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立平
當我第一次聽到央金(Yangjin Lamu)的歌聲之後,這片CD再也沒有從我的CD player離開過,我不能用純淨無暇來形容她的歌聲,反倒覺得她的聲音有種歷盡滄桑後的寧靜,就像是漂流在外的西藏子民,找到了回家的路。
只要我聽到央金的歌聲,我的心就會開始平靜,自己內心最深層的那份渴望,就會慢慢的擴大擴大,那是一種遙遠的呼喚,原始中帶點隨性,滄桑中帶點純淨,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在繁華熱鬧的台北都市中,卻極度想保有自己的單純與寧靜。
綠色影展:
當你聽到「變態!」這個詞語代表的是什麼?是某天電視新聞裡的事件,還是周遭某個人脫口而出的字彙?浮上心頭的多半是不舒服的感覺;但是,「變態」的另一重意義,可是自然界最神奇的一種演化過程,更是兩棲類生物最為獨特的生命周期!
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有著四季溫和以及多變的氣候,豐富的生態環境蘊藏著許多珍貴難見的特有種。李進興老師短短30分鐘「台灣的青蛙」的影片,卻是拍攝小組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完成的辛苦成果,不僅僅將教科書上的知識透過影像的方式傳達,更珍貴的捕捉到了許多台灣兩棲類難得一見的生活影像。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麕」音同「均」;「樸樕」音同「樸素」;「帨」音同「稅」;「尨」音同「龐」。
野地死獐
野地裡有頭死獐,茅草整齊的包著; 有位懷春的少女,體面的男子追求她。
林地裡有棵橡樹,野地裡有頭死鹿; 茅草巧巧的捆成一束,懷春少女美如玉。
「慢一點兒,這樣已很舒服! 不要碰我裙裾! 也不要讓狗叫!」
在我們與孩童眼中,每座公園都是最珍貴美麗
我常想像著,若每個人都能心存感激並珍惜生活周遭曾經不期而遇的一場花海、一株小樹、一石、一獸、一蟲、一鳥,當大家都懂得尊重萬物生命且心懷感動之後,當然就不會對大自然做出不友善的行為!也不會讓城市有限的公園綠地(都市綠肺)充斥著各種水泥設施!
唯有將大地與公園視為親人,我們方能如幸運兒般領略展讀公園自然之美!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大地之音
綠色影展
專欄作家
攝影賞析
編者的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木柵老車站的圍籬何時打開?
Patagonia 服飾店的綠色傳奇
大地之音:《央金》――來自雪域的聲音--﹥
央金來自西藏,那是一個被人們稱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最近電視上不斷的播放著青藏鐵路開通的事情,所有的報導角度都是中國觀點,從吃喝玩樂的介紹到世紀工程的傳奇,關於西藏的大小事通通都有,就是沒有真正的西藏聲音。
那天在車上聽到收音機播著一則新聞,「達賴喇嘛跟中國政府表示,只要讓他再回到西藏,他願意只做一個單純的喇嘛,但是中國政府認為,一旦達賴喇嘛回到西藏,西藏將會面臨獨立的問題……」
沒有多少人知道,曾經中國為了「拿下」西藏,而對愛好和平的西藏人強力鎮壓,解放軍拿著棍棒一棒棒打在喇嘛身上,將他們銬上手銬,並冠上了反叛份子的罪名。
最後達賴喇嘛被迫流亡印度,數以萬計的西藏難民,翻越過一萬六千呎高的西馬拉雅山群,前往印度,不過無數的西藏人逃不過高山峻嶺及嚴寒的考驗,在途中喪命,另外還有許多西藏人在抵達印度之後,無法適應當地酷熱的氣候與條件而相繼過世。
當中國歡欣鼓舞的慶祝「青藏鐵路」創舉之時,許多西藏人卻憂心這一條鐵路將變成「滅族之路」,西藏的傳統文化、自然資源,將被這一條鐵路一點一點的帶走、一滴一滴的侵蝕。
而當我看到了央金的個人介紹時,我終於明白她的聲音,為何會有如此的特質,她來自雪域,但是她在北京唸書,輟學後投入西藏奇正藏藥以及設立西藏拉薩辦事處,因為經營藏藥,她創造了近3,000萬人民幣的商機,央金與中國的關係密不可分,而她又嫁給了陳履安的兒子,成為台灣媳婦。
我並不知道中國或西藏人對於她的評價為何,我想她一定是一位傳奇又爭議的西藏女子,或許就因為她在這複雜的社會中求生存,但是她從來沒有忘記過西藏的山、西藏的寺廟、西藏的梵音,所以她才能唱出宛如來自天上的的歌聲。
「當我們閉上眼耳鼻舌身意,就會傾聽自己內心的真正聲音。當煩惱升起和面臨恐懼的時候,只要我虔誠的唱頌和祈請,整個身心都會隨著平靜而安定下來……靜下來,智慧就會升起。」
這是央金自己的心情,也是我聽到的聲音。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游離在海洋與城市之間」寫于2006/07/07
※央金的網站
※《央金》
央金的音樂之路 ~央金拉姆 2006年4月
我生長在西藏的山裏,從小總是跟著父親放羊, 在山上放羊的時光裡,陪伴我玩的就是花花草草, 與我對話的就是各種鳥語,以及遠方牧羊人與我的歌聲相應和。
長大之後我考上了音樂大學,每天面對專業老師的咪咪嗎嗎, 覺得唱歌這件事似乎沒有童年好玩, 面對鋼琴和五線譜,一切變得複雜了。
出道後和姐妹們登上舞臺表演, 閃爍的舞台燈光和專業的舞台訓練,漸漸讓我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在後臺看到大明星們臉上也寫滿了煩惱, 我開始迷惘這就是我人生的道路嗎?
後來,我到了寺院裏聽見喇嘛們的誦經聲,整個身心都平靜下來, 誦經聲像搖藍曲一樣,我彷彿回到媽媽身邊,心靈得到了安慰。我這才恍然發現,自己雖然在音樂上學了很多技術, 卻也走了許多彎路,才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在找尋自我的路上,遇見了一群想法很自由的音樂人, 我們組成了一個跨越東西方文化界線、跨越宗教信仰的樂團, 我們離開了封閉的錄音室,到山上、到海邊, 到每個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即興創作, 我們像孩子一樣沒有目的、沒有假設,走到哪、唱到哪, 沒想到音樂、感情、旋律,像水一樣從體內源源不絕地湧出……
我選擇的是一條有別於傳統、主流方式的音樂路, 希望歌聲中傳遞的是我最真誠的生命經驗,與您分享。
綠色影展:棲美印象:童年的大自然記憶 --﹥
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有著四季溫和以及多變的氣候,豐富的生態環境蘊藏著許多珍貴難見的特有種。李進興老師短短30分鐘「台灣的青蛙」的影片,卻是拍攝小組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完成的辛苦成果,不僅僅將教科書上的知識透過影像的方式傳達,更珍貴的捕捉到了許多台灣兩棲類難得一見的生活影像,像是有尾目的山椒魚滑不溜丟的小小咖啡色身軀快速移動在滿是落葉的林間、雨後潮溼樹幹中的雨蛙張著咕嚕黑色大眼鳴著求愛旋律、一大群的小蝌蚪努力從透白卵囊中探出頭來,和披著翠綠彩衣的樹蛙躲在草叢間鬼鬼祟祟等等。能想像嗎?你我生活的台灣這個小小寶島上,光是兩棲類就有6科30多種呢!影片似乎把我們拉回了童年回憶裡的那一幕幕大自然記憶。
還記得,小時候的夜晚,家裡附近聽到蛙叫聲似乎已經是很久遠的故事了。因為生態環境的變化、人類科技的技術,也同時讓許多生物的生存產生影響。2006年的新聞周刊就以蛙類(蛙類在生態界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捕食害蟲、保護農田和維持生態平衡,更是人類進行生態研究時最好的指標性生物活動)為例,指出全球暖化導致的氣候型態改變,有利一種真菌的滋生感染蛙類,造成牠們皮膚無法吸收水分,最後脫水而死。蛙類也許是全球暖化的首批犧牲生物物種之一,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人們強調著文化、科學、教育等等觀念與知識的傳承時,不要忘了保護這個美好的環境也是極需一代又一代的堅持與承諾。台灣這塊土地上所展現的生意盎然,從各種生物特有種的延續和繁衍可以感受到,也將這個經過漫長的歲月能形成的特殊地理環境重要性徹底展現;但,假使有一天,這裡變的不適合動物生存時,人類也將不適合生存。
不要讓影片中的生命成為未來的遺憾,我們有權力去參與兩棲類特殊的生活,而不是只認得教課書上的一段文字。如果夜裡你聽見了「呱呱」、「嘓嘓」、「咯咯」這些無法用國字形容出來的鳴叫,不妨停下腳步靜靜地觀察欣賞一下!因為,生命,正在運轉著呢!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觀賞「台灣的青蛙」影片
Dead Deer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A dead deer in the field, shrouded in white grass; A sensual young maiden, courted by a gentleman.
An oak tree deep in soft woods, a dead deer in the field, swaddled in downy white, The maiden – precious as a piece of jade.
"This moment – wonderful! Don't be in such a rush! Please don't touch my skirt! Don't make the dog bark!"
白茅為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狀莖發達,稈直立。葉鞘聚集於稈基,甚長。葉基生,線形,長約20公分,寬約0.8公分;葉舌膜質,長0.2公分。圓錐花序頂生,緊縮成穗狀,長20公分,寬2.5公分;小穗長約5公分,基部有白色的絲狀柔毛;穎片亦具長絲狀柔毛。雄蕊2,花藥長0.3-0.4公分;柱頭2,紫黑色,羽狀。穎困橢圓形,長約0.1公分。產於全亞洲之暖帶及溫帶,並延伸至澳洲及非洲東部、南部,台灣之開闊地帶極為普遍。
白茅在古代是潔白、柔順的象徵,祭祀時常用來墊托或包裹祭品。<召南‧野有死麕〉中,年輕的獵人就是用白茅包裹獵獲的野鹿來討好少女,表示傾慕之意。
白茅也是縮酒之物,所謂「縮酒」是指立一束白茅於祭壇前,倒之以酒,酒滲入白茅之中,表示神明已飲下所獻之酒。古代招神也用茅,例如《周禮》〈春官‧男巫〉所言「旁招以茅」,即男巫用茅草向四方呼喚所祭之神。
初生之茅名「荑」,白而柔,人見人愛,因此形容美人纖纖玉手曰「手如柔荑」。其芽現在稱為「茅針」,白嫩可食,鄉間小孩常挖取生食之。葉不易腐爛,古人常取用為搭蓋屋頂的材料,〈豳風‧七月〉和〈小雅‧白華〉中以茅製索及成束的白茅,都和蓋屋有關。台灣早期鄉間民宅的屋頂也多以白茅搭蓋,俗稱為茅屋。(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
作者:阿凱
曾經閱讀過一本書,其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印地安人相信,不論人、動物、植物、河流、山川……都是大地的一部份,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份。印地安人相信,大地是我們的母親,花朵是我們的姊妹,鹿、馬和老鷹都是我們的兄弟。不論山崖絕壁,草莖中的汁液,馬身上的體溫,和人都屬於同一個家族。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共同分享陽光、雨露、土地。(西雅圖酋長,史闊密希族)」
我常想像著,若每個人都能心存感激並珍惜生活周遭曾經不期而遇的一場花海、一株小樹、一石、一獸、一蟲、一鳥,當大家都懂得尊重萬物生命且心懷感動之後,當然就不會對大自然做出不友善的行為!也不會讓城市有限的公園綠地(都市綠肺)充斥著各種水泥設施!(例如:沿襲過去不尊重自然的工程思維、過度的人造地盤、兒童遊憩區、籃球場、羽球場、停車場、溜冰場、涼亭、廣場舞台、甚至學校興建於公園用地與公園用地承租給民間業者經營夜市之情形……)
在此與大家分享這段時間,阿凱在公園紀錄的影像與心情悸動:
公園綠地在都市高度發展與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相當重要。
喜歡走在舖滿落葉的公園步道中。
許多生物棲息繁衍需要公園環境,12隻黃斑椿象寶寶剛從晶瑩剔透的卵中孵化來到溫暖的大地。
黃斑椿象寶寶蛻了幾次皮,變成這幅戴著黑面具紅眼睛的模樣。
午後一場雨,雨後的公園顯得格外清新動人。
喜歡在雨勢停歇後,到公園與自然界懂得品味緩慢哲學的蝸牛聊聊。
我知道……雨後,公園裡就屬你最快樂。
那天,我們永遠無法忘記……我與孩童們幸運的趴在樹木的身體上與你對望。
我喜歡在雨中,撐著傘走到公園,尋訪大自然的小雨傘。這次我遇上躲在樹木胳臂上有綠葉相伴的小雨傘。
這回我遇上兩株雪白如水晶般的小雨傘。
隔天,我遇上四株雪白如水晶般的小雨傘。
這天,我遇上兩株愛跳舞的小雨傘。
我們不要公園水泥化! 請為我們也為我們後代子孫守護公園綠地! 請為我們後代子孫珍惜都市綠肺!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