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國超過35%的玉米田種植基改玉米。然而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基改玉米對於河流生態造成傷害,並指出,推廣種植基改玉米的風險評估,也許並不夠完善,政府不應讓農民承擔基改作物的責任。
這類被稱為「Bt玉米」的基改品種帶有Bt菌的基因,會產生毒素讓玉米免於歐洲玉米螟等蟲害。由印第安那大學羅葉(Todd Royer)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此基改玉米的花粉與植物碎片均帶毒性,一旦流入農田附近的河川,會對水生昆蟲石蠶蛾造成傷害,使魚類及兩棲類的食物來源減少。精采內文
作者:蔡嘉恆、徐邦寧(有機稻場)
在餐桌上,米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相遇的食物。但很少會有人注意到,米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大家都知道米可以分成三大類,包括製作米苔目、米粉使用的在來米,適合白米飯的蓬萊米,包粽子、蒸米糕的糯米;或許有些人聽過益全香米、日本越光米等「明星」品種;但很少有人知道,全世界有十四萬種之多的稻米品種。而稻米的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未來可說是息息相關。
在1970年代引發的綠色革命,雖然帶動了全球農業技術的革新,卻也對稻米的基因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當現代育苗的高產品種開始進行推廣時,農民們很自然地放棄了原先自行培育的品種。所幸,有識之士預見了這個危機,在1977年建立了國際稻米基因庫(International Rice Genebank),才將許多原本快要消失的稻種都保留了下來。精采內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我在10月1日參與的第156次,也不意外地看到主管機關經濟部工業局長,高坐席上為台塑集團努力說服委員,沒有任何顧忌,相對的,環保署卻不太敢為所執掌保護的台灣環境說話,因為要保持客觀!開發案的業者可以列席,關心環境的民眾卻必須費盡千辛萬苦爭取旁聽發言,荒謬的邏輯一再上演。
環保團體到底在爭什麼呢?媒體關心的焦點永遠是選舉而非政策,台塑鋼鐵廠的開發案牽涉到的是台灣環境與產業政策的未來,但許多爭議民眾並不清楚,不過就是台塑在雲林蓋一個鋼鐵廠嘛!有這麼嚴重嗎?精采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