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書寫] 尋找厝邊的好鄰居 (上)
作者:楊懿如 在我的記憶中,童年是由許多片片斷斷的影像構成,許多畫面都是和大自然有關,例如夏天半夜不睡覺,等著看自己費盡心思從土裡挖出來的蟬的幼蟲蛻變為成蟲;秋天清晨被吵雜的打榖機吵醒,睜眼即看到窗外一片金黃色的稻穗和忙著打榖的農民;冬天北部又濕又冷,連屋頂都長出高高的芒草;春天溪畔覆滿了層層的蕨類,大葉上還長著小葉,一片綠意盎然。 不過,我最愛的卻是到水邊抓魚、抓蝦,還有抓青蛙,更因此練出徒手抓青蛙的絕技,但最沒想到的是,這竟然奠定了我未來唸博士學位的基礎。 也許是受到童年生活裡充滿各種色彩和生物的影響,我很愛作夢,而且是做彩色的夢。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像我這樣一個熱愛青蛙的青蛙博士,夢見青蛙其實一點也不稀奇,但若作預見未來的夢,便只能用「心誠則靈」來解釋了。而我,就曾經有過這樣和橙腹樹蛙心靈相繫的經驗。
橙腹樹蛙剛發表的時候,我一直很希望能有機會看看牠們。有一次我夢見自己到南部採集,看到的都是常見的綠色莫氏樹蛙,突然我在水池邊發現一個塑膠袋,撿起來一看,裡面居然有一隻橙腹樹蛙。因為牠肚子紅紅的,特徵非常明顯,於是我興奮得大叫起來,卻也因此從夢中驚醒過來。但夢境是如此的鮮明,始終讓我無法忘懷。
我當然不能光靠做夢指引找青蛙,但在野外尋蛙的過程中,卻常常有「夢裡尋牠千百回,驀然回首,蛙兒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總在不經意、快要放棄的時候,和牠們相見。(下周待續)
【線上聆聽蛙鳴】
【文章連載】 本文同時收錄於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出版之《消失中的精靈》一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