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資源] 探索水藍星 (下) 作者:陳瑞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台灣錢淹腳目,有錢的台灣有水嗎? 沒水?就等個颱風來就解決了! 台灣地區的雨量就像大部份人的印象一樣,真的很豐富,是全球年平均的3倍。但是因為人口密度也較高,相對的,每人每年平均能夠獲得的降雨量僅為世界平均的六分之一。所以,台灣其實是個水不夠用的地區。再加上降雨的時間和空間非常不平均,季節性變化大,如何有效且穩定的利用水資源,就成為一個艱難的任務了。 台灣位於季風地帶,地形上為南北走向的山脈,河川陡峭短促,水流湍急,加上降雨季節分布不平均,雖然多雨但蓄水卻十分困難的地區,雖然有豐富的森林輔助,但仍然有限。部份地區,要靠著水庫或水塘的儲藏來調節,或是抽取地下水來補充,才可滿足日益增加需求。 但是,因為產業迅速發展,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牲畜的排泄物大量流入溪流裡,嚴重污染水質,使得可用的水資源大為減少。例如高雄縣市的居民,數十年來,即因高屏溪養豬及工業廢水的緣故,不敢直接飲用自來水,而形成了買水喝的生活型態。換句話說,水源涵養跟水源保護是同等重要的事。 自來水,水自來? 談到用水,不免想到「自來水」。台灣很早就有自來水的設施,在民國38年,政府從中國大陸遷移到台灣的時候,許多人看到台灣人的家裡,只要把水龍頭打開就有水流出來,都覺得很神奇。紛紛跑到水電行去買水龍頭,在家裡牆壁上打個洞裝上去,就以為會有水流出來。當然,沒有裝水管線路的水龍頭怎麼會有水跑出來?這些不明所以的人,還因此誤認為水電行欺負外地人,賣他們不會有水跑出來的水龍頭,發生了許多糾紛。 生活用水,一點一滴,其實都得來不易。在台灣,我們都稱為「自來水」,原意是強調方便,不用再辛苦的去挑水、打水,但卻也容易讓人以為水會自己來,不用操心,甚至忘記珍惜。隨著公共建設越來越普及,大家也都更習慣打開水龍頭,水就自己會流出來,也因此「自來水,水自來」好像成了生活上理所當然的事情。 事實上,水公司從源頭開始取水,經過加壓輸送、加藥消毒、沈澱、過濾、再消毒、一路輸送到我們家裡,往往要經過幾十公里的路程及程序。因此,美國人稱生活用水為「給水」,意思是賜給的意思;日本人則稱為「上水」,為高級,珍貴的意思,都表達了對於水的珍惜及過程中辛勞的感謝。 珍惜水資源 既然台灣和大家原本所想的不同,是個缺水的地區。那麼,我們更該好好的思考如何來保養水源,以及節省水資源。就整體而言,保護森林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樹葉、樹枝、樹根都能貯存水分。樹根更可降低土壤流失量,防止暴雨洪水的沖刷。當雨停的時候,再慢慢的將吸收的水釋放出來。興建污水下水道、處理生活污水,嚴格把關工廠、農牧業的廢水排放,減少不必要的農藥及肥料,也都是保護水質的重要工作。 居家生活的節約,例如省水型的水龍頭、馬桶、洗衣機……等的選購,部份用水的二次利用,例如洗米水可用來洗碗、澆花;洗衣服的水可用來沖洗浴廁……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隨手可做的事情。只要養成習慣,慢慢的,就會就會養成簡樸、惜物的省水高手喔! 愛護與善用珍貴水資源,讓地球在宇宙永遠都是一顆最閃耀的水藍星。 (2002-09-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