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7.10.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每週五新推出聰明綠生活專欄,10月主題為「消費文化反思」,敬邀瀏覽指教!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苦勞網
台灣地球日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
 
  研究:基改玉米危害河流生態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Kentucky
【相關連結】
秘魯印加古都拒絕基改馬鈴薯
基改稻米獲准通過 美國農民擔憂
英基改米市面流通 環團批政府未公開資訊
玉米田 將成為未來油田
讓高粱快速生長 美科學家為生質能找潛力

2006年,美國超過35%的玉米田種植基改玉米。然而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基改玉米對於河流生態造成傷害,並指出,推廣種植基改玉米的風險評估,也許並不夠完善,政府不應讓農民承擔基改作物的責任

這類被稱為「Bt玉米」的基改品種帶有Bt菌的基因,會產生毒素讓玉米免於歐洲玉米螟等蟲害。由印第安那大學羅葉(Todd Royer)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此基改玉米的花粉與植物碎片均帶毒性,一旦流入農田附近的河川,會對水生昆蟲石蠶蛾造成傷害,使魚類及兩棲類的食物來源減少。精采內文

 
 
  物多樣性:餐桌上,與多樣性的稻米相遇
「台中市豐樂實驗學校」前來參加「尋訪水稻家族」活動方案,實地觀察野生稻的情形

作者:蔡嘉恆、徐邦寧(有機稻場)

在餐桌上,米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相遇的食物。但很少會有人注意到,米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大家都知道米可以分成三大類,包括製作米苔目、米粉使用的在來米,適合白米飯的蓬萊米,包粽子、蒸米糕的糯米;或許有些人聽過益全香米、日本越光米等「明星」品種;但很少有人知道,全世界有十四萬種之多的稻米品種。而稻米的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未來可說是息息相關。

在1970年代引發的綠色革命,雖然帶動了全球農業技術的革新,卻也對稻米的基因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當現代育苗的高產品種開始進行推廣時,農民們很自然地放棄了原先自行培育的品種。所幸,有識之士預見了這個危機,在1977年建立了國際稻米基因庫(International Rice Genebank),才將許多原本快要消失的稻種都保留了下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李育琴
睡熊沙丘國家湖岸。圖片來源:National Park Service

 


「紅火蟻」讓外來種問題一度受到民眾注目,外來種、入侵種,影響最大的是生物多樣性的消失。自然生態系的改變,在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當中,人類所受到的影響自然無法避免。當河川、山林中,屬於台灣的原生物種逐漸消失,恐怕不是引進的外來物種所帶來的一時利益所能彌補的。
【相關新聞】
外來魚全台竄 51條河僅2倖免
污染、入侵物種 破壞五大湖國家公園
中國林業因外來有害生物年直接損失560多億元
香澤蘭 瘋狂大蔓延
兩岸藍鵲雜交「國鳥」真的混血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玻璃窗外的環評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我在10月1日參與的第156次,也不意外地看到主管機關經濟部工業局長,高坐席上為台塑集團努力說服委員,沒有任何顧忌,相對的,環保署卻不太敢為所執掌保護的台灣環境說話,因為要保持客觀!開發案的業者可以列席,關心環境的民眾卻必須費盡千辛萬苦爭取旁聽發言,荒謬的邏輯一再上演。

環保團體到底在爭什麼呢?媒體關心的焦點永遠是選舉而非政策,台塑鋼鐵廠的開發案牽涉到的是台灣環境與產業政策的未來,但許多爭議民眾並不清楚,不過就是台塑在雲林蓋一個鋼鐵廠嘛!有這麼嚴重嗎?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   Fax:+886-2-23020101 |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