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新聞短評 讓公投決定熊貓來不來
知性專題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環境副刊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環境新聞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專  題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理性關懷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環境事件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專  欄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活動訊息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編輯報報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本會訊息 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新聞短評: 讓公投決定熊貓來不來 --﹥

作者:陳章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5-05-22~05-28

  台灣該不該接受大陸贈送的熊貓,正是個可以依「和解共生」原則來探討的全國性議題。學者專家儘可能把所有可能性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言,但最後還是要訴諸於全體民眾的共識。

  首先,此「禮」可不可以接收?從政治的考量而言,我們要兩岸和平相處,對方釋出善意,我方理當接受,但要依「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處理。這樣就建置了國與國的對等關係,而沒有被矮化成地方的危機。同時我們還必須回禮,針對熊貓在原棲地的困境做好合作的貢獻。我們有沒有學者專家可以到大陸做棲地復育的野外研究?至少我們可以捐錢,每位觀看熊貓的人都要捐出一定的金額給大陸作相關研究保育工作;最好也能捐錢,在台灣作物種棲地復育的工作,這樣才得以彰顯我們人權擴展到動物權及環境權的國格。

  台灣有沒有能力養活熊貓?這是技術層級的考量。以台灣在動物學、畜產方面的研究成就、動物園管理技能及台灣有很多熊貓的食材竹子,養活牠應該不是問題。到底能不能讓熊貓順利生下小寶寶,則是一大挑戰。幾十年前,大陸和日本建交時贈送二隻熊貓給日本,但由於沒有飼養經驗,兩隻熊貓先後病死,之後大陸又贈送兩隻熊貓,日本總算成功養活了熊貓,雖然曾生下三隻小熊貓,但出生後二隻病死,剩下一隻則每次交配都不成功。之後墨西哥及美國等國家想要將熊貓配對及人工受孕方式,但也都沒有配對成功或受精成功。說實在,台灣若能夠養活熊貓就夠國際水準了,養不出小熊貓大可不用在意;但如果養死了,是會承受國際公約規範的保育壓力,不可不注意。

  動物園養貓熊當然是做多功能的使用,給大眾帶來快樂,可教育大眾,亦可將一部分的募款捐助大陸及台灣的保育,所以應該也是可行的。門票收入要能自付維護養熊貓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財務需求,以台灣人一向一窩蜂的行為,短期內一定能,但長期而言,卻可能是一筆負擔。

  有的保育人士認為熊貓不應該被當作送禮的「物」,應尊重牠,讓牠在原棲地存在。有些基本教義派的人更認為人們不該插手,應讓熊貓自然演化,既使從大地消失也是天意。我們接受大陸之贈禮,是否有共犯之嫌?實際上熊貓在演化歷程上,因為太特化了,又目前的棲地環境生態已經惡化到不去管理牠,牠就是死路一條。我們既然已經知道牠的困難,就應該幫忙延續熊貓的生命。況且這些送到國外的熊貓是大陸圈養繁殖的,如同家畜一般,已經不適於野外生存。

  熊貓是食肉目的一種熊,卻演變成素食,幾乎完全以竹子維生。牠們直直地坐著,先用前爪抓住竹竿,接著把竹葉剝掉,然後咀嚼竹竿中間比較軟的心。外觀上,熊貓有六根手指頭,可以很靈活地將竹子與葉子剝離,而熊貓的這根大拇指其實是腕部骨頭的一部分,它變得很大很長,幾乎與其他五根指頭趾節骨一樣長;在腕部芝麻骨的下方,外包著一個肉墊,而另外五根指頭的下方也形成了另一個肉墊,也就是掌部。在拇指的肉墊與掌部之間有一條淺溝,這條溝就是用來分開竹心和竹葉。熊貓真正的大拇指已經有其他特化的功能,不可能再變成與其他指頭相對靈活的指頭,熊貓有緣從另一個剛好在場的零件,也就是腕骨,變大演化成一根新的拇指,使熊貓手掌能更加靈活。生物用非常有限的材料,演化塑造出千萬不同的適應構造,這或許才是我們台灣今日應該學習的生存之道。

  實際上,個人反對熊貓來台灣,但社會是大眾的,多元的,我只有一票,就這個案例,我接受公投多數決。

知性專題: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國際篇]環保宗師少年郎 與丹尼•徐對談(上)

環境副刊: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大地之音]十年「狼」跡 經典重現! 我們再聽馬修連恩的「飛鼠溪」
[綠色影展]無米樂 來自土地的溫暖記憶
[自然書寫]11:58分的夜車 大冠鷲 一個人的東海岸!
[猜一猜]哪種動物最愛打電話?

環境新聞: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星期五]
[生態保育]人類正逐漸侵害其賴以生存之生物多樣性 
[生物科技]中國批准有關基因轉植作物的生物安全議定書 
[能源議題]世界第一座海浪發電廠位於葡萄牙海岸
[生態保育]棄養生物威脅生態 馬來西亞保育人士呼籲勿胡亂放生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4

[星期四]
[公害污染]配電箱釋放輻射 以色列禁止學童彩繪活動
[公害污染]美國紐澤西州駁回杜邦公司神經毒劑污水處理案
[能源議題]美國能源部長出訪海外 石油供給、核能管控為協商重點
[土地水文]暴雨逕流和廢水混雜 美國五大湖區遭受嚴重污染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6

[星期三]
[環境政策]亞馬遜雨林消失快速 巴西政府保護行動追趕不及
[生態保育]搶救懷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免受船隻危害 
[環境政策]世界衛生組織決議 各國應提供重大疾情爆發消息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0

[星期二]
[生態保育]坦尚尼亞山中森林發現新品種靈長類 
[環境政策]汙水混合處理計畫 美國環保署喊停 
[環境政策]美國《瀕危物種法案》重編? 議員與環保人士立場不一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4

[星期一]
[生態保育]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呼籲保護剛果流域森林 
[生態保育]馬拉威、尚比亞草擬跨境保護協議
[生態保育]澳洲施外交壓力 反日捕鯨行為
[環境政策]美國數州、綠色團體提訴控 抵制布希汞排放規定
[生態保育]日本關西機場闢特區 迎候鳥嬌客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2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5-18

環境事件:一週回顧 2005-05-22~05-28 --﹥

找尋環境難民

專  題:一週回顧 2005-05-22~05-28 --﹥

外來種是全民公敵嗎? 從環境倫理看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上) (下)
新店溪流域9種外來種植物
常被忽略的外來種生物
我們都是生物多樣性的一份子

專  欄:一週回顧  --﹥

[我們的島]無尾港失樂園  
[走山的人]走過能高越嶺 一段跨越中央山脈的雪封行 (上)
[和佛陀賞花去]每一顆咖啡豆 都曾是一朵咖啡花
[和佛陀賞花去]走出煩惱火宅 體證竹林清涼
[專欄作家-賴偉傑]飄盪在不只東北季風中
[專欄作家-賈福相]狼樹 

活動訊息: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活 動]
假日免費賞蝶推廣活動-貴仔坑...花漾玉山-Tataka、八通關百花饗宴...蓬萊部落原住民文化及桂竹饗宴之旅...假日免費賞蝶推廣活動-小粗坑

[課程] 
台北縣瑞芳蝙蝠志工培訓

[講座] 
「種田皇帝大,有機路上作夥行!」系列講座 

[研討會]
2005年解說˙義工˙NGO...第一屆原住民民族法學研討會

[營隊]
2005黑潮海洋工作隊

[節目預告]
我們的島-無尾港失樂園..「貢寮,你好嗎」巡迴放映..「南方澳海洋紀事」上映

編輯報報: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人權音樂祭

本會訊息:一週回顧2005-05-22~05-28 --﹥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