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品潔(靜宜大學生態所研究生)
臺灣有許多前人留傳的生活智慧,對後人貢獻良多,工程只是生活智慧與文化的一部份。從這些工程看見先民對於環境的感情與謙卑。

《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中(註3),也有許多客家先民將生態智慧融入工程技術當中的例子。作者張文亮教授在宜蘭枕山的馬藻水道,發現當地農夫與水道裡馬藻的互動關係。生長叢密的馬藻可能會阻擋河水流進水門,但當地農夫並未將長滿水道的馬藻除去,反而是用腳將馬藻踩低一些,不阻塞入口即可。
為何當地農夫不將馬藻除去呢?原來一大片的馬藻讓適合緩流的水生物獲得依附的機會,也可使得泥砂沉降下來,不會直接沖入農田的渠道。
精采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