賭場設立的「博弈遊戲場業管理條例草案」能否在這會期通過,賴士葆則語帶保留說,「目前(黨團)還沒有討論過,我們還需要討論」。而在「反媒體壟斷法」的部分,賴士葆強調目前還沒看到法案,因此無法評論。

Top

 

談核四 張家祝:不安全不必談

摘錄自2013年2月1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面臨核四是否商轉爭議,新任經濟部長張家祝2月18日表示,「沒有做到安全,其它都不必談」。

經濟部18日舉行新春團拜,張家祝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民眾最關切的就是核能安全,台灣不僅有核四,還有核一、二、三廠,只要有核電廠,安全就不能妥協,因此在核四裝填燃料、正式商轉前,一定要釐清這些問題。他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堅持,核四如果不安全,還要繼續營運。

張家祝強調,核電廠是否安全,不是台電說了算,也不是國營會、經濟部或任何有個別立場的團體說了算,一定要經過客觀中立、專業的團隊來認定、檢測。他認為,這些工作做得愈多愈好,而且過程應該攤開來讓民眾檢視,是否核安達最高標準。

不過,張家祝指出,大家應面對目前的能源政策及結構,包括替代能源及核電在台灣能源供應所扮演的角色。

Top

 

從岩蹄兔排泄習慣 窺探5.5萬年來的氣候變遷

本報2013年2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藍巧軒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調查過去氣候變遷的方法:研究古代地層中岩蹄兔乾掉的尿液。

岩蹄兔Procavia capensis)是一種具有高度社會性且相當吵雜的生物,體型約與亞非常見的天竺鼠差不多。牠們居住在岩石縫隙中,並且世代都會占領同一縫隙居住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南非發現的一個巢中,其累積的尿液層最早可以回溯到5萬5千年前。

岩啼兔。Johann du Preez攝。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研究計畫首席研究員Brian Chase說道:「岩蹄兔每天會固定在同一地點排泄,牠們的尿液濃稠、具有黏性且乾燥的相當快,最重要的是當中含有花粉、葉子、草屑及氣泡,這些物質提供了當年氣候環境的線索。

一旦我們找到保存良好的固體尿液層,我們便會取出一些樣做為樣品並把它們挖回去研究。我們挖取排泄物來做研究,這是一個研究氣候變遷對當地環境影響相當有效率的方法。」

Chase在南非的研究顯示,來自北極、南極等遠處的氣候活動,對當地氣候有相當劇烈的影響。他指出,「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不久,當時北極的氣溫急遽下降,有數次氣候事件發生,大湖的大量融冰流入海洋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這對北歐當地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我們無法得之地球其他地區受影響的狀況。多虧那個時期岩蹄兔殘留的尿液,我們得到了答案。南非的氣溫顯著的下降,我們推測其他地區也是相同的狀況。」

Chase在波士頓舉行之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發表這項發現,他是歐洲研究理事會贊助的數個科學家之一,他們以新技術來研究地球過去的氣候,這項工作有相當實際的意涵。現今碳排放加速了氣候的變遷,科學家必須知道更多過去發生的事件,以了解全球暖化未來將會對地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英國史旺西大學的Siwan Davies博士是參與年會的另一位科學家,他主要研究格陵蘭冰芯中殘留的火山灰,以建立北極氣候波動的詳細時間軸。

Davies表示,「舉例來說,在短短數十年間溫度曾發生上下約16度劇烈的變化。這些改變不是由海洋就是大氣造成的,而我們必須從兩者中找出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原因。為了找出正確答案,我們可以研究冰芯中的氣泡來得知過去大氣的改變,並分析海床中的泥芯來了解過去海洋的改變,最後再將兩者做比較。」

然而,這兩種資料來源必須要來自同一地層,以確保科學家研究的是同一氣候活動。為了做到這一點,Davies的研究團隊已根據冰島火山爆發建立了一條時間軸,到目前為止她們已經研究了過去11萬5千年超過80次的火山爆發。這些數據能讓她們把海洋及大氣的變化依照時間順序做排列,進一步找出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

Chase表示,「包括我們對岩蹄兔的研究計畫在內,這些研究的目的是在建立一條氣候事件的準確時間軸,藉由時間軸我們可以了解到底是甚麼原因引發了這些事件。有些研究者使用的是冰芯,我們只是正好用尿液來做研究罷了。」

【參考資料】

Top

 

仿鯊魚皮塗料 飛機更省油

摘錄自2013年2月18日自由時報報導

為追求具備更好空氣動力學性能、更省油的飛機,航空業現在鎖定海洋古老掠食動物鯊魚掌握的節能關鍵。德國最大的「漢莎航空」(Lufthansa)將測試一種新塗料,可讓飛機外層表面猶如覆上鯊魚皮,以降低阻力、達到節能省油效果。

這種試圖模仿鯊魚皮特性的塗料,由不來梅的「弗勞恩霍夫製造科技與先進材料研究所」(IFAM)研發,漢莎航空今夏將在旗下2架空中巴士A340-300型客機展開2年試驗。飛機燃料箱、機翼邊緣將塗上8片各10公分見方的新型塗料,測試這種仿鯊魚皮特性,在實際飛行環境下的性能和耐用度。若結果良好,下階段將測試更大面積塗佈的效果。

鯊魚皮的鱗片上布滿許多微小溝槽結構,讓鯊魚快速移動時得以降低擾流、減少阻力。鯊魚皮流線特性已為科學界所知30年,在軍事應用、航太、航空以及船艦建造和風力技術等領域都令專家著迷;近年鯊魚皮的特性被應用於游泳運動領域,使其更廣受注意。

據估計,一架飛機若有40%到70%表面塗上這種新塗料,就能以非常少的費用,減少約1%的油耗。

Top

 

論壇|法國的減核之路

作者:徐詩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取自小路映画 台灣插畫家反核海報展 創作者:破傷風 近來頻有報導指出,由於核四預算追加在即,經濟部與台電將在立院下個會期對核電大戰嚴陣以待,勢必強力護駕核四預算追加過關。其實台電的核電論述戰在上個立法院會期已經開展,為了正當化核電發展在台灣的必要性,台電最新提供給立院關於世界各國核能發展情形的說帖中, 刻意營造出「國際社會仍然大力擁抱核電」的印象,將實質正在翻轉的國際核電局勢,大筆一揮,勾勒大多國家仍在「持續發展核電」的樣貌。其中包括,近期正在進行減核全國性辯論、面臨能源政策十字路口的法國。

法總統:2025年前降低1/3核電比例

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國內的核能政策,甚至包括核能發電比率位居世界第一的法國,都正在醞釀新核電與能源政策的路途上。同時,法國民眾對於核電的反對也是與日俱增,各個在福島災後的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是支持降低對核電的依賴或是逐步廢核的,像是法國民調公司IFOP得出的結果,就有高達77%民眾希望減少對核電的依賴。

法國總統歐蘭德在2012年上任後,提出逐步減低核能依賴的能源政策方向,將於2025年之前,將核電依賴比率從75%下降至50%,降低3分之1的核電依賴比例,與此同時,藉由拉高再生能源的發展比例,及大規模增進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來達成減核願景。法國能源局在2012年11月出版的報告也證明,減核的政策提議也已被納入未來能源情境規劃中。

法國自二戰以來便全力推動核電發展,由科技官僚主導法國的能源與核電政策,因此歐蘭德對於降低核電依賴的政策方向,廣受各界矚目。現在法國正在舉辦全國性的能源轉型辯論,在2013上半年,會透過與地方代表及各界社會團體,討論如何實踐能源過渡、減少核電比例、老舊反應爐是否延役、支持再生能源發展與投資等能源議題,以制定新的國家能源政策。預計7月總結辯論,並在今年10月草擬法國能源轉型的法案。
除了降低對核電的依賴及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率, 歐蘭德更希望履行他的總統競選承諾,在2016年底強制關閉法國最老舊的兩個反應爐,即便在2011年時,法國核安管制單位才評估這兩座從1977年開始運轉的反應爐,可在提高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延役10年。法國環境能源部長Batho也甫在今年1月的媒體訪問再次確認,政府希望在能源轉型計畫的框架上,關閉這兩座法國最老舊的反應爐,不往延役的方向前進。

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

若說法國正站在能源政策的十字路口,一點也不為過。若選擇維持75%核電比例,新建核電廠或增加核電的裝置容量,花費時間都過於冗長,將要付出的財政壓力也太龐大,因此在2012年2月,前任總統沙科吉選擇繼續承擔老舊核電廠的風險,延役暨有核電廠,而非新建反應爐。然而,既有的法國核電廠機組都已老舊、面臨除役年限,58個反應爐中就有22個反應爐在接下來的10年迎接40年限。

由於反應爐越老舊則風險越大,這10年就是決定能源方向的關鍵:究竟是要承擔高風險、延長老舊核電機組的運轉?還是要減少對核電的依賴,走向提高再生能源比率及增進能源效率的路徑?要維持電力供應,法國新能源政策的方向選擇迫在眉睫。
這個選擇對法國來說絕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在過去50年間,法國對於核電的發展幾乎只能用義無反顧來形容:從二戰後戴高樂總統為了在美蘇冷戰中殺出一條血路,敲下了大力發展核武的致命響鐘;1973年的石油危機為高耗油的西方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時,又讓法國向核電全速衝刺,主張以核能取代石油,發展全電氣化的生產模式。法國的核武與核電發展,則向來無法脫鉤。

核電的存在,在許多國家從來就不單是能源方式,其中投射了對GDP增長的渴求、對於科技的控制慾望、對於發展想像的便宜行事、對於走出傳統能源提供框架的怠惰、對於生活方式的僵固想像和對其可能改變的恐懼。而對於法國,核電則又揉雜了維持國際強權的貪婪(或是退下大國之列的恐懼),以及某種光輝榮耀法國形象的延續。

科技官僚仍掌握能源政策制定的位置

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歐蘭德的減核提議,是50年來發展核武及核電以來,頭一遭由政府提出的能源方向。他請環境能源部長Batho來主導將進行數月的全國能源轉型討論,並將產出具體的能源政策建議。雖然能源政策討論仍是進行式,未來的能源政策結論也尚未成型,現在仍無法肯定歐蘭德政府是否能突破重圍,在擁核科技官僚數十年來,在歷任政府都佔據制定能源政策重要位置的結構中,實踐減核的承諾。然而從法國的核能發展歷史來看,現在的能源轉型計畫確實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步。

法國的減核之路肯定將會相對艱辛和漫長。可預見的是,接下來的新能源方向,定會挑起國內保守勢力的反撲,尤其是建構在菁英主義上的技術官僚──法國礦業團(Corps des Mines),礦業團的成員在法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中往往佔據重要位置(像是在工業部這樣的官方技術部門從事政策制定的位置),對法國的科技發展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幾十年來主導了法國核能發展的關鍵推手。

這個菁英俱樂部沒有太多成員,但在法國能源政策制定的關鍵位置上卻是鋪天蓋地──他們的面孔,出現在歐蘭德團隊裡扮演工業與能源顧問;在環境能源部中負責再生能源、電網發展和能源效率;頂替剛訪台的前法國核安管制署署長的現任署長;前任和現任法國核電巨獸Areva執行長;法國國家放射性廢料管理局、和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局負責人等,都是同個科技官僚俱樂部的成員。

此外,代表資方的法國企業代表聯盟(Medef)主席帕希索特(Laurence Parisot),也在近期的訪談中毫不避諱的說:核電是我們的經濟資產,若法國邁向減核,意味著我們也對核電感到疑慮,那還怎麼向他國推銷出口核電產業?

長路漫漫 現在就得起步

法國正在進行的能源轉型辯論將有什麼結果?國際各界都在觀望,有人虎視眈眈,有人引頸期盼:法國政府是否有辦法履行承諾,讓全國能源辯論是一個以民主導的實踐平台,讓能源政策的重要相關利益方,均有管道參與在長久被科技官僚把持的能源政策過程。能源辯論從去年底進行至今,尚未產出明確的政策方向及結論,一切仍在不確定地進行。

然而不論結論如何,許多國際評論都分析指出,這可視為法國希望減少對核能依賴的重要一步。福島災後,各種民調都顯示法國民眾希望減少對核電的依賴,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法國公眾對於降低核電比例與再生能源發展的能源期待,不下它已走向廢核的鄰居。總統歐蘭德也確實正在試圖扭轉法國多年來置再生能源發展於不顧、過度依賴核電的政策導向。如此翻轉的核電政策走向,台電仍然草率地簡化為「法國在福島核災後核電政策不變,持續發展核電」,企圖向社會傳達「國際社會仍然大力擁抱核電」的印象。

然而我們從法國的例子可以看到,很明顯地,如果有路可選,法國公眾確實是希望擁有一個減核的能源願景。

真的,我們有路可選。

※ 本文轉載自立報環境前線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