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日焦點
:製造乙醇耗用水資源? 專家意見不一 --﹥ |
摘譯自2007年8月10日外電報導;吳紀政編譯;蔡麗伶審校
乙醇的需求大增,也耗費了大量的水,不過專家告訴農夫,沒有太多人相信這一點,且這個現象還不足以引起嚴重的問題。
灌溉與水資源工程師馬丁(Derrel
Martin)於9日表示︰「2006年在美國的第三大乙醇生產州內布拉斯加,15座工廠用了20億加侖的水,大量生產出6.76億加侖的替代燃料。」
但是,馬丁表示,每年有大約9000億加侖的雨水下在林肯郡,他指出一般大眾認為生產乙醇過度耗用水資源。不過他表示:「這些工廠並沒有耗費大量的水。」
馬丁在北普拉特市舉行的關注水議題的農業會議上,發表這番談話。內布拉斯加正積極推動乙醇廠的發展,並且準備在今年成為美國第二大生產者。不過,卻為了要滿足依賴當地用水的農夫,以及臨近各州農夫的需求,苦苦掙扎著。
一位長期分析乙醇生產的研究人員皮門特爾與馬丁意見不同,並且對他的數字表示懷疑,皮門特爾表示,生產1加侖乙醇平均需約15加侖的水,比馬丁引述的每加侖乙醇大約需3加侖水高得多。
馬丁和皮門特爾引用的那些數據,只包括了工廠生產乙醇的用水,卻不包括灌溉玉米的水。皮門特爾補充說明,每製造1加侖的乙醇,大約需要1700加侖的水。
皮門特爾表示,整個用水流程,加上生產乙醇所使用的燃料,使得長期大量製造乙醇非常不永續。
馬丁表示,增加玉米生產以及灌溉所需的用水是否會加重本州水源的負擔,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但仍沒有清楚的答案。
|
|
台灣新聞
--﹥ |
「還要淹10年」美濃人受夠了!
摘錄自2007年8月15日聯合新聞網高雄報導
河水整治從中央到地方至少有5個機關有關,是多頭馬車,美濃溪整治所需經費17億元,但縣府幫不上忙,而河川局1年只能編1億元,因此預估美濃溪整治最快也要10年才能完成,縣議員張乾德說「還要淹水10年,美濃人受夠了」。
河川整治,中央有農委會、原住民委員會、水利署,地方有鄉鎮市公所和縣府辦理,高雄縣3個山地鄉水利業務是原住民委員會協助處理,主要和次要河川整治則是屬水利署。
2年前海棠颱風過境,美濃鎮中山路一帶低漥地區竟是「2天淹了6次水」,民眾大罵「政府無能,害我們受苦受難」。之後,水利署在民意壓力下,提出美濃溪整治計畫,總經費17億元,但水利署1年只能編列1億元,依此推算完成整治至少要10年。
|
|
埃及聖鹮 現身溼地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台中報導
中部保育的天堂高美濕地,近期內出現久違的嬌客埃及聖鹮,數量還高達70隻,是歷年最多的一次,假日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賞鳥;但保育團體發現,遊客任意抓招潮蟹、彈塗魚,踐踏珍貴的雲林莞草等,生態面臨浩劫。
台中縣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仲晃表示,埃及聖鹮屬於外來種的鳥類,原本被飼養在動物園內;據傳68年間從六福村野生動物員脫逃而出,因埃及聖鹮適應力強,不但適應台灣生態環境,還於沿海溼地自行繁衍成群。但隨之而來的賞鳥遊客卻對此地生態造成極大破壞。
|
|
市府廣場設人工沙灘 暫緩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北市府原本有意趕在8月底之前,在市府廣場街舞區設置人工沙灘,在多番討論之後決定今年暫緩,等明年5月夏季開始,在各項準備工作均較充分下,再推出人工沙灘。
研考會主委盛治仁昨日證實,因時間過於急迫,施工方式可能無法有較周延的規畫,並考量暑假已將結束,時序也即將進入秋季,對沙灘的需求性相對減少,加上對於東北季風會對沙子產生何種影響,均未有詳細的數據可供參考,因此在市府廣場設置人工沙灘一事,今年暫緩,等明年五月夏季開始,在各項準備工作均較充分下,再推出人工沙灘。 |
|
屏東好茶村30戶遭土石掩埋 住戶早一步撤離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時晚報屏東報導
連日大雨,為南台灣帶來不少災情,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土石滑落,有30戶民宅遭到土石掩埋,幸好居民及時平安撤離。
目前好茶村對外交通和通訊中斷,而且全村停電;另外,包括林邊鄉、東港鎮和佳冬有些地方仍然積水及膝,道路封閉,暫時無法通行,往來屏東東港和離島小琉球的東琉線交通船,也因為海象不好,停航了一個禮拜。
令人心驚的是,因為土石滑落,14日清晨發現,有30戶民宅遭到土石淹沒,幸好80多位住戶13日晚上早一步已經被撤離,暫時安置在好茶國小和教會,躲過一劫。直昇機上午10點開始,分4梯次運送1800公斤的民生物資到好茶和大武兩個村,好茶村目前沒水沒電,電話也不通,警方只能靠無線電和手機對外連繫。 |
|
100公里自行車道 2年內達成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高雄報導
高雄市過去重工業環伺,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的城市,除興建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之外,也將打造自行車道鼓勵民眾多騎乘腳踏車。
高雄市政府13日舉行「幸福高雄、踩風逍遙遊」自行車道發表記者會,市長陳菊致詞時表示,高雄市過去因為重工業城市的宿命,汙染嚴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偏高,所以市府除了興建大眾運輸系統,減少滿街的汽機車數量,同時也打造了7條自行車道。
陳菊市長宣示,到2009舉辦世運會時,要打造100公里的車道,讓高雄成為一個既健康又環保的進步城市。
曾霸東南亞 47歲深澳電廠將夷平 |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位於東北角瑞芳鎮海濱的深澳火力發電廠即將於9月底停止運轉,原址將夷為平地改建。
李哲銘廠長表示「深澳發電廠曾是東南亞發電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從民國49年1月開啟第一部高壓高溫再熱式機組,至今已走過47個年頭。深澳電廠也是台灣第一個採用高壓高溫再熱機組的火力電廠,當年也是全球最先進的發電設備,曾吸引不少國家前來取經。
由於環保要求日趨嚴格,深澳廠陸續增設防汙染、減噪音設備,例如廠區可以看到數個白塔狀的方井,其實是消音器;露天煤區也有防塵網做隔離;飛灰也以靜電集塵處理並能拿來做水泥原料。工作人員已經預備好夷平並整地,原址將建新廠,
新深澳電廠發電量是現在的4倍,預定民國102年投入運轉。
|
|
7隻綠蠵龜野放回大海 |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國時報澎湖報導
澎湖縣政府13日野放7隻受傷救癒的綠蠵龜,邀請幼稚園小朋友參與難得的戶外保育課,看著綠蠵龜們奮力游向大海,大夥高喊加油打氣。
綠蠵龜是世界五大保育類海龜之一,主要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海域,澎湖是目前台灣唯一每年綠蠵龜固定洄游產卵的地方。
澎湖縣於民國86年成立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10年來共計收容了151隻海龜,陸續進行了23次野放活動。13日救護站將90年與去年救傷康復的7隻綠蠵龜野放回大海的家,邀集幼稚園小朋友見證這一刻,大夥聚集在海水浴場沙灘上目送海龜們游回大海。
|
|
南部水庫進帳多 唯曾文水庫蓄水不到一半 |
|
|
珍稀「能高灰木」 合歡山現蹤 |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聯合報南投報導
|
|
瀝青廠重油外洩 汙染農地 |
|
|
國際新聞
--﹥ |
食品飲料塑膠容器含化合物 專家提出警告
摘譯自2007年8月10日ENS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大多數的美國人從來沒有聽過丙二酚(bisphenol
A)這種化合物,但是每個人都喝過用塑膠硬瓶盛裝的飲品,或吃過罐裝食物,因而在體內殘留了微量的類荷爾蒙化學物質。
現在,美國聯邦顧問小組提出警告,表示這種化合物可能對胎兒或幼童的神經和行為方面產生不良影響。
丙二酚是一種高產量的化合物,經常使用於聚碳酸酯纖維塑料(PC硬膠;polycarbonate
plastics)以及環氧樹脂(epoxy resins)的生產中。
PC硬膠經常使用於食物和飲料的包裝上,而環氧樹脂則使用於金屬製品表層所塗的亮漆中,如食品罐頭、瓶蓋以及供水管線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
全球首度短期全球暖化預測:溫度將再創新高
環保人士在倫敦機場外 紮營抗議
|
|
向太陽要電力 德國人最行
摘錄自2007年8月7日工商時報報導
德國人放長假愛往南歐跑,去享受地中海陽光,因為德國全年有雨,全年日照時間約3分之2是陰天,然而,德國卻也是全球第一大太陽能發電國。德國在2000年通過可說是世界創舉的可再生能源法「EEG」,以現金獎勵方式創造誘因,盼藉此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以對抗氣候變化,就因為此法,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
太陽能板廣布德國轄下的波羅的海與黑森林之間地帶,目前,全世界的太陽光電有55%產自德國境內的太陽能板。太陽能現僅占德國總發電量的3%,所有可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也只有13%,但德國政府希望讓此一比例在2020年底前上升至27%,屆時,太陽能電力比例料將大幅上升。
德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目前有25萬名從業人員,其中,太陽能產業從業人員有4萬5000人,阿茲貝克預期,此一數目在今後5年期間將倍增,到2020年底會達到20萬。
德國獎勵可再生能源產業可以不損傷經濟,並使就業人口增加,已讓EGG成為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法國、義大利等國家正在進行類似立法的範本。 |
|
豐田延緩推新款油電混合車
摘錄自2007年8月10日工商時報報導
根據華爾街日報9日的報導指出,由於安全顧慮,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將延緩推出高里程的新型鋰電池油電混合車1或2年。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引述豐田汽車未指名執行主管的話說,由於擔心電池過熱、失火或甚至爆炸,豐田汽車因而作上述決定。
報導中說,日本新力公司供應電腦用的鋰電池發生問題,使得2006年發生大規模收回電腦行動,更凸顯出豐田汽車公司的憂慮。豐田汽車公司原來計劃在2008年至2010年之間,在美國市場推出十數款使用鋰電池技術的油電混合車。
豐田汽車人員對這項報導拒絕發表評論。豐田汽車發言人今井說:「我們的政策是不談論未來推出的產品和產品策略。」 |
|
約旦爆發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禁賣雞肉沙威馬 |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央社報導
約旦發生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兩百多人送醫治療;約旦政府下令,今天起全國各餐廳停止販賣頗受歡迎的雞肉「沙威馬」三明治。約旦代理衛生部長朱內巴特說,這項禁令實施後,全國600多家餐廳將受影響。未來適當的機制建立後,能夠確保沙門氏菌不再傳染擴散,沙威馬的銷售禁令將會取消。
安曼西北部巴勒斯坦難民營附近一家速食店,首先發生沙門氏菌中毒事件,顧客吃了沙門氏菌感染的食物後,有數十人送醫。衛生部長表示,政府主管單位昨天已經逮捕了餐廳負責人,並展開調查。
朱內巴特才剛接任代理衛生部長不久;上個月間,約旦發生飲水傳染的腹瀉與發燒疾病後,前衛生部長與水資源部長雙雙辭職。
|
|
暴雨成災 朝鮮數百人死亡或失蹤 |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bbc中文網報導
朝鮮官方媒體報導,當地近日連場大雨引發洪水泛濫,造成數以百計人員死亡或失蹤。截至8月12日止,暴雨已造成超過6萬戶人無家可歸,數萬公頃農田受破壞。受災區主要集中在朝鮮南部省份。據報與韓國接壤的江原道受災情況最嚴重,共有2萬間房屋損毀。鹹鏡南道有9000多公頃農田受災,災民超過8000戶。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目前正身處當地。
大雨也造成540多座橋梁和70餘條鐵路線被毀,部分抽水和發電機械也被破壞。首都平壤、黃海南道、黃海北道和平安南道有不同程度的災情。朝中社報導說:「受這次暴雨影響,我國重要的鐵路、道路、橋梁已停止使用,電力供應和通訊網也中斷。」
|
|
中國新聞
--﹥ |
1億年前中國麗水浙江龍確認為新種恐龍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央社綜合報導
中國和日本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確認1億年前生活在浙江西南地區一種食草類甲龍為新種恐龍,並定名為「麗水浙江龍」。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
浙江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科學院和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等專家,日前在今年第3期「地質學報」英文版發表論文,確認公元2000年出土的一具恐龍化石是恐龍家族的新屬物種。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表示,根據化石分析,這隻「麗水浙江龍」是成年龍,長約6公尺,高逾1公尺,性情溫和,體態笨拙,以草為食,身上有一層厚厚的硬甲,背上還有兩排利刺。 |
|
貴州重安江水域遭污染4萬多斤魚死亡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央社貴州報導
中國貴州省黃平縣重安江日前遭到嚴重污染,氟、磷、砷嚴重超標,5公里江面死魚4萬多斤。重安江被污染的範圍,據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江水水體總磷含量超標4517倍、氟化物含量超標143.54倍、砷含量超標1.54倍。
|
|
河南1製藥廠接整改令3年 排污狀況依舊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自由亞洲電台河南報導
河南新鄉一家製藥廠3年連續接到整改令,排污狀況仍無改變。據《新京報》報導,當地環保局曾多次就藥廠的排污問題發出紅頭文件和處理決定,最後都不了了之,該廠排污標準仍然超出國家排污標準的1倍多。這家製藥廠分管環保的副總經理承認,對於廢氣廢水和噪音的問題無法處理完全,引發附近居民於6月15號推倒了藥廠圍牆。
|
|
內蒙古大興安嶺山火
|
|
廣東暴雨100多萬人受災 經濟損失慘重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央社廣東報導
中國廣東省3防總指揮部公佈暴雨洪澇最新災情,至12日為止,湛江、茂名、梅州3市37個鄉鎮116萬5千人受災。重災區雷州半島86萬5千人受災,倒塌房屋3645間,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2億5000萬元。
受今年廣東初颱帕布和熱帶氣流的共同影響,自8月9至11日,粵西地區持續強降雨,11日夜間起,強降雨區轉向粵東地區。
「澳門日報」引述據廣東省水文局統計,廣東昨日降雨量超過100公厘的水文站台有27個,惠州博羅站及梅州大埔榮陽站日降雨量均超過200公厘。 |
|
北京上莊水庫水質惡化 每日清出1噸雜物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中央社北京報導
由於近日高溫、大雨頻繁等原因,中國北京上莊水庫出現嚴重優養化,堤邊水面已經有死魚漂起,每天打撈起的藻類、浮萍等雜物近1噸。北京「京華時報」報導,上莊水庫位於北京西北郊,距城區30公里,由舊河道築堤攔水而成,全長4.2公里。7月起,由於天氣高溫,水庫開始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因藻類引起,水面出現腥臭味的浮沫,面積達上萬平方公尺。 |
|
明後年 大陸兩度日全食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聯合報綜合報導
大陸天文專家透露,明年和後年大陸將出現2次日全食的天象,這將是百年一遇的機會。
新華社報導,在南京舉行的「中國2007星空大會」,專家稱,2008年8月1日下午6點20分左右將在大陸出現日全食,屆時,中國西北地區的洛陽、嘉峪關、三門峽、運城等10多個城市都將看到日全食的壯觀景象,全食持續約2分鐘左右。
另在2009年7月22日上午8點多,大陸還將發生一次更壯觀的日全食,日全食的全食帶將經過人口稠密的長江流域,包括南京、上海、杭州、武漢、成都、重慶等四十多個城市都將觀賞到這次日全食,此次全食的範圍更廣,持續時間將達到5分多鐘。 |
|
綠色學習課表
--﹥ |
【我們的島】動物特輯-海洋精靈紀事
2007/08/16 - 10:00pm2007/08/16 - 11: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記得第一次到動物收容中心,看到籠舍裡關著各式各樣的動物,從牠們的眼睛,我看到了自由的渴望,牠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流浪故事,但是卻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因為人類的殘害,牠們遠離野外,一輩子背負著痛苦的烙印,活著,只能感受到呼吸,卻失去了自由奔跑的權利。
到底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該如何書寫呢?
我們的島動物特輯,所要訴說的不只是動物的生態行為,而是將鏡頭焦點鎖定在人類行為對於生物所帶來的影響,當人們進入牠們的領域,破壞了牠們棲息地,動物的世界開始改變。
8月14日首先推出「人與動物的對話」,本集拍攝的主角是豬、牛、雞三種經濟動物,牠們只是一種食物嗎?將顛覆你對經濟動物的刻板印象。
8月14日(二)人與動物的對話~
豬很笨嗎?豬只是一種食物嗎?很多人不知道,豬其實是在靈長類之外,跟人最相近的一種動物。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白鷺鷥與水牛交織的田園景象?有一群人投入水牛保種的工作,只為了留下台灣水牛的身影。雞肉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購買的食材,但是你知道吃下的雞是怎樣養大的嗎?本集將播出「豬事大集」、「雞肉大不同」、「人牛對話錄」,顛覆你對經濟動物的刻板印象。
8月15日(三)野生動物救援
這是一個人與動物的故事,這個故事本來不應該開始,許多野生動物因為遭到人類的毒手,有些傷痕累累,有些遠離家園,牠們的境遇讓人心痛,有一群人企圖彌補錯誤,開啟了一場場搶救行動。本集播出「黑熊搬新家」、「修補生命的翅膀」,帶你正視野生動物的處境。
8月16日(四)海洋精靈紀事
海洋裡藏著什麼樣的精靈,讓海底世界繽紛亮麗呢?每一年牠們總會在固定的日子裡,同時綻放出新生命,彷彿彼此有著千古不變的約定。究竟海洋生物的繁衍,是由什麼機制來啟動的?另外因為人類的破壞,許多海洋生物被迫以垃圾為家,像是寄居蟹竟然背起了塑膠瓶蓋,本集播出「海洋生物產卵紀事」、「海參一族」、「塑膠寄居蟹」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
|
「科學不簡單」講座—「全球暖化與颱風」
2007/08/17 - 7:30pm2007/08/17 - 9:00pm
主辦:科學人
主講人:吳俊傑 博士(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地下一樓)
報名:僅採網路預約報名,額滿為止
七、八月正是台灣的颱風旺季,近幾年來颱風的動線不明、行徑令人難以捉摸,隨之而來的是更強的破壞力。而這些異常的氣候變化,不禁讓人聯想與全球暖化有關係!
自從80年代末期,「全球暖化」這個詞彙登上國際舞台後,世界各國無不對此議題表示關注。大氣科學家們指出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但是使二氧化碳含量急遽上升的原因為何,這更是大家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氣候的劇烈變遷影響層面擴及全球,也與每個生活在地球的人相關。因此,《科學人》雜誌8月份的「科學不簡單」講座,特別邀請到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吳俊傑
博士。吳俊傑 博士為美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專長於颱風動力相關研究,同時也對全球暖化與颱風有深入的探討。
講座內容:
-「全球暖化」會造成更多、更強的颱風嗎?
- 颱風、海洋及氣候的交互作用關係 ?
- 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的關連?
- 是否真有「明天過後」電影情境? |
|
高雄市左營洲仔濕地公園生態導覽志工培訓
2007/08/26 - 8:30am2007/08/26 - 5:30pm
|
|
體驗芝山─蠻野心足夏日影展:卯上麥當勞
2007/08/18 - 1:00pm2007/08/18 - 2:30pm
|
|
工作假期:七股牽手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社區參與 --﹥ |
|
|
讀者投書:
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工魚礁政策
--﹥ |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海軍一艘3000多噸的陽字號軍艦,4年前沉放在綠島海域充當人工魚礁,經不起洋流與大浪的衝擊,已瓦解成一堆廢鐵,進而影響被壓在鐵板下無數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與鄰近的珊瑚礁無辜的生命。
經潛水民眾的舉發上了新聞後,該負全責的漁業署官員卻在電視上一副不願意面對真象的說不是他們造成,反而將珊瑚礁問題推給綠島民眾的廢水污染。這樣模糊焦點的說法,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同時也替過去以漁民為主的綠島居民感到不平,你們長期支持台灣的漁政當局竟是如此的對待綠島!
其實,此次軍艦礁的解體與傷害綠島海洋生態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整個事件的背後凸顯的是應該檢討台灣整個人工魚礁投放政策的錯誤。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就是,過去30年花了30億新台幣投放在台灣周邊海域的人工魚礁,包括水泥礁、電線桿礁、鋼鐵礁和船礁等等的人工建構物,為什麼台灣周邊的海域的漁業資源仍然是枯竭的?
漁業署辯稱投放人工魚礁是為了防止底拖船進行底拖,破壞海洋生態。這聽似有理的說法卻是自我矛盾的,因為台灣周邊的海域早就禁止在3海浬拖網,漁業署應該去取締非法的底拖作業船,而不是將人民的納稅錢拼命的往海裡丟。這就好像有人闖紅燈,警察在十字路口放紐澤西護欄不讓人闖紅燈的想法一樣的不可思議。
另外,漁業署在投放這些人工結構體時,最喜歡說這些人工魚礁會增加多少的產值。想要用這些看似閃亮的數字去合理化他們錯誤的行為。例如,這次的綏陽艦的投放說是有1千萬的產值。4年過去了,1千萬在哪裡?海軍推給漁業署,而漁業署卻拿不出任何數據了。
20、30年前投放的魚礁今何在呢?漁業署不是有許多的委託案交給學者專家去執行和收集嗎?筆者與多位環保團體要求漁業署將過去30年所累積有關人工漁礁的產值的資料公開接受檢驗,也透過立法委員與漁業署署長協調,卻完全無動於衷,是無資料還是這些資料會見光死呢?
綠島被軍艦礁、鋼鐵礁、電線桿礁影響的海洋生物不只珊瑚,還有許多肉眼看不到海洋生物,而受害者也不只只有在綠島的海洋生物,而是遍佈全台灣的海底。這些海洋生物都是支持一個健康海洋生態系背後的功臣,而綠島珊瑚只是幫這群沒有聲音的生物發言罷了。
筆者認為整個人工魚礁的投放必須要回到政策面與科學面的重新檢討,到底台灣的周邊海域適不適合投放這樣大型的人工魚礁?如果不行,政府應承認錯誤,停止投放,並把這些不當的結構物盡快的移除,花再多的經費都應該做。美國政府都能承認在佛羅里達的錯誤,準備花上億台幣將投放在海中的200萬顆輪胎礁在3年內移除,還給海洋一個公道。
台灣不是最喜歡學美國大哥嗎?漁業署為什麼就是不能移除這些海底的垃圾呢?
颱風正一個一個的撲向綠島而來,海洋生物的另一場災難將要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