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4.16
本日焦點:

政學界、NGO與部落客 齊來聲援樂生90%方案

將近150多個民間及學生團體、5000多人參與樂生遊行。

本報2007年4月16日台北訊,劉香君、蘇亞摩、張文樺報導


昨(15)日,為了聲援樂生療養院保留90%方案的達成,樂生保留自救會與青年樂生聯盟再一次號召了「全台鬥陣挺樂生,四一五大遊行」,遊行行列共有北中南150多個團體,5,000多人參與,遠遠超過預期的遊行規模……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何日告別沙塵暴?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北京沙塵暴(照片來源: Ben)

北京的空氣因受沙塵暴的影響可令人窒息。蔣高明對沙塵來源的乾旱和生態惡化的中國西部進行了研究,並發現該地區草原的恢復治理工程是失敗的。

近日,中央電視臺預報沙塵天氣將再次光顧北京,事實上3月份已經光顧過4次了。前2天,連地處東南沿海的上海都被北方來的沙塵籠罩了,空氣污染非常嚴重。為了減少人們的恐懼心理,氣象預報部門把沙塵暴更名為沙塵天氣,或者揚沙天氣。且不論哪種叫法,人們對於沙塵暴大頻頻光顧是非常熟悉的,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沙塵暴幾乎成了春季北京必然要接待的不受歡迎的「客人」。

環境節日:

2007台灣地球日 即將啟動!

作者:劉香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圖片取錄自「不願的真相」電影隨著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持的「不願的真相」(An InconvenienTuth)紀錄片,在奧斯卡獲得最佳 紀錄片大獎之後,台灣環保署與新光企業也發起「不願面對的真相」巡迴影展,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全球暖化,其實國際各國的工商產業界早已有所行動。

繼澳洲政府改用節能燈泡取代鎢絲燈後,飛利普及歐司朗(Orem)等歐商正展開遊說,希望英國政府跟進─這些公司清楚地意識到,更換較貴的節能燈泡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還能使他們獲利。

編者的話:

一場樂生遊行的課……

作者:莫聞

藉由一場遊行,他們向漠視弱勢者人權的嗆聲,他們高喊「挺樂生、去污名、樂生捷運可雙贏」、「老人老樹原地續住」的口號,向部分政治人物刻意操作新莊人與樂生對立的手法說不。在凱道上,一個一個團體代表上台陳辭,訴說支持樂生保留的理由,不論陳辭內容為何,每個人,都衷心的向台上台下的樂生院民們致敬,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們上了一次學會支持弱勢、支持人權、支持人道價值的課。

「尊重少數的價值不容抹殺」,這是一次整個社會上的一堂課吧,我想。

 

編者的話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環境節日

本會快訊

我們正在徵求工作夥伴~企畫專員/專職編輯/計時工讀

 
 
熱門內容
全球暖化:真理或迷思
從土壤生命力探尋人類的健康
熱門關鍵字
地球日 樂生療養院
推薦評論
反對土城看守所不當遷移 (2)
化作春泥更護花──神奇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中)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政學界、NGO與部落客 齊來聲援樂生90%方案 --﹥

本報2007年4月16日台北訊,劉香君報導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樂生的抗爭不只是一群人被抬走的新聞而已,我們有必要讓大眾理解更多面向。(攝影:劉香君)昨(15)日,為了聲援樂生療養院保留90%方案的達成,樂生保留自救會與青年樂生聯盟再一次號召了「全台鬥陣挺樂生,四一五大遊行」,遊行行列共有北中南150多個團體,5,000多人參與,遠遠超過預期的遊行規模。其中包括了綠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等社運環保團體,以及清大、台師大、輔仁、南藝大等學生自發性的前來,更有部落客、紅衫軍等來自台灣各地的團體與個人,紛紛加入遊行隊伍,表達對政府政策粗糙的不滿,更要為樂生院民,這群弱勢中的弱勢發聲。

綠黨中執委張宏林表示,現在正是價值選擇的關鍵時刻,許多政黨所強調的本土文化、台灣特有文化,以及所要保留的歷史,應該是要讓後代子孫都能親眼看到的,而不是僅能從照片中悼念。他表示,古蹟與環境的保存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讓使幼有所養、老有所終,讓樂生院的老人們安穩地安享天年,更需用心斟酌。而樂生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政府的政策規劃與執行都必部落客Canny G,則認為這是網路發起社會運動最成功的一次。(攝影:劉香君)須小心行事。清華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顧坤惠提出,在漢生病友的歷史中有著60-80年代過度與反思,政府的決策不能粗糙,更不能便宜行事。樂生院是極具歷史與人權意義的文化資產,政府應多方考慮各界所建議的規劃方案。

人本教育基金會共有20多人參與遊行,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2歲。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樂生的抗爭不只是一群人被抬走的新聞而已,我們有必要讓大眾理解更多面向,所以人本支持透過運動再談一遍隔離政策的錯誤,這是一段不能抹消的記憶。她重申不能讓台灣失去文化的記憶,更期許看到人文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未來。

因HEMiDEMi社群的發起,也來參加樂生遊行的部落客Canny G,則認為這是網路發起社會運動最成功的一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學生陳威良提及,樂生院的病人不是犯人,他們也有公民權。(攝影:劉香君)次,過去他是因為在雲科大參與反湖山水庫議題才知道樂生院議題。但平時他多只是閱讀網路、媒體資料,旁觀的心態居多,今天則因是樂生院將被拆除的關鍵時刻,所以想要親臨現場、參與歷史見證,另一方面他也想在參與的行動中,找出良心與營利共存的可能性。

現場也出現了一小群穿著一身紅衣的紅衫軍,紅衫軍成員之一的龔小姐表示,紅衫軍認為只要是支持弱勢的行動,他們都會義不容辭地站出來參與。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學生陳威良提及,樂生院的病人不是犯人,他們也有公民權,政府的處理方式顯示對人權的不尊重,所以他們號召了15人前來為弱勢者發聲。

 
台灣新聞  --﹥

樂生公車上台北 再現學運新世代

本報2007年4月16日台北訊,蘇亞摩報導

樂生公車上台北「繳交400元的北高來回交通費,走!樂生公車上台北」。一脫拉庫下禮拜就要面臨期中考的學生們,遠征北上!

全國中、南、東部各地以學生為主體而串聯的「樂生公車上台北」之樂生公路—全台NGO支援行動,是以各縣市發出一輛遊覽車的方式北上支援,包括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台南的成功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嘉義中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台中的東海大學以及花蓮的東華大學等校,皆有學生與社會團體自發性包車北上,並與北部大學院校組成的青年樂生聯盟及社運團體共同參加遊行聲援樂生,現場宛如一場學生社團嘉年華,再現新學運時代。

近午,支援樂生的團體一一來到中正紀念堂熱絡響應。帶著紙傘北上支援的美濃愛鄉協進會劉老師表示,他們早上五點半就與屏東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以及樹德科技大學的學生一起搭車北上,這群從台灣的最南邊聲援樂生的團體,希望不管住在南邊、北邊,無論是閩南人、客家人,都可一起來聲援樂生。

與樂生同樣受到不當捷運政策影響的,高雄縣橋仔頭文史協會執行秘書李安慈表示,即使一南一北之訴求略有不同,但追求的文化與生態的價值卻是一致的,橋頭擁有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以及珍貴的百年老樹,如今橋頭的老樹已被移植,他們不願看到樂生也同樣淪陷於錯誤的捷運政策。

從台灣的最南邊聲援樂生的團體 一行人穿著超人裝、八色鳥裝力挺樂生

呼籲「文化環境保存、需要你我相挺」的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號召雲林科技大學、中正大學與環球技術學院的等校學生,從嘉義公園一路開往遊行現場,一行人穿著超人裝、八色鳥裝力挺樂生,聲勢浩大。當超人經過立法院時,踢起正步、豎起中指,大力向立法院嗆聲「幹」,並呼籲大家一起來捍衛樂生。雲科大文資所李同學認為,為了發展而不顧文化資產保存及生態保育的政策,會讓一個城市失去其內涵及價值。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籌組高醫樂生工作坊的余尚儒,強調這種「非自願性的搬遷」,會使老人家的生活網路被打破,而上了年紀的人經不起這種生活重組。跟隨其後的郭同學表示政府對於樂生議題的意識形態及政治操作,讓他極為不滿,因此決定待遊行結束,他打算再到樂生療養院走一趟。

台南府城,也有許多團體北上支援遊行。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蔡嘉進認為,人與環境的關係可以在樂生的議題中找尋與學習,而樂生的經驗如果可以成功,也可應用至農村改革的議題。台南成功大學生科系張喜寧則在遊行前自問:人們何時才能有這樣的實踐及社會關懷?而不再只是點點滑鼠與打打鍵盤,作個轉貼消息的被動者呢?你可以不參與,但是不能不關心。做什麼都好,就是別再對樂生/社會事務冷漠了。

開著百萬「修理車」從台中北上支援的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表示,樂生不只是樂生,更代表著自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努力追求的目標「天賦人權」,保護樂生也是保衛人類心中最珍貴的價值。因此為了呼應全國人權、醫權,社運團體皆應為保護樂生的而盡份心力。

415遊行已平和落幕,許多學生繼續留守樂生,為了就是不願相信政府的承諾,就怕樂生療養院一夜之間被摧毀,人權與文化遭踐踏。樂生訴求「挺樂生、去污名、樂生捷運可雙贏」。期待你我繼續關注樂生議題的後續發展!邀請您,一搭上樂生公車,走進他們的世界!您準備好了嗎?上車吧!

 

小市民大遊行 樂生保留之路你我同行

本報2007年4月16日台北訊,張文樺報導

15日下午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聚集了五千多人,從環保、人權、醫療、文化古蹟、宗教、社福、到學術單位,他們都是樂生保留運動的支持者,為樂生院民長期所受到的不平等以及政府捷運機廠選址的錯誤政策而發聲,並從中正紀念堂出發,行至中山南路經立法院後,轉往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前進行宣示活動。

將近150多個民間及學生團體以旗幟、布條等簡單方式在遊行中呈現各自訴求,更有一百多人尾隨在遊行隊伍後面,隨著鼓聲以六步一跪的方式前進,發起團體青年樂生聯盟表示,這是以最謙卑的姿態,試圖體會院民們過去的感受,更是以放下自己的姿態,去想像院民們過去被剝奪的人生,也是以最貼近土地的姿態來反省這個社會該如何對待一個人活生生的存在。

 

此次參與苦行隊伍的成員施逸翔表示,原本是想以一點點身體的苦痛去感受樂生院民所受的苦,而完成遊行時深覺與他們比起來,這點苦痛反而沒什麼。第二次參與跪拜遊行的成員陳慧暄則認為,當我們改變一個方式去參與行動時,反而能夠以另一個角度去反思。

而引領在苦行隊伍的前方,還有拖拉著冒火的鐵桶、象徵漢生病友的受苦者,走在最前方的鍾同學表示,這不是突顯自己的行為,而是藉此反思,試著去瞭解一個人的生命,而他拖拉的鐵桶、燒炭以及飄散的白煙都是象徵著樂生院院民的故事,沉重的鐵桶象徵被囚禁、束縛了一生,而長期漢生病友的污名化正如燒炭烙印在他們的身上,這些漫步在空氣中的的煙霧,則是現下醫療與政治政策的愚昧與無知。

 這場樂生保留運動再次彰顯社會公民的真誠與活力。 用自己的力量為弱勢團體發聲。

還有一些人選擇在場外,以影像、以文字為這場社會運動留下紀錄,海草是樂生傳播青年的一員,他們不想被主流媒體限制住,於是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為弱勢團體發聲。小巫也是獨立媒體的一份子,透過採訪去瞭解在這場活動表徵下的故事。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丘延亮表示,太多社會及弱勢議題在樂生運動的過程中被看到了,而樂生保留運動正是一個歷練。

最後,遊行隊伍在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前進行宣示活動,樂生院民富子阿姨獻唱一首歌,來表示她的由衷感謝,以及這段漫長的樂生保留運動中,大家相互陪伴的感動;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丘延亮及這場遊行的參與者也向樂生院的院民致敬,因為她們用自己的生命容忍了50、60年醫療試驗及污名化,而今面對政策錯誤卻勇敢的站出來,成為我們的榜樣!在這場歷練中,樂生保留運動讓國家機器暴露了它的腐朽,卻也再次彰顯社會公民的真誠與活力。

 

嘉縣河川整治獲環署肯定 環局籲縣民再接再厲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東森新聞嘉義報導

嘉義縣河川整治成效,去年成立水環境巡守隊並與各公所辦理教育訓練及淨溪活動,從河川沿岸清出漂浮物、垃圾及建築廢棄物,該局並依據環保署考核項目對轄內10個鄉鎮市進行水環境清潔考核。95年度再獲環保署清淨河川考核佳績,環保局11日表示,這份榮耀屬於全體縣民,所獲得50萬元補助將分配給績優鄉鎮市,籲請大家再接再厲維護朴子溪「美麗、乾淨」的優質環境,並讓縣內各河川都呈現波光粼粼的美麗畫面。水質改善工程,不但已成為民眾休閒遊憩及各機關學校戶外教學、活動的最佳場所,前來觀摩縣市也絡繹於途。

林榮和並且表示,嘉義縣這次可獲得50萬元補助,將依所辦理的水環境清潔考核計畫成績,分配予竹崎、太保、民雄、六腳、大林、朴子等績優鄉鎮市公所獎勵,希望能繼續保持朴子溪「美麗、乾淨」優質環境,及建立自發性的巡守隊運作模式與機制,針對問題一一改進,期使96年度能再創佳績。

 

南縣農民應加強防治銹蜱等蟲類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東森新聞台南報導

新化區的荔枝現在已經進入結果粒期,也是感染銹蜱危害猖獗期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長黃山內12日呼籲農民加強防治,以維護品質及增加產量。

黃山內指出,新化區的荔枝屬於長壽的果樹,也是多年栽培作物,因為樹型多高大繁茂,通風又不佳,很容易遭到薊馬、細蛾、膠蟲、銹蜱和東方果實蠅較的肆虐,現在又正值銹蜱等的族群繁衍,如果被侵入傳播很快。

黃山內呼籲農民,應趁荔枝幼果期加強防治,以確保荔枝的收成,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發生嚴重的果園7至10天施藥1次,以動力噴霧機全株噴濕,荔枝銹蜱推薦藥劑有40.64%加保扶水懸劑稀釋800至1200倍,在採收前10天應停止施藥。

 

彰工電廠環評封殺 引發限電爭議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公視台北報導

台電公司提出的、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12日沒有通過環境評估審查,台電13日表示、依照環評委員的看法、不但是彰工蓋不了、接下來幾個火力電廠的開發案、可能全部過不了關。目前國內的供電的備用容量率還有16%,而沒有彰工火力發電廠,到了民國102年,備用容量率會降到12%,而台電最擔心的是,環評委員如果繼續以審查彰工的邏輯否決其他火力發電廠的開發,到了103年恐怕會有限電的可能性。不過、環評委員對這樣的說法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台電高估了未來的用電量。

環評委員強調,不只是用電量的考慮,彰工火力發電廠使用燃煤,每年排放800萬公噸二氧化碳,正當全球在談溫室氣體減量,台灣沒有理由通過這種高污染的興建案。但台電不放棄,打算在月底的環評大會尋求翻案的可能性。

 

南投縣警局林管處加強合作 維護森林資源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中央社南投報導

南投縣警察局與林務局南投林管處,13日在仁愛鄉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舉辦「林務與警政聯繫會議」,希望藉由會議加強林警間的配合,共同維持山林淨土及維護森林資源。

會中達成決議包括,林務與警政單位加強執行偏遠重點地區之聯合巡視暨夜間埋伏工作,以有效遏止盜伐、盜採及盜獵等情事;聯合不定期於重要登山路口進行盤查,阻斷山老鼠逃避路線;加強勸導、取締在埔里地理中心碑上方國產局及國有林地炊煮、棄置垃圾等情事,以避免森林火災及維護優質環境。田志城表示,希望林管處與縣警局能夠相輔相成,進而提升打擊森林犯罪的能力。

 

燕巢滾水坪泥火山遭破壞 楊秋興指示保育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高雄縣高雄新市鎮特定區遲遲未完成開發,區內燕巢鄉滾水坪泥火山遭人為破壞,甚至棄置垃圾、燒廢電纜。縣長楊秋興13日視察時發現兒時的美麗景象不再,表示將設法爭取經費協議收購土地,加以保護,阻止破壞擴大。

楊秋興由縣府農業局人員陪同視察,幼時常看到如滾水般冒出泥漿的泥火山口,已不再清晰可見,旁邊還有人設擋土牆阻止泥漿溢流,甚至棄置垃圾、燒廢電纜,景觀遭受破壞。溢流後乾涸的泥漿,也讓旁邊的土地呈現龜裂的紋路。

楊秋興表示,從沒見過泥火山遭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令他感到沈痛。高雄新市鎮特定區早已將泥火山周邊3點4公頃列為自然景觀區,土地徵收費高達新台幣1億7千萬元。高雄新市鎮開發遙遙無期,為搶救泥火山自然景觀,縣府將要求台糖公司加強維護泥漿冒出口,並籌措經費優先協議價購旁邊的三分多私有地,以免破壞擴大。

 

宜縣工廠漏重油污染水圳3、4公里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中廣新聞宜蘭報導

位於宜蘭縣蘇澳鎮的「龍德工業區」傳出重大污染事件!位於工業區內的「東隆實業公司」,因為裝載重油的儲油桶位差器故障,導致容量約一公噸的污黑重油外漏,沿著排水溝一路排放到出海口,污染長度長達3、4公里。離譜的是,業者對於重油外漏渾然不覺,直到環保稽查人員登門才驚覺,宜蘭縣環保局決定重罰。

業者解釋,可能是儲油槽的「位差器」故障,才會導致燃油溢出,沿著排水溝排入大排。環保單位估計,重油從工業區一路排向出海口,綿延3、4公里,雖然緊急動用攔油索和吸油綿居中截斷油污,但是,污染已經造成,將依水污法處以6至60萬元罰款,並向業者索賠。

 

環保署查證又發現6處廢棄工廠土地遭受污染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環保署積極清查已經關廠的污染性工廠土地,繼去年11月發布第一階段調查結果5處污染場址,第二階段再確認另6家之土壤或地下水亦遭到污染,總計執行調查的20處廢棄工廠中,共有11處發現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環保署表示,本年度係擇定包括鹼氯工廠、染顏料業、農藥廠及鋼鐵廠作為調查對象,二階段11處場址中,主要屬製程或廢棄物造成的重金屬土壤污染型態,污染不易移動;而東洋色彩廠則於地下水另受含氯化合物污染。

對於該批場址後續處理方式,環保署表示,後續將移請地方環保局逕行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或要求業者限期完成污染改善。惟為避免污染擴大,環保署已經責成地方環保局應立即確實查察工廠附近是否有居民使用地下水、種植食用作物或養殖魚產品等情形,如有發現應採取必要措施。

 

高市無人飛行載具「蒼鷹」升空 海污防治如虎添翼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東森新聞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為達海污防治無死角、零時差,全方位建置轄海污防治監測網,首創地方政府先例,運用高科技UAV(自動導航無人飛機)設置海污監測作業,機動且隨時掌握轄區海域實況,於第一時間針對任何不當排放源頭進行即時鎖定與追緝,決不讓任何有心人士有機可趁。

海洋局表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即自動導航無人飛行載具,該機具係藉由電腦控制自動飛行能力之無人載具,對於設定區域進行嚴密監測作業,並隨時將監測影像傳回地面控制台,俾於第一時間應變,其即時、高機動性、高解析度的影像特點,除可大幅提升海洋污染查緝能力與嚇阻不法船隻污染情形外,於協助後續舉證、查報等工作,更是「如虎添翼」的最佳海污防治武器。

 
國際新聞  --﹥

拯救誤捕海洋生物 WWF全球聰明漁具創意徵件

本報2007年4月16日台北訊

2006年聰明魚具發明競賽得獎者Michael M. Herrmann(照片來源: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正在舉辦第3屆全球聰明漁具發明競賽,尋求新的漁具設計,來減少每年因被魚網或延繩釣誤捕而致死的數百萬海洋生物。WWF號召漁民、漁具技術人員、工程師、學生、發明家及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2007國際聰明漁具發明大賞,提供具有創意、能降低誤捕機率的漁具設計,避免例如因為漁網或延繩釣的誤補而造成海洋哺乳動物、海鳥、海龜及其他非目標魚種的死傷。

WWF執行長李普(James Leape)表示:「WWF正致力於減少全球因漁具使用及纏繞所造成海鳥、海龜、海豚、幼魚和其他動物的死亡及資源浪費的情形。通常最好的發明是來自於漁民本身。這是一個提供實用解決方式,來消除因誤捕而引起的對海洋最大威脅的特別機會。」

傳統漁具通常不允許使用者只捕捉他們想要捕捉的目標魚種,結果,非目標魚種、海洋哺乳動物、海鳥、海龜經常遭受池魚之殃,有些甚而死亡。每年約有超過2000萬公噸的魚貨,相當於年度漁獲總量的25%,因誤捕而直接被丟回海裡。漁業界的領導者對於降低誤捕也已逐漸形成共識,而且有些方法已證明確實可以減少誤補,例如改良的漁具可以降低非目標魚種的捕獲或讓這些非目標魚種有脫逃的機會。有許多案例顯示,這些改良漁具都很簡單且不需花大錢就辦得到,且通常最有創意的點子都來自漁民本身。

2005年第一次聰明漁具競賽的舉辦,得到來自16個國家、50位參賽者的響應;到了2006年,有26個國家的80多位參賽者提供創意點子。

2005年優勝者的創意發明是利用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將鮪延繩釣的帶餌鉤下放到海平面100公尺以下的深度,以降低誤捕海龜的情況。創意發明來自觀察到海龜、鯊魚及其他非目標魚種通常在水深100公尺以上的區域被捕獲,而捕獲鮪魚的區域則在水深100公尺以下。這項發明在2006年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夏威夷海域進行大規模的測試,成效非常令人振奮。

Michael M. Herrmann發明的魚具可拯救數千鯊魚(照片來源: WWF)去年的贏家是個紐澤西的發明家,他設計了每年可以拯救數千隻鯊魚的漁具,使其免於意外死在捕魚線上。優勝者是依據鯊魚能偵測到磁場的能力,而設計在魚勾上方放置一個強力磁鐵,用以保護鯊魚。在可能商業化使用之前,這個設計將會在今年春天和夏天實地測試。如果想瞭解更多創意點子的內容,可參考網址:www.smartgear.org

這項競賽將依據可降低誤捕的實用性及成本效益性做出評比,首獎將可獲得3萬美元;貳獎兩名,每名可獲1萬美元。全球聰明漁具發明競賽的贏家將由來自全球的漁民、研究學者、工程師及漁業管理專家等各領域評審所共同決定。除了獎賞優良的創意,WWF也跟優勝者以及合作伙伴進一步地測試這些發明,最終目標是希望這些測試成功的創意能應用在全球相關的漁業。

有意參賽者,請參考:www.smartgear.org獲取詳細競賽資訊,收件截止日期為2007年7月31日,參賽者請以英文稿提供創意點子。國際聰明漁具大賞的優勝者將在2007年9月於台灣所舉辦的評審委員研討會上討論決定,同年11月於西雅圖所舉辦的太平洋海洋博覽會上公布得獎名單。

註:欲瞭解更多新聞內容,請洽詢TRAFFIC Taipei吳郁琪主任,電話:02-23629787。

參考資料 SmartGear網站

 

保育團體壓縮鯨肉壽司市場 經銷夥伴感意外

日本捕鯨船於2006年1月在南洋捕小鬚鯨(照片來源:Greenpease)摘譯自2007年4月11日ENS美國,華府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最大海鮮壽司供應商之一的 True World Foods日前與日本一間知名鯨肉公司合作,在全美販售將該日籍公司的新冷凍壽司產品。不過一些保育團體卻頻頻向 True World Foods施壓,要求說服這個多國籍Kyokuyo海鮮集團的貿易夥伴立即停止販售鯨肉產品。

「環境調查協會」(EIA)主席Allan Thornton表示,「Kyokuyo每年在日本賣掉成千上百萬個冷凍鯨肉罐,是擴展日本捕鯨貿易市場的主要驅動力」EIA的報告指出,「儘管Kyokuyo近期的市場占有率滑落代表不再獵捕鯨魚,但該公司仍是最大的冷凍罐裝鯨肉製造商,因此在日本現行捕鯨業中依然保有屹立不搖的地位,甚至計劃在未來的肉品市場中擴大版圖」。

True World Foods則在11日的聲明稿中表示公司並未直接涉入鯨肉的買賣。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全球反捕鯨運動的召集人Patrick Ramage指出,「日本政府無視全球禁捕令與國際社會髮指,每年仍平均獵捕超過1,200頭鯨魚」,「若美國的消費者知道自己在購買極海壽司的同時,等同助長日本的獵鯨行為,必定大感驚訝」。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世界保育聯盟催生海洋保護區網絡 盼世界齊力牽成

貝里斯擁有北半球最大的堡礁,現正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並保護著 (照片來源:UNESCO)摘譯自2007年4月11日ENS美國,華府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保育聯盟」(IUCN)11日於美國華府舉行的海洋保護區高峰會中,發行一份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的新指南。許多海洋學家對此肯定地表示,若能將眾多海洋保護區整合成一個巨型網絡,固然較能減少氣候變遷、過度漁撈與汙染等外力對海洋生物與生態系統的危害,但在執行層面上可能會遇到不少阻力。

這份「放手落實海洋保護區網絡」的新指南確實也提及,「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並非一蹴可幾。規劃者應詳細思量一套漸進發展完整網絡的策略,同時減緩海洋瀕絕生物消失的速度、改善漁場漁獲耗盡的情形」。

指南在內容中強調「政治意願」是整個發展過程的關鍵,而若要凝聚落實的意願,勢必得在一開始就開放利益相關團體參與實行過程。儘管目標時程明訂為5年後的2012年,但該指南指出許多政府早已在時間的壓力下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

與會者在12日的閉幕會議上將會針對落實網絡過程中的挑戰,為海洋保育團體和各國政府訂定行動方針。此外,此次高峰會亦將推出一項名為 “Wet List”的新工具,隨時向市民社會報告海洋保護的進度與狀況。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克流感傳副作用? 日本6年128案例

摘錄自2007年月4日TVBS東京報導

厚生勞動省最新報告指出,引進克流感的6年之間,日本總共出現128起後遺症的案例,媒體則說,除了這128起之外,還有69人,也因為服用克流感,導致行為異常。 就在今年2月,日本2名國二學生,在服用克流感之後,疑似因為出現幻覺,從住處跳樓身亡,儘管所有案例,都沒有被證實,與克流感有直接關連,但是服用克流感,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已經讓日本民眾心慌慌。 為了避免類似案例繼續發生,日本官方先要求,藥廠在包裝上加註警語,同時也緊急呼籲,不要讓兒童跟20歲以下的青少年,使用克流感,即使是20歲以上,厚生勞動省也建議民眾,不要讓使用者,在吃藥後的一到兩天內獨處。日本政府強調,未來將持續針對克流感的副作用,進行更周詳的研究跟調查,只要多加注意,民眾不必過於恐慌。

 

人類污染水源 恐降低生育率

摘錄自2007年3月13日TVBS報導

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稀有的豹蛙越來越少,已經不是新聞,讓生物學家吃驚的是,公豹蛙的生殖器官產生突變,睪丸內長出許多了卵子,成了雌雄同體的青蛙。追究其因,就是人類賴以維生的水源遭到污染。發現這項結果的研究中心,過去同樣發現,女性喝的自來水中,含氯副產品過多,容易流產。如今證明,水源遭到人類污染,人類恐自食其果。

 

辛巴威糧食短缺嚴重 需以有限外匯買糧

摘錄自2007年3月13日中央社辛巴威報導

目前糧食短缺數目十分龐大,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已宣布今年為乾旱年。由於農業省份糧食欠收,只能從任何可能的地方進口玉米填補。 現金緊絀的辛巴威必須利用極其有限的外匯進口糧食。辛巴威主要玉米供應國尚比亞在3月份指出,由於爆發洪災致使收成不佳,尚比亞可能無法繼續出口糧食給辛巴威。目前馬拉威可能介入並填補辛巴威的糧食短缺。雖然穆加比將今年糧食欠收的原因歸咎於乾旱,但批評者認為,穆加比7年前發動土地改革計劃,從白人地主手中奪走農場後,即導致曾經是非南地區糧倉的辛巴威,農業產量驟減。

 

美國環保人士發起停止暖化校園列車活動

摘錄自2007年3月13日中央社達拉斯報導

「停止全球暖化大學校園宣導列車」是由對抗全球暖化運動發起人戴維與曾獲葛萊美獎的民歌手柯羅兩人聯合主持。他們駕駛著3輛使用玉米油為動力燃料的大型巴士,開進每個大學校園內,以舉辦記者會及晚會的方式,向當地社會及大學生進行環保及節約能源的宣導活動。在造訪過南美以美大學、德州農工大學、路易斯安那大學之後,停止暖化宣導列車13日晚間開進前年發生卡崔那颶風導致大水淹城的紐奧良羅耀拉大學,之後繼續前往阿拉巴馬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佛吉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等,最後於22日抵達華府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提倡停止暖化由自身做起的戴維強調,這次宣導列車希望從大學生開始,喚起大家對環保、節約能源的意識及行動。

 

春季大風雪橫掃美國中部 6死

摘錄自2007年3月13日中廣新聞網華盛頓報導

春季大風雪橫掃美國中部各州,造成數百架班機停飛,交通意外頻傳,至少6人死亡。在密西根州,一架客機在大雪中降落時,滑出跑道,幸好人機平安。在芝加哥「歐哈爾國際機場」,12日有550次航班因大風雪導致能見度不佳而取消,目前班機起降陸續恢復。

另外,丹佛國際機場也被大雪覆蓋,聯合航空取消100多次航班,機場當局已經動員大批清潔工掃雪。在「密爾瓦基」,降雪打破當地4月紀錄。而在「明尼蘇達州」,大雪使得公路濕滑難行,一起連環車禍至少讓70多輛汽車撞成一團,造成兩人重傷。另外,在「愛荷華州」交通意外導致6人死亡。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這起大風雪正逐漸往東移動,預計「新英格蘭地區」北部會有大雪。氣象局也發布風雪警報。

 

義大利保護動物人士呼籲教宗勿穿戴皮草

摘錄自2007年4月15日路透社羅馬報導

即將年滿80歲的本篤十六世,在冬季曾戴上飾有白色貂皮草的紅色絨帽。這種帽子在中世紀時期的教宗常戴這種帽子保暖,也不時出現在同時代的許多油畫作品中。此外,本篤十六世在接見政府首長等正式場合,也曾穿戴鑲有白色皮草的紅披肩。 但義大利反活體解剖聯盟(LAV)13日向教宗發出呼籲別再穿戴皮草,以顯示對「所有神聖生靈」的尊重。

 

泰國潑水節傳悲劇 山洪淹死23人

摘錄自2007年3月14日法新社曼谷報導

泰國曼谷以南700多公里的董里省,在14日有一處頗負盛名的瀑布發生山洪暴發,造成至少23人死亡,多人失蹤。當時約100人在瀑布旁,慶祝13日登場的佛教新年潑水節。據醫院指出,罹難者大多為婦女和兒童。

 
中國新聞  --﹥

運河長年遭污 沿岸人家癌症籠罩

摘錄自2007年4月13日燕趙都市報河北報導

經濟快速發展的最終落點,在於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越來越不堪。在一些企業環繞的村鎮,人們能否吃上安全的地下水都成了大問題。表面上,農家也喝起了純淨水,驗證了生活的幸福程度﹔實質是,平原之大,已經很難找到即抽即飲的水了。

故城縣青罕鎮吳夏庄村,自從運河長年累月被污水浸泡后,村子裡得癌症的人數就不斷增多,僅2005年以來,這個420人的小村庄,已有6人相繼死於癌症,在癌症陰影的籠罩下,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長年流淌著污水的大運河。

 

天津藍天工程 將減排二氧化硫

摘錄自2007年4月15日中國環境報河北報導

從天津市藍天工程工作會上獲悉,今年4月底前全市二氧化硫減排任務將落實到污染源單位;9月底前全市將完成建成區、濱海新區、海河開發沿線範圍內10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改燃或拆除並網工作,逾期未完成改燃或拆除並網的一律關閉,確保完成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2.1%的年度目標。

 

浙江赤潮仍持續 幸屬無害赤潮

摘錄自2007年4月14日新華社杭州報導

記者13日從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獲悉,浙江省今年首次發現的赤潮仍在持續,但面積和形狀變化不大。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周燕介紹,赤潮可分為無害赤潮、有害赤潮和有毒赤潮三種。有害赤潮會導致近海養殖的水產大量死亡,有毒赤潮會通過食物鏈的積累污染貝類和魚類產品。

經檢測,此次赤潮的主要生物種類為旋鏈海鏈藻,屬於無害赤潮,且其范圍尚未觸及周邊生態保護區和旅游觀光區,亦未影響當地海水養殖業。

 

山西臨猗有不明化學品洩漏

摘錄自2007年4月15日中國新聞網山西報導

4月13日上午,山西運城市臨猗縣楚候鎮郭村旁的麥地邊發生一起不明化學品洩漏事件,造成大片麥子和草被燒死,截至記者發稿時尚無接到人員家畜中毒報告。

當地農民在去往自家地裡時發現郭村旁的麥地邊堆放著7隻汽油桶大小的鐵桶,其中一只鐵桶發生洩漏,造成地裡麥苗和路邊的雜草燒死。

 

消除空難污染 南海湖進行生態修復

摘錄自2007年4月14日新華網呼和浩特報導

包頭市南海湖佔地480公頃,是內蒙古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11月21日,一架客機在包頭市起飛不久發生爆炸,墜入南海湖,導致55人遇難,也使南海湖受到嚴重污染。

為消除空難對南海公園湖水造成的污染,南海公園管理處日前啟動湖水生物環境修復工作,先期投放30萬尾魚苗,力爭到2008年全面修復南海湖生態環境。

 

專家指沙塵暴在環境中也有貢獻

摘錄自2007年4月15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沙塵天氣是一種災害性天氣,但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表示,沙塵暴在中和酸雨、產生海洋生產力方面有積極作用。專家認為,沙塵暴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要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段和不同的地點具體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沙塵暴也不例外。從地質年代角度來看,沙塵暴的發生,對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形成都有積極貢獻。就短時間來看,沙塵暴有利於中和酸雨,還會帶給海洋中浮游生物和魚類一些有機物質,加速海洋泵的循環,促進深海的物質循環,對產生和提高海洋生產力有積極作用。

 

沙塵暴需視為環境警訊

摘錄自2007年4月15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近年中國時常出現的黃沙漫天,浮塵蔽日的沙塵天氣,使人們對徹底治理沙塵暴給予熱切期待。但專家指出,根除沙塵暴甚至不是未來幾千年內能夠做到的,理性態度應該是將其看作一個環境警示信號,更多地關注誘發沙塵暴的環境破壞因素。

中國氣象局災害評估專家周自江15日表示,如果環境破壞加重,荒漠化加劇,那麼形成沙塵暴的物質條件就會進一步擴大,形成沙塵暴的可能性就會增多。

 
綠色學習課表  --﹥

大肚山台灣百合生態解說志工培訓

2007/05/20 - 8:30am2007/05/20 - 6:00pm

地點:靜宜大學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方濟樓)一樓 惠三廳。
主講:楊國禎 副教授。
主辦: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台灣生態學會
協辦:靜宜大學生態系學會
   靜宜大學啄木鳥環境工作隊
報名:即日起至5月10日(週四)截止。
聯絡人:張助理
電話:04-26328001#17504
E-mail: rhododendron323@yahoo.com.tw
活動說明:

台中大肚山台地西南面的平台上,目前在近四公頃的區域中,分佈著萬株的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 Wall),受到媒體報導,引起眾人關注。2006年首度舉辦「大肚山台灣百合生態解說志工」的培訓活動,立即受到北、中、南各區朋友的熱烈參與,近一年來志工在該地更是定期持續地進行植物觀察與記錄。為了使更多人深入瞭解大肚山與台灣百合之生態概況與習性,今年將再度舉辦培訓活動,期望透過更多志工的解說,使人們能清楚地認識台灣特有百合的特性,進而減少負面的人為干擾,並認知大肚山的自然生態,培育與自然共存的情操。

詳情請見 台灣生態學會

 

422 國際地球日~ 咱愛溪水攏清清

2007/04/22 - 9:30am2007/04/22 - 11:30am

地點:復新公園 (台中市南區復新街89號)
主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費用:免費,歡迎大家 一起來「愛」咱的溪水都清清。
電話:(02)2368-6211
E-mail:huaf@ms14.hinet.net

活動說明:

繼去年筏子溪生態人文研究一年多來,河川污染逐漸惡化,姊妹們決定「再舞筏子溪」,讓台中市居民能重視自家週遭的溪流河川。

4/22 舞動筏子溪之心得分享,各站解說活動、DIY活動、繪畫票選,公布票選結果進行頒獎。

詳情請見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

 

2007地球日國家地理頻道系列活動

2007/04/14 - 9:46pm2007/04/22 - 12:00am

主辦:行政院環保署、國家地理頻道

1.挑戰國家地理頻道【前進亞馬遜 地球暖化】環保英檢,立刻上網,只要答對5個問題,就有機會前往巴西亞馬遜雨林探險!快上場!

2.【地球暖化退燒藥】透過網路留言,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國家地理頻道將為你發聲!

詳情請見 http://www.ngc.com.tw

 

2007地球日系列活動—生態淡水河。鐵馬遊溼地

2007/04/22 - 10:00am2007/04/22 - 5:00pm

指導: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臺北縣政府、荒野保護協會
地點:八里左岸會館、挖子尾自然保留區及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左岸會館外草坪:

1.「溼情化育」寫生比賽4/15(日)08:30-12:00
2. 地球日活動開幕儀式10:00-11:00
3.「More wetland, Less Co2為地球退燒」行動撲滿認養活動10:00-17:00
4.「溼地樂園」園遊會 10:00-17:00
5.「守護淡水河」行動專區 10:00-17:00
6.「綠色行動」降溫去!10:00-17:00
7.大會服務區 10:00-17:00

◎左岸會館內:

1.寫生比賽作品展覽 10:00-17:00
2.《河口人》、《城市農民曆》影片播放
3.點券兌換處 10:00-17:00

◎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1.「票選夢想溼地」(二重疏洪道水質淨化園區的票選) 10:00-17:00
2.五股溼地生態導覽 13:00-17:00
3.五股溼地生態攝影展 10:00-17:00

◎挖仔尾自然保留區:

挖仔尾溼地生態導覽 13:00-17:00

◎「左岸單車逍遙遊」生態導覽

詳情請見 荒野地球日系列活動

 

2007地球日系列活動 -「你今天R(recycle)了沒?」

2007/04/14 - 9:42pm2007/04/22 - 12:00pm

主辦:東海大學熱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4/22止
電話:(04)2359-0121

「你今天R(recycle)了沒?」則從垃圾減量、降低二次污染,以及資源回收做起。於活動期間內,可將吸管、飲料杯、寶特瓶或紙製餐具清洗乾淨後,投入生命科學系館特別設置的回收處,「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將以蒐集之垃圾進行裝置藝術的創作與展示,以表達對地球日的重視及關懷,也提醒眾人注重日常生活可能造成的環保問題。
 
詳情請見 東海大學地球日系列活動

 

2007地球日系列活動-「森森不息 萬人手護地球」

2007/04/14 - 9:41pm2007/04/22 - 12:00pm

主辦:利樂台灣公司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4/22晚間12:00止

為了地球的森森不息,邀請大家一起來幫地球一個忙,只要種下守護樹,利樂包將為您捐出守護地球自然資源的基金,永續地球經營!請即刻就上網,在地圖上找個你想種樹的地方,輕輕按下滑鼠左鍵,利樂公司就幫你捐錢種樹喔!

詳情請見 「利樂 -幫地球一個忙」活動網站

 
專欄:何日告別沙塵暴? --﹥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因受沙塵暴的影響可令人窒息。蔣高明對沙塵來源的乾旱和生態惡化的中國西部進行了研究,並發現該地區草原的恢復治理工程是失敗的。

近日,中央電視臺預報沙塵天氣將再次光顧北京,事實上3月份已經光顧過4次了。前2天,連地處東南沿海的上海都被北方來的沙塵籠罩了,空氣污染非常嚴重。為了減少人們的恐懼心理,氣象預報部門把沙塵暴更名為沙塵天氣,或者揚沙天氣。且不論哪種叫法,人們對於沙塵暴大頻頻光顧是非常熟悉的,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沙塵暴幾乎成了春季北京必然要接待的不受歡迎的「客人」。

當人們咒駡沙塵暴的時候,筆者卻獨自憂慮。中國又損失了幾十萬噸的寶貴「國土」,長此下去,植物在哪裡紮根?關於沙塵源,學者們爭論了好幾年了,「進口」的還是「國產」的?「進口」的是指沙塵物質來自蒙古國和相鄰的前蘇聯的幾個加盟國,「國產」的來自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等乾旱、半乾旱地區荒漠、草原以及沙地草地的生態退化。但無論怎麼爭論,最近30多年來我國西部脆弱地區的生態退化是不爭的事實。「進口」之於「國產」的比例,無論是三七開也罷,四六開也罷,採取正確的措施護土,恢復草原和荒漠地區生機,減少沙塵暴危害才應該是中國的首要任務。

投資近600億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實施了近30年的「三北防護林」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此巨大,為什麼沒有有效地阻擋沙塵暴呢?這恐怕就是我們每年面臨沙塵暴的核心問題,針對沙塵暴,我們該怎樣作為?

首先是草和林的關係。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地區、草原地區以及四大沙地上,生態學上意義上的植被類型按照覆蓋度和生物量來劃分,最多的是草,其次是灌木,最後才是林,這是自然界鐵的規律。例如,錫林郭勒草原上林的覆蓋率只有0.87%。目前的做法是草出了問題,拿林來治。試圖在草原和荒漠上種出森林,這就離生態治理的目標背道而馳了。經過我們反復呼籲,灌木開始受到重視,甚至被改「姓」了林。有科學家考證,上述地區幾千萬年前有林,但這個目標太遙遠,我們花再多的金錢也難以實現。事實上,用草捂蓋沙塵暴比用樹木阻擋沙塵暴的效果要好得多,並且草不需要種,保護就行。活林要動用地下水,長草僅需天然降水。草比林的密度大,一可捂土,二可蓄水和雪。如果現在草原上有草,草上有雪覆蓋,地是濕的,沙塵暴從何而來?林就不具備這一基本功能。

其次是點上治理還是面上治理的關係。現行的做法是,生態治理多放在了容易驗收的點上,這些點多靠近公路。花了大量的錢,治理效果是不錯的。然而,對於貢獻沙塵物質更多、離公路最遠、破壞更嚴重的地區,卻無人問津。筆者曾經問某旗林業局長,為什麼不在偏遠的嚴重破壞的地區飛播造林呢?他的回答很乾脆,「在那裏治好了給誰看?」。點上治理原來是給人看的。給誰看?給主管經費來源的領導看而已。如果你夏天驅車去草原或者荒漠地區,看到恢復很好的草原,或者種植非常成功的灌木叢,千萬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點上治理的面積占遠不到10%,而面上破壞的面積高達90%。這就是我們每年要面對沙塵暴的根本原因。

第三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國際上,乾旱、半乾旱區的人口適宜密度是1-2人/平方公里,我門超過了10人/平方公里。增加的人口原來是「逐水草而居」的,有很強的流動性,能夠給草原「休養生息」的機會。而今天他們定居下來了,對自然的壓力明顯增大,生態破壞就難以避免了。必須通過正確的措施,引導分散的人口集中到小城鎮上來。這樣做的前提是,國家用於生態治理的費用要大部分用到居民的安置上。

第四是生態治理與生態扶貧的關係。沙塵暴是牲口「啃」出來的,是農牧民「種」(開荒)出來的,是人為「治」(沒有長林的樹坑變成風蝕坑)出來的。目前,生態治理的做法,與當地老百姓的生存發展嚴重分離。國家的治理費用不是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好處,而是肥了當事人。筆者粗略算過一筆賬,將「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兩項相加,投入到每畝土地上的費用是326元,這樣在內蒙古南部項目區的牧民,每戶僅從國家「造林」項目中,當年收益就高達48.9萬元。如果近50萬元中的哪怕十分之一給牧民,讓他們放下馬鞭子,拿起鐵楸去載柳,他們就可以保證自己家裏的土地基本不起沙塵暴,自己還能致富。事實上,國家的錢一分也沒有用到牧民那裏,每戶牧民辛苦一年的收入不足1萬元!在內蒙古某旗,我們為牧民成功恢復了4萬畝的沙地草地,卻面臨著交不起每年不足1萬元的看護費的尷尬局面。

第五是東部和西部的關係。中國人常常用「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來形容生活的富足。「五穀」就是糧食,這一點人人盡知;而「六畜」我們重視還不夠。六畜中的馬、牛、羊和一部分的豬是能夠吃草的,這個草的優勢是來自農區的秸杆,其產量是草原地區的50-100倍。因此,中國畜牧的潛力在山東、河南、河北這樣的農業大省,而不在內蒙、新疆、西藏這樣生態脆弱的西部地區,他們的初級生產力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遺憾的是,農區的秸杆大多沒有用於畜牧業的發展,而是被白白燒掉了,倒是西部地區用自己可憐的生態資源搞起了畜牧業。西部的收入中,其一是國家大量投入的造林費用、生態保護費用,其二是大大增加價格的少量畜產品。東部人要吃純生態的牛羊肉,喝上純生態的牛奶,必須支付高於農區5-10倍的價錢,因為西部的畜牧業生態成本遠高於東部農區。西部不能定位在畜牧業基地上,而應當是生態屏障,不然草原早晚要被牛羊啃光,國家還要花更多的錢去治理。

或問,我們能否告別沙塵暴?答曰,上述五大關係不理順,前途未明。當然,也可能很快,這就是輕的土壤物質都吹光了,重的物質吹不動了,草原變戈壁,戈壁更荒涼,北京就沒有沙塵暴了。但北京也可能保不住了。

作者簡介: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他提出的「城市植被」概念和「以自然力恢復中國退化生態系統」等觀點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3月2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其他讀者一起討論,請至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ummary/920-Stopping-the-sandstorms

 
環境節日:2007台灣地球日 即將啟動! --﹥

作者:劉香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隨著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持的「不願的真相」(An InconvenienTuth)紀錄片,在奧斯卡獲得最佳 紀錄片大獎之後,台灣環保署與新光企業也發起「不願面對的真相」巡迴影展,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全球暖化,其實國際各國的工商產業界早已有所行動。

工商界積極因應全球暖化

aninconvenienttruth poster 繼澳洲政府改用節能燈泡取代鎢絲燈後,飛利普及歐司朗(Orem)等歐商正展開遊說,希望英國政府跟進─這些公司清楚地意識到,更換較貴的節能燈泡不但能減緩全球暖化,還能使他們獲利。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於日前提出以200億美元(約6600億台幣),協助企業進行綠色營運的改革方案,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環保合作計畫。這個計畫將著重在減少能源使用,以及運用新科技來減少溫室氣體。

英國首都倫敦更楬櫫一項更激進的環境行動計畫,目標是在20年內減少該市6成碳排放以打擊全球暖化;該環保計畫鼓勵從個人到家庭、企業與當地政府齊心減少需求與浪費,藉此大幅減少碳排放,使得倫敦成為全球最環保的城市。 一個由資金總額超過41兆美元的機構投資人團體,更積極呼籲全球2400家大型企業,透露公司在面對氣候變遷下投資風險與機會的相關情報。參與「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簡稱CDP)的投資人表示,一旦CDP充分取得企業的公開資訊,便可作為一套全球標準的檢驗機制,同時企業亦可藉此向投資人回報其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低碳節約型社會正時興

為減緩溫室效應,歐洲國家自去年開始,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企業,訂出排放上限,歐洲境內電廠,不僅透過汰舊換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還將剩餘的二氧化碳排放額度賣給鋼鐵廠等產業,可說兩頭賺錢,現在連中國也賣出碳交易 賺錢。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大陸日前在浙江省完成一筆交易,將29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以4億英鎊價格,賣給一家中國大陸浙江省營貿易公司,相當於英國家庭1年排放量的1/3,日後再由中國公司把額度轉賣給英國瓦斯(British Gas)。

從《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後,限制排碳的時代儼然來臨。它的目的是減緩氣候變遷及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建構「低碳經濟發展社會」成為趨勢與決定城市優劣的指標。除此之外,溫室效應影響北極冰層面積縮小,海平面上升,對於海島國家的台灣衝擊應將十分嚴重。

受到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越來越高,台灣當然也不能倖免於外,國內大氣科學專家表示,與一百年前相較,台灣全島目前平均溫度增加了1.2度,如果政府繼續放任高污染的產業發展,情況勢必更加惡化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大氣科學系教授柳中明表示,台灣氣溫明顯上升,平均溫度一年比一年還高,對於島國來說,是相當不利的,一旦颱風襲台,災害可能更大。加上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衝擊下,政府必須針對產業訂定一套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管制的準則,取消所有對高耗能產業的獎勵或補貼、立即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CO2排放產業擴張,並真正著手能源政策的改革,發展再生能源。節約型社會與低碳的生活方式,將會全面性的改造目前以化石燃料所建構出來的現代文明。

全球暖化思維的潮流

抗議全球暖化大遊行今年度的「台灣地球日」專題,將以「全球暖化賺錢術」來探討今年的國際地球日主題:全球暖化的因應行動。台灣地球日將介紹國際間對於全球暖化紛紛展開因應措施,更有許多「氣候變遷」的數據與圖像,讓人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問題的嚴重與迫切。國際間的碳排放的抵減與交易,更是媒體上最熱門的訊息。

而台灣方面,更有許多團體積極的提出「黑潮議定書」、「綠色投資」等概念,企圖打破經濟與環保事對立面的迷思。 為了宣導全球暖化的議題,台灣地球日也將與公視「我們的島」合作進行氣候變遷與海洋保育系列報導;更與國際地球日組織、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地球日活動手冊」與「地球日教學方案」的彙整。並將同步於6月起與由Olly Powell與吳懿婷發起的「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其中有台灣的單車實踐者―黃信彰、浦漢龍、吳郁娟三人,所撰寫的對抗全球暖化單車日記。以及台灣地球日系列活動的精采實況報導。

全球暖化的腳步未曾停歇且可能正在加快,若不能儘快採取應對手段,改變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生活方式,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害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全面反撲:害蟲的蔓延、傳染病疫區的擴大、水災、旱災、風災以及糧食價格高漲等暖化危機,迫在眼前,起而行動,不但可以搶救我們的最後生存契機,更可以從許多因應全球暖化的創意發想中,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想知道最新地球日相關活動訊息?想知道世界各地如何慶祝地球日?掌握最新的地球日相關訊息,歡迎前往「台灣地球日網站」,訂閱「地球日電子報」。
 
編者的話 :一場樂生遊行的課…… --﹥

昨(15)日在中正紀年堂的一場中正紀念堂到凱道的大遊行,聚集了5,000多人,參加者包括樂生療養院住民、青年樂生聯盟、人權、性別、婦女、妓權、同志、醫療、勞工、學術、教育、學生社團、部落客、社區工作、社區大學環保等多元化的議題團體,眾多不代表任何團體的個人,香港、日本來的國際友人,以及新莊、三重的住民。

藉由一場遊行,他們向漠視弱勢者人權的嗆聲,他們高喊「挺樂生、去污名、樂生捷運可雙贏」、「老人老樹原地續住」的口號,向部分政治人物刻意操作新莊人與樂生對立的手法說不。在凱道上,一個一個團體代表上台陳辭,訴說支持樂生保留的理由,不論陳辭內容為何,每個人,都衷心的向台上台下的樂生院民們致敬,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們上了一次學會支持弱勢、支持人權、支持人道價值的課。

「尊重少數的價值不容抹殺」,這是一次整個社會上的一堂課吧,我想。

報導遊行動態的同時,電子報今天同步推出「地球日」節日特輯,2007年台灣地球日,我們以「全球暖化賺錢術」作主題。這不是叫大家利用全球暖化發災難財,而是要說明,重視全球暖化、想辦法遏止溫室氣體排放與暖化效應,是有助經濟與荷包的。

另外,上週與讀者介紹的「中外對話」網站,目前正式與本報合作,編輯每週精選一篇文章,收入「透視中國環境」專欄,藉此,讀者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海內外環境觀察家如何看待中國環境問題,突破官方的表面宣傳,認識真正的中國。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