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的未來] 「星際大戰已過,現在是種子大戰」:談國際農糧植物種源條約 (上) 作者: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 去年十一月三日聯合國農糧組織(FAO)一百多個會員國聚集羅馬,經過冗長的討論,在112個國家投票贊成,美、日兩國棄權下,通過了「國際農糧植物種源條約」;本條約可望於40個國家批准簽署後的第90天開始生效。由於我國才加入WTO,國際參與的程度將逐漸提昇,因此值得向國人介紹這個攸關農業發展的最新條款。 種源(遺傳資源)條約可說是種子戰爭的里程碑。十九年前華爾街日報報導了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限制若干作物種原的外流,該報導的副標題是「星際大戰已過,現在是種子大戰」,引發了大眾的重視,甚至於被引申為「掌握種子就可掌控世界」等一些聳動的口號。種子戰爭並非近世才有,按十九世紀巴西經濟的命脈是橡膠樹,後來英國人將樹種偷運轉植於馬來西亞,使得巴西的橡膠產業完全垮台,可說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最近的種子戰爭雖然延續了南北對抗的局面,其原因卻是與智慧財產權的擴張有關。 三十年前世銀以及洛克斐勒基金會等資助下,在第三世界國家成立了十餘個國際農業研究所,以這些研究所為基地,針對主要農作物進行全球性的種原蒐集並且集中保存。當時的主流意見以為植物種原是人類共同的資源,因此需要加以保存,並且應能提供各國作為研發的材料。這樣的說法不久就受到南方國家,乃至於西方某些異議團體的質疑。主要的原因是同時期歐美日等國承認植物新品種的育成也可以享受類似專利的保障,近年來更以其先進的生物技術,積極研究各種作物的基因並且申請專利,而且專利權的範圍相當複雜而廣泛,對於後來者科技的發展限制很大。種源豐富但技術落後的南方國家,認為自己的材料被拿去開發成為先進國家種子公司的私有財,反過來可能需要向這些公司繳權利金,實在情何以堪。因此以農糧組織為舞台,多年來一直謀求公平的對待,終於在1991年達成多數的共識,倡議種源是國家主權。這個共識具體地呈現於一年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因此南方國家得以據之在WTO智財權的協商中進一步提出相對於先進國的立場。 【文章連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