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欄作家] 岸是海的唇 作家:賈福相 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系主任黃教授曾對我說:「岸是海的唇」,多麼有意思的比喻!又恰當,又有人文氣息。 岸,海與陸相遇的一條曲線,是海的唇,也是陸的唇;健康的時候,可以唱,可以吻,可以吃,可以講話,可以做出各種表情;月光下的沙岸;和平浪漫,充滿了性的誘惑;大風暴下的岩岸,大聲咆哮,鏗鏘有力。唇一旦受了傷,有了裂痕和毒膿,血肉模糊,所有的正常功用都得停止了,一副多麼難看的臉! 台灣的海岸,長一千六百公里,早已被破壞不堪了。岸邊建設好像沒有經過整體生態或水利評估,橫七豎八,一片亂象。 一次我與一位生物學教授去澎湖旅遊,早上十點我們到岸上散步,岸是新鋪的水泥,像高速公路,熱太陽下,我們是岸上唯一的行人,剛好是漲潮時候,一寸寸海水緩緩歸來,碰到發燙的水泥堤,水泥熱量立刻釋放到水中,不知道水溫升高好多,我當時在想,海中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們如何來適應驟升的水溫?時值春末,水中當然有千千萬萬的幼虫,它們又怎麼適應?這一片海邊濕地生態一定改樣了。 我問朋友:「是誰建了這麼長的水泥岸?這不是商港,也不是軍港,防什麼波浪?」我的朋友想了很久才說:「政府建的,像這樣的海堤是政績證明,不是需要不需要,水泥地上可以簽字表揚。」 政治是遊戲,每種遊戲都應該有規矩,這是甚麼規矩? 一九九六年我到台北海洋館任館長,協同聯合報、中研院、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海洋科技博物館及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每年舉辦一次海洋環境大會,目的是喚起政府和社會人士關心,我們不知道五年後,到底有了什麼作用。 目前最需要的是徹底考察海岸健康,從工程、生態和水利各處著手,然後再拿出魄力和資源動大手術,雖然是亡羊補牢,但總比不補的好,同時也要把幾處海岸,特別是生物豐富的地方,劃為國家公園,保護生態。 俗語說:「唇亡齒寒。」其實寒的何止是齒,唇死了,內臟器官都會不保,臉也丟了。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1/re-chia011209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