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者投書] 環保的路,要怎麼走 作者:翁御棋 (電子報讀者) 最近,坪林交流道的開放與否,真的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 這個問題之所以浮出抬面,是由於鄉公所實施了所謂的「諮詢性公投」,而公投,又牽動著台灣人特別敏感的政治神經。說到這點,就不得不從反對運動的歷史來探討。 早期的反對運動,多從尖銳的高壓統治問題開始,爭取表達自由、多元的思想而努力,進而逐漸結合公共議題如環保、文化、教改、社福等,由於多為高知識份子為領導核心,且相互支援協助,總讓人覺得對未來會是有某種的期待性,描繪出一個大家夢想的願景,但不幸的是,少數運動,會為少部份野心份子介入,而偏離夢想,如地方性選舉的舉辦或是環保回饋金的爭取等。而反對運動者由於無強大的政治實力,便希望訴諸大眾輿論,造成對執政政府的壓力,而接納其意見,這原意是好的,尤其是當各級政府效率無法達到人民預期時,近年來的熱心人士奔走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希望藉著由下而上,更直接的讓上位者知道基層的需求和願景,在很多地方造成許多迴響,改變了許多的社區,形成一波清新寧靜的城鄉運動。 但從這次的坪林地方公投,我們警覺到一些直接民意的危機,第一就是行政秩序的錯亂,基於地方的最高行政機關,它的權力來源就是法律,是不適合站在第一線來從事沒有法源的「諮詢性公投」,這會為社會帶來不良的示範,尤其是一個已經定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成文法),眼看又要被行政院(全國最高行政機關)翻案,到底我們把環評定位在哪裡,只是玩玩的嗎?第二,環保專業在決策溝通中,完全不被重視,這個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病,竟能出現在當朝高堂上,真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執政黨身為充份支持環境保護運動的綠色政黨,竟和當初堅定的理念背道而馳,也真是讓堅守崗位的環保署看傻了眼。需要專業決策,正是代議政治及專家政治的精神所在,雖然全民的教育水準已經顯著提升,但是某些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的了解,坪林鄉需要經濟發展,但自來水水質水源保護區更需要細心看護,尤其在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台灣,每個水庫都是我們的命脈,而惟一方法,便是加以限制開發行為,而環保署惟一武器,只有環評。如果連惟一的武器都不保,我們真的很難想像,台灣的環境未來會是如何。 永續發展其中的一個原則──「代際公平」,便是希望人類不能為了少數幾代的短暫利益而影響未來子孫的環境權,這也是有遠見的政府審核任何一個開發行為必須特別把關和留心的。 開發行為不一定能達到它預期的經濟效益,尤其在台灣。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深坑的豆腐和靜謐的老街,是全台有名的,多少人夢想在濃蔭的大樹公下,吃著有濃濃古早味的豆腐。由於鄰近北二高木柵交流道,趁著地利之便,各界也期待希望能帶來觀光和地方繁榮的機會,幾年過後,到了假日,深坑老街真的能帶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以前只有建築專家造訪的黃宅,已擠滿賞味的觀光客和閃爍不停的鎂光燈,從黃宅到老街,短短的100多公尺,假日塞個20分鐘,應該不足為奇,忙壞了的交通警察和不停的嗶嗶聲、到處暄鬧的人群、滿地的垃圾、不停不停地塞車,深坑人真的想要的是這樣嗎?這樣的老街和其他各地的夜市又有什麼不同呢?它的文化在哪裡?街口濃蔭的大樹公爺爺看到這麼多客人,有沒有昏倒?我內心真的有很多疑問。或許有些人覺得很滿足,滿足食欲口袋滿滿,但看到被丟到旁邊溪裡的垃圾時,會不會也有某些人曾覺得惋惜呢?文化觀光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它似乎也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坪林的父老弟兄,想請問你們不怕嗎?類似的開發行為是不一定能達到它預期的經濟效益,更惶論它可能造成外部性無法回復之環境生態損失,和坪林人原有寧靜安祥的生活品質,坪林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坪林鄉所擁有的天然資源和歷史文化之豐富是台灣各鄉鎮中少見的,除了具有台灣引以為傲的茶藝文化之濫觴外,在生態上,這幾年當地自動自發所進行之封溪護魚也得到極佳的復育成果,也令人深深地感動。若因交通便利使外來旅者大量湧入,在目前旅遊水準並未提升且尚未有良好軟硬體設施規劃的狀態下,最壞的情形發生機率是非常地高,恐怕會加速惡化坪林環境品質,對坪林、對環境皆非兩者之福,地方鄉親及有關單位更應深思這個問題,我們不應自欺欺人,交通便利不但會為環境帶來潛在的開發壓力危機外,在台灣實在很不容易做到生態文化觀光和環境品質的平衡,就算像台南七股地區只發展觀光旅遊,有許多的負面效應,至今仍是無法控制,這些問題都需要更長遠的規劃,不是單純的0與1開放與不開放交流道的零和問題。 坪林要發展,以個人淺見,不應藉交流道來發達私人的交通旅遊工具,應朝向便利、便宜的公共運輸系統來著手,去過坪林的人都曉得,以目前現有一個到一個半小時一班次的公車,實在是不足以吸引足夠多的人,到坪林觀光,來滿足當地發展的需求,這些都可以透過其他如鼓勵社區巴士或政府補貼等規劃手段來改善現況,最近的國際無車日也提供很好的方向,政府為何不朝向這個方面研究呢?高速公路實在不是萬靈丹啊!讓人們開車到坪林租腳踏車旅遊,直覺上真是有些可愛。此外,停車場也一定不夠,那下一階段是不是要計劃興建更多的停車場呢? 行政院游院長希望將大眾參與決策的機制帶進行政體系固然是美意,但是專業決策仍是一個國家是否能維持永續經營的一個關鍵所在,很多問題實際上仍是要由懂的人下決定,這艘船,才能駛得正,駛得遠。這個案例一旦成立,不可避免的,將會對未來的環保的發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還沒進入司法程序便面臨政策大轉彎,讓堅定政策立場的政務官下台,未來環評有很大的危險,會真的淪為僅供參考的紙上作業,環評通過與否若沒有判決力,背後恐怕仍為政治力和財團利益所左右,不是我們漠視坪林地區發展的權益,實在是這個問題將會對未來台灣環境政策有很高的指標性的影響! 目前我們看到有非凡魄力和執行力的郝署長願堅定看守環境的立場辭職下臺,實在是台灣環境保護運動史上的一大損失,但是這條堅守立場的路必須堅持下去,或許台灣人有時是容易淡忘的,但我們必須讓身邊的人深刻地了解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不是一直辦綠色博覽會和蓋河濱公園就是代表綠色執政,希望真正的政治家能看到遠處的未來,為人民做長遠考量,我們也期許能看到專業被尊重,發揮它應有的力量,細心呵護著我們這塊脆弱的土地和生態,也為台灣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發展至此,觀光客到坪林的路或許真的能暢通了,但是台灣環境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