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欄作家] 南極故事 作者:蘇逸平 生活在亞熱帶的我們,已經習慣於溫溼晴朗的氣候,也對於放眼望出去的一片青綠習以為常,但是在我們的地球上卻有一塊佔地1420萬方公里的巨大土地,滿覆著千萬年的亙古寒冰,千里風寒不見人煙,那便是眾所皆知的南極大陸。 很難想像有這樣一塊土地吧?整個大陸之上幾乎全數被冰雪覆蓋,不只沒有人煙,連動物植物都相當的稀少,這片大陸是全世界最寒冷,風暴最多的大陸,冬季的平均氣溫在零下20度到零下40度,也曾創下世界最低溫計錄的零下88.3度,和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之下,南極大陸的峻冷嚴寒,簡直就像是外星球一樣的陌生。 在現代要前往南極大陸探險,大部份的探險隊都必需先行前往紐西蘭的基督城ChristChurch,在那兒有著全世界最完善的探險中繼站,探險隊的英勇隊員們,必需要先在基督城補充了必要的裝備和食糧,才能安然前往那片充滿了未知、險阻的冰雪不毛之地。 紐西蘭的基督城是一座極富英國風味的城市,在世紀末的年初,我曾經漫步在基督城的市區,但是真正最吸引我的,卻不是那城市的紳士典雅氣息,真正讓我佇足的,是位於市區人工運河旁的「史考特船長雕像」。 在那座純白的大理石雕像上,藝術家刻意不將這位傳奇悲劇冒險家的雙手雕刻完成,呈現出「壯志未酬」的風格,看著雕像,再想想史考特船長那充滿悲劇性的南極探險故事,總會令人低迴輕歎不已。 在二十世紀初,世界上的探險家們忙著征服地表上所有的蠻荒不毛之地,最後,這群充滿冒險精神的英雄們便將目標定在南極大陸這片充滿險阻未知的處女地上,千方百計想要登上這片極度嚴寒危險的土地。就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來自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們便紛紛展開了許多次驚心動魄的搶攻之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來自英國的史考特船長探險隊。 在1911年的11月1日,史考特船長率領隊員登上南極大陸,試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到達南極中心「極點」的探險家。但是,這趟旅程卻註定是個悲劇,因為在他們啟程的同時,另一支由挪威人阿蒙森率領的探險隊也從大陸的另一端出發,並且比史考特更早抵達極點,成為第一個攻掠南極成功的探險家。 史考特在百般艱難的致命之旅中,後來雖然也抵達了極點,卻萬分沮喪地在極點處看見阿蒙森留下的信件和帳篷。百般失望的史考特在回程中又遇上了人員的傷亡和惡劣嚴寒的風雪,從此便再也不曾生還走出南極大陸,將生命和身驅留在這片不毛的風雪大陸之上,他們的遺體後來被尋獲的時候,已經是十個月後的事了。 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樣一位偉大的探險英雄,便把南極的極點科學站命名為阿蒙森.史考特科學站,而位於中繼站的基督城,便聳立著探險家的大理石塑像,陰鬱地指向那片他當年駕船出航,卻再也不曾生還回來的大海,彷彿在告訴世人,那便是他為了理想而葬送生命的方向。 曾經,南極大陸的冰雪掩蓋了史考特船長的希望與生命,但是這片大陸上的寒冰,卻是雄偉無比的自然景觀,南極大陸的冰層厚度幾達兩公里,但是陸地的高度卻只有450公尺,根據科學家的估算,這兒的冰塊總量達2867.2立方公里,是世界總冰量的百分之九十。在南極洲的生態系中,大約有八百種植物,大多是地衣類與苔蘚類,還有在附近海域富含的浮游植物:矽藻。 在動物方面,除了企鵝、海燕等鳥類之外,還有諸如海豹、海豚、鯨魚之類的哺乳動物。在南極的生態系中,還有一種個頭極小,但是數量卻極多的磷蝦,是食物鏈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是維繫南極海中企鵝、海豹、鯨豚生存的主要食料,根據科學家估計,光是在三四個月間,南極海域的鬚鯨便要吃掉一億多噸的磷蝦,堪稱是當地的「美食第一名」。 在礦藏方面,南極大陸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黃金、鐵、銻、銅、鉛、錫、鉬、鋅,還有煤礦和石油,但是因為地形險惡的關係,泰半都還沒有開採出來。 這樣一塊人煙罕至的土地,很難得的也有著罕見的「淨土條約」,稱之為「南極條約」,是由12個國家在1959年12月1日簽下的,在條約中規定南極洲為非武裝區,是僅供做科學研究的地點,條約中不拒絕也不支持任何國家對它宣布擁有主權,但是禁止在南極洲建立任何軍事基地,試驗武器,或是丟棄放射性物殘渣,堪稱是地球上僅有的最後一塊淨土。 風雪森然,英雄魂魄已渺,但是在這片嚴寒的大地上,像史考特船長一類探險英雄的事蹟,卻將會永遠為後世傳頌。 曾經有人問過一個登山家,問他為什麼甘冒凍傷、摔死的危險,還是要一次又一次地登上那些險峻的高山?登山家滿佈風霜的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說出這樣的答案。 「因為山就在那兒。」 人世之間,就是因為有這些勇往直前,為理想為目標不惜犧牲生命的冒險家們,我們的人文和歷史,才會變得這樣豐美而多采多姿吧? 蘇逸平個人網站「超異空間」網址: http://suyiping.writer.com.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suyiping/2001/re-suyiping010412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