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深度報導-生態工作假期系列]

生態專家現身指導 生態池植栽展生機

本報訊

生態池完成植栽後沒多久,就有三對豆娘在生態池上飛舞交尾。  「生態工作假期」 (ECO Working Holiday),17日在台東利嘉林道太平生態農場邁入第3天的工作,在中央研究院和相關自然生態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已完成生態池砌石等土建工作,並栽種台灣原生的水生植物,整體生態池已近完工。中午完成植栽後,下午就有3對豆娘在生態池上飛舞交尾,一旁還有小灰蝶和黃蝶前來吸水,志工們對此都感到相當興奮,幾天來的辛苦,真的沒有白費。

  正式栽種前,志工們先前往鄰近山區,採集適合生態池環境的當地植物,之後,溼地生態專家張文賢也蒞臨現場,指導原生水生植物的生態與栽培技巧,並與志工們一起分享幾個大型人工溼地的成功案例。此次栽種的多為台灣常見的鄉土植物,水岸邊栽種的是月桃、姑婆芋、野薑花、全緣扁柏,池中則是蘆葦、過長沙、台灣水龍、水芋……等。這些讓大家感到親切的植物,不但外型美麗,而且栽植容易,是生態池植災的最佳選擇之一。

正式開始植栽前,志工們正專心聆聽專家解說與指導。  多位志工表示,他們經過實際的參與和體驗,才瞭解到原來溼地裡有那麼多樣化的生命相,而且經過專家講解後,才知道溼地也有除污的功能。任職於中油公司的四年級生志工陳延齡表示,「原來溼地就是我們小時後玩耍的地方,有了這次工作假期的經驗,以後我們就知道應該要好好努力來復原自己生長的家鄉。」附近的老住戶來現場參觀生態池的施作方法後表示,原來這就是他們在日據時代的老方法。

  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陳章波表示,生態池要達到淨化污水的作用,除了利用池中底泥來過濾之外,水生植物也是重要的一環。一般家庭的生活污水,經由土壤或水中微生物分解後,會成為氮氨或磷等,這些有機物對水生植物而言,正是生長所需的營養鹽,植物將這些有機物吸收後,即可達到吸收污染源、淨化水質的效果。同時,這些植物也能美化環境、並吸引蝴蝶、蛙類、甚至山羌等動物前來棲息,提升當地生物的多樣性。

志工以自己的雙手,在池底種下蘆葦。  除了生態池的體力勞動外,每天下午與晚間,也安排了精采的濕地課程與在地體驗活動,讓志工能對自己的付出有更多了解,並融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16日下午,陳章波便為志工們解說了濕地的生態,並和志工們交換施作過程中的經驗。他說,這些體驗的珍貴之處,在於讓志工們在嘗試錯誤中可以學習到因地制宜、適地調整,進而明白「面對自然時,沒有一套可以完全複製的標準程序」。

  在活動過程中,志工們參訪了同樣位在利嘉林道旁的「大巴六九薬用植物園」,經過利嘉林道發展協會常務理事、也是植物園主人劉豐銘的詳細解說下,志工們認識上百種身懷特異功能的藥用及保健植物,並參觀了園區內以有機農法栽種的蔬果、香草等。許多來自國外的志工都表示,許多植物都是第一次看到、吃到,感覺非常新奇。

  利嘉林道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太平生態農場主人許瑞明,亦帶領大家做夜間自然觀察,夜晚的山林可熱鬧的很,除了鳴蟲之外,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莫氏樹蛙的求偶鳴聲。在許瑞明的帶領下,志工認識了平時難能得一見的橙腹樹蛙,此外還有日本樹蛙、白頷樹蛙、莫氏樹蛙、小雨蛙、拉都希氏赤蛙等蛙類,在在讓志工們驚嘆連連,國外來的志工更是驚訝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環境,在經過農場主人的悉心經營後,竟然就有這麼豐富的生態資源。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