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世界保護區大會專欄]

談IUCN保護區系統檢討和經營管理成效評估 (下)

作者:李光中 (花蓮師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評估保護區和世界遺產地的經營管理效能並建立認證制度

  如前所述,IUCN保護區系統的「分類」主要依據經營管理「目標」,而一個保護區是否達成經營管理的目標則有賴於「評估」,評估的結果可以作為保護區「認證(certification)」的依據,也就是說分別出那些保護區是「有名有實」的,那些是「有名無實」的,據此來給予保護區一種認定和證明。1992年曾有研究顯示全球保護區所面臨的威脅(threats)中,有3/5來自經營管理上的缺乏成效(management deficiency)。關於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的重要性,在1982年第三屆世界公園大會即被提出,之後在1992年第四屆世界公園大會中,成為全球關切的保護區四大主要議題之一。WCPA隨後在1996年成立研究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的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1998年,「改進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成為WCPA的六大主題之一,並成立任務編組(task force),由澳洲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Dr. Marc Hockings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中心(World Heritage Center)的自然遺產部的負責人Dr. Natarajan Ishwaran兩人共同主持。該任務編組致力於建立IUCN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方法論架構,在IUCN的相關計畫下,近年最重要的計畫是與UNESCO世界遺產中心合作,自2001年進行為期四年的「提昇我們的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監測和管理(Enhancing Our Heritage: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for success 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s)」計畫,由此可見,在保護區和世界自然遺產的評估和經營管理課題上,IUCN的WCPA與UNESCO的世界遺產中心有非常密切的合作。

  在台灣,過去在農委會推動地景保育計畫和內政部推動國家公園保育的脈絡下,亦曾引進UNESCO世界遺產的觀念和作法,試圖提名太魯閣國家公園等地為世界遺產,惟因台灣非聯合國之會員國而暫告一段落。近兩年間,文建會重新提倡UNESCO世界遺產的觀念和作法,並選取12處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筆者認為,無論台灣目前是否因為會員國問題而無法具提名資格,在技術層面上,如何加強維護台灣地區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環境,並提升經營管理的效能,都是大有事在,我們可以從此次世界公園大會中學習到許多新的觀念和作法。有人說,只要台灣具提名資格,太魯閣國家公園一定可順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筆者並不以為然。IUCN是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的正式技術顧問團體,此次大會中筆者在台灣大學王鑫教授的安排下,曾有機會與王教授、文建會林登讚處長、台灣大學盧道杰博士共同和IUCN/WCPA世界遺產計畫的負責人Professor Adrian Phillips作非正式會談,Phillips教授提醒世界自然遺產的評估和指定,在技術層面上,主要有三大重點:資源是否具有普世和傑出的價值(universal outstanding value)、資源是否具有完整性(integrity,例如未遭受破壞、污染)、是否具有有效管理機制(例如法規、行政體系、人力和財力資源、公眾支持、社區參與等)。以這三方面而言,顯然台灣要努力學習和改進的還很多。Phillips教授建議,可以商請IUCN/WCPA專家來台作技術指導和交流(例如辦理訓練課程)。

推行生態旅遊地的認證制度

  建立和推行「認證(certification)」制度也是近年來國內外生態旅遊界的熱門主題之一。簡單地說,認證是一種確認某項活動或某個產品符合一些特定標準的方式。認證制度在製酒、製衣、電器等工業界已有很多年的歷史,引進旅遊業則起自1992年的「世界高峰會議(Earth Summit)」,該會議的成果文件「21世紀議程(Agenda 21)」要求所有部門應負起謀求環境和社會永續性的責任。影響所及,農業、商業和旅遊業界都開始建立環境獎章、獎品和認證系統。自1992年「世界高峰會議」到2002年「國際生態旅遊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的十年間,旅遊業界在全球各地已經發展了超過60種的環境認證計畫。依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WTO, 2002),這些計畫大部分集中在歐洲國家(占78%),認證活動的種類則包括:住宿(68%)、旅遊地點(18%)、旅行社(7%)、運動/休閒設施(5%)和交通(2%)等。全球各地的認證制度大多是由旅遊業等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來建立和推行,由政府所推動的僅占20%,認證制度可以說主要是發生在政府體制以外的自發性質之創新活動(voluntary initiatives)。

  為了分享全球各地認證制度的寶貴經驗,本次大會期間,由聯合國環境計畫組織(UNEP)、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和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 合辦了一個下午的專題研討會,主題即是:「將永續性整合在旅遊政策中:談認證制度的角色」,共計有十場左右的演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連結UNEP的永續旅遊網站,查閱每一場演講的PowerPoint內容。

進一步參考資料及網站:

  1. IUCN/WCPA 第五屆世界公園大會網站

  2. Hockings, M., Stolton, S. and Dudley, N. (2002)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A summary for park mangers and policy makers. WWF and IUCN

  3. UNEP永續旅遊網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