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一條河的悲吟

作者:陳健一

  走訪土城的大安圳。

  就在土城工業區旁一帶的大安圳,溪水深黑色,可以說是全盤盡墨。

  來到二重疏洪道,就在中山高架橋下五股工業區附近,一陣陣惡臭飄來,池水污漬橫陳,不禁掩鼻嘆息。

  從土城到五股,溪水的黑色景象,不曾間斷過,說明了地方發展漠視環境的傳統,也說明環境政策疏於反省的行政機制。

  六○年代,第一個工業區出現在六堵開始,土城、五股等地陸續開張,工業區區域所在,大抵位處早期都會發展的邊緣,土地資源未被認真看待,甚至戕害土地性質,影響在地生活的污染產進入工業區,再加上政府未曾有過環保法的決心和執法體質,以致於工業區所在的地方,大抵環境污染、生活品質低落,在地住民甚至淪為二等國民。

  一條墨黑的河流,自六○年代末期走到九○年代,再進入二十一世紀,前後歷經三十年以上的時光,也歷經環保局的時代和環保署的時代,官署編制偶有不同,官員更替更不在話下,但是河流依然墨黑,住民依然掩鼻......

  這樣的景象,很難想像政府官員的態度究竟是什麼?也很困惑在地居民竟也忍氣吞聲,少有怨懟......。在這民意高張的時代,民主政府活潑發展,公共政策也攤在選票前面,這樣的政治氛圍下,竟然無法撿視、反省一條河的墨黑,一段歷經三十年的污染滄桑?

  這樣的怠惰,我不認為只是官員的怠惰,政策的疏離,也含括地方民眾的缺乏環境意識,少有公共政策思考;更甚而言之,台灣若干地區環境的雜亂、污漬,是政策、官員、民代、民眾整體連結的共犯網絡,這樣的網絡終使地方空間的合宜規劃未被關心,地方環境的清潔未被注意,地方資源的合理分配也未被理解......,於是,土地資源被扭曲了,生活品質變差了,河流變髒了,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幾乎未被提示出背後的真正原因,更別談真確的反省和改善意見了。

  土城的大安圳是這樣,五股的池沼也不例外,除此,藏在台灣其他地方的土地更不乏這樣的例子。

  是該傳唱土地的悲吟了。只是,不知道這樣的悲吟還要進行到何時?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