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5.11
本日焦點:

 發現怪方蟹生態 鄭明修獲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

硫磺怪方蟹(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本報2007年5月11日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獲得日本生態學界最具聲望的「生態學琵琶湖獎」,將於7月赴日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

這是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之一,鄭明修博士是台灣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學者,他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物與生態學,累積了30年的研究數據資料,見證台灣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而因此獲獎。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緊扣住在地小農有機耕作的「潘立西餐廳」

愛麗絲出版的書:烹飪介紹

作者: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夏土克街(Shattuck Avenue)上,有座看起來安祥、未必起眼的店──潘立西餐廳(Chez Panisse),即使店面小小的,但名氣倒很大,《紐約時報》就曾把它評為是「餐飲界的麥加」。而《老饕》雜誌也於2000年封它為「全美最佳的餐廳」。

為何潘立西餐廳能有這份名號?

讀者投書

An Inconvenience Truth or Just a ... ?

AL GORE 艾爾高爾

作者: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3400公尺的排雲山莊旁,高爾盯著阿扁說出:「對抗氣候變遷是個道德問題。」而阿扁也含笑點頭,周圍的鎂光燈閃爍著。隔天斗大的墨字寫著:「總統表示對抗全球暖化,才是真正愛台灣。」對於這般美好畫面的幻想,卻建構於此刻諸般的不協調...

讀者投書

蘇花高將斬斷東部萬年水脈?

蘇花高的每一個隧道都會切斷地下水水脈,造成地下水流失,如此良田美景也將不復見。(照片來源:香鯨攝)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北宜高在挖12公里長的雪山隧道時,截斷水脈大量湧水的記憶猶深,對宜蘭地區的地下水源影響已經逐漸浮現,而且將永遠無法恢復。

如今蘇花高將會有11個隧道,將近70公里長,挖過台灣地質的命脈中央山脈。在蘇澳地段,還將通過蘇澳鎮的地下水管制區...

行動參與

尖山、墾丁及九棚海岸保護區範圍資源勘查

墾丁的日落美景(照片來源:紫秋千)

發起者: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本案現已完成初步規劃草案,並已於95 年2月起分區舉辦8場地方說明會完竣,各縣市政府及保育團體對於保護區之劃設多表贊同,但仍有局部範圍需予調整。故為「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內容更臻完整,擬舉辦「尖山、墾丁及九棚海岸保護區範圍、資源勘查及與縣政府研商會議」,爰召開本次會議...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穀雜聊

讀者投書

行動參與

熱門內容
【蘇花高公聽會】國土政策自打嘴巴 交通政策違反常理
2007海豚年 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熱門關鍵字
紀錄片 高爾
推薦評論
外來種就在我們身邊──外來種影響與環境教育 (1)
緊急連署:拒絕政治人物拿動物生命當贈禮 讓貓熊及金絲猴留在原棲地 (4)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發現怪方蟹生態 鄭明修獲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 --﹥

本報2007年5月11日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獲得日本生態學界最具聲望的「生態學琵琶湖獎」,將於7月赴日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這是日本官方頒給國際生態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之一,鄭明修博士是台灣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學者,他長期研究台灣海洋生物與生態學,累積了30年的研究數據資料,見證台灣海生態環境的變遷,推動海洋生態永續發展,因此而獲獎。

2004年,鄭明修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深受世界矚目。怪方蟹生態的發現,也是鄭明修獲獎的原因之一。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鄭明修認為,這種奇特的生態系,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鄭明修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莫要竭澤而漁。他曾感慨表示,台灣海洋生態保育,落後陸地生態30年,海洋承接著所有陸地的污染物,但因為人們看不見,所以不懂得要去保護。在他的積極奔走下,台灣2006年公告成立了東沙海洋國家公園,此外,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組成,也有正面的成果。

鄭明修說:「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他期盼他的獲獎,能夠鼓勵年輕一輩的生態研究學者,持續投入海洋生態相關研究領域,讓台灣的子孫後代得以永享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主辦單位日本滋賀縣政府,將在今年7月1日於境內大津市的琵琶湖飯店,舉行頒獎典禮。鄭明修與另一位日本籍得獎者,將獲獎狀一紙與500萬日幣的獎金。鄭明修也將在典禮中發表演講:「海洋永續之道-談台灣海洋生態的變遷。」

【關於生態學琵琶湖獎】
日本滋賀縣(琵琶湖所在地)政府為推動生態保育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特別在1991年以這個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為名,設立「生態學琵琶湖獎」,以表彰在日本、東亞地區、紐、澳等國,從事水域生態研究,以及相關保育議題上有特殊貢獻的研究人員。每一屆受獎者僅有兩名,分別為國內和國外各一名。 (資料來源:國科會)

 
台灣新聞  --﹥

北市議員連署籲捷運局採替代方案保留樂生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包括台灣社會力會社、與媒體對抗、青年樂生聯盟、樂生自救會等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公佈一份30位跨黨派台北市議員的連署,呼籲台北市捷運局儘快採行保留樂生療養院歷史建築替代方案,使捷運迴龍機廠儘早完工,達到捷運、古蹟雙贏目標。

連署書表明,支持以替代方案取代現行保留41.6%的方案;同時要求台北市長郝龍斌應將樂生文化資產保留作為捷運新莊線機廠施工優先目標,以及在得到自救會認同前,暫緩強制拆除樂生療養院任何建物。

台灣社會力會社等團體則強調,北市捷運局應立即依行政院會議結論,儘速審慎評估各項方案,立即停止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讓居民與院民達到雙贏目標。樂生自救會會長李添培強調,樂生院早已拆掉7成,就算保留9成,也不過是過去的3成不到,拆遷重建是很荒謬的想法,樂生院已達聯合國文化遺產標準,可突顯台灣重視人權、文化特色,因此不要再談什麼保留40幾棟,應該全數保留。

 

質疑放任污染不管 高市議會告環保局長瀆職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廣新聞網高雄報導

中油高雄煉油廠是在91年4月發生油槽漏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91年7月廠方函文在高雄市環保局表示其處理污染方式是以刮除含油土壤到原土壤色澤,大約是地表下20到30公分處,但依據環檢所的檢測報告指出,91年6月26日殘留土壤中的油份檢測分析值高達97300ppm,超出標準值的 1000ppm甚多,高達標準值的97倍,顯見污染嚴重。

高雄市議會副議長黃石龍說:環保署在91年6月3日行文高雄市環保局要求查明中油污染現場狀況及追蹤後續相關工作,但環保局長張豐藤及當時的承辦人也是現在的二科王姓股長,兩人明顯知悉中油的粗糙處理及嚴重污染情形,卻未依職責進行監督,污染現址直到92年10月及93年3月被公告為控制場址及整治場址。

高雄市議會為此組成「中油後勁P37油槽環保監督專案小組」,在經過專案小組討論後,議會決定追究高雄市環保局的監督責任,由高雄市議會以「中油後勁P37油槽環保監督專案小組」名義委請律師控告環保局長張豐藤以及王姓股長涉及瀆職。

 

離農離牧 鴨農遷養補償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線西、伸港兩鄉因環保汙染產生戴奧辛鴨蛋風波,在歷經停養後的蕭條期,9日縣府正式公布為期1個月的申請補助辦法,鄉公所農業課長林其春說,農民對此辦法,配合的意願相當高,應不會有抗爭行動。

縣府表示,補償對象為94年間遭銷燬鴨蛋或鴨隻等相關產品之養鴨戶,申請養鴨戶應休養,或另覓線西鄉及伸港鄉以外之安全地區飼養,即不能再於原地從事畜牧事業。

為鼓勵合法業者,養鴨戶得分別依取得畜牧場登記、畜禽飼養登記及土地作畜牧設施容許使用等合法證照,另訂定差別補償標準,即具畜牧場登記者,以補償費用1.5倍計算。具畜禽飼養登記或土地作畜牧設施容許使用者,以補償費用1.2倍計算。

 

內湖社福園區計畫案 環保團體盼慈濟撤回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明(11)日將審議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開發案的土地變更案,引發民進黨籍市議員徐佳青與荒野保護協會、內湖還我家園促進會等環保團體,要求慈濟應主動撤回變更案,都市計畫委員會也應針對保護區政策進行通盤檢討。

雖然會中多數環保團體均再三強調尊重慈濟的善心與貢獻,但也重申,慈濟內湖社福園區計畫基地安全堪虞,居民談水色變,此舉有違慈濟平日熱愛土地、珍惜土地的精神。草山生態文史聯盟也呼籲,慈濟作為國內社福團體的楷模,以及巨大的影響力,不能有兩套標準。

現場一位有參與慈濟相關園區工作的義工邱曜山則表示,當地環境威脅並未如各環保團體質疑般的惡劣,甚至各項批評有出現誇大、誤植等問題。他說,其實當地的環境已非想像中荒野山林,慈濟進駐後採3%十的低密度開發,其餘均尋求回覆山林原貌,反而對水土保持更有幫助。

 

花蓮自然豐富 夜間生態觀察據點多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廣新聞花蓮報導

花蓮壽豐鄉白鮑溪,近來成為許多生態愛好者,夜間尋寶的秘密基地,入口處的生態池,步道旁的溝渠,一個晚上的時間,褐樹蛙、斯文豪氏赤蛙、腹斑蛙等,都可以輕易被發現,甚至也有赤尾青竹絲,資深解說員吳永彬表示,多數人會害怕蛇,是因為對蛇不瞭解,才產生的恐懼。

除了蛇類、青蛙,螃蟹族群的拉氏青溪蟹、雙色澤蟹、 灰甲澤蟹等,則是在白鮑溪溪床上的石縫、石塊中穿梭,其他如高腰白蝸牛、斯文豪氏攀蜥、左旋栗蝸牛、竹節蟲等也都令夜觀者驚豔。

花蓮自然環境豐富,像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美崙山公園、馬太鞍濕地,也或是海邊潮間帶等都非常適合夜觀,但首要必須注意安全,穿長褲、長袖、雨鞋、戴帽子、不接近草叢、攜帶棍子打草驚蛇,小心謹慎,平安為上。

南投掩埋場污染 居民抗議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民視南投報導

南投縣竹山鎮有一處有機肥掩埋場,因為處理不當,雞毛和內臟散落滿地,臭味四溢,污水還污染居民的飲用水,社區民眾向環保單位檢舉,還到掩埋場前抗議,地主和居民一度爆發口角。

居民說,這個有機掩埋場佔地大約2甲,每天開挖土地掩埋有機原料,短短3個月,原本茂盛的樹林變成光禿禿的一片。面對居民抗議,地主卻說他絕對是依法行事。不過這個有機堆肥場的管轄單位眾多,除了環保局,地政局、林務局還有流域管理局,接獲民眾陳情後一起會勘,開挖稽查。環保單位表示,目前除非地主能提出堆肥使用的合法證據,否則將會被依法罰6至30萬元。

 

大園尖山遺址 大園國小現蹤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聯合報桃園報導

中研院教授劉益昌昨天率考古隊挖掘大園鄉大園國小發現的大園尖山文化遺址第4探坑,找到更多史前文物,他向縣長朱立倫請命,將文化遺址與學校並存,朱立倫允諾,縣府將全力保存遺址。尖山文化遺址有豐富的史前文物,包括3000年前至2500年前的圓山文化、2500年前至2000年前的植物園文化等兩個年代層,考古隊已挖出不少史前陶片、石器等文物。

朱立倫說,縣府不僅成立文化資源網和出資保留這塊文化古蹟,挖掘出的文化遺址將獲得完整保存,未來該校更新將在不影響文化古蹟下修復,讓學校和古蹟共存共榮,往後將在校內設展示區,提供全縣學生教學學習,認識台灣先人足跡和歷史文化。

 
國際新聞  --﹥

更多企業支持美國實施溫室氣體排放管制

摘譯自2007年5月8日ENS美國,華府報導;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境內有數以千計的溫室氣體來源(照片來源:Stefan Schloehmer)由美國大型企業組成的「美國氣候行動夥伴」(U.S.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USCAP),再添12家生力軍。這12大公司呼籲聯邦政府即刻立法制定國內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這些新夥伴包括了汽車製造商、石化公司等溫室氣體主要排放者,該組織成員數目也因此增加一倍。

這些公司承諾,會支持國會立法在2050年前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減少60%到80%。迄今布希政府仍拒絕規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新成員包括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rp.)、嬌生(Johnson & Johnson)、百事可樂(PepsiCo)、殼牌石油(Shell)、 與西門子(Siemens)等知名企業,與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e Conservancy)、美國野生動物基金會(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兩個非營利組織。他們加入的「美國氣候行動夥伴」,是10家跨國企業與4個非營利環保團體於2007年1月攜手成立的。

USCAP建議國會制定排放管制目標,在15年內讓美國溫室氣體減少目前的10%到30%,並在2050年前達到60%與80%。他們也建議成立全國性計畫,推動科技研發與設置,並以各種方法鼓勵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其他各國採取行動,因為該組織認為,「最終的解決方式必然是全球性的」。

積極推動成立USCAP的環境保衛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會長卡洛普(Fred Krupp)說,「這次有企業與環保團體聯袂背書支持,實施碳排放總量管制已經是因應氣候變化的共識。」「透過排放管制與交易制度,環保團體與企業找到共同交集,因為它不但對氣候有必然的幫助,也讓各家公司能夠自由尋找創新又廉價的方式減低排放量。」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聯合國特使:對抗氣候變遷 須政治力影響

摘譯自2007年5月8日ENS美國,紐約報導;蔡秦怡編譯;莫聞審校

聯合國秘書長下屬3位新任特使由左至右分別是:前智利總統拉戈斯、前任挪威首相布郎德蘭、秘書長潘基文與前任南韓外長暨議長韓承秀(照片來源:UN)聯合國秘書長下屬3位新任特使表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科學方面的議題,它已成為須以國際政治層級來解決的一個問題。特使們許諾將藉由他們以往的經驗以及與各國元首接觸的機會,促進一個對抗全球暖化更大規模的行動。

上述3位特使分別為前任挪威首相布郎德蘭(Gro Harlem Brundtland)、前任南韓外長暨議長韓承秀(Han Seung-soo)與前智利總統拉戈斯(Ricardo Lagos Escobar),與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一同合作,於8日開始執行。潘基文於今年年初即已宣示,著手處理氣候變遷將是他任內的優先任務之一。

在進行這項任務之後的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中,3位特使表示,秘書長要求其與國際間重要的政治人物,尤其是國家元首討論氣候變遷的議題,並且在預定在9月舉行的高層級國際會議前提出提案,下一個重要會議則是預定於12月的巴里島舉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聯合國:警惕生物燃料衝擊人類環境

摘錄自2007年5月9日BBC中文網報導

聯合國一份報告警告說,如果各國倉促的改用生物燃料將可能對人類生活與環境造成重大衝擊。聯合國能源機構發表的報告說,如果樹林被砍伐作為耕地,糧食價格上升與社區得不到擁有權,這將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報告也指出,生物燃料用於生產熱力和電力,比用在運輸方面更有效益。歐洲聯盟與美國近期定下擴大汽車使用生物燃料的重大目標,生物柴油與乙醇被視為是目前最可能代替石油類原料的替代品。聯合國的報告稱,如果計劃得宜生物燃料將會是一支原料新力軍,但也可能帶來反效果。

報告稱,新生物能源工業的發展能夠為數以百萬計的人提供清潔的能源服務,同時能夠為貧窮地區製造就業機會與收入。但食品、土地與農業商品的價格將會上漲,這對貧窮地區將帶來嚴重的衝擊。在環保方面,對生物燃料的需求加速了伐林墾地,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這將破壞生態平衡,可能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不需核電 德國即可達成二氧化碳減量

摘錄自2007年5月9日中央社柏林報導

根據一份最新公佈的報告,德國不需延長核電廠的運轉年限,即可達到二氧化碳減量40%的目標,不過前提是業界和消費者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德國環保部長嘉布瑞爾4月公佈「2020年氣候議程」,宣佈德國有意從2007年至2020年減少2.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相較於京都議定書的基準年1990年減量40%。根據瑞士Prognos研究所和科隆大學能源研究所合作撰寫的報告,如果2020年以前經濟成長率維持每年1.8%,碳排放證交易機制成功推行,排放每公噸二氧化碳的代價為22歐元,而且隨著科技進步,能源使用的效率加倍,那麼透過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不需延長核電廠的運轉年限,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可減少41.3%。

 

環保新招 巴布亞新幾內亞汽車燒椰油

摘錄自2007年5月9日BBC中文網報導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部的布干維爾,人們找到了解決燃油價高貨缺的方法,它就是不起眼的椰子。島上居民建立了小型煉油廠,但提煉的不是原油,而是椰油,產品可以替代柴油。從警察到傳教士,當地人利用椰油發電和驅動汽車。他們還吸引了遠至歐洲和伊朗的海外買家不斷來瞭解椰子能源的相關問題。

多年來,布干維爾的居民一直依賴昂貴的進口燃油,一旦出現短缺,常常使當地的商家被迫歇業。久而久之,民眾轉向廉價、充裕的柴油代替品椰油,在自家花園裡建起了小型土法煉油廠。  

 

多明尼加遭龍捲風侵襲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東森新聞報報導

多明尼加共和國8日遭到龍捲風侵襲,至少有17人受傷,200間房屋損毀。當地時間8日下午5時45分,突如其來的龍捲風侵襲邊境城市達哈翁,就連駐守在邊界的軍營也慘遭狂風蹂躪,一般民眾更是驚恐萬分。民眾的求救聲被呼嘯而過的風聲淹沒,一陣混亂過後,剩下的就是眼前一付殘破的景象,大樹被暴風腰斬,車頂被不曉得哪裡飛來的東西砸扁,屋頂整個掀開,家裡面的陳設七零八落。

 

美國會聽證會:氣候變遷威脅美國家安全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美國退休高階將領與參議員10日警告,從非洲尼日三角洲,氣候惡劣的索馬利亞,再到人口稠密擁擠的南亞地區,全球暖化已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他們表示,愈來愈高的氣溫、漸漸消融的極地冰層,以及正在上升的海平線,威脅數百萬人的身家安全;當全球一些動盪地區,因為環境巨災引發更激烈衝突時,美國武裝部隊必須為此一新時代作好準備。

退休空軍將領華爾德警告,環境變遷在非洲引發嚴重的安全威脅;非洲石油出口到美國,重要性與日俱僧。
他說,如果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尼日三角洲,或者因為氣候變遷發生暴風雨,毀損了非洲的石油設施,那麼能源危機就會點燃。

 

中國新聞  --﹥

河北省「五一」暗查違法企業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國環境報報導

當人們沉浸在「五一」假期的輕鬆和歡愉中時,河北省環保局的執法人員仍奔波在執法一線,暗查子牙河水系的違法排汙企業。此次檢查中發現的衡水河北環達紙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被列為子牙河水系第二批重點掛牌督辦企業,並被處以重罰。

按照高限處罰、高速運行的要求,河北省環保局已於「五一」期間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排汙企業依法給予了共計95萬元的罰款,並將直接足額追繳其排汙費;同時致函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違法排汙企業停產治理或限期整改。

 

湖北完成首例排汙權交易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中國環境報報導

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4家企業做了一宗特殊的「買賣」:3家企業花費4.9萬元,從1家企業手中購得一年排放4.9噸二氧化硫的指標。這是武漢市首筆排汙權交易,意味著政府開始運用經濟槓桿「撬動」企業超標排汙的難題。

此次交易的賣方是一家軋鋼廠。該廠不久前實施「煤改氣」後,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硫6噸。買方是3家新組建的服飾、包裝、洗潔企業,按每年每噸二氧化硫1萬元的價格,總共購得4.9噸二氧化硫排放指標。

排汙權交易在歐美國家已實行20餘年,起到了控制污染總量,合理分配、降低治汙成本的作用。去年底,湖北省政府要求儘快出臺排汙權交易辦法。今年以來,武漢市將國家下達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分解至企業。根據新規,企業如想擴大生產,只有通過治理污染減少單位排量,或者花錢買別人的排汙指標。

 

瀕危鳥種黑嘴端鳳頭燕鷗再次現身福建閩江口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新華社福建報導

福建省觀鳥會日前在福建閩江口濕地進行水鳥調查時,發現4隻瀕危鳥種黑嘴端鳳頭燕鷗,並拍攝到圖片資料。這是繼2004年以來,福建省觀鳥愛好者在閩江口濕地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最多的一次。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專家估計全球數量不超過100隻,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瀕臨絕種等級。2000年6月,台灣地區鳥類攝影家梁皆得在馬祖意外地發現了4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個體和4隻雛鳥,這一發現轟動整個鳥類學界。

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說,2006年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記錄數量只有10隻,記錄數量成逐年下降趨勢,對該鳥種的保護前景不容樂觀。 楊金表示,目前閩江口濕地雖然已經被劃為福州市下轄的長樂市級保護濕地,但一直沒有設置專門機構和人員對濕地進行管理、保護,濕地上的養鴨場、漁民作業等人為干擾因素還存在,對濕地上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等重要水鳥的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吉林强化松花江水污染防治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報導

自國務院批准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以來,吉林省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列為全省環保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細化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責。當前,各級政府緊緊圍繞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正在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完成水污染防治任務。

 

中國10年受理植物品種權申請4000餘件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新華社南京報導

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數量正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10年來農業部受理品種權申請累計4049件。年申請量從2004年起進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成員排名前4名。

植物新品種保護還有力促進了農業國際合作。張鳳桐說,截至今年3月,國外已有花卉、蔬菜、果樹等150個新品種到中國申請保護,促進了外國優良新品種引進和中國農產品出口。

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並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於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

 

中國瑞士合作 促進生態旅遊環境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新華社四川報導

10日,在成都舉行的中瑞合作管理培訓項目一、二期四川子項目結業典禮上,四川省委組織部稱,這個項目已經在長江上游防治水污染、發展生態旅遊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中瑞合作的「四川省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促成了四川旅遊條例的出臺,總結了欠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思路和經驗,促進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態旅遊的開發。除此之外,還促進了四川的世界遺產保護工作,如九寨溝景區的環境保護、黃龍景區的隱形索道建設、峨眉山景區的數字化管理等,並推動了四川大熊貓申報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2006年中國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成功。

 

大興安嶺「五六」火燒區生態系統基本得到恢復

摘錄自2007年5月10日新華社黑龍江報導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五六」特大森林火災火燒區,經過20年的恢復和保護,火燒跡地上重新長起了大片樹林。目前,火燒區恢復面積已超過96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由1987年火災後的61.5%提高到現在的87%以上,動植物種群基本得到了恢復。

 

綠色學習課表  --﹥

反蘇花高興建案說明會

開始時間: 2007/05/15 - 7:00pm

結束時間: 2007/05/15 - 9:30pm

地點:100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7號2樓
主講:環盟秘書長何宗勳
主辦: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聯絡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電話:02-2364-8587
E-mail:tepu.org@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當樂生保存運動在各界發燒,反蘇花高興建案也隨著日前總統陳水扁參加 2007全國NGOs環境會議的一席談話而再次引爆。相信學生們捍衛樂生的努 力大家皆有目共睹,而今蘇花高爭議再起,我們希望能夠延續、擴大這一 股豐沛的青年力量,將議題引進校園,推動青年公共參與。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預計舉辦一場反 蘇花高興建案說明會,誠摯邀請各個校系的學生踴躍出席,共同商討未來 如何在校園內進行動員與串連。

詳情請見:http://www.tepu.org.tw

 

我們的島:樹木之死亡紀事

開始時間: 2007/05/11 - 9:00pm

結束時間: 2007/05/11 - 10: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樹木之死亡紀事     

樹木在我們周遭總是存在得那樣理所當然;但一旦樹木生病,人類往往總是現實的想到重新種就好了,只是生命是否真能這樣輕忽對待?從過去的柳杉遭到松材線蟲入侵到台東蘇鐵被白輪盾介殼蟲侵襲、褐根病引發全省樹木的生存危機,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卻又不斷地發生,全台此起彼落都傳出樹木死亡的消息,究竟我們對於樹木的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看守台灣】消逝的宜蘭農地

「沒農地、沒農業、沒農村、沒農民」,在立法院前高聲吶喊的農民,憤怒的情緒下,是台灣農業的悲哀。只有實地走到農村,才知道他們為什麼特地到台北陳情。60歲的宜蘭農民王得利,戲稱自己在農村永遠是最年輕的,「等到我們這一輩都老了,做不下去,台灣農業就沒了」。農業人口老化是台灣普遍存在的現象,耕作辛苦,種稻收入又微薄,是年輕人都不願接手的原因,但政府的休耕補助政策,卻是變相的在消滅農業。

【人與自然】行動音樂廳

藝術家蘇榮泰在學院主修雕刻,現在卻用行動音樂廳的方式,一部箱型車載著音響、螢幕、音空設備以及線路等一堆東西,到社區放古典音樂。2年多前,從台北回到嘉義決定推行動音樂廳,到現在已經辦了90場戶外音樂會,蘇榮泰以位在竹崎的愛樂夢工場為基地,假日時對外開放,讓想認識或是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可以來這裡欣賞音樂、閒聊。推廣古典音樂,沒有政府長期支持,是件辛苦的事,是什麼樣的理念,讓他堅持走這條路?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台西風雲--淺海養殖體驗營第一梯次

時間: 2007/08/18 - 9:40am

結束時間: 2007/08/19 - 4:30pm

地點:集合--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中央路76號
        活動--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海豐路2段
指導: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辦: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
報名:1.網路報名
        2.傳真或e-mail報名:請在青輔會網站首頁選擇參加的活動行程,點選「下載報名表」,填畢傳真或E-mail至主辦單位 。

        費用750元。限15~30歲之間的朋友參加。

聯絡人:0933693575  林家安 
          0921868012  林進郎 

E-mail: pc200214@yahoo.com.tw

活動說明:

『發現台西之美』:透過營隊讓這幾年深耕所獲得的在地知識、特色、景點、場所、勞動力等特色讓人看的到,因而讓在地獲得自信心。

1. 達人導覽: 特別聘請養蚵達人:林進郎及文蛤達人:丁宗銘來引領學員操作、體驗並藉由其的專業與經驗來介紹、導覽、解說。

2. 觀光旅遊: 特別設計從傳統信仰的宗教場所—廟與淺海養殖漁業場所:蚵農、養蚵之地、文蛤飼養之地等做一個串聯,讓文化景點與產業生產地進行連結,並巧妙的導入『體驗』、『DIY操作』、養蚵及文蛤達人導覽,讓青年朋友來認識西海岸的盛產:文蛤及牡蠣,同時更體驗台西的風與雲。

3. 體能探索: 廟埕藝術行動體驗邀請藝術行動者教學。

4. 公共討論: 透過導覽、參訪、體驗等活動+藝術行動式的增進彼此認識後,而且還過了一夜後;因此在第二天早上透過台西風雲紀錄片欣賞,經導演:林家安親自與談與對話後,勾勒學員們一起來探討台西的漁業發展、台西緊鄰六輕、未來面對八輕、大煉鋼廠的興建,學員共同思索台灣欠缺國土規劃之下的台西可以有什麼出路?

5. DIY體驗: 透過動手操作的課程設計讓學员們摸蛤仔、操作學習如何製作蚵條、剖蚵等自己動手操作來學習與體驗,領悟牡蠣、文蛤等萬物的可貴。

6. 國建參訪: 安排參觀離島工業區-六輕及周邊經濟部補助設立的風力發電系統,透過六輕指派的專員、文史工作者等達人的分享,對國家工業發展策略及能源政策等有一番的認識。

詳情請見  洪雅書房 與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第四屆監獄體驗營:舊監藝術行動營第1梯

時間: 2007/07/14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07/15 - 5:30pm

地點:嘉義市嘉義舊監
指導: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辦:綠色陣線
報名:1.網路報名  或 
        2.傳真或e-mail報名:請在青輔會網站首頁選擇參加的活動行程,點選「下載報名表」,填畢傳真或E-mail至主辦單位 。
       
        費用950元。限15~30歲之間的朋友參加。

電話:(0)(05)2776540  (M) 0929-536133
傳真:(05)2776541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活動說明:

這一場營隊將透過藝術行動讓您深深震撼,而且是豐富青春的好行程。有新、舊監體驗、嘉義城隍廟、嘉義市阿里山森林鐵道機車庫園區、乘坐蒸氣火車與豪華型的檜木車廂遊嘉義段(是過去被忽略的平地段)來認識嘉義市;同時創意連結新舊監在建築、獄政等發展的演變,進行對自由、法治等教育與思考。
 

詳情請見 洪雅書房部落格 與 青輔會遊學台灣網站

 

紀錄片工會「2007過影跳蚤市場」

時間: 2007/05/12 - 1:00pm

結束時間: 2007/05/12 - 4:00pm

地點:「第十巷活影空間」(台北市大同區興城街10巷16號,近承德路與民生西路171巷口)
主辦:紀錄片工會
聯絡人:0918-657-712 蔡崇隆 
    0936-215-016 朱詩倩 
    0930-911-334 鄭小塔
 

活動說明:

翻滾男孩在私角落等待你來挖掘從春天一路迸發到夏天的影像奇蹟…

集結「奇蹟的夏天」導演楊力州、「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私角落」導演周美玲、「春天」導演曾文珍等影像工作者共同參與的紀錄片工會,將在「第十巷活影空間」舉辦跳蚤市場以及導演典藏限時義賣會。

限時義賣會由「新宿駅,東口以東」導演朱詩倩與「美麗少年」導演陳俊志擔綱主持,現場獨家提供「奇蹟的夏天」限量版影片造型小物、「翻滾吧!男孩」國際版海報、、、等導演典藏珍品,同時邀請「薄荷葉」主唱林倩、2005海洋音樂祭海洋大賞得主Su-ming(姜聖民)等樂手到場演唱助陣。

另外,有多部16mm放映機、8mm放映機及DV攝影機等中古器材配備、獨立製片作品光碟、二手影音雜貨、電影類書刊、拍片道具、、、等,都在跳蚤市場等待獨具慧眼的新主人。前來共襄盛舉的團體有:流浪觀點咖啡、女性影像學會、台藝大電影系、南藝大音像所、日日春協會、公視「紀錄觀點」及「我們的島」…等,其他單位也持續加入設攤的行列。

歡迎熱愛影像活動的你,一起來尋寶喊價、挖掘紀錄片的創作潛力!
 

詳情請見 紀錄片工會

 

2007台日公民社會論壇:如何建構草根的連結

時間: 2007/06/16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06/17 - 5:00pm

地點:台北市福華文教會館(新生南路三段30號)
主辦:外交部、教育部、內政部、環保署、青輔會、台灣民主基金會
承辦:亞東關係協會、日本交流協會
協辦: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大會官方網站
主持:羅福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
   紀惠容(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
   顏美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陳建甫(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所長)
   涂醒哲(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顧忠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召集人)
   徐光蓉(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

報名費用: 2007年5月21日前報名收費300元,之後收費500元
報名:台灣本國人士請於2007年6月8日前報名;台灣以外地區與國家,請於6月1日前報名
電話:02-2364-8587
E-mail:  tepu.org@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這次論壇將集合台日公民社會團體的領袖與會,針對亞太地區公民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NGOs的現況、課題與契機,以及促進民間、政府、企業三大部門合作關係等三個主題進行討論,同時,依照各民間社團的屬性,分別舉行六場論壇,包括:(1)反全球暖化的公民行動、(2)全球化時代的教育、文化、就業問題、(3)愛滋防治的課題與契機、(4)社會年齡板塊的移動-談高齡化、少子女化之衝擊與出路、(5)台灣NPO志工的國際交流,以及(6)青年理想主義實踐的課題。

期透過此次論壇,除了促進彼此的交流和相互學習,相信也將會激發出許多未來台日之間的合作方案。

詳情請見:http://www.bamboo.hc.edu.tw/~hehe/tepu/2007/6/16.htm

 

五穀雜聊: 飯館,可以是這樣開的(上)--﹥

緊扣住在地小農有機耕作的「潘立西餐廳」

作者: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主持人)

之前,我們介紹了美國加州柏克萊市「金恩國中」自1996年來所推動的「食材園」(Edible schoolyard)教學課程(詳文:美國加州金恩國中的「由種子到餐桌」計劃),透過學校園中蔬菜的種植、照顧、採收、料理與分享,學生們不但逐步地、驚喜又生動地體會到生態、生物、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等課程的知識與想法,也將課本延伸到生活世界中,把永續觀念給融貫起來。另方面,透過這種教學過程,老師、學生,甚至社區義工也藉此共同學習、成長,得以相互交流,而且更進一步帶動起學校午餐與在地小農有機農作生產的新的生成關係。

當然,許多事物由無生有,光靠單方面力量未必撐得起來。金恩國中的「食材園教學計劃」,也是如此,除了學校本身的投入,柏克萊的「生態素養中心」(Center for Ecoliteracy)與「潘立西基金會」(Chez Panisse Foundation)也出了不少心力。我們把焦點稍微轉一轉,來看看那設立「潘立西基金會」的「潘立西餐廳」,以及那30多年來帶動全美、甚至全球新式餐飲風氣的傳奇人物:愛麗絲‧華德斯(Alice Waters)。

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夏土克街(Shattuck Avenue)上,有座看起來安祥、未必起眼的店──潘立西餐廳(Chez Panisse),即使店面小小的,但名氣倒很大,《紐約時報》就曾把它評為是「餐飲界的麥加」。而《老饕》雜誌也於2000年封它為「全美最佳的餐廳」。

為何潘立西餐廳能有這份名號?我們不能不提到它的其中一位靈魂人物──愛麗絲‧華德斯(Alice Waters)。那麼,愛麗絲又是誰?她又做了什麼事? 60多歲的愛麗絲,是1944年在美國東部紐澤西州出生的,但她沒有一直留在東部,大學時期跑到西部的加州去唸,既然主修的是法國文化研究,她在唸書期間也就去了一趟歐洲,先在倫敦的「蒙特梭利學校」(Montessori School),學習感官體驗的蒙特梭利式教學法;拿到證書後,又到法國留了一學期。

1967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愛麗絲在當地教了幾年書。但她覺得心中最在乎的,還是煮飯做菜,於是在1971年與幾位夥伴合開了潘立西餐廳,一路這樣走了下來,而且在有意無意間,帶動起全美、甚至全球工業國度新的飲食風潮:食用時令的新鮮食物,激發出各地農民市場的湧現,以及「由菜園到學校」等運動……

直接感受到土地的氣息

潘立西餐廳1974年的海報愛麗絲原本對食物,也未必有多少的感覺或認識;但她至少不像許多同一代美國在二次大戰後長大的孩子,是靠著工廠大量製造的罐頭、冷凍或速食食品來填飽肚子。

真正讓愛麗絲對飲食「大開眼界」的,是在法國。她既然住在菜市場的街角,每日行經市場也就成了最自然不過的事;次數一多,就會開始漫步瀏覽。即使無法在室內下廚,但新鮮蔬果引人垂涎的亮麗色彩與芬芳氣味,農民唱歌般叫賣聲的起落,竟使得愛麗絲身處巴黎市中心,也能「直接感受到土地的氣息」。

另方面,法國餐廳的料理方式,也深深吸引她的注意,讓愛麗絲覺察到那與美國大眾消費式、連鎖餐飲不同的質地。愛麗絲就她一次在「布列塔尼」(Brittany)一間餐廳享用晚餐的經驗,談起:「我對那次晚餐一直念念不忘,那是由一位女性掌廚,她向我們宣佈菜色:『燻火腿肉配甜瓜,杏仁魚,木莓果塔;魚,剛從溪中撈起來,而木苺果,則方由園中採下來。』而正是這種現採現作的方式,使得整個餐點可口無比,以致於在用餐完畢後,大家全站了起來,向大廚鼓掌、喝采。」

在法國的日子,讓愛麗絲見識到生鮮食品的美味與現做現食的歡愉。這不僅使她對飲食有了全新的感受與認識,也改變了她的一生,更開創出新一代的餐飲之道。

把心扉打開來學習

愛麗絲由法國回到柏克萊的時候,正是全美、甚至全世界社會運動與革命風起雲湧的年代;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同性戀運動、學生「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反體制運動等一波接著一波,全爆發出來。愛麗絲在這浪潮中,也成為學生運動的一份子。但在諸位激進朋友忙著印製文宣、街頭演講、示威遊行等活動的同時,愛麗絲卻選擇了另一種做法──為大家做「大鍋飯」。她把在法國的飲食經驗帶了回來;採用新鮮的食材來做家常菜,大家全像自家人一般一起共餐。

1967年是愛麗絲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她大學畢業後開始教書,而且與藝術家大衛(David Lana Goines)同居。於是在往後幾年時間中,愛麗絲白天上課,晚上則與一群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文藝界朋友共享她的家庭式晚餐。(待續)

 

讀者投書An Inconvenience Truth or Just a Convenient Track?--﹥

作者: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3400公尺的排雲山莊旁,高爾盯著阿扁說出:「對抗氣候變遷是個道德問題。」而阿扁也含笑點頭,周圍的鎂光燈閃爍著。隔天斗大的墨字寫著:「總統表示對抗全球暖化,才是真正愛台灣。」對於這般美好畫面的幻想,卻建構於此刻諸般的不協調。

「請專業環保公司估算」、「門票內涵碳稅」、「植樹吸收」,邀訪單位侃侃談著碳平衡。暫不細究用錢來解決問題思維是否恰當。只想提醒,電影<<明天過後>>的製片公司,也在該片導演要求下參與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計畫,但這些經費並非直接來自每位電影票卷。而近期於歐洲舉辦的環境相關研討會,同樣提供購買碳抵減(Carbon Offset)卷的服務。其立意於現行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尚闕如,因此希望藉著消費者自發性的行為,減輕旅程對全球暖化的衝擊。以筆者為例,若欲到瑞士參加研討會,則需額外支付80歐元給名為 “MyClimate”的組織。該組織將利用此費用,於非洲、印度等地,執行植樹、提昇熱效率、再生能源替換等計畫,以抵減航程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一切估算與抵減計畫,都需依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清潔發展機制的規定。而此類個人對於消費行為的潛在環境危害,負起「迴避」、「減輕」、「彌補」責任的過程,不正是綠色消費的落實嗎?

碳平衡費用該由誰負擔,只是種枝微末節的不協調,最大關鍵,還是落於高爾此行的成本效益。雖然邀訪單位表示此行將有10億的等值媒體宣傳效果,但似乎未從「邊際效益」與「機會成本」的角度衡量。在各大報已會以半版來報導IPCC的研究結論,主流電視台亦針對北極流冰消減狀況製作專題,甚至學界都缺乏氣候變遷論戰的台灣。此時,一個敲響警鐘的宣道者的疾呼,似乎不如行政者的具體經驗分享來的重要,例如英國環境部秘書長Miliband,其在氣候變遷法的推動經驗,定能對於研擬中溫室氣體減量法提供建議。此外,環保運動總是抨擊著政府對大工程的迷信,例如面對蘇花高時,提議若等額的預算轉移到洄瀾夢想聯盟所提出的各項計畫,才能真切的創造花蓮的未來。同樣的,一下將3400萬用於邀訪高爾,是否也落入了對於「大」與「集中」的迷思?畢竟能源政策環評的經費也不過就600萬,而環保署過去2年與溫室氣體相關計畫,總計也僅3600萬,而一個環保團體秘書長的月薪甚至低於3萬4。

若欲就此點討論,我們無法迴避一個難解的謎團—『沒有高爾,這3400萬會存在嗎?』若以去年成立的『氣候變遷聯盟』為名,提出一系列的對抗全球暖化的計畫:以1000萬成立環評委員的智庫小組,協助其檢視各開發案對全球暖化的衝擊;以500萬,進行民間版的能源政策的政策環評;針對溫減法中,飽受爭議的既有排放權的配置,花費500萬籌組獨立專家團進行各情境衝擊評估。這三個攸關重大的計畫,總計也僅邀訪高爾所需的三分之二,但企業界會有同等意願嗎?『太具爭議性』、『不宜與政府作對』可能都是婉拒的藉口,但『廣告效果』的衡量才是決定性因素。倘若如此,『協助企業界建立環保形象』曾幾何時成了環保團體的責任?

邀訪行程的規劃中,最令人費解乃『台灣高爾之友會』的設置。縱然在宗旨中已明示以全球暖化為主,但能擺脫搜尋“Friends of Al Gore”時,多是支持其參選總統的組織的尷尬嗎?更何況『高爾之友』此類歌迷會般的名稱,是否會被簡化成對高爾此人的完全認同?當環保聯盟的前輩引述著賈德戴蒙的<<大崩壞>>來表達對於生態崩潰的憂心時,或尚能與戴蒙認為核電是對抗氣候變遷之所需的看法加以切割。但當『高爾之友會』的大旗一張之時,是否意味著將對高爾協助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取得原住民保留地的採油權之類的指控,視而不見?

記得先前邀訪國際友人來台時,他們總熱情地說著:『要盡其可能的利用他們。』而亦有人到訪後,發出『把那麼多資源放到招呼一幫旅客, 會否用在自身組織發展會更好?』的感嘆。這次高爾的邀訪,若仍是由環保團體出面,也應該思考是否對氣候變遷聯盟後續計畫有所幫助。否則,不願面對的真相(Inconvenience Truth),將僅是便宜行事的捷徑(Convenient Track)。而對抗全球暖化,促成低碳社會。捷徑,能引領我們到應許之地嗎?

參考資料

MyClimate http://www.myclimate.org/

Al Gore: The Other Oil Candidate http://www.corpwatch.org/article.php?id=468

Integrity in the Balance: Al Gore's Record On the Environment http://www.corpwatch.org/article.php?id=469

 

讀者投書蘇花高將斬斷東部萬年水脈?--﹥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北宜高在挖12公里長的雪山隧道時,截斷水脈大量湧水的記憶猶深,對宜蘭地區的地下水源影響已經逐漸浮現,而且將永遠無法恢復。

如今蘇花高將會有11個隧道,將近70公里長,挖過台灣地質的命脈中央山脈。在蘇澳地段,還將通過蘇澳鎮的地下水管制區,專家評估:「由於水脈相通,只要一開挖,隧道湧水發生,珍貴的蘇澳冷泉就會面臨浩劫。」

曾經担任多年環保署環評委員會召集人的歐陽嶠暉教授,從花蓮到蘇澳,對台灣東部的地形水文是研究最深入的專家,最近他這麼提醒:「東部沒有水庫,所以長期必須靠地下水才能維持綠化與農業,但是蘇花高要做11個隧道(挖過11座山脈),每一個隧道都會切斷地下水水脈,造成地下水流失,幾千年累積下來的地下水,可能在未來1、20年流光,到時候東部要維持現在的綠化,甚至維持人口的用水,都是要担心的,更不用說現在推動的有機農業,無毒花蓮,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另一位水利工程界的專家,曾經担任省府時代水利處處長(當年水利處執掌的預算規模在全國政府單位中是屬一屬二的),現在担任台北縣副縣長的李鴻源教授也呼籲:「花蓮本身有地理條件限制,沒有足夠的水源,地震、颱風頻繁,生態系統非常脆弱,蘇花高的興建是困難的工程問題,政府千萬不要用粗暴的邏輯來當作政治議題來操作,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就連現在中央政府本身做的調查報告中也非常清楚地表達蘇花高興建的後遺症,內政部提出的『國土規劃研究計畫』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這是交通部的一級單位)去年10月才完成的報告書也特別提到:「蘇花高興建將會引起隧道湧水的問題,會造成地下水長期枯竭。」

環保署去年也另外有一個研究計劃案,針對東部的政策環境影響評估,明確表示蘇花高對環境的衝擊非常大,『不宜採行』。結果這份報告送到行政院之後,居然結論被改成『審慎評估』

這些年看了許多研究資料,然後對比於政治上操作後最後採取的決策,常常痛心地發現『殺雞取卵』的成語不斷不斷地活生生在我們四周發生。

前些天到某個部會開會,會後閒聊時,有位處長級的資深事務官說:「這些年,(看到台灣環境的狀況)常常憂鬱得睡不著,幾乎要長期服用安眠藥,但是最近這些天看到樂生院及蘇花高的事情,看到公民力量的影響,非常高興,居然可以不吃藥就睡得很好!」

我很能體會他那種『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悲憤感,因為處長級可以說是文官系統裏最資深與最專業的官員了(有人說,公務員憑個人才幹與努力,職位做到頂就是處長了,再往上,就是憑政治或機運了),他們可以看到許多一般民眾看不到的專業資料,因此一個有良知的公務員就會像希臘神話那個預言家卡珊德拉那樣的痛苦。

前監察委員馬以工最近也這麼表示:「政治人物是最沒有永續概念的,他們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再被政治操弄。」

是的,我們也這麼期待。

 

行動參與尖山、墾丁及九棚海岸保護區範圍、資源勘查及與縣政府研商會議--﹥

發起者: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一、時間:民國96 年5月22、23 日(星期二、三)
二、會勘地點:屏東縣之「海口」、「恆春半島」及「九棚沙丘」等海岸自然保護區。
三、研商地點:屏東縣政府205 會議室
四、主辦機關: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五、會議緣起

海岸地區包括濱海陸地及近岸海域,是生態敏感、資源豐富、人文薈萃的區域,卻也是各種使用經常競爭衝突的地帶。行政院分別於73 及76 年核定實施「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共劃設有淡水河口等12 處保護區,以期達成海岸資源之永續利用,期間僅彰雲嘉沿海保護區曾於91 年辦理個案變更。為落實沿海地區整體規劃及資源永續管理,及配合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之「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之推動,自91 年起,分階段進行「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之通盤檢討工作。

本案現已完成初步規劃草案,並已於95 年2月起分區舉辦8場地方說明會完竣,各縣市政府及保育團體對於保護區之劃設多表贊同,但仍有局部範圍需予調整。故為「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內容更臻完整,擬舉辦「尖山、墾丁及九棚海岸保護區範圍、資源勘查及與縣政府研商會議」,爰召開本次會議。

報名:請將報名表(如附表二)於5月18 日(星期五)前傳真至(02)2752-3920
E-mail:yuman@tcd.gov.tw
聯絡人:蔡玉滿小姐 TEL:(02)2772-1350 # 314

詳情請見: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開會資料下載:報名表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公文附件1附件2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 網編:彭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