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活環保]

廚餘回收為什麼? (上)

作者:陳瑞賓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大部份的朋友,只要一想到「環保」兩個字,就想到垃圾及資源回收。彷彿只要把垃圾給處理好,就做好了環保的工作了。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要能夠好好的處理我們每天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從垃圾減量,回溯到減少購物、惜物的習慣,再進一步做到資源回收、再利用,防止有毒廢垃圾的污染…等,佔了環保工作很大一部份。只是,只要一想到每天自己都會製造垃圾,台灣又有兩千多萬那麼多的人,就會覺得垃圾問題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也就習慣性的把他忽略,當成政府該解決的問題而不去管他了。

避免無謂的消費是減少垃圾的第一步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減少垃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減少及避免無謂的消費。因為,在資訊媒體發達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各式各樣誘人的廣告刺激之下,逛街購物成了生活裡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跳樓大拍賣、各式週年節慶、打折、買CD送你CD隨身聽……等等,無謂的消費就因此而產生了。無謂的消費,也為家中製造了許多丟與不丟都十分頭痛的垃圾。

回收廚餘可以減少家中一半以上的垃圾

  經過專家的研究,台灣一般家庭中,有高達36~64%的垃圾是來自於有機廢棄物,就是飯菜蔬果等食物的殘渣,也就是所謂的廚餘。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歐美國家不同,他們通常都將吃剩的東西,直接攪碎後,經由衛生下水道送到污水處理廠去處理,不會把廚餘連同其他的垃圾一併處理。過去,台灣的生活不是那麼富裕的時候,養豬人家會去收廚餘(餿水)來做為豬的飼料,因此大街小巷那些會定時處理的餿水桶,就扮演了廚餘回收的重要角色。

  但是,隨著經濟成長,豬隻改餵特定的飼料後,養豬戶也就不再去大街小巷回收廚餘了。家中吃完的剩飯剩菜,以及菜葉、果皮、骨頭…等,不再有地方回收,再加上衛生下水道普及率不到1%的情況下,廚餘就被當成垃圾而直接丟棄,也造成了台灣垃圾中有機物及水份比例過高的獨特現像。不僅增加了垃圾的份量,加重掩埋場的負擔,更因為垃圾中的水份過高,造成燃燒不易,使得垃圾焚化的成本大增,焚化爐的壽命也因此而縮短。於是,關心環境的朋友,開始大力推動廚餘回收。不僅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垃圾的份量,最重要的是可以將這些天然有機物,重新回收,製成堆肥,回歸到大自然裡。

廚餘回收如何做?

  利用廚餘做堆肥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家中蔬菜、水果、骨頭、蛋殼…等廚餘,放到塑膠桶,或室外的坑洞裡,靜候其天然發酵、分解,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就可變成幾乎沒什麼臭味的殘渣,而這些殘渣則可以當做堆肥來使用。在製作的過程中,如果覆上一些泥土,或填加一些特殊的菌種或酵素,就可以加速廚餘的分解,或減少其臭味。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