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資源] 臺灣水資源政策之檢討 (一) 作者:李玲玲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楊育昌 一、前言 臺灣今年的旱象似乎特別嚴重,限水的警訊也來得特別早,因此「水資源」再度成為政府與民間關切與熱烈討論的重要議題,「水資源」不僅是生命、生活、生產的基礎,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式對自然環境也有多方面的重大影響,例如:以興建水庫增加水源後,往往又需興建攔砂壩以減少水庫的淤積,而將河川層層截斷阻隔,影響河川水文與生物多樣性,而河口附近的海岸也可能因河川輸砂的減少而有侵蝕的可能性。因此水資源政策與永續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 根據統計,臺灣每年平均降雨量為2,510公釐,換算成水量大約為905億立方公尺,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屬於降雨量豐富的地區之一。但由於受到降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可利用的水量不及總降雨量的15%,再加上人口密度高,使得每人平均分配到的水資源量有限,每年每人平均所能分配之降雨量僅約4,500立方公尺,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左右,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屬水資源利用潛能不高的地區之一,可供利用之水資源相當有限,因此是水資源的維護與永續利用是臺灣推動永續發展所必須注意的課題。 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而欲永續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就必須考慮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因此,在各方紛紛提出各種水資源政策與策略之際,本文將回顧我國水資源供給與需求,同時分析政府的各項水資源政策是否能有效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二、 臺灣水資源之供給與需求 由於目前海水淡化等其他水資源的生產方式並未普及,因此臺灣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仍是天然降雨,降雨進入河川的部分可被直接引用(河川水),或進入水庫儲存而後再被利用(水庫水),還有一部份則滲入地下水層,再被抽取利用(地下水)。至於水資源的需求方面,一般分為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與農業用水等三大類,其中農業用水又包含灌溉用水、養殖用水與畜禽用水。因此以下謹就這些項目下水資源來源與使用量進行分析。 1. 臺灣水資源之供給 雖然臺灣的年平均降雨量為2,510公釐,換算成水量約905億立方公尺,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屬於降雨量豐富的地區之一;但由於降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可利用的水量不及總降雨量的15%,再加上人口密度高,使得每年每人平均所能分配之降雨量有限,僅約4,500立方公尺,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左右,因此我國是全球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屬水資源利用潛能不高的國家,可供利用之水資源相當有限。 在降雨時空的分布方面,臺灣的降雨量不僅有年間的差異,各地各季的降雨量分布也相當不均,降雨量之不確定性高。歷年紀錄顯示臺灣最高年降雨量達3,250公釐,最低者僅1,600公釐,相差約2倍以上;同時,平均每10年會出現一次大乾旱、2至3年出現一小旱。一年之中的降雨量約有80%集中於每年5月至10月間之豐水期,尤其大部分雨量集中在颱風過境時,若颱風降雨較少,往往就會有缺水的問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降雨量少,尤以臺灣南部為甚,這段期間的降雨僅佔全年雨量的10%左右,致使水源調配甚為困難,常造成地區性水源不足,影響產業生產與民眾生活用水。 【文章連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