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生態] 山環水繞的台北盆地 (中)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東北季風林 在台北,受到強風吹襲的山頂稜線地區,常見上一層林帶的植物種類,甚至偶爾可見中、高海拔的物種。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東北季風是造成台灣南北差異的重要因素,主要影響包括冬雨、強風和溫度偏低。 台北盆地北區受到這種影響冬季溫度明顯偏低,甚至常有結霜的現象,所以較冷涼地區的植物也能在區內生長。因為山頂強勁的風力,植物枝條頂端的生長點常被吹折,而形成植株矮化、結構較緊密,且分枝較多的現象。 這種因特殊的環境壓力,而有不同的植物種類和森林結構,和低海拔亞熱帶一般以楠木類為主的森林大異其趣,即是所謂的東北季風林。 低海拔亞熱帶森林 一般而言,亞熱帶森林指的是台灣北部地區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森林,其指標現象是多楠木類樹木及筆筒樹。但是台北地區受到地質史事件--盆地陷落的影響,與近代氣候條件的影響,如東北季風,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於是呈現諸多變異。 盆地陷落的事實形成四周的小溪流,台北近郊低海拔丘陵也因此被切割成數個單位。加上東北季風大部分來自淡水河,小部份來自基隆河,基隆河以北地區受到較大的影響。所以南港山系至新店、烏來一帶具有較典型的亞熱帶森林,而基隆河以北各地區,則視東北季風影響的程度而有各種變異。 河岸溼地 台北盆地的水系主要是淡水河,由於盆地地勢低平,河水流速緩慢,自然會在兩側河岸淤積成溼地,這些低平的河岸溼地同時也是洪泛平原,所有上游沖刷下來的有機物質會隨著河曲、泥灘地的存在而累積在河岸上,成為許許多多植物、魚、蝦、貝類在此生長繁殖的空間,而這些食物鏈中的初級生物,會吸引更多次級消費者如鳥類等大型動物徜徉其間。當然,河岸溼地除了是生物的棲所外,它平坦寬廣的空間是洪泛期的緩衝區,一方面補充溼地的養分來源,一方面也補充地下水庫的水源。 台北盆地在都市化的過程,人類更為了獲得更多的建地,常不顧一切在河川兩岸土地低平肥沃的地區開墾利用,但和野生動植物及河水爭奪土地的結果是,依賴溼地生存的野生動植物,立即面臨棲地消失而滅絕,加速人類環境惡化;而與河川爭地的下場通常是大雨時,雨水引發的洪水會在原有的溼地範圍內流竄,危害人類生活環境。 淡水河口紅樹林 紅樹林是屬於熱帶地區的植物,而且通常只出現在淡鹹水交會的大河出海口。因此位在亞熱帶的台灣,雖然有紅樹林,但是種類較單調,目前全島只有四個種類,而且愈往北愈見減少,台北唯一可見的紅樹林植物種類就只有較耐寒冷的水筆仔一種而已,生長在淡水河口。雖然水筆仔目前尚無生存危機,但它的地位絕不亞於特有種,因為它是熱帶植物地理分布的一個界碑,別具意義。 【系列文章】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nec/2001/topic-nec010209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