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1.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賀!本站榮獲「網際營活獎」優質網站首獎

本會11月底將參訪日本環境信託組織,急需各界經費贊助,並徵求日譯志工協助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環保聯盟總會 

台灣綠黨
 
  刻赤海峽油輪翻覆 生態災難籠罩

刻赤海峽中受油汙波及的鳥隻。圖片來源:Greenpeace

【相關連結】


黑海燃料油洩漏致3萬隻海鳥死亡


菲律賓囚犯慷慨捐髮剔毛 協助清理嚴重漏油污染


英船隻擱淺 漏油造成海洋污染並危及世界遺產


吉尼號擱淺 豆腐舺漁場岌岌可危

載滿石油的油輪在海上發生意外翻覆,對海洋和海岸生態的破壞,每一次都是一場生態浩劫。台灣近幾年發生的油輪翻覆,儘管政府曾經向油輪公司求償,然而海洋生態的嚴重受害,卻非金錢所能彌補。日前俄羅斯刻 赤海峽發生的嚴重油輪翻覆,保育人士直指,刻赤海峽根本不該設置原油和化學物品港口。

刻赤海峽水位淺,且風強勁,小船缺乏任何天然屏障,水龍捲隨時可能發生,因此意外根本是遲早的事。他們表示,「塔曼半島的古老土地已經盡是油味。這絕不是投資者所許 諾的經濟繁榮。塔曼已滿是死鳥和死魚,僅存污染的海域和海灘 。燃油將長久沈積海底,並持續危害該區海洋生態系統。」精彩內文

 
 
  工作假期:美東2000英哩步道串連 到國內桶后工作假期
伍玉龍老師教導大家如何把釘子順利釘入木頭,靠近邊坡的木材需要對齊,亦須將太長的部份鋸掉。

 

作者:李子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假期組專員)

阿帕拉契山全長約2150英哩,大約是台灣長度的8.5倍。將這麼長的山徑連接起來的想法,開始於Benton Mackaye。他希望能構築在山稜線上行走的通道,豐富人門的休閒生活,改善都會生活的步調。夢想的開始往往都很單純簡單,但經歷的過程卻是需要許多人的心思和力量去完成。座談會中邀請到阿帕拉契山徑協會(ATC)領隊Christine Hoyer將該協會75年的經驗在一天裡分四主題呈現。

我到不了阿帕拉契山,所以到了烏來的桶后。這次的工作假期是由林務局委託清寰管理顧問公司辦理,將阿帕拉契的經驗在台灣用2天的時間試著操作看看。我們一群近20名志工,進入桶后,拿起鋤頭、十字鎬和超過一個人高的木頭進入下雨的山林,在泥濘裡完成期待中的目標。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剛果將成立野生動物保育區(圖片來源:WCS)

野生動物面臨的危機,不只棲地的破壞,還包括人類的濫捕,燕窩、熊掌、犀牛角、虎骨、猴腦、象牙...個個難逃人類的掌心,近幾年觀念的進步,開始注重起動物福利,設立野生動物禁獵區、設立收容中心杜絕非法走私、展開保育行動等等,希望能爲野生動物找回失落的天堂。

【相關新聞】

上海成立首個野生動物禁獵區


動物園食物不足 餓虎相殘


西北大西洋赤蠵龜數量劇減 保育團展開保護行動


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找個家 台灣設中心 中國NGO靠自己


加拿大削減預算 野生物保育計畫堪憂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奈波水、海洋深層水和抵制瓶裝水運動
每生產1公升的瓶裝水罐,需另消耗17.5公升的水。(圖片來源:istock網站)

 

作者:林子淩(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

近來,飲用水的問題似乎成為台灣消費大眾關切的新聞。先前海洋深層水事件喧騰一時,公部門提供錯誤資訊,業者誇大商業宣傳與未經查證的醫療神效,遭到媒體大幅刊登後,還花下三十億元大告特告媒體。就在法院傳喚之際,所謂奈波水事件發生,又有所謂的見證者以喝奈波水減肥成功和假台大教授在電子媒體上大肆宣傳療效。不管是公部門或是業者為什麼會一波波的為了一個很簡單的「水」,要如此大費周章呢?背後的原因實在值得消費者再仔細的看清楚。精彩內文

 
 
 
  刻赤海峽油輪翻覆 生態災難籠罩
摘譯自2007年11月16日ENS俄羅斯,莫斯科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審校

11月11日一陣兇猛暴風裡,至少10輛滿載的含硫運油車和貨輪在科赤海峽受創,一場「巨大」的生態災難在此發生,之後情勢則更為嚴重。至少6名船員喪命於船難。目前海峽狹窄處的風暴增強,無法阻止石油流進海域,也難以清理外洩石油。

「慘況遠比官方宣稱的更為嚴重,」代表北高加索非政府環境看守(NGO Environment Watch)的路多馬卡(Andrey Rudomakha)和庫切蘭科(Victoria Kucherenko)做出上述表示。

第一起意外撞上Volgoneft-139油輪,這艘油輪由8個儲油槽組成,載有4770公噸原油,其中4個外洩;搜索隊找到第二、三、五、六號油槽時,早已空空如也。

因此環境看守推估,至少半數原油——也就是2385噸——已經流向海域。 油汙已擴散至塔曼半島北測亞速海岸,庫庫葛里(Kuchugury)海岸遍是原油凝塊。

「事發原因可追根究底回溯至1999年,當時俄羅斯在卡夫卡茲(Kavkaz)港口新成立塔曼辦事處,專司刻赤海峽原油和化學物品港務輸送,原油產品、硫和肥料都由小船運往好幾噸的大船。」

刻赤海峽水位淺,且風強勁,小船缺乏任何天然屏障,水龍捲隨時可能發生,因此意外根本是遲早的事。 路多馬卡和庫切蘭科認為,這種原油和化學物品港口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現在刻赤海峽!

他們表示,「私營公司利益遠比環保議題更受重視,因此卡夫卡茲和科赤港口都沒有建立有效的油污清理系統。」

他們指出,「塔曼半島的古老土地已經盡是油味。這絕不是投資者所許諾的經濟繁榮。塔曼已滿是死鳥和死魚,僅存污染的海域和海灘。燃油將長久沈積海底,並持續危害該區海洋生態系統。」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工作假期:美東2000英哩步道串連 到國內桶后工作假期

作者:李子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假期組專員)

經過「國外步道志工組織經驗交流座談會」(以下簡稱座談會)和桶后步道工作假期,我11月的專注力在阿帕拉契山徑與桶后林道間度過,以一個步道幼幼班成員的身分,從投影片開始進入山林,試著去了解國外志工的熱情,是用什麼燃料去持續,也試著從這山發點,進入我所出生的台灣。

一人簡單的夢想,累積志工熱情成真

阿帕拉契山全長約2150英哩,大約是台灣長度的8.5倍。將這麼長的山徑連接起來的想法,開始於Benton Mackaye。他希望能構築在山稜線上行走的通道,豐富人門的休閒生活,改善都會生活的步調。夢想的開始往往都很單純簡單,但經歷的過程卻是需要許多人的心思和力量去完成。座談會中邀請到阿帕拉契山徑協會(ATC)領隊Christine Hoyer將該協會75年的經驗在一天裡分四主題呈現。 

組織面向

ATC的組織目標為:「阿帕拉契步道全徑應該永遠保持明顯、開放且適合健行的狀態;步道的踏徑需輕微地通過土地,對於自然環境的干擾應減至最低;步道的標示與清晰度應讓通行者有一定的舒適度,同時也要和諧地融入自然環境。」

為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經營:步道的持續發展維護與推廣、步道的管理、教育與資訊的提供、會員的服務、拓展與資金籌募,以及因此產生的行政工作。 

合作模式

阿帕拉契山徑步道穿越了7個幅員廣大的國家森林,包含了美國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國有林地,幅員廣大,相關單位眾多,要整合以共同經營,想必有良好的合作模式。ATC結合了不同機構與志工組織進行管理工作,與各單位協調劃分負責任務,以簽訂備忘錄的方式進行合作。與各主管機關、非營利或營利單位亦建立合作,將資源擴大而非競爭。 

領隊核心 

志工們從各方而來,抱持著不同的心態來做步道維護的工作,連結人與事情及人與人的中心,就在領隊身上。ATC隊領隊的徵選很嚴格,領導力為主要考量點,主要領隊都是從志工中挑選出來的。領隊在志工服務中有五大基本原則必須遵守:威信、創新、激勵、安全並且要估計合理的工作量。一切制度在時間的累積和標準作業流程的建立都有些遵守原則;但是每一梯次不同的志工,不同的狀況,都要給志工很正面的工作經驗,就會是一大挑戰。Christine Hoyer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講很多的笑話!」在過程中領隊在氣氛的營造花許多心思,去了解每位志工的能力和需求,提供適合志工的學習及工作。 

志工管理與步道維護 

阿帕拉契山徑的維護的中心是在志工上,每年三個季節招募志工來做步道的整修。因此志工事整體的靈魂,從招募、帶領、管理、評鑑、再招募的循環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很謹慎。

與台灣大部分志工組織很不同的,第一次申請成為ATC的志工,除了填寫報名表以外,還必須有兩封推薦信,經過志工主任的評鑑後,才有機會在步道上服務。除了ATC的志工隊以外,各地方的志工組織也會有不同的工作責任,由各自單位做召募,但單位與單位間工作是不衝突的,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每一季召募而來的志工,由領隊的相處填寫狀況回報給志工主任,成為下一次志工申請的參考。只要沒有特別的狀況,志工再次申請的程序就會變得很簡單,以留住優良、有經驗的志工。

漂洋過海的經驗傳授

講了這麼多的理論,不如真的參加一次志工活動來的清楚。我到不了阿帕拉契山,所以到了烏來的桶后。這次的工作假期是由林務局委託清寰管理顧問公司辦理,將阿帕拉契的經驗在台灣用2天的時間試著操作看看。我們一群近20名志工,進入桶后,拿起鋤頭、十字鎬和超過一個人高的木頭進入下雨的山林,在泥濘裡完成期待中的目標。這次的活動分兩組,有三位老師當我們的領隊,包含了李嘉智老師、伍玉龍老師以及Christine Hoyer。志工們從團隊合作和成就感的醉意裡,忘記身體的疲憊,完成了許多事情。

工作假期結束回到工作崗位,辦公室裡的同事問著我用阿帕拉契山的經驗放到台灣,是否可行?我定格了5秒,想到活動中志工們的笑臉,好像可行;但想到自己招募志工的經驗,好像又不可行,一時間答不出這個問題。如果活動延長至5-10天,我就沒辦法把工作放一邊,去參加可能比自助旅行貴上許多的工作假期,連自己都沒辦法說服自己了。 運進步道是我們的第一個關卡,扛工具的扛工具,有人一人扛一跟木頭,有的兩人合力,照樣溯溪。

不過我還是樂觀的,至少我跟志工們的相處經驗、自己當志工的經驗,都讓我覺得一切很有希望。相較於ATC志工,台灣辦理的內容往往豐富得多,除了付出勞力的施作部份外,往往帶入生態旅遊。以這次桶后步道工作假期為例,晚上用餐過後大家到林間做夜間觀察,了解當地的生態。今年度TEIA的七股生態工作假期中,更將當地社區的文化與生活導入,進入社區與居民互動。我們將活動豐富度提高,但志工的招募卻不如ATC,加強民眾對工作假期的了解,進而接受這樣的休閒方式,可能會是現階段可以努力的方向。

畢竟台灣的工作假期只有4歲,步道志工的經營也才1歲,何必一定要急著要有75歲的智慧?逐步將這樣結合公益、深度旅遊的休閒方式推廣出去,運用國外的經驗,再累積台灣的歷程,相信台灣的工作假期也將會蓬勃發展。

參考網站:
台灣步道志工網

Top

 
 
  上海成立首個野生動物禁獵區
摘錄自2007年9月26日青年報上海報導

上海沿海灘塗一直是南來北往的候鳥們棲身的家園,春秋季在灘塗內覓食棲息的候鳥卻會受到偷獵者的威脅。昨天上午,南匯東灘成為上海首個「野生動物禁獵區」。今後,在「禁獵區」內捕殺野生動物到了一定數量,即便並非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也要追究刑事責任。

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崇明東灘和九段沙相比,南匯東灘的各項條件尚不足以列入自然保護區的行列,但是這裡也同樣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轉站之一,白鶴、小濱鷸等國家保護動物經常在這裡出沒,同時還有大量的野鴨等野生候鳥棲息。

過去在執法過程中,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遇到一個問題,由於南匯東灘並非自然保護區,執法缺少法律法規依據, 如果偷獵者並沒有捕殺國家級的保護動物,就無法對偷獵者做出嚴厲處罰。處罰就只是沒收偷獵者的工具、野生動物,並處以罰款,哪捕殺的野生動物再多,也只能抓了放,放了再抓。

南匯東灘是上海首個「野生動物禁獵區」,即只要有野生動物棲息、停歇、繁殖和活動的區域,均屬禁止獵捕野生動物範圍。因此設立禁獵區可以有效保護這些野生動物。

Top

 
 
  動物園食物不足 餓虎相殘
摘錄自2007年11月20日世界日報河北報導

在瀋陽市野生動物園由於經營不當,5隻東北虎日前由於饑餓而發生爭鬥,其中一隻被另外4隻活活咬死。被咬死的老虎是一頭成年雄性東北虎,10年前從外地引進,13歲,體重300多斤,之前一直和其他4隻東北虎放養在野生動物園內,從未發生過 任何衝突。至於這次發生爭鬥,瀋陽市野生動物園動管部副部長李文水說:「就是和饑餓有關」。

據瀋陽市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肉食類動物本來應該每天餵食,可是現在園裡只能保證3天餵1次,食物的質量也每況愈下。

Top

 
 
  西北大西洋赤蠵龜數量劇減 保育團展開保護行動
摘譯自2007年11月15日外電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環保團體Oceana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於16日為了西北大西洋中數量劇減的赤蠵龜(loggerhead sea turtle),而向聯邦政府請願,希望能夠停止此情況繼續惡化。其中,該請願書敦促國家海洋漁業局及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改變赤蠵龜在美國瀕危物種法案中的定位,即由原先的「受威脅物種」改為「瀕危物種」。另外,請願書亦呼籲政府加強保護赤蠵龜主要的繁殖海灘及棲息地。

其中,大部份造成赤蠵龜受傷之因素為商業用的捕魚工具,像是刺網、拖網及扇貝挖掘機等等。此外,海濱地區發展、污染、汽機車輾過、船舶相撞及赤蠵龜與龜蛋的捕捉等等亦威脅了其生存。

更甚者,許多海洋生物學家擔憂氣候變遷將會對赤蠵龜產生更大的影響。主因是氣候變遷可能會造成強烈暴風雨、侵蝕活動及海平線上升等影響海龜繁殖的情況發生。此外,也有可能改變洋流及遷徙路線,進而波及海龜的生存。最後一項原因則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促使海洋酸化,更進一步分解像是軟體類和貝類等海龜仰賴捕捉其生存之生物,因此改變了海龜的食物供給。

針對該請願書,美國政府有90天的期限對其作出回應。而瀕危物種法案要求國家海洋漁業局及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倘若科學證據足以證明行動為必要之情況下,獲准該請願。此外,加強保護及規劃主要棲息地也可能幫助赤蠵龜在氣候變遷造成的惡劣環境下生存。

參考資料:ENN

Top

 
 
  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找個家 台灣設中心 中國NGO靠自己
本報2007年11月15日高雄訊,陳誼芩報導

中國NGO參訪屏東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過去台灣在經濟起飛期間,對於自然保育並不重視,更別說是動物保護。由於世界人口增加,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以及土地開發造成棲息地的破壞,加上當時人們食補風氣盛行,曾發生當街殺老虎,及進口世界瀕臨絕種的小金剛事件,台灣遭到世界保育人士強烈的批評。

「野生動物保育法」的頒佈,政府宣佈各種野生動物進出口管制,除了挽救台灣走向負面的名聲,也為政府查緝、沒收非法擁有、走私或遭棄養的野生動物們,找到一個適當的收容中心。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

中國環境NGO代表14日下午參訪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這裡收養的動物包括紅毛猩猩、長臂猿、獼猴、馬來熊、台灣黑熊、雲豹、老虎……等,共200多種,800多隻。該中心研究助理潘怡如說:「每一隻動物都是一個故事。」

潘怡如指出,過去經濟發達、還沒開始講求動物福利的年代,很多人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和新鮮感,從國外引進小紅毛猩猩飼養。潘怡如說:「1隻紅毛猩猩的背後代表的是數個生命的消失。」要捕抓1隻小紅毛猩猩,必須先殺死2到3隻保護牠的大猩猩,且在海運來台的過程中,平均每4隻只存活1隻。

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面積大約4公頃,共有30多名照護員,經費主要來自中央政府補助,一年約4000萬元。

重慶市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台灣有這樣官方支助的野生動物保育中心,對來自中國的保育人士來說,相當羨慕。重慶市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長期在長江三峽庫區進行黑葉猴和金絲猴的保護調查,他也成立了一個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有100多種、200多隻野生動物,但只有2名工作人員負責。中國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補助,且必須繳交地租給政府。吳登明表示,中國大陸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多是宣示性質,實際上根本沒人管。

台灣的哺乳類野生動物也有相當出名的特有種。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吳幸如,專精於台灣山豬的研究,她向中國的NGO代表介紹台灣長鬃山羊、台灣水鹿、台灣黑熊等概況。王幸如指出,台灣在野生動物保育議題上,仍有相當多問題,例如對於明星物種的特別偏好,造成的物種歧視;此外,缺乏人才的投入。目前有生物背景的人才大多投入生物科技領域,較少人朝向生態保育發展。這也是野生動物保育很大的危機。

Top

 
 
  加拿大削減預算 野生物保育計畫堪憂
摘譯自2007年9月20日ENS加拿大,渥太華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洲伶狐被列入聯邦瀕臨絕種動物名單內 (照片作者 : W. Lynch / 來源提供: Parks Canada) 根據一份由《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取得的內閣文件,加拿大政府已決定削減80%該國環境署投入氣候變遷計畫的開銷,並有意降低40%其他部門擬用於氣候變遷計畫的預算。此外,環保團體表示,聯邦政府部門的野生生物保育計畫也慘遭凍結。

儘管如此,由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領軍的保守黨政府,對於此次削減預算的行動仍未致一詞。

「原先以為削減預算只是謠言」,加拿大野生生物聯盟(Canadian Wildlife Federation)計畫暨通訊執行長保加納(Sandy Baumgartner)說,「但如今我已透過受到波及的人證實確有此事。這使部門每個單位都受到了影響。」

麥加迪說,倘若如報告所述,自由保守黨將保育濱危物種、科學研究及侯鳥保育等計畫的資金,用於氣候變遷計畫。這樣的行為實在是令人髮指。

「以數目為衡量健康指標的候鳥保育計畫,其預算減少50%」,他進一步提到,「此外,一項國家野生保育區的預算,主要是保護野生生物及鳥類主要棲息地,更是從原先的190萬美元砍到完全沒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論壇:奈波水、海洋深層水和抵制瓶裝水運動
作者:林子淩(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

近來,飲用水的問題似乎成為台灣消費大眾關切的新聞。先前海洋深層水事件喧騰一時,公部門提供錯誤資訊,業者誇大商業宣傳與未經查證的醫療神效,遭到媒體大幅刊登後,還花下三十億元大告特告媒體。就在法院傳喚之際,所謂奈波水事件發生,又有所謂的見證者以喝奈波水減肥成功和假台大教授在電子媒體上大肆宣傳療效。不管是公部門或是業者為什麼會一波波的為了一個很簡單的「水」,要如此大費周章呢?背後的原因實在值得消費者再仔細的看清楚。

其實,這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瓶裝水」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而且這個可以說是低成本高利潤的穩賺生意,因為每個人每天都得要喝上幾千cc 的水,不要說整個地球村,只算台灣2300萬人,如果一個人每天一瓶就好,那就有多少商機。一瓶海洋深層水製成的瓶裝水成本接近個位數,但是市面上的售價卻高到幾十塊新台幣,而奈波水更高達百元的天價。其實,根據國外的調查,全世界瓶裝水消費量驚人,並以每年近10%的速度遞增。2004年全世界瓶裝水消費達到了1,540億升。而每年用於購買瓶裝水的花費高達1千億美元。光是美國人在2006年就喝掉了312億升水, 銷售經金額高達到108億美元,這樣如此龐大的誘因,海洋深層水、奈波水,不管公部門和業者如何去修補之前所做的錯誤,一定是要堅持繼續推,不是嗎?

根據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 EPI)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瓶裝水第一大消費國美國,2004年消費量達260億公升,其次是墨西哥的180億公升,中國、巴西緊隨其後,接近120億公升, 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年消費量也超過100億公升。儘管業者做足了宣傳號稱瓶裝水比自來水更衛生、更有利於健康,但事實上,很多瓶裝水源於自來水,僅有的區別就是在其中加入了對健康沒有什麼明顯益處的礦物質。連飲料界的龍頭可口可樂都承認他們所販賣的瓶裝水只是一般的自來水就可見ㄧ般了。

除了水的問題之外,裝水的透明瓶子問題就更大了。 裝水的塑料瓶通常是從石油中提煉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噴塑而成,全球瓶裝水每年消耗27萬噸塑膠,光是美國用於瓶裝水的塑料原料每年就超過150萬桶石油,相當於10萬台轎車一年的用油量。更讓人驚訝的是從生產線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段的過程,包括輪船、火車、飛機或汽車等運輸工具所消耗的能源,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每升進口礦泉水都需要耗費250毫升石油。也就是說,你每喝一瓶進口水都等於喝掉1/4瓶石油!

當水喝完之後,瓶裝水所產生的塑料瓶垃圾更是令人頭痛。雖然可以經由回收制度去回收空瓶,但根據美國容器回收研究所統計, 80%的塑膠水瓶沒有回收而形成了90萬噸垃圾,以焚化方式,它們會產生諸如氯氣等有毒物,以掩埋方式,則需一千年後才會產生微生物分解效應。實際上, 40%美國的瓶裝水瓶出口到中國去回收,你說台灣不會受到影響嗎?

台灣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在便利商店就可以很容易買到瓶裝水,卻不知道一瓶瓶裝水背後所將會帶來的環境災難。更是諷刺,當今年八月份全球許多地方因面對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環保壓力,許多民眾反對使用瓶裝水發起 「抵制瓶裝水運動」,台灣公部門卻還在為瓶裝水穿上「藍金產業」的糖衣,迷或消費大眾!卻不知道效法美國舊金山市禁止政府官員使用財政資金購買瓶裝水, 而鹽湖城的市長更要求官員不得在政府會議中提供瓶裝水。而紐約市百萬居民更發起街頭運動,號召居民使用該城著名的公共水源。

記憶中,從前在台灣還未高度發展的年代,許多人家外頭都會放著ㄧ個茶壺,上面寫著「奉茶」,讓路過的人、門庭前玩耍的小孩、打完籃球的青少年、還是在日燄下辛勤工作的農夫喝上一口解渴的茶水,那種不求回報的人情味,才是「水」美的感覺。為了大地、為了海洋、為了永續台灣的自然,為了台灣的孩子們,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思考發起抵制瓶裝水運動,找回水美的感覺呢?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