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練習曲》
作者:李偉文
電影是主流的大眾娛樂,往往從電影的賣座與形成的風潮,可以反映出時代社會民眾集體的思維或關注。
因此,一部上映前沒有特別宣傳,卻能在戲院上映很久,甚至成為今年上半年台灣電影的賣座冠軍;更特別的是,這部電影沒有明星、沒有衝突、沒有暴力血腥,也沒有色情暴露,甚至平平淡淡的幾乎算是沒有什麼劇情。《練習曲》就是描述一個聽障年輕人騎著單車,沿著台灣海岸線環島一圈的記錄,淡淡地將這土地上的人民、風土民眾、歷史與人文融入在影片中。
攝影賞析:
最近應該會有不少小鳥落巢
就像這隻笨麻雀一樣。
最近是小鳥們的繁殖期,也是幼鳥「翅膀硬了」的高峰期。這兩天,除了因為下雨的關係外,小朋友還不會走就想飛因而落巢,實驗室一共來了2隻麻雀跟1隻斑鳩。
其實當發現有小鳥在地上啾啾啾時,大可不用理牠,除非是在人潮洶湧或車水馬龍的路上,有生命危險,不然親鳥其實可以處理的。親鳥會利用小朋友貪吃(其實是還需要餵食),把小朋友引誘到安全的地方藏起來。
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紽」音同「陀」;「緎」音同「域」。
羔羊皮袍
那位公侯,穿了羔羊皮袍——以白絲縫繞。 走出公庭,回家用餐。自由自在,風度翩翩。
那位公侯,穿了羔羊皮袍——以白絲縫繞。 走出公庭,回家用餐。自由自在,從容安閒。
那位公侯,穿了羔羊皮袍——以白絲縫繞。 走出公庭,回家用餐。自由自在,悠悠閒閒。
環保進行式
第二次到關渡自然公園,和上次看到的不太一樣,那時還在施工的池塘,已經有很多鷺鷥聚集在池中的小島上;見到了仕泓,他也不太一樣了,純真的大男孩笑容依舊,但有更多的想法與抱負,讓人不得不對越對他覺得尊敬。
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畢業即進入這個關渡自然中心的陳仕泓,當初居然是為了不必考數學而一腳踩進環境教育。天生愛自然加上過去做鹿港導覽的經驗,仕泓對環境不自覺產生了依戀,因此在研究所的2年中,對於環教的興趣日益濃厚,畢業後,也順理成章成為這個新興產業的開拓者。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綠色影展
攝影賞析
專欄作家
自然人文
編者的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人比鳥多的高美溼地
2007尖石鄉水蜜桃甜蜜開賣
綠色影展:給孩子的《練習曲》--﹥
電影默默的上映,卻在民眾口耳相傳裡,影響不斷蔓延,甚至連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也因此有了生平第一次的單車環島旅行。
陳懷恩導演陳述拍片的動機時談到,他在影劇工作混了20多年,但是心中卻一直有種「未竟的感覺」(我想那也是種空洞、漂盪不實在的感覺吧?)於是他反省到是不是自己生命中有個很重要的東西沒有去做?
為了拍這部電影,導演把他的家當,包括孩子未來的教育準備金全都投下去了,他當然知道在台灣國片的環境裡,這些金錢投資是無法回收的;但是他希望這部片子讓台灣各地的人都有機會得到,可以全家人一起看,讓大家感受台灣的美好,學習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台灣,這塊我們的土地。
讀小學五年級的AB寶今天是學期最後一天,明天開始放暑假,她們兩人也將從明天開始,參加為青少年舉辦的訓練團隊,進行生命中第一次的單車環島旅行,預計以13天的時間,騎完2/3個台灣,大約800公里,行程也完全沿著海岸線,而是挑選景觀優美且安全的鄉間小路,路線類似這一年多來,一些朋友發起推動的「千里步道,萬里腳踏車道」訴求的目的。
孩子們現在正在讀的有關台灣歷史、台灣地理的課程,在我們當學生時完全沒有上過,剛好也可以陪著她們一起重新認識台灣。
在歷史部份,公共電視前些年曾經出的《台灣百年人物誌》共有十多部紀錄片,最近也出了一部8集的《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都是很生動的補充教材;在地理方面,我們不希望那些地理名詞只是背誦的資料,因此去年暑假,開著車依著課本提到的地方親自走一遍;總是覺得開車還是不夠理想,應該要用更親近土地的方式,讓孩子有真正的體驗(至少能讓她們的汗水可以融入台灣的土地裡)。
單車之旅是個很好的選擇。
這幾天AB寶下課回家,就興沖沖地準備著行李與行頭,我心裡高興卻也有點淡淡地惆悵──孩子似乎長大了,即將可以翱翔在她們自己的天空。
周遭許多有與AB寶年齡相近的孩子的朋友,這些年在全球化競爭的恐懼之下,總希望孩子能更加國際化,想盡辦法讓孩子從小就接觸並習慣國外的環境,希望孩子有能力面對全世界的競爭。天下父母心,這沒有錯;但我總是覺得,當孩子有能力自由自在朝世界飛去時,我們也要提供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的根可以深深札下吧?
甚至我會認為,只有根埋得愈深,才有能力長得愈高,以及承受得了生命中免不了的狂風驟雨。童年期與環境及土地的互動,正是生物學中所講的銘印現象,也就是在孩子感受力最強的時候,能給他們正面的情緒感愛,這種感動的力量在當下乍看似乎細微不起眼,但卻可能是孩子改變的契機,也是他們成長歷程裡,生命力量永不枯竭的活水源頭。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寫于2007/06/29
像小麻雀2隻,在下午就己經被家長領回了;至於小斑鳩,大概就要養到他會飛吧?
家長來了。
家長:「死孩子,不會走就想飛,被捉去關了喔!」 小麻雀:「啾~~」
家長:「好啦,餓了喔,這拿去吃先」 小麻雀(振翅):「啾啾~~」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Tracking 寫于2007/05/24
Lamb Skin Coat
Look! The lord wears a lamb skin coat, sewn with white silk. Leaving the palace on his way home for dinner, So relaxed and graceful in manner.
作者:陳亮如
目前仕泓帶領公園的課程規劃團隊,舉凡課程營隊的開發設計以及與相關的軟硬體,都是他的工作。在與匯豐銀行的合作案中,邀請偏遠地區或者心智障礙的學生來園區參觀,由於缺乏既有的教案與課程,團隊為此訓練一批新的解說員和編製新的教案,以符合參訪者的需求,大家必須邊做邊學邊修正,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溝通與建立周邊的硬體合作伙伴,如製作解說牌的廠商,因為缺乏對自然生態的認識,光是一隻小水鴨,就修了10次。
「真的蠻有挑戰性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的非常期待透過這樣的環境與活動,讓人們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我們在童年時期與自然相處的美好生命經驗讓我們在未來對環境的態度是正向的,會保護與疼惜土地;但是現在的孩子很缺乏這樣的經驗。在這兒,我們會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最好能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去野,鼓勵孩子在這兒用全人的方式去認識大自然,以建立他們的冒險性與思考性……」仕泓一邊說著,一邊對著窗邊的小朋友「送秋波」。
其實,說到環境,與我們最親近的環境,當屬我們的住家或辦公室。不諱言,居住環境的乾淨清潔就是環保的第一步;但是,是否您也經常為了精美卻無用的商品包裝大傷腦筋?
永遠多一支的保特瓶,各式空盒,壞掉的CD片等等,這些東西丟了可惜,不丟占空間,相信這是多數人的困擾;但是Eagle就是有辦法「垃圾變黃金」。
「小的盒子可以放在抽屜裡當做小隔間,放一些小東西,像我常吃喉糖,剩下的圓鐵盒可以拿來裝我平日食用的健康食品膠囊,也可以放項鍊、手環、耳環等;牙膏盒從中剪開,兩開口向上,用膠帶黏在一起,就是一個筆筒,多黏幾個,就能放很多筆了;大約A4大小的瓦楞紙盒,挖掉兩邊,就變成雜誌盒;我家的隔熱墊是壞掉的CD兩面貼上一層薄薄的軟木塞。總之,在我丟東西之前,一定會先想想有沒有任何『起死回生』的方法。」Eagle說。
其實,連未進她家之前都可以就看到她的大作,她在隔熱墊上寫上「瓊」字(名字的第二個字)掛在鐵門上,還很自豪的秀出自製的花瓶與雨水收集器。花瓶是一個半的茶葉桶子,將兩個圓桶用膠帶連接好,裹上漂亮的包裝紙,裡頭放一個保特瓶,就成了精美的花瓶;雨水收集器的做法也很簡單,令人更驚歎她的巧思:將保特瓶在1/3處剪開,瓶口向下成漏斗,就可以方便雨水收集,如果希望漏斗可以長一點,用一根軟水管塞在瓶口處連接另一個完整的保特瓶。
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有限,大家要好好保護我們的大地之母。大家都知道,也都會說,可我們是否思考過平時是如何在實踐與展現我們對環境的愛,是否說一套做一套?不論是用自然中心做環境教育,或者在家庭,最重要的還是身體力行,將愛護環境變成習慣、變成生活,環境,才能真正得到疼惜與保護。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