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裡的保育思潮] 參與式經營管理(中)──開創雙贏新價值 作者:朱惟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參與式經營管理,可以促使在地社群整合地方資源與激勵社會的支持,促進各界相互溝通、彼此尊敬,同時由於當地社群的穩定性與在地性,都讓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更具效率。許多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只有當地的知識與意見受到重視,在地社群擁有決策自治權力,長期的經濟與環境計畫才有成功的可能。 參與式決策的機制在去年於南非舉辦的第五屆世界公園大會中更獲得廣泛的注意,大會不僅首次邀請各國原住民和在地社區代表與會,更於《德班宣言和行動計畫》中明確宣告:保護管理策略要充分考量當地利益及讓當地社區參與決策。 透過在地參與,全世界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尼泊爾的Machinda社區森林,11年前由政府管理時,自然資源幾乎消耗殆盡;後來政府將它交由當地社區林業團體接手所有的管理保護責任,以及一年一度的伐木工作,該收入用來興建學校的健康站和教室、支付老師薪水、訓練人才並救濟村內貧弱等。幾年下來,光禿貧瘠的山野又變回蓊鬱的森林,山崩嚴重的地方都為綠樹所覆蓋,同時面積持續增加的森林又重新喚回了山中的野生動物。現在尼泊爾有61%的森林都交由當地社區經營管理。 有些保護區甚至是由當地居民保育意識的提升所形成。例如日本著名的赤目瀑布四周,有一處未經開發的森林,附近居民為了保護周遭自然環境,共同加入了一項國民信託運動,透過和地主簽定租約的方式,將休耕的稻田改建成「給蜻蜓的池塘」,以創造生物棲地,並成為當地居民親近自然、學生自然教學的好去處。 國內在倡議成立馬告國家公園期間,對於過往原住民與國家公園管理處不時處於緊張對立的狀態做出反省,期待藉由參與式經營管理或共管的形式,「化阻力為助力」,將於下期詳述。
【文章連載】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