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9.4
本日焦點: 守護諸羅樹蛙棲地 向總統喊話 要特赦

保育人士在三崁店拍攝到的諸羅樹蛙 :: 圖片提供:守護三崁店聯盟

本報2007年9月4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台南永康三崁店舊糖廠開發與否,將決定台灣分佈族群最大的諸羅樹蛙棲地的命運,今(4)日下午,台南縣政府將進行本案協調會。保育團體3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呼籲舊糖廠應全區保留,登錄為文化資產,並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為永康地區規劃綠肺生態公園。

他們特別向陳水扁總統喊話,請綠色執政的阿扁總統,特赦這2000隻綠色的諸羅樹蛙,也呼籲台糖與建商擔起企業捍衛生態應有的社會責任。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保留台灣最後一段海岸線?從旭海談台灣海岸復育

作者:夏可泰(臺灣生態學會屏東工作站主任)

牡丹灣海岸台灣東部屬於岩岸地形,由於地質不同,經海浪沖刷侵蝕以及東北季風吹襲,地形景觀特殊。從屏東旭海至台東南田的海岸,山海交臨,腹地狹窄,山脈陡降入海,受到深海巨浪的直接衝擊,屬於侵蝕後退型海岸,地貌上出現崩崖、及少許的海蝕平台等地形,海岸的潮間帶則是鋪滿太平洋海浪歷經千百年的拍打琢磨而成的鵝卵石,其中夾雜著一些珊瑚礁岩塊,地質充滿了變化,景觀價值極高。

而在這穩定而鮮少人為打擾的環境裏,生態資源非常的豐富,在潮間帶珊瑚礁岩附近有螺貝、海草及魚蝦等,海岸灌木叢及山崖上的低矮雜木林間充滿著爬蟲、昆蟲、鳥類及哺乳類的生物。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生物多樣性

本會快訊

本會徵求計時助理編輯

熱門內容

世紀首航:航向烏坵 從對立到對話

綠色學苑:自給自足――《我的幸福農莊》

熱門關鍵字

蘇花高

紀錄片

推薦評論

守護三崁店(上)樹蛙篇 (4)

如果有這麼爛,為何不重新環評? (4)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守護諸羅樹蛙棲地 向總統喊話 要特赦 --﹥

本報2007年9月4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台南永康三崁店舊糖廠開發與否,將決定台灣分佈族群最大的諸羅樹蛙棲地的命運,今(4)日下午,台南縣政府將進行本案協調會。保育團體3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呼籲舊糖廠應全區保留,登錄為文化資產,並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為永康地區規劃綠肺生態公園。

包括守護三崁店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綠黨、主婦聯盟、永和社大、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團體,3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一同為台灣偶然發現的綠色奇蹟發聲。他們特別向陳水扁總統喊話,請綠色執政的阿扁總統,特赦這2000隻綠色的諸羅樹蛙,也呼籲台糖與建商擔起企業捍衛生態應有的社會責任。

保護諸羅樹蛙種源庫

2007年6月25日,保育人士在台南縣永康市鹽水溪畔荒廢的三崁店舊糖廠內,發現大量諸羅樹蛙,三崁店成為目前台灣諸羅樹蛙地理分布的最南限。

三崁店面積約達10公頃,是台灣目前已知單一面積最大的諸羅樹蛙棲息地,估計約有2000隻的諸羅樹蛙群棲息在這裡,棲地完整、族群數量龐大,此區儼然成為台灣諸羅樹蛙的重要種源庫。

守護三崁店聯盟總召集人吳仁邦表示,「通常在別地區的棲地都還要花時間找,走進去三崁店隨便都看得到,他們這樣一挖,不只諸羅樹蛙,現地的虎皮蛙、史丹吉氏小雨蛙等珍貴的蛙類也都會跟著消失。」

三崁店是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棲地最南限 :: 圖片提供:守護三崁店聯盟此區諸羅樹蛙分佈密集,另長期研究台灣兩棲類的師大生物系教授呂光洋很驚訝,他指出,「諸羅樹蛙是台灣才看得到的特有種,目前因為開發所致的棲地破碎化,族群已呈現不連續分布的狀況,這是牠們面臨的危機。」

呂光洋分析,「三崁店特有的果園耕作方式、暫時性積水池與氣候,提供諸羅樹樹蛙適合繁殖、生長的環境,加上平日鮮少有人干擾,才有這樣數量豐富的族群。」

台糖種樹做形象 諸羅樹蛙棲地卻不保

聯盟也希望縣府將三崁店登陸為文化資產。台南社大校長林朝成說:「三崁店是值得保存的古道,當初郁永河就是從三崁店沿著鹽水溪朝北走,走到諸羅(當時的嘉義)。此外三崁店之所以保存良好,是因為當地的建商都知道三崁店每下雨必淹水,外來的建商若要用工法提高地勢,反而會造成周邊地區的淹水,勢必會引起附近居民更大的反彈。」

全球暖化議題發燒,企業莫不搭上此一宣傳列車,宣導種樹抗暖化,為企業塑造綠色形象,不過環保人士指出,「台糖最近的形象廣告,宣導要種樹抗全球暖化,但在這個事件卻是砍大樹種小樹。」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認為,台糖土地有太多筆爛帳,這次的事件正好可以進行總清算,算算台糖砍了多少老樹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算他們賣了多少土地給高科技、高污染產業;也算算台糖增加多少台灣人的社會醫療成本。

台南社大黃煥彰指出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缺失,他強調,「新種野生動物不斷地發現,野生動物保育法所涵括的保育類動物物種數,卻還停滯在十幾年前,不在保育名單內的物種不斷消失,這是相關單位與立法委員的失職。」

各結盟團體現正積極共同規劃三崁店的未來計畫,無論是平原次生林的保存,或是作為教育下一代的生態公園,都想讓民眾看見更有價值的願景。綠黨中執委溫炳源指出,「綠地可提昇住宅的生活品質,相對也提昇永康副都心的價值,生態豐富的三崁店就是最好的選擇,呼籲蘇煥智縣長深思。」

※守護三崁店聯署網址
守護三崁店Q&A
 
台灣新聞  --﹥

自然步道悠然行 先除鄉野三害

本報2007年9月4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道路拓寬之後,帶來的只是車流不息以及棲地破壞。 ::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安心走路、享受自然美景、聆聽鳥獸蟲鳴、呼吸鄉野芬芳、沐浴在月與星的微光下……」這應當是行走於自然步道上的感受,然而這種情境今天已不多見。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黃武雄提出,要去除水銀燈、紐澤西護欄、除草劑這「鄉野三害」,以恢復行走於自然荒野的自然悠然。

「這幾十年來台灣整體的環境變化太大,許多事只能放在心裡回味,實在令人感慨!台灣的山野與海邊的靈氣,也因為劇烈的變化,而消失殆盡。」黃武雄說明「鄉野三害」時感慨地說。

8月31日晚上在永和國中,千里步道第21次的智庫沙龍,即針對生態環境面對道路工程開發時所要面對的難題,邀請到關心千里步道的民眾、道路生態工程專家、公部門的單位與會座談,就恢復道路舊觀討論可行之道。

黃武雄所說的鄉野三害為水銀燈、紐澤西護欄和除草劑。以紐澤西護欄為例,在美國通常只用在高速公路行車較快的路段,在台灣的道路卻是無所不在。黃武雄說,「路兩旁雙L型內外夾攻的設計,讓人好像走在排水溝,不但破壞美麗的景緻、不利於排水、動物通行、更逼得行人無路可走。」

「水銀燈」近幾年來在人煙不多、行車稀少的小路,紛紛架設起來,不但剝奪行人享受無光害環境的權利,令人質疑的是,在人煙稀少的環境架設水銀燈的必要性。而「除草劑」造成沿路一片枯黃的植被,可能同時摧毀許多動物食草與生存環境,背後也隱藏生態鏈的危機。

「生態鏈之間的關係,就像人的一日生活圈,當你的生活圈被破壞,生活資源獲取上就會有困難,」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玻,長期關注生態與工程之間的動態關係,現場分享他的經驗。

黃于玻在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自然生態調查員近7年,喜愛台灣生態環境,有鑒於工程對於生態造成的破壞,轉而研究生態工程。「生態提供人生活所需的一切,人也是生態的一環,所以,如同戴安全帽防範未然的觀念,理解生態的重要性之後,人類可以預防及減少工程對於生態的破壞,以防範人類無法承受生態失衡的代價。」

現場公部門各部會代表,也就各自的職掌提出對於鄉野三害的看法,以及目前的道路工程概況與現場民眾對話。台大環工所碩士陳敏澤提出對於工程思維的質疑,「8年前的屏鵝公路過了凱薩飯店後的路段是沒有路燈的,但是星光足以照亮路段。2年前再經過舊地,卻已拓寬成6線道,沿途都是路燈。」然而,2年前的車流量與18年前相比並無顯著差異,令人不禁要問平日車流、人煙稀少路段的有必要拓寬、沿路架設路燈嗎?

交通部公路總局一位官員回應,「屏鵝公路的路況比以前好,因為考量行平日交通量的安全,所以拓寬,拓寬後車速會提高,因此需架設路燈。」

陳敏澤認為這是過份使用工程思惟,「開設一條道路,並不在於它符合多少道路工程上的規定,而是在一個不需要道路的地方開闢道路、一個不需要6線道的地方開闢6線道,這就是浪費。而這樣的思維就是錯的。」

黃武雄提議聚焦在桶后林道,請林務局代表說明清除鄉野三害的可能性。主管單位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林道科科長林中村回應,表示很認同鄉野三害的概念,也承諾「從保育的概念出發,原本就不會考量架設紐澤西護欄,若之前的紐澤西護欄因災害毀損,也會採取其他開放式的護欄取而代之。」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一科科長林傑表示,民間的諸多建議和觀念,目前都已經陸續地調整。他希望不只是工程單位有生態保育的觀念,也會希望落實到到各層級政府,但他指出,「改變需要溝通與時間,更需要民眾的支持。」 

※相關資料:千里步道網站 
 

雍來2007年最後施作 生態工作假期依依不捨中結束


本報2007年9月1日台北訊,李子君報導
上週六(1日)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協辦,同時也是青輔會遊學台灣遊程之一的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今年雍來生態園區的最後一次施作,在志工們意猶未盡下畫上句點。

本梯次活動招募近20位志工參與,自2005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辦理第一梯次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開始,已經超過200人次參與這個活動,也逐步將雍來廢礦場朝生態教育園區的方向經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經過許多志工的努力,將這裡的李氏禾清除後,生物種類變多,生態環境豐富度增加了。」

活動過程建立人與土地情感

楊育昌老師對志工們解說陽明山生態。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上週六雍來地區天氣晴朗,志工們由楊育昌老師帶領,從冷水坑停車場開始了解陽明山的地形與生態,讓志工們嘖嘖稱奇:「來陽明山這麼多次,現在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學問在這裡。」由陳瑞賓指導施作,在過程中志工與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志工們穿著水靠將身體泡在水裡消暑。大家分工將拔除的李氏禾抬上岸堆肥,也會互相提醒要保護的植物,與該拔除什麼樣的植物,儼然成為了生態小老師。

活動感動深植於志工心中

志工們坐在泥巴上感覺童年的回憶。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清晨三點即從台中搭車北上的志工廖同學表示,趁著暑假參加遊學台灣和319活動,發現有很多人在維護台灣的生態環境、歷史古蹟,讓他深受感動。而踩泥巴的過程,也讓不少志工回味童年的時光,到後來整個人坐在泥巴上感覺更舒服。

除了對活動的感動外,志工們不約而同的說這次的活動不但有達到保護生態的效果,還達到身體健康、認識朋友的目的。志工林小姐說到:「原來進行生態維護工作是這麼簡單,只要身體力行就可以達成,這樣的活動應該要有更多人來參加。」經過共同施作拉近了志工們的距離,大家也彼此相約再回協會辦理同學會。

環境保育,逐見成果

「參加活動很容易,但是持續經營一個棲地卻是要花很多心力,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協會一直持續?」有志工問到。

「環境保育不是在阻礙進步,而是好好保護與利用環境,將對產業與生活會更有幫助。」陳瑞賓分享道,「協會推動的過程中從資訊散播開始,讓民眾了解環保議題以及相關的活動,接著實際行動參與。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在工作假期活動中,看到志工們除了開心於參與公共議題外,更關心環境的成果,這一切都值得了。」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從2005年開始到現在,經過歷屆志工累積,大家的努力都在這裡展現出來,彼此感動且彼此學習,有越來越多的志工投入,將環境保育的理念推展出去。

 

毒鱒魚 衛署:治本應源頭管理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央社報導
衛生署日前抽檢市售水產品,發現一件鱒魚含兩種禁藥:氯黴素0.6ppb及硝基呋喃1094ppb。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鄭慧文說,這是近三年來抽驗發現殘留量最高的一件。

食品衛生處表示,氯黴素是廣效性抗生素,吃進人體可能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貧血等疾病,經常使用也可能增長細菌的抗藥性。至於硝基呋喃則為廣效性抗菌劑,可避免水產生病,雖尚無足夠證據顯示對人體有致癌性,但仍有致癌與基因突變的風險。

鄭慧文9月3日表示,衛生署抽檢市售食品有無含違禁藥品,是為民眾食用安全做好第二線把關;而農政單位對養殖業者的輔導管理工作,才是真正治本之道。

 

淡水建第二碼頭 可望敗部復活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聯合報淡水報導
2年前台北捷運公司有意在捷運淡水站後方的淡水河畔,興建大型摩天輪、遊河碼頭等遊憩設施,衝高捷運搭乘人次,卻遭地方強烈反對。當時地方質疑縣府未考量觀光客總量、過度開發將導致淡水交通惡化、當地居民環境品質降低。

如今,台北縣府考量捷運站後方的腹地大,再次規劃投入4000萬另闢第二碼頭,地點選在現有碼頭旁,預計98年初開工,98年底完工,完工後泊靠船席由現有1席增為3席,以縮短遊客候船時間,並紓解第一碼頭的大量人潮。

不過,沿岸停滿漁船,此舉勢必將剝奪漁民停靠漁船的地方,能否順利說服漁民,仍待協調。

 

嘉義縣竹崎鄉爆發土石流 村民撤離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央社嘉義報導
嘉義縣竹崎鄉9月2日晚間因大雨而爆發土石流,一位村民趕緊打電話向嘉義市的親友求救,再通知消防隊員冒雨前往,將部分村民撤離。

所幸,土石流衝進屋內之後,雨勢逐漸轉小,其他村民研判情勢,認為待在房子裡比較安全,因此並未撤離。據其中一位村民說,他活了70幾年,這是第二次親眼目睹土石流,第一次是10年前七一七地震後,土石流也是直接衝進他家,「好在,兩次都是有驚無險!」

竹崎鄉長王焜弘9月3日上午上山勘災,並發放慰問金給受災戶,統計這次土石流有兩處共6戶人家受到波及,受災戶都屬於緞繻村雙溪部落,其中有一戶撤離,由於土石流平息後,並無立即的危險,因此鄉公所將儘速聯絡國軍協助清理家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爆垃圾危機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聯合晚報花蓮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多次依國家公園法,開單告發在原住民保留地耕作的太魯閣族人,引起族內長老反彈,太管處所在地的花蓮縣秀林鄉公所自9月2日起停收太管處清運的垃圾,包括中橫沿線合歡山管理站、各休憩景點及服務中心。

秀林鄉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鄉,全鄉為太魯閣族。14年前,太魯閣族人因太警隊取締族人打獵用的自製獵槍而包圍太管處,後來以修法解決爭議,這次又因傳統「焚耕」方式多次遭太警隊告發引發拒收垃圾風波。太管處副處長游登良低調表示,太管處體諒鄉公所停收的難處,為維持以往良性互動及地方和諧,仍將持續努力與鄉公所做溝通。

鄉長許淑銀則表示,太管處及太警隊告發在原住民保留地耕作的族人,有違原住民基本法的保障精神。她強調,停收太管處垃圾是在替族人爭取「基本尊嚴」,國家公園法、原住民基本法的位階應定位清楚,太管處不能「乞丐趕廟公」,更不能漠視原住民傳統文化。若太管處未妥善處理,停收垃圾問題將持續下去。

 

紅毛港遷村 養殖業者無退路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國時報高雄報導
在紅毛港遷村案中,港區的161家蝦苗、種蝦養殖場,因無地籍、戶籍,並不具備遷村的土地及住屋安置資格,政府只給予地上物補償及救濟金。

紅毛港「高雄市蝦業繁養殖協會」日前向行政院陳情表示,水產種苗繁養殖專業區的設立,關係到我國漁業的發展及研發技術的提升,希望高市府能在「南星計畫」的填海造陸第三期土地中,設40公頃以上的水產種苗繁殖專業區。但高市府海洋局認為高雄市海岸線短,北從援中港、南到鳳鼻頭,已無合適的海岸設水產養殖專業區,並未同意該養殖協會的建議。

但因轉業困難,人已老化又無其他專長,養殖業者希望政府發給自動搬遷費,以養蝦戶占用公有地26坪為1單位,每單位發給32萬1千元計算。如果養殖戶選擇土地,希望高市府能在紅毛港遷村的安置地內,以每坪3萬8千500元的單價,配售每戶養蝦戶52坪土地。

 

德魯灣橋淹沒 居民自搭便橋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南投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德魯灣橋遭聖帕颱風時的溪洪淹沒,至今無法通行,當地居民於9月2日在水深及腰的德魯灣溪來回穿梭,用岸旁的木材及砍下的麻竹,在挖土機協助下搭設便橋,居民說,風災淹沒德魯灣橋,當地生產的蔬菜、茶葉無法運銷,要求鄉公所施設便橋,公所遲無作為,只好自力搭橋。

仁愛鄉長張子孝說,居民自搭的便橋安全性難保,當地有一條山後便道整理過即可通行,雖然要多走1個多小時,但比較安全。居民則表示,後山道路長達30幾公里且難行,公所人員不了解民眾的痛苦。春陽村長張哲夫表示,希望公所多與居民協商。

張子孝表示,已獲中央補助重建德魯灣橋,公所已邀相單位於本星期會勘,並儘快施設,希望居民不要心急,一切以安全為重。

 

八里淡水河畔 滿布魚屍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國時報北縣報導
9月2日上午出現數千隻俗稱「土黃」的魚隻屍體,遍布在淡水河龍形碼頭旁周邊,整個河道滿滿都是肚子翻白的魚屍,讓附近民眾看得怵目驚心,除通除報環保局派員來了解外,也拿網子撈魚屍,避免河水遭二次汙染,整個上午撈起超過1000公斤的魚屍。

大量魚屍漂浮在淡水河畔,一度影響船隻航道,民眾懷疑上游隸屬於北市工務局衛工處管理的五股獅子頭汙水處理廠排放汙水肇禍;但縣環保局認為,應該是溶氧量不足或魚群無法適應等因素導致,與汙染無關。

 
國際新聞  --﹥

蘇丹政府惡意破壞達佛環境 各方籲請國際法庭正視

摘譯自8月30日ENS荷蘭,海牙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4年的達佛。圖片來源:ENS受害者、人權團體與法律專家聯合向國際刑事法庭呼籲,應起訴蘇丹官方惡意破壞環境、迫使達佛居民遷離的犯罪行為。達佛難民控訴,政府除下令恐嚇與集體屠殺,並指示結盟的阿拉伯民兵(Janjaweed)焚毀農地、污染水源,以逐離當地黑人農民與市民。

今年6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發表一席帶有爭議的談話,突顯環境問題在達佛衝突中的敏感地位。他認為達佛危機並非單純起因於阿拉伯民兵與黑人游擊隊及農民間的種族紛爭,而是由生態危機所引發,其中至少有部份源自氣候變遷。

但達佛的境內流徙難民(IDP)擔憂,此觀點可能淡化了政府為驅逐居民而摧毀糧食飲水資源的罪行。

由達佛北部愛法許(El Fashir)地區逃出的卡里爾(Khalil)表示,聯合國秘書長採取的態度,會讓蘇丹政府指示阿拉伯民兵破壞環境的行為得以脫罪。

他說,蘇丹政府以為,「只要焚燒村莊、毀壞樹木並使飲水短缺,就能迫使住民因飢渴而遷離,讓阿拉伯民兵佔駐。」

同樣來自愛法許的難民亞瑟(Yasir)則說,蘇丹政府為了強迫他們離開而燒燬田地,「國際刑事法庭理應調查這類犯罪行為。」

聯合國曾於2005年3月請求國際法庭對達佛的情況進行調查,但檢察官只詢問過蘇丹境外難民營中的受害者,因為政府拒絕合作,並否認指使該地區的嚴重犯罪。

儘管亞瑟等難民指證歷歷,國際法庭至今仍未對達佛危機中惡意的環境破壞,做出任何相關起訴。

另一方面,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會(Earth Institute)主任與聯合國顧問薩克斯(Jefferey Sachs)曾在受訪時提出,達佛環境遭受破壞的元兇,是長期以來降雨量減少,這「可能源自人為氣候變遷,即主要肇因於富裕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

他表示,該地區極待擬定發展方針,並需國際經援幫助落實,「即使和平降臨,達佛仍然會是世界上最貧苦艱困之處。」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聯合國:人類造成全球暖化 但可減輕其衝擊

 
摘譯自2007年8月30日 奧地利維也納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珊瑚礁生態系,對全球暖化更為敏感根據一份聯合國的報告草案,氣候變遷歸責於人類活動,但是倘若各國政府能立刻採取行動,則仍有時間,以適度成本減緩與日俱增的損害。

報告不僅強調時間的迫切性,並表示歐盟的目標:氣溫上升不得高出工業革命前攝氏2度,幾乎不可能達成。

此外,這份將於11月發佈、共21頁的報告,針對全球暖化,列出了可能採取的措施,相對的也警告有些衝擊已到無可避免的地步。例如,早在幾世紀前就開始持續上升的海平面。

路透社取得這份具權威性報告的摘要,這份報告意在引導政府想出減緩暖化的辦法。其中再三強調,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遷的最大因素,但藉由清淨科技(clean technology),可抵減大量有害氣體的釋放。

該報告表示,「幾乎可確認人類活動造成的地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確造成20世紀後半期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並列表指出各項嚴重損害,例如珊瑚礁群白化、海岸線水患、不斷增加的醫療費用,熱浪造成的死亡,和動植物的滅絕危機等。但報告也指出,只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許多衝擊是可以避免、減輕或延緩發生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 Planet Ark
 

卡崔娜災後2周年 重建緩慢但穩定進行

 
摘譯自2007年8月30日ENS紐奧良,路易斯安那州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紐奧良因卡崔娜颱風造成之洪患而受到強制撤離。攝於2005年8月20日。圖片來源:ENS2005年8月30日,卡崔娜颶風橫掃墨西灣沿岸地區,造成至少1836人喪生、超過812億美元的損失,為美國有史以來損失最慘痛的天災,亦是歷年來死傷率最高的災害之一。

3級颶風卡崔娜掃過紐奧良東部,導致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的防洪系統53處毀損。另外,幾乎所有堤防潰堤,造成紐澳良市8成地區與鄰近的行政區水患持續數週。

30日當天,包括卡崔娜颶風的倖存者、受到波及的各州官員以及布希總統,紛紛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這個2週年。

站在低九區(Lower Ninth Ward)災後重建的第一所公立學校前,路易斯安那州長布蘭科(Katherine Blanco)強調,「隨著重建的腳步,對未來抱持著樂觀與信心。」

她說道,「學校歡迎新學生的加入、家園持續重建當中、各企業敞開大門,就如大家所看到的,我們正以緩慢但穩定的步伐,回到以往大家熟悉的生活。」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法總統擬將外交部將變身「全球化部」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國時報報導
法國總統薩柯奇31日致信外交部長顧緒奈,要求他將外交部改造成一個「全球化部」,再次讓法國在世界和歐洲占有重要地位。

他要求外交部必須將全世界第二大外交網絡的法國外交部,從招聘公務員、職業培訓、職缺開放、向外徵才等可操作的方法上,將外交部改革成一個「全球化部」。他認為外交部應該和經濟部、財政部和勞工部合作,加強風險分析、反走私反貪腐、支持法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發展,提供法國人在海外的共同經營網絡。

因此,特別要求在2008年的外交白皮書中,提出多面向改革芻議,並與其他部會合作,達到像匯集交通、能源、開發、環保等部門功能的永續經營部的效應。

此外,外交部也必須和文化部、移民部及研究發展部共同合作,就法國在世界文化影響力的角色上,提出有效的策略,這對於法國文化工業的未來,以及文化多樣性理念,具有重大意義。

 

澳洲亞太高峰會 氣候變遷問題將引發爭議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法新社雪梨報導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APEC)於8日、9日於澳洲舉行,一位高階官員表示,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領袖,預期在草擬關氣候變遷的聲明時,將會與美國及澳大利亞發生「極為激烈」的爭執。

消息人士說,世界各國制定京都議定書的主要目的,就是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澳大利亞準備對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提出降低「能源密度」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亞太地區國家將在2030年,將能源密度全部降低百分之25,此一計畫將改變各國對京都議定書的承諾。

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曾經表示,氣候變遷問題是這次高峰會的主題,可是他並無意制定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

 

全球暖化下 暴風雨和龍捲風將更強烈

摘錄自2007年8月31日大紀元報導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31日公布的研究,地球氣候暖化將造成強烈暴風雨和龍捲風發生的頻率更加頻繁。

太空總署高達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展出第一套電腦模式,能夠預測因氣候暖化造成暴風雨強度的改變。研究人員運用全球電腦模式,估算天氣狀態何時會導致暴風雨。這套模式假設全球氣候比目前的溫度高出攝氏兩度。

研究發現:「這項氣候模式預測,隨著氣候愈來愈暖化,發生更強烈的暴風雨和龍捲風的頻率會愈來愈頻繁。」

 

全球逾億人 飲水源砷量過高

摘錄自2007年8月31日大紀元報導
英國劍橋大學的雷文斯克羅夫特在倫敦舉行的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年會上報告說,目前至少70個國家的水源存在砷污染問題,其中一半以上在南亞和東亞地區,孟加拉國的水源砷污染問題最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安全飲用水中砷含量比例不應超過0.01毫克╱升。但新研究發現,全球至少1.37億人飲水源含砷量超過了這標準,其中5700萬人的食水源含砷量比例超過了0.05毫克╱升。

砷是中國俗稱的砒霜中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攝入砷可能會增加人患肺癌、膀胱癌和皮膚癌等癌症的風險。

 

英口蹄疫情 係人為失誤惹禍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廣新聞報導
英國兩份最新調查報告說,英國薩裡郡口蹄疫疫情可能是人為失誤造成的,這一地區2個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可能無意間從實驗室帶出了口蹄疫病毒,導致這次疫情。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這兩份報告分別由英國衛生安全管理局和倫敦帝國學院教授撰寫,最近提交給英國政府。報告中提到的兩個實驗室分別由英國動物衛生研究所和一家民間動物保健公司管理,這兩個實驗室都保存有口蹄疫病毒,用於研究工作跟製作口蹄疫病毒疫苗。

 

中國新聞  --﹥

中國最大淡水湖非法採砂活動得到有效遏制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新華社江西報導
經過一年的整治,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非法採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湖區規劃可採區的採砂船和採砂量也顯著減少。

2006年9月1日江西省頒佈實施「江西省河道採砂管理辦法」,確定了鄱陽湖和周邊河流的採砂管理制度。全省各級水政監察部門在公安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持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清江行動,查處非法採砂船,嚴厲打擊非法採砂活動,遏制亂採濫挖現象。同時,鄱陽湖周邊的贛江等河流則通過公開拍賣,發放許可證,實行輪採方式採砂。贛江中下游的日採砂量由歷史高峰時期的10多萬噸下降至目前的5萬噸左右。

 

武漢22日將停用公務車 領導帶頭乘坐公交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人民網湖南報導
9月22日,湖南市實施「無車日」,限制小車特別是公務車出行。

作為向建設部承諾舉辦「無車日」的全國108個城市之一,武漢確定了上述方案,這也是武漢首個「無車日」。據瞭解,建設部宣導9月22日為無車日,旨在宣導市民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緩解交通擁擠,節省燃油,減少污染。建設部預計,無車日當天,全國可節省燃油3300萬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3000 噸。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 環保分委會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8月30至31日,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環保分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分委會中方主席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俄方主席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部長特魯特涅夫共同主持會議並致辭。

會議回顧了一年來中俄兩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進展,聽取了分委會三個工作組工作彙報,審議並批准了工作組職責和2007到2008年度工作計畫,明確了優先領域和工作方向。雙方商定分委會第三次會議將於2008年6月在莫斯科召開。

 

山西環保部門嚴重超編 環保資金用來發工資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國青年報山西報導
審計部門經對山西省11個市、86個縣區排汙費分配使用情況的審計調查發現,有79個市、縣財政部門存在違反規定安排環保部門自身建設經費的問題,占調查市縣總數的81%;有56個市、縣環保部門將污染治理資金3457萬元挪用於本部門經費支出,占撥付環保部門污染治理資金總額的50%。

「我們環保局目前的狀況是人浮於事,人員明顯偏多。」翼城縣環保局局長郭三俊說。翼城縣環保局已經擺脫了從排汙費中提留經費的慣例。他認為,審計報告中有關環保局自行負擔292人,以費養人的說法不甚準確。雖然改變了吃排汙費的形式,但面對為數眾多的職工,環保局仍然面臨著經費危機。

 

水質報告出爐 巢湖水質為重度污染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人民網安徽報導
近期,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發佈8月份安徽省重點流域水質月報,報告顯示巢湖湖區水質由上月中度污染降為重度污染,水體呈中度富營養狀態。

主要環湖河流中,雙橋河水質中度污染,南淝河、十五裏河和派河水質重度污染,均比7月份水質有所下降。淮河方面,幹、支流水質均比7月份好轉。淮河幹流淮南市段、蚌埠市段水質均轉為良好,幹流流入江蘇境內的水質也只是輕度污染。

 

環保總局:流域限批第一批「解限」名單正在研究

摘錄自2007年9月3日中新社北京報導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3日向新聞界通報,持續近兩個月的流域限批行動取得初步成效。潘岳介紹說,根據目前各地各企業的整改進度,環保總局正在研究第一批解限名單。

潘嶽說,此次「流域限批」中,各地方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迅速整改值得肯定。但「限批」畢竟是一種特殊行政手段,限批的地區也只是全部地市中的一小部分。要從全局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創造出常規化的、更為系統的制度,比如建立官員的環境問責制度和考核制度;比如建立完善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再比如探索建立有效的環保後督察制度。

 

綠色學習課表  --﹥

守護三崁店台南府協調會

 
2007/09/04 - 4:00pm
2007/09/04 - 5:30pm
地點:台南縣政府南瀛大樓2樓簡報室 

從2007年6月27日三崁店發現怪手破壞兩公頃樹林至今已兩個多月,因為有大家的努力與協助,讓珍貴的綠色奇蹟得以暫時倖存。

兩個月來,生態、歷史、人文、社區、教育、在地關懷、青年團體、建築景觀…三崁店里民、永康市市民、各界的人士陸續的在三崁店這塊地方發現諸多面向的價值,討論不同層面的議題,透過不同領域、擁有不同經驗的人士在此匯集,讓守護三崁店聯盟成為跨領域的對話與行動平台,共同關懷台灣的土地、重視,展現土地該有的多元價值。

然而,停工並不代表著危機解除 ,我們需要形成更強大的支持力量來守護三崁店。

關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資產與生態環境,我們得承認我們現階段的知識多有不足之處,也因如此,我們需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留給這塊土地一個機會 ,這是我們對一下代的責任與使命感,還有對台灣這塊土地是的承諾與期待。

這是我們重新檢視土地價值的契機!

我們要求三崁店糖廠十公頃全區保留,是因為我們長期對自己土地的漠視與疏離,以致於我們對文化資產與生態環境如此無知,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彌補這樣的缺憾並累積相關知識。我們願意和所有生活在這塊島嶼的人一起努力,修補我們與這塊土地過往的斷裂,彌補我們無節制的開發行為的後果。

9/4(二)下午四點,懇請大家前往縣府協調會聲援。

協調會訴求願景

1. 登錄三崁店糖廠為文化資產

三崁店是台江內海的文化縮影,是台灣 4800年血脈歷史故事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資產意義。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全區劃為「暫定古蹟」或「暫定自然地景」。
2. 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諸羅樹蛙是台灣嘉南地區平原森林的代表物種。三崁店糖廠是目前所知最南端且面積最大的棲息環境。
依據「野保法第八條」劃設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3. 規劃為永康綠肺生態公園
永康市工業密度高,且極度缺乏綠地空間,三崁店糖廠之再利用應以公有綠地為優先考量。
台糖資產係為國有,其利用與開發應符合國家環境永續及文化資產保存之核心價值。

詳情請見 http://www.wretch.cc/blog/sakhamtiam

 

The Earth is our LOVERS.二手書義賣

 
2007/09/09 - 2:00pm
2007/09/09 - 6:00pm
地點:華山藝文特區前方巷子裡的《Coffee Lab》(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二段64巷6號)
聯絡人:shima-0915358020 ; fanii-0928622698
e-mail: stillife.sf@gmail.com

The Earth is our Lover.(圖片來源:Shima)The Earth is our Lover.
商業機制 派對過後
愛地球 並非一個口號
抑或在特別的日子舉行
留下的不應該是傷感
而是更有希望的快樂 散播
請 拾你們的熱情 再次 掌握
颱風並未打擾 我你
與 地球的共同 呼吸

九月九日 再次展開笑顏

之一
為了響應活動環保計劃希望這次前來購買的朋友們可以自備購物袋唷。

之二
經過多次的開會結果我們將當日的販售價格統一調整為100元唷,讓大家以一種輕鬆的方式作公益外也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說明:當天書本及吸滴的義賣所得我們將捐贈給「台灣地球日Taiwan Earthday Network」http://www.earthday.org.tw/。感謝你的愛心,讓地球的生態與環境,可以因為這樣的小動作,而有了最大個改善。若當天又有類似像「聖帕」颱風之類的天氣預報,我們也將衡量天氣狀況取消或延期。如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我們的部落格發問,Shima和Fanii都會為你解答。

洽詢
策展團隊:StilliFe(SHIMA & FANII) 
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himazan

米蟲專家姚吉老師 邀您一同「遨遊米蟲世界」

 
2007/09/08 - 2:00pm
2007/09/08 - 4:00pm
地點:有機稻場(苗栗縣苑裡鎮玉田里七鄰91-5號)
主講:姚美吉研究員(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
主辦:觀樹教育基金會
承辦:有機稻場
協辦:山水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報名:額滿為止
聯絡人:蕭佳琪
電話:037-743000
E-mail:organic.farm@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有機稻場」特別策劃的『就是愛米蟲』特展已經於九月一日正式推出,除了有趣的展覽內容外,「有機稻場」還特別邀請到此次特展幕後最重要的「顧問兼特展器材實物贊助者」-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姚美吉研究員,於九月八日前來「有機稻場」,與大家分享不為人知的米蟲世界。

大多數的民眾對於米蟲只有厭惡感,更別提還要深入瞭解米蟲的世界了。姚老師卻是因為米蟲而一頭栽進這微小的世界,進行長期的研究,成為台灣研究米蟲的專家。也因為姚老師的大力幫忙,我們才知道米蟲在學術上面稱做「積穀害蟲」,米蟲也不只一種,姚老師研究發現台灣的「積穀害蟲」就多達六十五種,而且,深入瞭解之後真的發現,米蟲的世界原來這麼有趣!

米蟲是怎樣進入稻穀的,這些米蟲都只吃米嗎?它們又是什麼模樣?相信大家都有許多關於米蟲的疑問,沒關係,九月八日(六)下午兩點,姚老師將會來到「有機稻場」與大家分享米蟲的世界,相信一定可以解答大家心中關於米蟲的疑惑。另外,偷偷告訴您,前四十名預約報名者,還可獲得當日參加「樹枝蟲DIY」的活動資格哦!所以,千萬別錯過九月八日(六)下午兩點這場難得而且精彩可期的米蟲免費講座!若您想要報名參加講座,請來電「有機稻場」(037-743000)向工作人員洽詢。

 

《生物多樣系列演講》從無到有—談永和生態教育園區

 
2007/09/29 - 2:30pm
2007/09/29 - 4:30pm

講者:潘增鑑先生
地點: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3樓( 臺灣學農業陳列館館地圖
指導:農委會林務局
執行: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SWAN)
協辦: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email: swanint@seed.net.tw

活動說明:

永和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個城市,要在這樣的都會叢林中找到一塊綠地已經是難之又難了,然而,就有一群永和居民,決定要利用當地的河川地,創造出新的綠色園地。要怎麼在沙質土壤的基質、颱風一來就會淹水、佈滿外來入侵種……環境如此不穩定的狀況下,重建起能夠保留當地特色生態景觀、維護當地生物資源的園區?這的確是充滿挑戰的一段過程,但這群熱愛生態的人們,卻真的做到了!!你也希望居家環境四周,更綠意盎然、更生生不息嗎?那就一起來聽聽永和社大行政專員潘增鑑先生來告訴我們這個從無到有的故事吧!

* 公務人員參加者,可享有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二小時認證。

 

2007年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7/09/28 - 8:30am
2007/09/30 - 4:20pm
地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館與音樂館。

主辦機關: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承辦單位: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協辦機關: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及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縣野鳥學會。
聯絡人:夏懿心 小姐
電話:03-8227106轉分機1902
傳真:03-8222961
E-mail: 2007ee@mail.nhlue.edu.tw

活動說明:
       本次會議的研討議題是與二十一世紀議程、全球性的國際公約、永續發展等國際性議題的教育策略相關連,具有前瞻性。目的希望能促進國內環境教育學術研究團體間的學術論文的交流與發表;3)促進國內政府、環境非政府組織、學術與企業推動環境教育夥伴關係及經驗分享。

詳情請見
報名網站:http://www.nhlue.edu.tw/~2007ee/

 

社區永學習工作坊

 
2007/09/06 - 7:00pm
2007/09/06 - 9:00pm
地點:臺北市南寧路46號(龍山國中內)
指導: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主辦:萬華社區大學
報名時間:96年9月5日(三)前(採現場報名,名額有限)
培訓時間:96年9月6日(四)~97年1月5日(六)
費用:課程免費(報名雜費及社團費用另繳交) 
電話:2306-4267*19

培訓內容:(1) 「認識在地史蹟」單元培訓(戶外+室內)
                    (2) 「萬華區賞鳥入門」單元培訓(戶外+室內)
                    (3) 認識淡水河--導覽淡水河(全天的戶外課)
                    (4) 「本地植物認識」單元課程(戶外+室內)
                    (5) 圓通寺解說觀摩(戶外課)

*另有聯誼討論會及成果展

詳情請見 http://www.wanhuaco.org.tw/News/NewsDetail.aspx?NewsID=652

 

生物多樣性: 保留台灣最後一段海岸線?從旭海談台灣海岸復育--﹥

作者:夏可泰(臺灣生態學會屏東工作站主任)

台灣本島海岸線長約1139公里,而台灣目前沿海岸線運行的公路有887.4公里,可以說海岸線有多長,公路就有多長。南部的濱海公路全長共計 91.711km,從楓港始,經車城、鵝鑾鼻、港口、港仔至安朔,也就是道路系統中省道級的台26線公路,為一環繞恆春半島海岸的公路。台26線環繞至東部海岸後尚有兩處路段未修築,目前全線分成三段路,主要分為:起點楓港至佳樂水(第一段)、港仔至旭海(第二段)、下南田至終點安朔(第三段),此三段路可通行車輛,但彼此並不連接,須於各路段終止處轉入縣道200、199、及199甲等三條縣道才可迂迴互通,所以台26線目前是處於未完全通車狀態。

公路總局在民國89年審訂「台26縣安朔至港口路段公路整體改善計畫」並於95年開始進行台東南田一段的公落拓寬工程,計畫將台灣濱海公路連貫起來,成為名符其實的「環島公路」。

從旭海至南田的地形看公路對其影響

山海緊鄰台灣東部屬於岩岸地形,由於地質不同,經海浪沖刷侵蝕以及東北季風吹襲,地形景觀特殊。從屏東旭海至台東南田的海岸,山海交臨,腹地狹窄,山脈陡降入海,受到深海巨浪的直接衝擊,屬於侵蝕後退型海岸,地貌上出現崩崖、及少許的海蝕平台等地形,海岸的潮間帶則是鋪滿太平洋海浪歷經千百年的拍打琢磨而成的鵝卵石,其中夾雜著一些珊瑚礁岩塊,地質充滿了變化,景觀價值極高。而在這穩定而鮮少人為打擾的環境裏,生態資源非常的豐富,在潮間帶珊瑚礁岩附近有螺貝、海草及魚蝦等,海岸灌木叢及山崖上的低矮雜木林間充滿著爬蟲、昆蟲、鳥類及哺乳類的生物。此地環境深受颱風的影響,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所生成的熱帶氣旋,一年總有數個會直接侵襲此地,此地又受到季風的影響,在冬北季風的推波助瀾之下,大浪將春夏季堆積在海灘上的鵝卵石盡半數的捲回海中,然後直接撞擊著山壁,讓地形更顯陡峻。

珊瑚礁岩地形從台東南田往南到觀音鼻的海岸有著一片長約1公里的天然海岸林,此地開發少,被擾動的機會也少,海岸林仍呈現非常原始的風貌,林下物種也因此達到動態的平衡。在高潮線上的物種以草海桐及林投等灌木狀的植物群落為主,而位於內陸第一條山脊到海岸灌叢的狹窄腹地間,有著發育完整的海岸林群落,由於生活空間有限,又受到海浪、鹽沫、強風、潮流等海岸環境因子的影響,物種生存的條件被嚴重的壓縮,有其獨特的生態特色。在這種嚴苛、不易生存的環境而安定在此的物種,是物種與環境綜合了許多偶然的機會、經過長期的調整及適應而生存下來,也由於生長基質的關係,要建立起群落較慢,一旦遭受破壞其復原速度比較慢,所以此地的海岸環境可以說比其他地方的海岸都要脆弱,一旦被干擾極可能消失,永不再出現。

天然的海岸需要什麼樣的復育

觀音山上望南田礫石灘行政院永續會在今年八月所核定的「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是為規畫海岸開發案的最高指導原則,並預設目標希望達到自然海岸的零損失,中央也不得補助地方建設海岸公路。乍看之下,台灣的海岸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但實際分析其內容卻發現許多弔詭的地方。此方案對海岸地區定義為:「平均高潮線至第一條省道、濱海主要公路或山脊線之陸域,以及平均高潮線往海延伸至30公尺等深線,或平均高潮線向海6公里所涵蓋之海域,取其距離較長者為界,並不超過領海範圍之海域及其海床與底土。」台26線旭海至南田一段的海岸完全符合這個定義,也就是說這是一條自然的海岸,任何的開發都屬於破壞國土的行為,但是檢視方案內容,仍是治療甚於預防,事後補救成分居多,其中對於既定政策是不溯及既往,已核准的開發案將不受規範,也就是說台26線的拓寬及貫通公路工程,無論如何是一定要完成的。

海岸公路是自然海岸線的殺手之一,政府希望能維持自然海岸線比例不再低於九十五年百分之四十四點七的基準,並在有效復育之下能逐年提高。我們懷疑被破壞的海岸在人類未來有限的日子裏,能完全的復原回到原貌嗎?如同一個破碎的鏡子再怎麼補還是不完整的,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應該努力維持它原來的樣貌,盡可能的不去破壞它。

筆者認為當台灣的海岸線若全部都被公路給框住,就等於框住台灣的未來,這條環島濱海公路將阻隔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與環繞在台灣四周海洋物種的交流,就像滿清末年的鎖國政策,讓生命失去更多的可能性及未來。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