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關懷事件] 體檢奮起湖停車場工程─鐵路時代vs公路時代 作者:李根政 (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增建停車場 將危及安全並破壞生態 在實施週休二日後,從日治時代做為阿里山鐵路之物資、旅客休息、用餐中繼站的奮起湖,再度成為一個新興的觀光據點。每當假日,大量人潮湧入,引發人車爭道,停車位不足之現象,當地人認為已造成當地發展觀光之瓶頸,遂有增建停車空間以及拓寬道路之議。 因此,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會同部分地方人士評估後,選定了169縣道17.2公里的一條溪溝,先興建3×2.5公尺之排水涵箱導引水流,爾後準備於其上興建75個停車位。施工期間除大規模整地外,更砍伐了三十八棵約近六十年生的柳杉。 在全面經濟不景氣,轉而期待觀光帶來商機,短利取向的期待下,對於政府投注任何工程、公共設施,地方居民表示歡迎之態度可以理解。然而,當地幾位居民和嘉義地區民間團體則採取了反對的立場,並展開陳情行動,希望能阻止這項工程,請阿管處另覓地點重新規劃。其所持理由大致可分二大項,一為停車場將危及中和國小和下游居民的安全,另一為生態破壞。 現勘後的質疑 對於環境安全問題,阿管處表示:「上游集水區並無人為破壞,植生覆被非常良好,經勘查後無土石滾落與斷木沖刷現象。…」;「設計標準均符合政府水保及排水技術規範要求,因此不致有水土保持上的問題。…」 然經靜宜大學生態所陳玉峰教授、台灣永續聯盟蘇銀添執行長偕同筆者等人至現場會勘。質疑如下:
工程完全欠缺生態考量 另外,對於反對者所提生態破壞問題,阿管處在設計、施工之初,以基地內並無良好的植物生態,少數杉木(柳杉)與雜草植生…,視覺景觀雜亂為由,並未進行任何調查。爾後在經陳情後辦理之現場會勘之綜合說明中則表示「生態專家認為依本工程所砍伐的林木數量(38棵)及工程開發面分析應不致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 這些說法,暴露了整個工程完全欠缺生態上考量,以致將溪流之天然植被層視為「雜草叢生」,而下達只砍了38株柳杉所謂生態影響依據,更忽視了生態環境之龐雜,非僅砍樹才叫生態破壞。況且,目前進行之基地開挖、RC涵箱之構築等工程,其實已導致溪澗生態全部死亡,難道這樣對生態會沒有影響? 根據鳥會及一些生態觀察人士的統計,該溪流在施工前約有二十種鳥類、多種保育類之螢火蟲、樹蛙、蝴蝶等動物資源。然而,這些都因先前未進行任何調查紀錄,變得死無對證。 並無考量公路開通後之交通動線 除對本工程的直接批判外,陳玉峰更以大阿里山區百年開拓史的視野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日治時代由於地理位置適中,奮起湖成為阿里山鐵路中間轉運,物資的提供、補給之中繼站,加上氣候的條件最適合人居住,更成為日本官員之住宅地,因此最好的建築物設計都在這裡,我們從目前所遺村落的巷道,道路系統和建築物,所呈現之寧靜的鄉間氣氛可窺一二。然而,這也留下一個歷史的課題,即奮起湖社區整個設計就是根據火車所規劃的社區動線,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到公路開通以後交通動線等問題,目前總體再規劃的最大困境即源自於此。 從這個歷史的觀點來看,奮起湖顯然需要的是一個針對地方特色,交通特色的整體規劃,而非一個急就章、短視近利又充滿危機的工程。 善後意見 本案經陳情人舉發後,阿管處於10月1日停工,於10月18日邀請相關單位、人士及學者專家現場會勘,會勘後隨即復工,後經林盛豐政務委員之關切,再度停工,目前尚待政府做最後決策。 對此,我們僅提供幾項善後意見,供當局及奮起湖居民參考:
在地的關懷彌足珍貴 除了之外,從這次反對在溪流興建停車場的陳情運動,我們看到在這短視近利的常民文化中,尤其是本地的各種人情壓力紛至沓來之際,在地的社區關懷者仍然堅持立場,不為動搖,實屬彌足珍貴,代表著台灣自然文化確已發芽。 我們除了期望主政者以宏觀、長遠的眼光來規劃各種山林保育、產業、工程政策外,更期待這些地方自主、自覺力量的成長茁壯,成為台灣邁向新世紀的主要動力,形塑台灣文化新價值。(2002-11-8)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