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心性學,受精前後

作家:賈福相

  聖誕假日讀了一本好書,道學與佛教〈一九九九年,北大出版社〉,作者周晉是一位年輕的哲學家,一九八七年以特優成績考入北大哲學系,一九九二年又以第一名考取北大哲學研究所,從師陳來教授,一九九八年病逝,活了二十八歲。賀雷先生把他未完成的博士論文,整理出書。

  陳來在序言中說:「周晉之難得,是以其生具聰慧過人的才質,在學問上能用勇猛精進的功夫,而始終對世俗功利抱一恬淡之心。」 陳先生又借別人的話感慨:「與顏子同德,亦與顏子同壽。」

  本書的內容是「佛教挑戰─儒家回應」,是「討論北宋時儒家心性學說演變展開的過程及其與理學的發生之間的關係」,是以儒家、理學家、佛、禪諸派的思想來闡釋「性」。書中有關性的名詞有「盡心知性」,「識心見性」,「存心養性」,「盡性至命」,「窮理盡性」,「示道見性」,「化道見性」,「自性頓悟」,「自性自度」,「性相近」,「性本淨」,「性惡」,「性善」,「佛性」,「自性」,「眾生性」;也有定義型的名詞,如「生之謂性」,「天命之為性」,「道即性」,及「諸法本源為性」。這些名詞抽象難懂,有時關聯,有時獨立,有進有出,有上有下,有的指「人性」,有的談「物性」,有的談「宇宙性」,都是哲學中一種追根的探索。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談「性」,每人多多少少都知道「性」的意思,如「個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與道學和佛家的「性」也差不了多少。唯歷史上「性善」與「性惡」之爭,雖然有些長篇大論,但都是主觀推理,很難證據,從小學起,老師常常談這個題目,老師們不懂,我也不懂。

  天下沒有「全對」的聖人,也沒有「全錯」的混蛋,每個人有八萬個基因,種種行為、思想和長相,都是基因互相運作的表現結果,八萬個字可以寫億萬冊書,八萬個符號可以譜億萬個電腦節目,善和惡是兩個抽象的極端,是病相,常相是不惡也不善,或者有點惡,或者有點善。所以每個人的基因不一樣,每個人的才智境界也不一樣,有人一輩子離不開「功利」,有人就可直窺天道。所以,人「性」各異,不是善,不是惡,是「多樣」,更何況教育經驗也能使「性」展翼而形上或裹足而形下。

  「多樣」使文化發展,使生物演化,使所有聰明的預測變得愚蠢;「多樣」是變的結果,變是物質的動力,是人間的神秘。

  一個青年男子,每次排出三毫升精液,其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果糖一類的精子營養和保護劑,其他百分之一是精子,共兩億五千萬,到了老年,精子數量減少,但終生都有。女人不一樣,初生的女嬰卵巢中有兩百萬個卵細胞,到了二十歲,只剩下三十萬,其他都逐漸死亡;生育期三十餘年,產卵四百個,女人一輩子可生從零到四十個孩子,孩子是受精卵的發育、結果。

  精子和卵都是染色體減數分裂後的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分開又組合,頻頻的交換基因,結果每個生殖細胞都有獨自的基因,不同於其他的精子和卵,受精時,精子和卵完全無秩序的自由結合,所以,每個受精卵都是完全獨立的個體,各具不一樣的基因。

  禪宗有言:「山河大地,有性無性,亦同一體。」如此,有等於無,有等於空,但不是甚麼都不存在的空無,這種道理也很難懂。如果以受精來解釋就立刻清楚了,受精之前,卵在,精子也在,不是空無,精子和卵子各自有性,只是性在沉睡中,是有性,也是無性,一旦受精,性就活了,無〈受精之前〉性,有〈受精之後〉性,自始至終都存在,但每個「性」都不一樣。性「多樣」。

  「性」的多樣不單指人性,一切生物都可以作如是觀,至於「宇宙」之性就是人或物「性」的延伸了。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chia/2001/re-chia010401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