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新竹市民,你怎能不生氣?-論辛公館與停九案

稿源:辛公館關懷行動小組

辛公館關懷行動小組停九 v.s. 辛公館案—空間正義串連網
http://home.kimo.com.tw/criticalmass/邀請大家鬥陣上網來連署!!
(目前已有民間團體與將近五百位民眾連署)

  對於(90. 4.18)某大報文化版關於新竹市辛公館議題的相關報導中,引述執政者與兩位學者專家意見,指陳辛公館做為文化古蹟保存,可與都市建設相容的論點,筆者本身非古蹟文化保存無限上綱者,但身為長期關心本案發展的新竹市民,認為上述論點實有避重就輕、試圖以古蹟多元保存方式的思考,偷渡當地興建停車場的適宜性問題。此外,在此論述場域中,只見執政當局大張旗鼓地以古蹟學者專家為其停車場政策 背書,卻不見辛公館與停九預定地的鄰近居民與其他新竹市民的意見。在講求民主法治的社會裏,民眾的聲音在何處?身為市府頭家的新竹市民們,對此不合理的政策訴求,又怎能不生氣?  

  辛公館自去年由古蹟審議委員會通過成為市定古蹟後,市府遲遲不肯完成公告程序,乃因當地劃為停九預定地,並爭取兩億龐大預算興建小型地下停車場。該報導引述 傅朝卿與林會承兩位學者的意見,認為文化資產不應無限上綱,文化資產可與城市建設共存。乍看之下,這些觀點頗符合當前古蹟保存的新趨勢,然而古蹟如何多元化利用,是不能硬套國外案例就行得通的。再者,劃為停九預定地的辛公館位址,基地面積既狹小又不方正,附近學校與補習班林立,鄰近的東門街是通往市區的交通大動脈,平日附 近商店住家已苦不堪言,遇到假日或顛峰時間,已常有交通阻塞情況出現,現若在此處 興建一座停車場,交通紊亂惡化、學生出入虎口的情狀,可想而知!

  當地居民於去年12月的問卷調查中,深感交通動線問題嚴重,近九成民眾反對此地興建停車場,爾後由附近居民、學生連署,表達原址保留辛公館及附近自然生態景觀(當地尚有眾多老榕樹與果樹)的期望,但未見市府的溝通誠意,更遑論考慮當地居民 意見。當現今市府決策者與學者專家打著古蹟保存應多元使用的旗幟,鼓吹辛公館保存 應與地下停車場共存時,市民的聲音,在市府以爭取龐大預算考量的運籌帷幄中,卻成為一只被消音的棋子。誠然,非當地的古蹟學者專家未必了解當地交通惡化現況與居民感受,但此案所涉及的豐富層次,在學者與市府以古蹟多元利用的「單一思考」角度下,卻被壓縮成「古蹟能不能多元使用」的討論,刻意忽略關係市民至切的「當地應不 應該興建停車場」的議題,如此荒腔走板,實在荒謬至極! 

  究竟誰有權利決定辛公館的未來? 是新竹「有為的」市長、學者專家、還是當地的市民 大眾?在號稱民主法治的台灣社會裏,新竹居民們怎還能忍受在上位者的權力把持與以學術權威自尊的發言方式,以古蹟保存可和停車場共構為名,掩蓋交通惡化的事實與爭 取兩億經費的真相?新竹市民由生活經驗裏所習得的民主無用論與無力感,是否証明我們的民主社會更加「進步」?

【相關文章】
 認清古蹟保存與停車場共構的理論想像陷阱!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426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