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全球化下的草根省思 (下)

作者:杜文苓 (台灣環境行動網)

草根行動的型塑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就在Heinrich Boll Foundation提出全球環境治理架構的願景,許多在地對抗全球化所造成環境影響已在各地展開。國際生態文化社就提出地方食物運動(local food movement),從全球化思考推動本土化、抵制作物與文化的單一化、重建社區特色。一場在韓國團體主辦的「永續消費與生產」論壇中,批判全球化架構下人民已喪失對全球市場的掌控能力,該社的Helena Norberg-Hodge 認為:避免社區經濟的崩潰,遏止社區意識的消失,有賴消費者意識覺醒,經營在地糧食自給自足體系,才能分散經濟權力落實真正民主。

  另一項行動則是針對跨國企業責任及環境管制提出討論。著名印度波帕爾(Bohpal)事件受害者的見證,歷經十多年無法解決的公害問題以及長期健康傷害的憂慮,跨國企業在期間的政治運作與政府保護人民土地健康的責任備受討論,與會者對當今許多發展中國家政商密切結盟關係,政府如何在全球化潮流中有效約束企業污染及災害有各種提問與看法。但收集個案、發展全球串連機制,以集體行動力量施壓於國際法律政治經濟體制,進一步約束企業的社會責任制度則獲得共鳴。在這樣的場合中,筆者提出RCA案例呼應大會的案例收集,並提出健康與環境關係的科學連結,國際訴訟機制與民間法律團的培力引起大會主席的注意,認為台灣案例對國際發展監督機制提供重要思考,會後大家並交換名片,尋求日後合作機會的發展。

全球化下的台灣角色

  繼高科技產業在這一波全球化中納入世界分工體系下重要位置,加入WTO更進一步加深台灣與全球體系相互依賴,台灣內部批判或贊成全球化的浪潮,不應只停留經濟論述層次、著墨於南北差距、帝國殖民主義的不平等批判、或國家競爭力與西向南向策略;而更應正視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扣緊國家本身自然、人文資源的整體環境、社會永續性影響而深入剖析,我們才能瞭解全球化的本質與自身侷限,進而提出因應之道,進而保護本土環境、文化、弱勢族群與社會利益的長遠發展。

  而這也是下一波社會運動的挑戰。超越傳統社區、國家以自救為形式的草根行動,全球草根合作可能性將在遽變的全球化過程增加,運動目標也更將緊密結合日常生活每一環節的社會行動(如文化、消費與生產模式等)。約堡經驗正提醒著深化運動論述的可能,而深化過程中,台灣團體除了學習角色之外,更別忘了在後續國際互動中思考我們所能提供的經驗與策略,從新興工業的島國環境經驗出發,為全球環境運動注入一些力量。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