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深度報導-生態工作假期系列]

國際志工齊心完成生態池 交流保育經驗與異國文化

本報訊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完成生態池建置工作,在「利嘉林道拜耳生態池」告示牌前合影留念,為國內首度舉辦的國際生態工作假期留下見證。  經過德國、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24名志工、4天來通力合作,台東太平生態農場建置的二座生態池已於8月18日完成,在經歷夯土、不透水層處理與植栽工作後,已初具雛形,為國內首度舉辦的國際生態工作假期留下見證,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為了表達對這群志工朋友的感謝,主辦單位在隨後的結業儀式,頒發感謝狀給所有的志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李進興表示,這次台灣首次的生態工作假期得以順利成功,非常感謝所有志工的付出,大家都為台灣這個新的志工服務型式立下了新里程碑,也為台灣環境信託運動的推展預先鋪路了,將有助於台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保存。

台灣拜耳公司德籍副董事長孟濤璞 (Kurt Multhaup)表示他是第一次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的活動,並感謝所有志工及專家教授的投入。  身為主辦單位之一,亦為「生態工作假期」志工的台灣拜耳公司德籍副董事長孟濤璞 (Kurt Multhaup),在台灣工作生活已近13年,平日酷愛登山及溯溪等大自然野外活動。第一次參與「生態工作假期」,他除了感謝所有志工及專家教授的投入建置 「利嘉林道拜耳生態池」 外,透過小米文化體驗及與原住民文化交流活動,也對當地的原住民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天三夜的工作假期,讓這群生態志工的感情更為凝聚起來。多位志工表示,離別前的最後一天,特別感到依依不捨,而且覺得還可以做更多事情,希望以後可以回到這裡來,看看他們工作成果的後續進展。

韓國生態學者朴貞鎬說,她在這次活動體會到豐富的文化,如果能用包容不同文化的心去看待自然,我們的環境就越能保有它的多樣性。  來自韓國的朴貞鎬本身是韓國的生態學者,她說在這次活動開始之前,她不了解為什麼活動中要安排吃當地風味餐或參觀原住民文化,但實際參與之後,她發覺她的眼界與心靈全被打開了,體會到不同而豐富的文化,如果大家都能用包容不同文化的心去看待自然,我們的環境就越能保有它的多樣性。

  來自台灣基隆、負笈日本東京大學的黃毓婷表示,當初一聽到台灣要舉辦這樣的活動,二話不說趕忙向航空公司更改航班,提前回台過暑假。她說能在緊張的都市生活中以雙手來勞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尤其是大家在體力勞動之中所培養出的情感,特別覺得可貴。

  從日本大阪來的佐佐木孝子,先前曾到北海道、英國參加過多次的工作假期,她說:「這是我最有感受的一次,不僅僅是『做』而已,還能從主辦單位安排的課程中瞭解到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且看到完成植栽後的生態池,更是第一次有種『完成感』;不像以往的經驗,都是從早到晚一直種樹,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也看不到成果是什麼」。她補充道:「我父親在家鄉是一個護水團體的成員,從事河川保育工作快30年,因此很能充分體會生態保育的重要,希望大家能一起來努力。」另一位日本志工秋泉朋子則說,這是她第三次參加工作假期,先前曾經參與中國西安黃土高原的植被栽種,以及富士山的森林復育,但在台灣的這次,是最快樂的一次,不僅有勞動工作,還有豐富的課程,從中學習到很多。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進行生態池植栽工作。 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合力進行生態池植栽準備工作,取水澆濕岸際。

  活動的最後一晚,主辦單位特地在大巴六九的青少年聚會所「巴拉冠」裡舉行了一場文化之夜,以傳統食物、原住民青年舞蹈、加上小米酒,熱情款待這群遠道而來的志工朋友,讓外國友人也感受到濃濃的傳統部落風情。「巴拉冠」是卑南族的青少年集會所,通常也是討論公共事務及軍事組織的中心。每一名卑南男子從十二、三歲起,就會進入被稱為「塔古範」的少年會所,接受斯巴達式的嚴格訓練 。到了十七、八歲,進入成年會所「巴拉冠」,訓練摔角、射箭、打獵、夜訓、負重、野外求生等技能,以及做人做事的方法。現在,參加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們,歷經辛勤的付出,來到巴拉冠舉行最後的晚會,也算是別具意義。

  在這次生態工作假期中,志工們除了建置生態池,也與利嘉林道當地住民互動,體驗在地的人文文化。昨(十七)日下午,在利嘉林道發展協會的導覽下,志工們前往利嘉林道上的史前文化──「老番社遺址」,探訪近3000年前卑南文化的石棺與石板。如此親近幾千年前的史前文化,讓志工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甫完成建置的生態池,即吸引青蛙前來棲息。  除此之外,志工們還體驗了原住民特有的小米文化。志工們來到利嘉林道上的小米田,先由身著傳統 服裝的大巴六九部落拉罕 (部落司祭長)和婦女幫團,以檳榔和米酒舉行祝禱,祈求小米豐收,之後,志工們在田裡灑下小米種子,體驗豐富多元的文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