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3.11
自然書寫

任重而道遠 堂堂邁入2007國際海豚年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中華白海豚可愛的模樣 (楊世主提供)

新的一年方開始,卻有無比沉重的重量壓在心頭,自去年聽了福爾摩沙鯨保小組王愈超博士、楊世主小姐介紹台灣沿海中華白海豚的滅絕危機之後,在學會理監事會議指示下,今年將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列為學會工作重點,我個人有喜憂參半的感覺,喜的是白海豚尚未滅絕,憂的是白海豚數量實在不多。

專欄作家

關雎

作者:賈福相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魚翠

魚翠關關唱,黃河小島上。
有個姣好的女子,一個男人追求伊。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流動著。
有個姣好的女子,男人夢著她。

得不到她的青睞,日日夜夜相思著。
漫漫悠悠長夜,翻來覆去睡不著。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採擷著。
淑女和君子,如琴如瑟的相愛著。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採擷著。
洞房花燭了,撞鐘敲鼓的慶祝著。

自然人文

一段塵封的草葉傳說

文字/攝影:江某
 

高山藤繡球

2003年秋,在崎嶇不平的山路小徑,泰雅族朋友們騎機車載著我在剛要成立的第一座國家步道――霞喀羅的路上奔馳。一行七、八輛機車,顛簸在狹窄的步道,我緊望著咫尺邊的深邃山谷,心裡忐忑不安,而他們卻都習以為常;直到白石吊橋前的崩塌處,大夥兒下車步行,才開始了此趟植物的互動學習。

一路上原住民朋友們好奇的問了一堆植物,也告訴我泰雅族的稱呼及用途。其中一位長老拿著高山藤繡球的葉子說以前常用這種葉子治療牙痛,我本以為是用來塗抹於患部,就像小時候貼的狗皮藥膏一樣;而神奇的是,他們竟是將葉子加水煮沸,然後張著嘴大口的吸著蒸氣,說這樣牙蟲就會死掉,牙齒就不會痛了。

自然書訊

比「無米樂」更耐人尋味的故事

蓮霧黑珍珠讓「社區動起來」
資料提供: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社區如何動起來?》如何動員才能最有效地串連起原先利益與黨派繁複糾葛,並將文化與理想繽紛呈現?這一切看似矛盾與衝突的起點,自社會運動黃金時期起,又如何持續匯聚成另一形式的社區生活?《社區如何動起來?》作者楊弘任以類似《金翼》、《銀翅》等社會人類學的寫作典範,夾議夾敘,以原本默默無名的黑珍珠為主軸,開展描述屏東林邊鄉各階段社區「動起來」的過程。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攝影: Rod Sayler蜾蠃築巢(劉玉成攝)故事的主角
 
自然書寫
專欄作家
自然人文
自然書訊

編者的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內容

比獲利更重要的事

林義傑,為挑戰水資源危機的「極限」而跑!

熱門關鍵字
六輕 外來種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自然書寫任重而道遠 堂堂邁入2007國際海豚年 --﹥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新的一年方開始,卻有無比沉重的重量壓在心頭,自去年聽了福爾摩沙鯨保小組王愈超博士、楊世主小姐介紹台灣沿海中華白海豚的滅絕危機之後,在學會理監事會議指示下,今年將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列為學會工作重點,我個人有喜憂參半的感覺,喜的是白海豚尚未滅絕,憂的是白海豚數量實在不多。此外白海豚保育行動還沒開始,我卻被一些未兩方求證與溝通的耳語八卦、人事糾紛煩擾許久,還因此尋求陳玉峰老師開示:「那群海豚都快死光了,不要管那些人事糾紛,做我們應該做的」;對於我另一個可能努力半天到最後又被別人「割稻仔尾」的擔憂,楊國禎老師更是以寬宏的態度勉勵我:「這麼多年,靜宜生態系的老師努力在做的事情,不都是常常被收割?該做的就是要做」;學會理事長鐘丁茂老師更是支持將白海豚的保育列入今年環境苦行的主要訴求。

白海豚棲地緊鄰沿海工業區圖為台塑六輕(楊世主提供)

因為有這些老師的「開示」,讓我的心境得以脫離這些無聊的糾纏,卻還有無數威脅著白海豚的開發案要奮鬥,每一個開發案對於台灣的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產業結構、社會正義都有著嚴重的影響。之前總是以盡力而為的心情戰鬥,因為我總認為開發案爭議並非黑與白,我們盡力而為後若無法阻止,至少可以為當地居民爭取到最公平的回饋,最嚴格、透明的監督。雖然還是常常搞到自己與學會同仁快爆肝,心中總是存著坦然與無悔。現在心中念著白海豚的存亡,每個開發案真的都不能失守,但是這些開發案卻又是目前國家大力支持、視為爭奪2008總統大位的政績,這種壓力實在非常難以說明。

中華白海豚簡介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海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出生時身體灰色,青少年體色變淡布滿藍灰色斑點,但成年後全身雪白,甚至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可能因為漁民容易在春天3月海浪平靜時發現,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所以暱稱這有著吉祥白與粉紅顏色的海豚為「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分布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溫、熱帶地區,喜歡聚集在靠岸且河口附近,經過福爾摩沙鯨保小組的研究,認為其體色與出現在中國沿海與世界各地的中華白海豚有相當差異,應該是台灣西部沿海獨立的種群,重要性遠比國家花大錢保育的櫻花鉤吻鮭重要;但或許因為其保育勢必碰觸許多重大經建開發與不當漁業行為,政府至今沒絲毫積極作為,連主管農委會明明知道其重要性卻不作為,造成現在樂觀估計不到200隻,整個族群面臨立刻滅絕危機。

中華白海豚的危機

中華白海豚瀕臨滅絕,而放眼所及今年最重大開發都集中在他們出沒的西南海域,直接影響棲地環境的開發案有:龍風電廠、台中港填海造地、彰工電廠、台塑大煉鋼廠、大城工業區、國光石化園區…… 這些開發案若非採填海造陸直接壓縮白海豚的生存空間,就是施工的低頻震動,造成白海豚聲波器官嚴重受損致死。更糟糕的是,台電預計在海中設立風力發電機組,完全就是一把利劍切割了白海豚的棲地。間接影響水質水量的有中科污水放流管線、大度攔河堰、八寶攔河堰、湖山水庫…… 這些開發案影響近海水質,對於棲息在台灣沿海5公里內海域的白海豚,也是有「必殺」的效果,這還沒有包含台灣西部沿海的流刺網、毒魚、電魚…… 這些不當的漁業行為。我還忘了原來就存在、讓西部河川大多變成嚴重污染的汙染源。

應該立刻展開跨縣市的議題關懷

將中部地區的重大開發案用紅色標出,台灣就像貼滿春聯慶祝新年般,地區的開發壓力可見一斑,這些環境的影響已經讓中部空品區從二級的變成三級、戴奧辛含量平均全國最高,達0.052 (pg I-TEQ/m3),是北部的2倍以上,被大家詬病的高屏空氣戴奧辛含量也不過0.043 (pg I-TEQ/m3)。縱使中部環境惡化至此,國家還是力推開發案,甚至在台塑煉鋼廠環評會議之後,在經濟與工商相關平面媒體上面表示,傾向先「保送」台塑煉鋼廠過關,難怪與會的漁民感慨,官員都住在台北的冷氣房裡決定地方的命運。

中華白海豚主要棲地範圍與中部重大開發案

如果中華白海豚掛了,中部沿海的養殖漁業應該也沒有人敢吃了,國家也沒有資格用「永續」或是「保育」等虛偽的形容詞舉辦活動。各地社團都有自己關注的議題,但這些開發案影響所及非單一縣市,以南投為例,從未發生過臭氧事件日的南投,在台塑六輕運轉之後,每吹西南風就會發生臭氧濃度偏高的狀況,因此中部各社團的合作,有必要積極表態反對開發案,絕對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所幸這兩、三年來,在中部舉辦過多次的NGO會議,因此已有初步共識,也針對中部空氣品質變差召開討論。以國家強力的護航,縱使聯合中部各社團都未必能擋,當然更不能容忍有些社團私底下跟開發單位眉來眼去、私相授受(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彰工火電廠都有這樣的氣氛產生)。或許中華白海豚的存亡,可以讓中部各社團作為中部環境指標一起合作努力。

各位伙伴加油吧

首先必須先向福爾摩沙鯨保小組的團隊道歉與道謝,沒有他們的研究,我們就不會知道白海豚將滅絕的事情,萬一我們今年行動順利,能使政府正視海洋環境、減緩開發,他們搞不好會因為我們這群「衝組的」壞朋友,變成國家的黑名單;只是這群海豚都快死光了,我們也沒有辦法考慮那麼多。要做的事情好多,時間與資源卻好少,中華白海豚的存亡幾乎就是台灣永續發展指標,請各位關心的朋友多多支持。

 
專欄作家關雎 --﹥
作者:賈福相

窄窄的橋
無邊的海

古人走過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魚翠

魚翠關關唱,黃河小島上。
有個姣好的女子,一個男人追求伊。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流動著。
有個姣好的女子,男人夢著她。

得不到她的青睞,日日夜夜相思著。
漫漫悠悠長夜,翻來覆去睡不著。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採擷著。
淑女和君子,如琴如瑟的相愛著。

高高低低的水荇菜,或左或右的採擷著。
洞房花燭了,撞鐘敲鼓的慶祝著。

Kingfisher

Fu-Shiang Chia

Kingfisher sings "Guan guan" along the river bank.
A gentleman pursues a lovely young maiden.

Water cress, long and short, sways left and right.
The gentleman drifts in dreams of the young beauty.

Courts, but engages her not, thinks of her day and night,
Such a long, long night, tossing and turning.

Water cress, long and short, gathering left and right.
The lovely young maiden's and suitor's stars align
like qin and se – in seamless harmony.

Water cress, long and short, coupling left and right.
The radiant maiden marries; Drums throb and bells peal.
Ecstasy!

 

荇菜(攝影:李松柏)水生植物荇菜今名「莕菜」,為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沉入水中,生長許多不定根。上半部葉對生,其餘互生;葉漂浮水面,葉近圓形,徑5-10公分,基部心形;葉柄細長而柔軟,基部變寬抱莖。花數朵聚合成繖形花序;花金黃色,花冠5深裂,喉部有毛,邊緣具齒狀毛。蒴果橢圓形,種子邊緣具纖毛。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以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生育於池塘及流動緩慢的溪河中。

莕菜又稱「金蓮兒」,花開時常「彌覆頃畝」,在陽光下泛光如金,因此得名。葉形與生態習性近於荷花,又稱「水荷」。莖和葉均勻柔軟滑嫩,可以供作蔬菜食用;加米煮羹,是江南名菜。

此篇詩文說明女子在水邊採莕菜,引發男子的思慕。採摘的莕菜應該也當蔬菜食用。古代時採收水菜還有階級之分,有所謂的「后妃采荇,諸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之語。(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
自然人文一段塵封的草葉傳說--﹥
文字/攝影:江某
當喬丹球鞋與LV皮包成為現代人身分的表徵時,一片葉子或一株小草的意義已在強勢的流行消費文化下,深深隱覆,一如過去那些散失遺址裡等待被挖掘的片瓦殘垣;或許只有在滿臉交錯著歲月紋理的老人口中,還能勉強在記憶角落的儲存格裡以十位元的緩慢速度提取。在這些古老不再實用的生活經驗裡,挖掘出原已消失的草葉與人的密切關係,對回憶的老人而言,彷彿再次回到與這些植物相遇的年輕時光裡,臉上猶輝映著當時的表情;在那表情中,我發現了一片葉子與一株小草的意義!

2003年秋,在崎嶇不平的山路小徑,泰雅族朋友們騎機車載著我在剛要成立的第一座國家步道――霞喀羅的路上奔馳。一行七、八輛機車,顛簸在狹窄的步道,我緊望著咫尺邊的深邃山谷,心裡忐忑不安,而他們卻都習以為常;直到白石吊橋前的崩塌處,大夥兒下車步行,才開始了此趟植物的互動學習。

一路上原住民朋友們好奇的問了一堆植物,也告訴我泰雅族的稱呼及用途。其中一位長老拿著高山藤繡球的葉子說以前常用這種葉子治療牙痛,我本以為是用來塗抹於患部,就像小時候貼的狗皮藥膏一樣;而神奇的是,他們竟是將葉子加水煮沸,然後張著嘴大口的吸著蒸氣,說這樣牙蟲就會死掉,牙齒就不會痛了。對現代人而言,大概都會半信半疑吧?如果真有奇效,我猜想或許是此種葉片含有止痛或殺菌的效果吧!後來,聽說有小學以此實驗當作科展,真好奇那效果與成分?只是不知結果怎樣了。

萬年松另外,在一處堅硬的斜壁上,一位長老指著石壁上的萬年松說:「這是我們小時候大人用來治小孩子尿床的植物。」在漢人的藥療上多以食用為主的慣性思維下,我直覺地脫口而出:「怎麼吃法?」長老說不是用吃的,是用繩子綁著萬年松放在尿尿的地方,另一頭繩子繫在腰上;滿臉狐疑的我問:「這樣就可以治療啊?」長老語氣堅定的說:「我小時候也用過,那個東西放在那裡扎扎的,很不舒服,所以就學會憋尿了。」原來是以身體的排斥反應當作治療方式呀!真是奇特,光用想的就知道那絕不好受,雖然這種嘗試很容易做到,但我可不想實際體驗,所以就選擇接受此療法的可信度囉!而此種將植物葉片放在重要部位的例子,讓我聯想起了無花果。

無花果為桑科榕樹屬(Ficus)的植物,英文名為「Fig」,而此字又另有「衣服」之意。原來,在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聽信蛇言吃了蘋果後,開始有了羞恥心,於是尋找起可遮掩之物,大概伊甸園裡無花果葉片的大小剛好適合遮蔽;因此,現代所見亞當圖像都是赤裸著身子,只在重要部位用一片葉子遮掩,而那片葉子就是無花果葉。從此Fig就成為人類衣服由來的傳說。曾摸過無花果葉的人,不免會同情起這位傳說中的人類祖先,因那葉片的表面頗為粗糙,整天在那凸起的部位磨擦,那滋味肯定不好受!所以我猜想亞當的孩子大概也不會尿床吧!

無花果現代科技文明就像燎原火,欲將遠古的懵昧燒盡,卻也波及了實用的傳統自然文化。也許對現代人而言,一種文化的消失,好似一款時髦手機退了流行般引不起多大的興致,但那正是上一代人滿懷無法表明的心情,又禁不住惦念著終將消失的傳承無所依託,那種歷史的斷落感,彷彿只能眼睜睜的望著斷了線的風箏漸漸遠去般的事實與無奈!生命中有些感懷,像縈繞在父母記憶裡輕握著孩子小手的影像,現實中卻再也無法觸碰那樣的畫面了。雖然傳統的自然文化隨著時代的改變終究會消失,而讓人不忍的是,它恰恰發生在我們這一代,正是我們讓傳承已久的文化,默默的不曾被絲毫關注下甚至一無所知的隨著我們的老去而杳如吹散的雲。

也許,有人會說歷史本就只是短暫的存在,一如寫在水面上的字。人生也一樣。

然而,我卻覺得活在一個沒有歷史的生命裡,像個塵埃,只是飄盪的存在……

隨著時間之流,我們不確知未來會有多大的轉變,但過去很多熟悉的景物如車窗外疾速飛逝的影像,讓人來不及捕捉。在原住民長老勉強尋索記憶的臉容上,我實在不忍有關那一片葉子與一株小草的意義,就這樣被騷動後憶起又無端消失;所以,只好像考古挖掘的片瓦殘垣般拼湊,雖然有些零落,或許有助於重建過去人與自然緊密又和諧的關係,讓一段已塵封的草葉記憶重新成為傳說……

自然書訊: 比「無米樂」更耐人尋味的故事 --﹥
蓮霧黑珍珠讓「社區動起來」
資料提供: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部「無米樂」掀起了大家對稻農的重視,看到了稻農樂天知命、辛勤奮鬥的故事,只要看到農作物就會想到台灣南部,那裡也正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地方;但台灣南方卻也是派系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如何動員才能最有效地串連起原先利益與黨派繁複糾葛,並將文化與理想繽紛呈現?這一切看似矛盾與衝突的起點,自社會運動黃金時期起,又如何持續匯聚成另一形式的社區生活?《社區如何動起來?》作者楊弘任以類似《金翼》、《銀翅》等社會人類學的寫作典範,夾議夾敘,以原本默默無名的黑珍珠為主軸,開展描述屏東林邊鄉各階段社區「動起來」的過程。

屏東的林邊小鎮並沒有任何中心化的單位足以指導或整合一切,當地民眾也不可能突如其來的產生新的地方認同,因此社區轉型的變動過程中,既有其深遠的歷史結構因素,又有來自行動者偶然機緣的即興演出,各個看似小人物的高能行動者,如何面對複雜的情境、堅持何種理想,都活生生地呈現在作者筆下。

依靠社會改革的論述並無法號召村民的參與,也無法突破因襲的利益矛盾,作者楊弘任擴大整個分析視野,將在地的人群分類、政治組織、社區團體一一納入,並由「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師傅實作傳統出發,勾勒出在地的文化習性與身份認同,最終我們將看到,身體實作所帶來的公共參與氛圍,如何讓派系對立的小鄉鎮脫胎換骨,讓新的在地知識、在地倫理與在地美學逐漸萌芽開花。

《社區如何動起來?》提供了台灣最南端縣份在地方政治、農產技術和社區網絡方面的生動寫照。作者楊弘任以無比的耐心、長期下鄉「蹲點」、參與社區組織的實際運作,最後將第一手觀察轉化成有血有肉的論述,讓讀者讀起來有如身處其境,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其個別行動又如此「鑲嵌」在地方的文化脈絡中,形成了我們經常聽聞、但卻不見得了解箇中玄機的「派系」、「農會組織」、和農民之間的師徒關係。相對於這類傳統「鄉民社會」生活型態的,是作者似乎有意用來作為「對照組」的「地方文史工作室」或「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作者在書中參與觀察的對象,主要是「林邊文史工作室」和「東港溪保育協會」,這種新的「結社」形式,以「公共性」作為組織動員的重要指標,不再純以個別「私人利益」為結社原則。經歷了多年的磨練,其中最早發起新型社團的「曹老師」成了今天的「曹縣長」,倡議環保的公共性社團也加入社區大學的行列。如此來透視整個轉型的過程,讀者也能了解到各人事發生改變的具體細節始末。

作者楊弘任是個「現代知識份子」,並非「傳統鄉紳」,在敘事的角度上,難免賦予社會改革比較高的評價,推動社區大學運動的當事人難免不自覺地「自我正當化」改革的意向,也在無意中加深了「外來行動者」與「在地人群網絡」之間的差異。所幸楊弘任當敏感地意識到「一旦我們從問題的另一邊出發,整個行動過程將有截然不同的圖像;也就是說,原來的問題將轉變為在地既有的文化習性或認知範疇,在面對各種試圖介入影響的外來力量時,可能呈現如何的因應模式與轉型軌跡?」因為有了這層反省,使得讀者有可能進入到觀點的轉換歷程,不再偏執一端。

除此之外,作者所提到的「文化轉譯」代表了更謙卑的態度,希望面對社區或地方的「次社會」時,能夠同時兼顧「田野的當下」與「社會的過去」,並從重大事件與日常互動的種種情境中,「逐漸掌握到社會的構成原則或人們所共同在意的認知範疇」。這樣的訴求可以作為社區大學近年來倡議「地方學」的重要註腳,讓台灣的有識之士一起來深耕地方社區、充實地方知識、傳播地方文化、重建台灣的價值體系。

《社區如何動起來?》《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   

  • 作者:楊弘任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6日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