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4.25
本日焦點:

原住民用風倒木遭判刑 「新伙伴關係」無誠意

司馬庫斯原住民到林務局抗議。

本報2007年4月25日台北訊,李育琴、陳胤安報導


2002年,陳水扁總統與原住民族完成「新伙伴關係協定」,簽訂包含台灣原住民族之自然主權;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等原住民相關政策指導方針。然而多年來政府與原住民族間的關係,卻未因協定簽訂更加和諧。司馬庫斯3名原住民2005年因撿拾泰利颱風風倒木遭移送法辦,日前法院判決有罪,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易科罰金各16萬元,緩刑2年。此判決引發司馬庫斯原住民部落強烈不滿,昨(24)日集結40-50人到林務局抗議。學者表示,政府用嚴格的法律處罰原住民,看不出要跟原住民族建立伙伴關係的任何誠意。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樹‧屋‧生態建築

攝影:廖尉淞、Kay

成功營區藝術中學(攝影:廖尉淞)

成功營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腳下,原本是個軍營。幾年前市公所把它 改建為生態教育園區,成為彰化市民男女老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沿著成功營區的步道往上走,可以通往即將正式招生的彰化縣立藝術高中。這所學校是由原本學生人數銳減的彰化國中改制而成, 雖然校舍還沒完全建好,但已經可以感覺到它的「藝術」氣息。

環境節日:

面對台灣─能源篇

作者:張岱屏

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找尋新能源的呼聲不斷高漲。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打開電費收據,會發現右上角多了一行字:「每用10度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7公斤。」其實二氧化碳的產生,跟發電方式息息相關。台灣現在發電用的燃料,以煤跟天然氣為主,其中燃煤的汙染最嚴重,每發1度電就會產生0.9公斤的二氧化碳,但燃煤的比重卻占發電量的35%,而且這個比重正逐年上升。

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溫室效應,開始實施二氧化碳減量的策略,紛紛降低燃煤發電的比重,台灣卻跟全世界的趨勢背道而馳。「我們整個電力結構有問題,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那麼快。」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指出:「我們最近幾年的發展,表面上是發展再生能源替代核電廠,事實上是以火力發電來代替,燃煤變成發電主力,造成高碳能源的比重提高,低碳能源比重降低,能源結構持續惡化。」

行動參與:

台江鯨豚救援中心急需志工24小時排班!

發起團體:台江鯨豚救援小組

種類:皺齒海豚
小名:阿布
性別/年齡:雄性/小男生
體長:235 cm
體重:96.5 kg

擱淺地點:曾文溪南岸(2007/04/19) 於早上九點左右發現 中午轉送至四草台江鯨豚
情況:無法自行保持平衡,無傷口無曬傷脫皮,沒有出現脖子,游泳力量很強抓不住,兩眼都半開,心跳快一點

***特別於餵食/秤重/醫療時需大量人手保定***

讀者投書:

一封關心國家公園砍樹的讀者來信

作者:疑惑又擔心的小市民

攔腰折斷!敬愛的編輯,您好,我是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讀者,上週我去陽明山國家公園,從遊客中心往裡面走,看到有一群人在大規模的砍樹!

心裡正納悶著 陽明山不是國家公園嗎?不是連根草都不能拔嗎?那麼為什麼可以砍樹!而且是攔腰折斷 !

我拍了一些照片和影片回來,請你們幫忙上傳公佈。這看起來應該進行好幾天了。是法令有改嗎-在有公務員的地方可以,砍戶外不能砍嗎?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環境節日

行動參與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生物多young性」環境資訊推廣志工研習營

 
 
熱門內容
調查顯示近4成民眾關心綠色旅行
環境教育新任務——因應全球暖化的減災教育
熱門關鍵字
地球日 綠建築
推薦評論
為什麼要提倡環保? (1)
向蘇花高說不,迴瀾夢想聯盟提出替代方案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原住民用風倒木遭判刑 「新伙伴關係」無誠意 --﹥

本報2007年4月25日台北訊,李育琴、陳胤安報導

司馬庫斯原住民到林務局抗議。2002年,陳水扁總統與原住民族完成「新伙伴關係協定」,簽訂包含台灣原住民族之自然主權;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等原住民相關政策指導方針。然而多年來政府與原住民族間的關係,卻未因協定簽訂更加和諧。司馬庫斯3名原住民2005年因撿拾泰利颱風風倒木殘幹遭移送法辦,日前法院判決有罪,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易科罰金各16萬元,緩刑2年。此判決引發司馬庫斯原住民部落強烈不滿,昨(24)日集結40-50人到林務局抗議。學者表示,政府用嚴格的法律處罰原住民,看不出要跟原住民族建立伙伴關係的任何誠意。

抗議的司馬庫斯原住民認為林務局行徑粗暴,入人於罪,以「竊盜」罪嫌污名原住民,他們要求林務局向司馬庫斯部落道歉,還他們清白。他們說,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以及使用土地已經歷了20代以上的歲月,樹林是百年前祖先種的,依循泰雅族的祖靈信仰的精神,對傳統領域內森林產物的使用,是有其正當性的。部落族人認為在先祖的土地上善加利用枯倒的風倒木,本是愛惜資源、天經地義的事,說是竊盜、要坐牢、罰鍰,令他們難以理解。

由於這3位遭判刑的居民,是經過部落會議決議,賦予執行搬運「風倒櫸木」的工作,而且搬回去的倒木是用來做部落意象、造景雕刻之用,而非要出售牟利。他們認為,這並不是犯罪,搬運櫸木的行為是部落集體的意思,是遵從泰雅族的祖靈信仰來面對這樣的事情。抗議現場的原住民氣憤地說:「這是不懂泰雅文化的中華民國法律制度及其執行者,以刑事案件來處理,強加竊盜罪之名。」

司馬庫斯原住民到林務局抗議。新竹地方法院於4月18日判決3位被告6個月有期徒刑,易科罰金各16萬元,緩刑2年。原住民部落長老在抗議現場以泰雅語說:「部落已經做出決議,假如3個人都坐牢,所有部落的人都要一起坐牢;到時候小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由林務局來支付。」

林務局林政組組長楊宏志接受陳情書時說,這個事件不是林務局與司馬庫斯原住民間的問題,而是兩者應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原住民基本法與森林法的衝突等。不過林政組在會議後表示,林務局依法行事,無須道歉,也不會道歉。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多位委員到場關注,卑南族專任委員陳冠年認為,此事牽涉到林務局漂流木處理辦法的問題,每次颱風過後,林務局處理漂流木的方式是將有價木頭先標記取回,剩下的才由地方政府公告可讓民眾撿拾,而去年林務局更為處理剩餘漂流木編列250萬元經費,發包將剩餘的2千噸漂流木全數燒毀。對於林務局如此處理珍貴的森林資源,泰雅長老說:「林務局不配做國家的林務單位。」

原住民認為,他們珍惜土地上資源、尊重古訓對於森林使用的規範,然而政府在各大山脈間炸山挖路、大興土木,砍伐原生林木、變更林相,興建各大建築物,用各種方法合理化其行為,卻不讓他們拿一塊木頭,進行部落意象,他們想問,「誰才是竊取台灣櫸木的小偷?」

此外,他們認為,林務局的種種行徑完全不尊重「原住民族基本法」中明訂的原住民族在其傳統領域內的權利。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林益仁表示,原住民拿回傳統領域上的風倒木是符合他們的傳統祖靈信仰的,且符合政府與原住民達成協議的「新伙伴關係」;林務局依據的森林法15條是有解釋的空間,用嚴格的法律來處罰原住民沒有誠意,看不出跟原住民有任何伙伴關係。

 
台灣新聞  --﹥

七星潭建飯店 求建設環保平衡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聯合報花蓮報導

縣府核准業者在七星潭賞星廣場旁的國有地,興建度假村遊樂區,引起學者關切,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縣府觀光旅遊局強調,本案開發面積只有4.58公頃未達5公頃,依法不必環評,但縣府仍會廣納各方意見,做好把關工作。

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所副教授李光中23日投書聯合報民意論壇指出,他聽聞有私人企業計畫在七星潭最核心地帶,興建濱海度假村。未來為了保護度假村,海堤有可能愈建愈高,度假村內的旅客也要擔心颱風季節大浪撲岸的風險,及容忍飛機噪音等。因此建議縣府要將開發案的相關訊息公開給大眾知曉,也請環保署及交通部共同關注本案發展,並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讓專業和公眾意見得以參與決策。

縣府觀光旅遊局副局長郭俊傑說,國外類似海岸興建度假村的例子很多,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若不開發,將如何發展?該七星潭濱海度假村遊樂區預定地,鄰近七星潭公有停車場旁的新城鄉大漢段,業者計畫投資8億元,興建客房120間、餐飲及室內遊樂設施等,預計2019年底營運。

 

南澳電磁波 「怎麼測都過」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聯合報宜蘭報導

根據聯合報報導,南澳中學國中部200多名學生,幾年前有名女學生死於血癌,最近又有名國二女生死於血癌,目前尚有二名學生罹癌治療中。該校學生罹患癌症的比例偏高,有人懷疑與超高壓電塔的電磁波有關,但和平電廠、環保局及台電公司最近都前往偵測,沒有超過標準。台電公司23日前往南澳中學偵測校園電磁波,沒有超過標準值。台灣環保聯盟表示,國內規定電磁場的戶外環境瞬間暴露值833毫高斯,如此寬鬆規定,「再怎麼測,都很難超過標準的」。

台灣環保聯盟副會長張子見表示,環保署訂定電磁場暴露標準,戶外瞬間暴露值833毫高斯,未訂室內安全暴露。瑞士規定學校醫院等區域,1000伏特以上配電設備,其電磁場暴露值不得超過10毫高斯;義大利規定學校等敏感區的電磁場暴露值,不得超過30毫高斯。張子見說,國外對電磁波暴露值,都有嚴謹規定;反觀國內立法不明,規定過於寬鬆,政府應該有明確立法,該環保聯盟近日將協助南澳進行調查。

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長期暴露超過2毫高斯磁場,罹癌風險較高,孩童又特別容易受到電磁波影響,罹患白血病、淋巴瘤及腦癌。張子見呼籲政府推動防護立法,訂定輸配電安全暴露值,避免暴露危害。

編註:據中央社報導指出,校方於4月17日表示,這四位學生從國小就發病,其中一人還是從外縣市轉入,學校也未曾隨意揣測學生致癌的原因,有關報導請參閱:報載電塔疑導致學生致癌 宜蘭南澳中學澄清

 

壽山動物園問題多 議員要求轉型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聯合報高雄報導

高雄市壽山動物園缺失一籮筐,議員連立堅23日指壽山動物園唯一紅毛猩猩,常披著麻袋疑似自閉症所致,動物普遍不快樂,不健康,老化凋零,動物園應擬訂轉型特種園區或退場機制。

連立堅說,壽山動物園的動物問題不少,除了紅毛猩猩有自閉傾向,其他動物像是骨瘦如柴的灰袋鼠,不斷搖頭晃腦的阿拉斯加棕熊,不斷脫毛的駱駝,以及丟糞便攻擊遊客的黑猩猩等,數年前還發生袋鼠群慘遭野狗咬死意外,都與動物園管理不當有很大關聯。未來壽山動物園應著重動物健康需求及教育功能,非以觀光、娛樂功能經營。

建設局長洪富峰說,將研擬動物園轉型的完整計畫,朝有能力、做得到的方向做。壽山屬石灰岩地質,水土保持不易,欄舍因而覆蓋水泥,確實不適合動物居住。動物園則表示,紅毛猩猩喜歡披布袋玩耍,並無自閉。

 

3年後 核一恐提前關廠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台電「核一廠中期貯存場變更案」第七度審查,23日環評委員以3票否決、2票贊成,要求台電須再補件向委員釋疑。位於台北縣石門鄉的台電核能一廠,可能被迫提前於2010年關廠,比預定的2018年提早。

核一廠經過近30年運轉,燃料水池將在2010年3月存滿,台電提出在廠內另蓋乾式貯存場,把燃料水池的核廢料吊起來裝進貯存護箱後送進乾式貯存場存放。

審查會中,台電提出一份民調,指訪談了3000多位鄉民,其中只有4.5%反對建貯存場,立即引起在場鄉民及環評委員質疑,指台電的民調作假,混淆視聽。環評委員也質疑核廢料運送到乾式貯存場的安全性,台電表示,安全性已經原能會卅位專家審查通過。委員要求公開評估報告並公布30位專家名單,但原能會回應不便公布。

 

烹飪廢氣亂排 10月起開罰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央社嘉義報導

烹飪廢氣逕行排放到溝渠的行為,違反空氣污染法規,環保署將於10月1日開始取締餐廳或攤販等營利事業最高可處100萬元罰款,嘉義縣環保局24日呼籲業者,共同維護生活環境品質,切莫以身試法,應及早因應改善。

環保署於今年4月間公告「從事烹飪,將烹飪廢氣逕行排放至溝渠中,致產生油煙或惡臭者,為空氣污染行為」,將於10月1日開始取締非營利個人違法將處5千元到10萬元不等罰款,餐廳或攤販等營利事業,將處10萬元到100萬元罰款。

 

特生中心小石虎 將繁殖復育研究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央社南投報導

在南投縣集集鎮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收容2隻小石虎的消息傳出後,受到社會大眾關切。特生中心獸醫林佩羿24日表示,2隻小石虎一公一母,暫時沒有野放的打算,比較傾向於飼養長大後,做繁殖復育研究,讓保育類的石虎不致絕種。

林佩羿指出,石虎是低海拔動物,海拔600到1000公尺已是極限,低海拔的地方大多被人類佔據,牠們會攻擊雞、鴨、豬等人類飼養的動物,與人類的生活衝突,石虎常發生被人類毒死或中獸夾的情況,導致石虎消失的速度很快。

她表示,2006年曾野放1隻石虎,已不知去向,無法得知野放的成效,因此沒有野放這2隻小石虎的打算;由於2隻小石虎為一公一母,目前計畫健康的養大牠們,再做繁殖復育研究,增加石虎的數量。特生中心每年收容2到3隻的石虎,在國內屬較多的單位。

 

秋冬空氣品質 愈來愈糟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台灣處於東亞沙塵等傳輸途徑,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環保署從2006年開始參與美國環保署等國際監測合作,於鹿林山設置空氣品質背景測站,調查近3年來東北季風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測量10月至隔年4月期間的懸浮微粒及二氧化硫濃度的數值變化,結果發現,秋冬兩季空氣品質愈來愈差。

高懸浮微粒濃度對台灣的影響次數比率正持續增加中,東北季風帶來空氣污染的次數頻率從原先的10%到今年的41%。環保署監資處科長張舜欽解釋,所謂的空氣品質受到污染的指標為懸浮微粒超過了150微克每立方公尺,二氧化硫濃度高於8ppb,顯示境外污染越來越嚴重,寒流來襲時,不光只要保暖,最好還戴上口罩。

 
國際新聞  --﹥

達賴喇嘛澳洲地球友善之旅 執行碳平衡

摘譯自2007年4月19日ENS澳洲,雪梨報導;Nina L. 編譯;蔡麗伶審校

達賴這次世界之旅的許多談話,將以環境問題作為重點。(照片來源:The Dalai Lama)14世達賴喇嘛的世界之旅,6月將到達澳洲,屆時他的許多談話,將以環境問題作為重點。而他的部分旅程將首次執行碳平衡。這位西藏人民的宗教政治領袖,也是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在談話中特別提到:「地球就是我們的家。愛惜這個世界,愛地球,就像愛我們的家一般。我們必須依附著地球、環境,方得生存」。

「澳洲保育基金會」及「綠色澳洲」等本土植物管理專家,將參與此次達賴喇嘛在雪梨地區的相關行程。

綠色澳洲將把這次在雪梨區域旅程產生的碳排放整理出一個「碳帳單」,提供規劃人員此次旅程一個達到碳平衡的排放數據。達賴喇嘛及其隨從的每次航程也會一併計算在內。他們將種樹,以中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使這次旅程成為達賴喇嘛首次的「碳平衡之旅」。

達賴喇嘛一直以來認為,環境議題是目前人類面臨的關鍵議題。他說:「地球蒙難,需要我們以地球生靈為己任的愛心投入,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然,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澳洲保育基金會(ACF)與達賴喇嘛共同合作,將在6月6日於柏斯的刺果木大廳(Burswood Dome)舉行一場免費的「永續及性靈論壇」。達賴本人及ACF主席羅伊(Ian Lowe)教授,以及團體及企業的負責人將與會,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現象,人們應在道德上採取的必要行動進行討論。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通勤族回收報紙 美國地鐵站天天地球日

摘譯自2007年4月23日ENS美國,華府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為了響應地球日,華盛頓都會區運輸管理局鼓勵地鐵通勤族回收所閱讀的報紙。美國環保署志工在4月20日於哥倫比亞、維吉尼亞和馬里蘭行政區的7個地鐵站,協助通勤族回收報紙。

地區性的青年團體在地鐵站將報紙回收箱加以裝飾,而來自工務處、蒙哥馬利郡、喬治王子郡和阿靈頓郡的志工則是協助回答通勤族所提出的回收問題。地鐵環境管理部代理主任勒拉舍爾表示:「去年地鐵站回收的報紙重量為2400噸,相當於每個月就回收了200噸或40萬磅的報紙;地鐵站同時也回收在火車調度場和巴士車庫所發現的其他物品,包括廢金屬、回收機油、油漆、潤滑油、溶劑、鐵道枕木、燈管和電池。」

地鐵站經理凱透則表示:「在地鐵站每天都是地球日,每天都有近110萬人選擇搭乘地鐵或都會公車,取代自行開車,這些地鐵乘客每天替原本就已相當擁塞的道路減少32萬5千台車輛,節省上千加侖的汽油,並減少車輛的廢氣排放。」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維京創舉 2008年讓生質燃料飛上天

摘錄自2007年4月25日中國時報報導

英國「維京大西洋航空公司」24日宣布,全球第一架使用生質燃料的商用飛機將於2008年試飛,這將是民航業界朝減少飛機汽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邁進的里程碑。

維京大西洋航空公司老闆布蘭森爵士推廣替代能源不遺餘力,如今其公司正和波音公司及引擎製造商奇異公司合作,研發可供商用飛機使用的生質燃料。依據合作計畫,維京大西洋航空明年將讓一架使用生質燃料的波音七四七1400型巨無霸噴射客機升空,以展示生質燃料作為飛機燃油的效能,這次試飛雖不搭載任何乘客,但仍是航空業的創舉。

維京與合作夥伴將測試多達八種生質燃料,原料來源包括大豆、植物及廢報紙,從中找出效能最高的燃料。至於受到汽車業者青睞的替代能源「乙醇」則因為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中燃燒不盡理想,已經被淘汰。

 

華府綠建築教室 環保教育典範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台視新聞報導

環保的觀念逐漸成為全球的趨勢,美國目前許多民眾紛紛把住家,改建成環保節能屋,同時,華府也有學校把教室蓋成綠建築,成環保教育的最佳示範。

美國華府的這所中學最近新蓋一棟教學大樓,總造價高達2100萬美元,比一般傳統建築貴了15%,但它卻是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頒獎肯定的環保建築。這棟智慧型的建築會在學生打開窗戶的時候,自動關掉室內空調以節省電力,同時,它的採光設計也讓光線能夠充份進入室內,減少照明所需要的用電量.此外,教室的屋頂還種花卉和蔬菜,利用雨水來灌溉。

其實不僅是教室,住家也可以變成綠建築,像是住在亞特蘭大的蓋勒格小姐,原本想要賣掉老舊房子搬到別的地方住,可是因附近的中古屋都賣不到好價錢,所以索性去找包商重新打造成環保節能屋。包商建議,地板材質不妨採用竹子,軟木,或回收的木材。 實際上,美國許多州對民眾把住家改建成環保節能屋,提供優惠的租稅減免,所以綠建築逐漸成為舊屋改建的一種潮流。

 

美國公司污染印尼環境罪名不成立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BBC中文網報導

印度尼西亞法庭裁定,一家美國礦業公司及其負責人破壞印尼一個海灣環境的罪名不成立,印尼環保人士對此表示失望,此案牽涉美國紐曼特礦業公司在蘇拉威西島的金礦被控丟棄尾料造成污染。本來若被告被判罪,該公司的印尼分公司總裁將會面臨長達10年監禁。

BBC在雅加達的記者韋廉姆森說,法庭外的環境保護人士頂著烈日等待法官的裁決,他們未預料到法庭的最終裁決。5位法官經過2年聽證後宣佈,紐曼特礦業公司在蘇拉威西島的金礦丟棄尾料沒有違反防治污染的條例,而布亞特灣河流中砷和汞的含量都不會構成危險。但一些當地人聲稱污染導致了健康問題,法庭判決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支持,但卻令印尼環保人士頗震驚。活躍人士西雷加爾表示將敦促檢察官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印尼法庭的裁決也令投資者感到如釋重負,對他們來說,這一案件也是考驗印尼司法體制的試金石,因許多外國公司說,印尼司法體制混亂、腐敗。分析人士說,在無確定的法律保護機制下,吸引政府迫切需要的外資將會非常困難。

 
中國新聞  --﹥

官員指中國近年斥資改善國有煤礦安全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2007年以來煤礦災變頻仍,19日又發生河北邯鄲大淑村礦事故,10名礦工遇難,仍有7人下落不明。儘管災變不斷,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仍表示,中國近年來改善國有煤礦安全經費達人民幣378億元。

 

中國海平面逐年增長 海洋生態受影響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羅勇表示,根據研究,到2050年,中國海平面將比現在升高12公分至50公分,沿海海岸帶脆弱性增加,海岸經濟和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發佈公告說,近50年來,中國海平面以每年1公厘至2.5公厘的速度上升,預計到21世紀中葉將上升12公分至50公分,長江、黃河三角洲上升9公分至107公分,沿海海岸帶脆弱性增加,影響海岸經濟和海洋生態系統。

 

氣候變暖致中國極端氣侯事件頻率增加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國新聞網北京報導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侯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大。也導致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加劇,自然生態環境變差,糧食安全壓力增大,海平面持續上升,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氣侯變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問題。」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3日在中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亞洲區域新聞發佈會上說。

目前已經證實的影響有:西北冰川面積減少,凍土變薄,高原內陸湖泊水面升高,部分牧區牧草產量下降。北方乾旱化面積擴大,農業損失加重;南方洪澇增加,經濟和生命損失加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春季物候期提前2至4天,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1至3毫米,南方部分海域出現珊瑚礁白化現象。

 

中國地質災害將呈長期高發態勢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國新聞網北京報導

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23日在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表彰暨2007年工作部署動員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國地質災害將呈長期高發態勢。他認為,人為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呈不斷上升趨勢。許多地質災害與人為工程活動有密切關係,切坡開挖、地下挖掘、蓄水引水等工程活動經常會引發地質災害。

當前,中國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形勢嚴峻。據統計,中國發生的地質災害六成以上與人為工程活動相關,在人口密集區和工程經濟活動強烈區還高出這一比例,在礦區、公路和鐵路沿線、水利水電工程區等處的滑坡和地面塌陷更是絕大部分與人為工程活動有關。隨著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快速發展,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在相當長的時段內將呈不斷上升趨勢。

他承認,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制不順,經費投入不足,科技含量偏低,基層力量薄弱,不能適應地質環境保護新形勢的要求。

 

低碳經濟和中國能源與環境政策研討會召開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中國環境報北京報導

低碳經濟和中國能源與環境政策研討會23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周建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實施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11個5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兩個強制性約束指標,到2010年,GDP單位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節能減排成為中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迴圈經濟的中心環節。

會議由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秘書長祝光耀主持,英國副首相普裏斯科特、挪威國會議員布倫德出席研討會並發表嘉賓演講。來自中國、挪威、英國、歐盟、美國、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委員會及其他中外政府官員、專家、國際組織和部分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共約110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病險水庫「病情好轉」

摘錄自2007年4月23日解放日報長沙報導

中國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在此間召開的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會議上說,根據1999年的統計,全國8萬多座水庫中有3萬多座為病險水庫,水利部先後編制完成了2批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專項規劃,確定了第一批中央補助的重點病險水庫1346座,估算總投資298億元,確定第二批中央補助的重點病險水庫2000餘座,估算總投資350億元。

目前,第一批規劃專案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已基本實施完畢,據估算,這批項目完成除險加固後,相當於新建540座庫容為5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可直接保護下游耕地1.4億畝,保護人口1.6億人,新增灌溉面積近2000萬畝。到2006年底,第二批規劃專案的除險加固已實施500餘座規劃專案的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全國大型水庫病險率由1999年底的42%下降到目前的14%,中型水庫的病險率由41%下降到25%。

 

中國2010年保護性耕作面積將超6000萬畝

摘錄自2007年4月23日解放日報北京報導

中國農業部日前出台了《關於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的意見》。力爭在「十一五」期末,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超過6000萬畝,達到北方適宜地區耕地面積的6%,實現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基本完善、機具質量基本滿足生產要求,實施區域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的目標。

據悉,保護性耕作是以秸稈覆蓋地表、免少耕播種、深鬆及病蟲草害綜合控制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體系。2002年以來,保護性耕作在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

 

民間環保人士吳立紅被中國警方強行帶走

摘錄自2007年4月24日大紀元報導

江蘇省宜興市民間環保人士吳立紅,10天前被警方強行帶走,至今沒有音信。據海內外媒體援引吳立紅的妻子許女士的話說,吳立紅是被誣陷的。

據許女士說,她丈夫自1991年以來,堅持取太湖的水樣,給中央領導人及省市環保部門寫信、反映家鄉環境污染情況,包括化工廠非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以及養魚戶的魚因環境污染而死亡等等。據許女士說,最近宜興市被命名為「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後,當地許多老百姓都認為很滑稽,因此吳立紅再次通過寫信和打電話方式,把老百姓意見向有關方面反映,官方就開始對她丈夫進行騷擾。

4月13號晚上,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派出所的幾10名警察來到吳立紅的家,將吳立紅帶走,並將其電腦、相機及一批資料抄走。中國民間環保人士、「綠色江河」的負責人楊欣表示,吳立紅幫助農民爭取利益,同時到處去反映化工廠對當地土地、河流的污染。

 
綠色學習課表  --﹥

【藍色記事本II】 從感動到行動 海洋人文研習坊──親子海洋

2007/05/12 - 2:00pm2007/05/12 - 9:00pm

地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基隆市港西街四號)
主辦: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電話:02-24696000#5017
E-mail: ocean@mail.nmmst.gov.tw

雖然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在2006年獲准成立,但一連串的船舶漏油、不當的人為海岸開發事件卻不曾終止,台灣的海洋需要我們更積極與正面的行動參與。本活動將透過海洋相關議題之講座、紀錄片放映及導演座談、行動論壇等方式,讓您對全球暖化與海洋的關係、海岸變遷及海洋保育現況等專題有較深入的認識,進而產生關懷海洋、保護海洋的行動意識。

5/12(六)
親子海洋

14:00-15:20

專題講座:海洋中的母性情懷

范欽慧

15:30-16:30

影片播映:過渡版圖-探索潮間帶

范欽慧

16:40-17:30

行動論壇:如何與孩子一同親近海洋

陳麗淑
范欽慧
郭娟靜

19:00-21:00

蚊子電影院:企鵝寶貝

 

詳情請見 http://www.nmmst.gov.tw/nmmst/blue2/default.htm

 

【藍色記事本II】 從感動到行動 海洋人文研習坊──真實海洋

2007/05/05 - 1:30pm2007/05/05 - 9:00pm

地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基隆市港西街四號)
主辦: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電話:02-24696000#5017
E-mail: ocean@mail.nmmst.gov.tw

活動說明:

雖然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在2006年獲准成立,但一連串的船舶漏油、不當的人為海岸開發事件卻不曾終止,台灣的海洋需要我們更積極與正面的行動參與。本活動將透過海洋相關議題之講座、紀錄片放映及導演座談、行動論壇等方式,讓您對全球暖化與海洋的關係、海岸變遷及海洋保育現況等專題有較深入的認識,進而產生關懷海洋、保護海洋的行動意識。

13:30-14:50

專題講座:21世紀的老人與海

胡健驊

15:00-16:30

影片播映:不願面對的真相

 

16:40-17:30

行動論壇:面對全球暖化,我們能做什麼?

李家維
胡健驊
陳建志

19:00-21:00

蚊子電影院:白色大地

 

詳情請見 http://www.nmmst.gov.tw/nmmst/blue2/default.htm

 

生態講座-蓖麻與它的訪客

2007/05/03 - 7:30pm2007/05/03 - 9:30pm

地點:高雄鳥會會館(高市新興區林森一路189號12F)
主講:蘇文華 先生(林園鄉紅樹林保護協會總幹事)
主辦:高雄鳥會
電話:07-2361086
E-mail:
活動說明:
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產者,沒有它們,地球萬物難以生存。然
而植物也需要其他的生物協助授粉、傳播種子、延續下一代,
因而建立的複雜的網絡和關係。讓我們以蓖麻為例,瞭解它與
訪客的關係和故事!

詳情請見
http://www.kwbs.org.tw/95web/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1

 

高雄市野鳥學會月會-植物生物科技的發展

2007/04/26 - 7:30pm2007/04/26 - 9:30pm

地點:高雄市新興區林森一路189號12樓(中正財經大樓)
主講:劉景煌 教授
主辦:高雄市野鳥學會
報名:收費講座,鳥會會員50元;非會員100元
聯絡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電話:(07)2361086

活動說明:

生物技術就是生物程序(biologi-calprocess)的利用技術,也就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生物細胞的特性或成份來製造產品,以增進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將生物科技應用在植物上,稱為植物生物科技,不只已經被應用於干擾素以及生化化妝品的製造上,而且也應用於農產品及食品的領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處處可見。邀請您來認識植物在生物科技上的發展現況吧!

詳情請見: 高雄市野鳥學會

 

「展望」系列演講:談天體撞擊的危機

2007/04/27 - 7:00pm2007/04/27 - 9:00pm

主辦: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主講:陳文屏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主題:「槍林彈雨中的地球–談天體撞擊的危機」
電話: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03-427-8441
地點:台大應力所國際會議廳

從2003春開始舉辦的「展望」系列演講,每年分春秋兩季於台灣大學應力所舉辦,至今已進入第五年的春季。在過去這四年裡,「展望」系列總共舉辦了64場演講,講題內容跨越物理、天文、生命、認知、環保,和尖端科技等重要領域,有些探討宇宙的起源,有些則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誠摯地希望在「展望」的年輕聽眾之中,未來能夠產生同樣傑出的學者。

春季系列將從今年4月20日開始,主題是「明天過後 — 從環境變遷看地球生物的未來」。我們邀請到了中研院、台大、清大,和中央大學等校的傑出學者,從氣候、環境、動物、植物,和海洋生物等不同角度,來探討這個關係全人類未來命運的重要課題,系列最後是由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作出結論。

詳情請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虎山自然步道賞螢活動

2007/04/27 - 6:00pm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 虎山自然步道
主辦: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SWAN)
聯絡人:陳若潔
電話:02-2784-6816
活動時間:4. 27 (五)、4. 28 (六)、5. 4 (五)

歡迎你與我們來共同發現,隱身於都市叢林裡的點點星光

4到6月是賞螢最佳的時節,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同時避免干擾螢火蟲生態,讓我們每年都能與牠們有一場驚喜的相遇,請大家一起注意配合。服裝:應穿著長褲、運動鞋或登山鞋,以免足部受傷或遭蛇蟲咬傷;如步道有芒草等植物叢生,穿長袖上衣比較好。可以塗抹防蚊液防止蚊蟲叮咬。裝備:罩有紅臘紙的小手電筒、放大鏡(5~10倍)、捕蟲網、蟲箱、玻璃瓶或透明塑膠袋、軟鑷子或長筷子。準備小玻璃瓶或用穿孔的底片圓盒、寶特瓶作為觀察幼蟲的容器。

詳情請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專欄:樹‧屋‧生態建築 --﹥

攝影:廖尉淞、Kay

成功營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腳下,原本是個軍營。幾年前市公所把它 改建為生態教育園區,成為彰化市民男女老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沿著成功營區的步道往上走,可以通往即將正式招生的彰化縣立藝術高中。這所學校是由原本學生人數銳減的彰化國中改制而成, 雖然校舍還沒完全建好,但已經可以感覺到它的「藝術」氣息。(文/廖尉淞)

成功營區藝術中學(攝影:廖尉淞)

成功營區
地址:彰化市公園路1段409號

數年前因被鑑定為海砂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在經過拆除、原地重建的過程後,以「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的傲然姿態重現世人眼前。位在林木茂密、生態豐富的北投公園內,「新圖書館」在重建時,就採用綠建築的概念。(文/陳怡萱)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攝影:Kay)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攝影:Kay)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攝影:Kay)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51號

 
環境節日:面對台灣:能源篇 --﹥

作者:張岱屏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打開電費收據,會發現右上角多了一行字:「每用10度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7公斤。」其實二氧化碳的產生,跟發電方式息息相關。台灣現在發電用的燃料,以煤跟天然氣為主,其中燃煤的汙染最嚴重,每發1度電就會產生0.9公斤的二氧化碳,但燃煤的比重卻占發電量的35%,而且這個比重正逐年上升。

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溫室效應,開始實施二氧化碳減量的策略,紛紛降低燃煤發電的比重,台灣卻跟全世界的趨勢背道而馳。「我們整個電力結構有問題,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那麼快。」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指出:「我們最近幾年的發展,表面上是發展再生能源替代核電廠,事實上是以火力發電來代替,燃煤變成發電主力,造成高碳能源的比重提高,低碳能源比重降低,能源結構持續惡化。」

從竹南到後龍沿海矗立的25支風機,是全亞洲最大的單一風場。台電燃煤電廠的興擴建計劃正一個接一個進行,以最近台電提出的深澳與林口2個燃煤電廠興建案為例,興建成本高達1,400億,未來的發電量將超過核四廠。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華健表示,深澳與林口2個燃煤電廠正值除役更新之際,應趁此機會選購最新、汙染最低的機組,十多年前國外就已經發展出效率較高、汙染量較低的「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但台電採用的卻是效率不到50%的「超臨界」機組。當我們選擇效率比較低的燃煤發電,等於是決定台灣未來半世紀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居高不下。

為什麼要選擇高汙染的燃煤作為發電主力?許多人把原因歸咎於非核家園政策;但世新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林子倫指出,從世界的趨勢來看,在2004年核能的新投資跟再生能源的投資有一個交叉點,再生能源已經超過核能,台灣其實有很多選擇。

在太陽能光電生產上台灣已經擠進全球前10名。台灣擁有豐富的太陽光和風力資源,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面,占盡了天時與地利,而且台灣有太陽光電主要的生產國,太陽電池的廠商茂迪、益通等先後登上股王寶座,且擠進全球太陽能電生產的前10名,發展出的產品也日新月異。

現在越來愈多家戶加入陽光建築的行列了。這棟位於宜蘭的透天厝,將裝上1.8KW的太陽能板,生產的電力不但可以自給自足,多餘的電還可以回賣給台電。除了太陽能,風力發電也早已進駐台灣的西海岸,2006年起從苗栗竹南到後龍沿海,矗立起25支風機,這是全亞洲裝置容量最大的單一風場。很多人認為再能源很貴,風力發電卻證明,它其實價格低廉。

當全球都在找尋新能源時,台灣也正努力找出自己的圖像。其實創造能源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去尋找新能源,而是節省能源的消耗,各種結能的產品應運而生。以台大校園裡目前安裝的高亮度LED路燈為例,一盞燈一年可以節省3,000多元的電費,台大新能源中心主持人黃秉鈞估計,未來大小巷的路燈如果都改裝LED照明,可以省下一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

電真的不夠用嗎?過去15年,台灣每個人用電量成長了一倍。低廉的電價,讓大家用電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從省電節能開始。

「我們的島」將於4月27日21時,推出第400集──全球暖化特輯「面對台灣」,並從4月24日起,連載4天的專題文章。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行動參與 :台江鯨豚救援中心急需志工24小時排班! --﹥

發起團體:台江鯨豚救援小組

種類:皺齒海豚
小名:阿布
性別/年齡:雄性/小男生
體長:235 cm
體重:96.5 kg

擱淺地點:曾文溪南岸(2007/04/19) 於早上九點左右發現 中午轉送至四草台江鯨豚
情況:無法自行保持平衡,無傷口無曬傷脫皮,沒有出現脖子,游泳力量很強抓不住,兩眼都半開,心跳快一點

***特別於餵食/秤重/醫療時需大量人手保定***

★ 服務地點:

台南市安南區大眾街101巷127弄26號(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地圖:http://myurl.com.tw/ijar

★ 服務內容簡介:

1)鯨豚扶持--著沼澤衣或潛水衣下水協助鯨豚浮起
==>>24小時均需人手!!!無經驗可 不會游泳可
2)大約於00,07,12,18時協助餵食 (目前餵食時間不定)
3)有空幫忙之志工請先撥電話 以免餵食時間有稍微更改
4)請先看過教學影片:
第一課(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YtDVcpb73Y

第一課(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g2Yz3lj98

第二課(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0TAL3m89Uw

第二課(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owvy5QW7Fg

★ 聯絡人及聯絡方式:

欲排班請播打專線0930-052059(24H)
請告知接電話的夥伴 "我要參與排班" 並告知:a)有空可以過來的時間 b)姓名 c)聯絡方式

★ 招募時間:

即日起至復健成功野放或死亡為止

★ 注意事項:
1)請攜帶灌洗衣物並著輕便短褲 建議拖鞋或涼鞋
2)請先上論壇(http://tncv.twbbs.org )了解狀況
3)食宿衛浴俱全 亦歡迎長住下來XD

★目前鯨豚狀況

4/19 0930被發現擱淺於台南曾文溪南岸 1200送往台江鯨豚救護站
品種:糙齒海豚(Steno bredanensis ) 性別:雄 體長:約200cm

<<台江鯨豚救援小組>>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大眾街101巷127弄26號(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E-mail: tncv2005@gmail.com
論 壇: http://tncv.twbbs.org

 
讀者投書 :一封關心國家公園砍樹的讀者來信 --﹥

作者:疑惑又擔心的小市民

大規模的砍樹敬愛的編輯,您好,我是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讀者,上週我去陽明山國家公園,從遊客中心往裡面走,看到有一群人在大規模的砍樹!

心裡正納悶著 陽明山不是國家公園嗎?不是連根草都不能拔嗎?那麼為什麼可以砍樹!而且是攔腰折斷 !

我拍了一些照片和影片回來,請你們幫忙上傳公佈。這看起來應該進行好幾天了。是法令有改嗎-在有公務員的地方可以,砍戶外不能砍嗎?

請幫我們了解一下,感謝!

影片連結:http://e-info.org.tw/node/21881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張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