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文樺
「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的成員們相互平衡共生,而成員除了人還包含土壤、水與動植物…」閱讀到《沙郡年紀》書中的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有我們,而我們從科技、建築、文學藝術,乃至不同飲食習慣、醫藥、工藝及文化的展現,樣樣皆受大自然的啟迪,有些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自知,待人提醒時才感慨「只緣生在此山中」!
去年,生物多樣性專欄藉由江某之筆「森羅萬象許崢嶸」刻劃出先民生活與生物多樣性之關係,今年,我們以「『人』的棲地管理:看生態概念用在德國永續社區」為生物多樣性專欄揭開序幕,閱見作為綠建築先驅的德國,如何將人的集居社區回歸到生態界循環不息的概念──將綠建築提升至社區與都市尺度,友善我們的生活,也友善這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