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2.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會於3月選舉期間推出「選舉,幹什麼!?」專題,請密切注意!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聯合國警告:氣候變遷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一群被補獲的鮪魚。圖片來源:NOAA
【相關連結】

綠島魚群暴斃原因 仍是謎

加國冷天氣有助北極海冰

暖化範圍擴大 南極海域溫度上升

暖化致珊瑚白化? 義研究:防曬油恐加速珊瑚死亡

當馬英九、謝長廷為了「海洋興國」或「海洋立國」政策,互相吐槽;國內媒體大肆報導大陸觀光客搭乘的海洋迎風號靠岸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對原本已受污染、外來種入侵和濫捕所害的魚種,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研究報告,10-15%海洋受氣候變遷影響甚鉅,遠超過先前估計;而且受影響的區域正是「全球重要漁場」,包括當前最有經濟價值漁場的7.5%。聯合國緊急應變小組為此提出另一份報告,名為《 死水之中》(In Dead Wate),首次具體揭示這些環境危害因子對海洋造成的多重衝擊。精采內文

 
 
  各行各業:擅用維基新科技 做環保真的很簡單
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作者:Karen Christensen(波克夏出版集團 執行長兼總編輯)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Al Gore)和許多科學家一起合寫《不願面對的真相》大量引用研究數據與影像對比,使得每個觀眾或讀者既驚訝於地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似乎」已經不容忽視。

那麼,有沒有讓人可以樂在其中的環保生活方式呢?當然有。這就是波克夏出版集團(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的執行長兼總編輯,凱倫•克莉絲汀森(Karen Christensen)。

身為關心地球生態永續發展的領導作家之一,凱倫在1989年到1990年間寫了《家庭生態學》(Home Ecology: Simple and Practical Ways to Green Your Home)這本書,在書中凱倫教導我們每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人類與其他物種的衝突越演越激烈,誰也不會想到居住在人煙稀少北極圈的北極熊,居然會因為科學研究站噪音的影響而有了傷人舉動。而在台灣,農夫與鳥類、彌猴等野生動物的爭戰總是年復一年的上演。強勢的人類該如何才能與其他生物達成平衡呢?或許訂定相關保育法律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相關新聞】

金門人鳥大戰 開炮掛網救農漁

南非13年來首次允許殺戮大象

噪音改變習性 抓狂北極熊殺人

14種野鳥踢出保育名單?愛鳥人士不平

諸羅樹蛙列保育 台灣彌猴降級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離島圓夢曲:離島冬天不寂寞──澎湖長居觀察筆記
澎湖元宵節傳統乞龜活動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8年1月,因為執行計畫的關係,我來到澎湖馬公。雖然計畫的場域是在望安鄉的東西嶼坪,但是當地居民為了生計或是求學,大多數都已遷居在馬公市,為了多瞭解嶼坪居民的想法,我開始在馬公長居。

生態旅遊強調的精神之一,就是當地居民的參與。因此,在規劃嶼坪的生態旅遊發展計畫時,我們一直很在意居民、相關團體與業者們的想法。我們拜訪設籍東西嶼坪的居民,多了解嶼坪的資訊,及居民們對未來發展旅遊的參與意願;也與澎湖在地民間團體、旅遊業者、政府相關部門接觸,了解各方意見與建議,並協力思考經營嶼坪未來發展生態旅遊的方向及可行性…精采內文

 
 
  焦點新聞

 

Top

 
 
  生質能源加速生存危機 供需失衡造成糧價高漲
作者:蕭代基(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環境與能源問題的核心與能否永續發展的重點,更是全球各國的共同問題。以能源安全為例,原油價格在過去6年內飆漲5倍,自2006年創下每桶78美元的高峰後,雖曾短暫回檔,但至2007年年底時已接近100美元的高峰,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07年7月上旬發表 2012年中期展望報告,預言5年內全球就將面臨石油產量不足、無法應付市場需求的石油危機。

在此情況下,世界各國都急於尋求解決之道,最新的熱門答案是種植作物生產生質能源以取代化石能源,但是很不幸的,這似乎很好的想法卻會使人類加速陷入不永續的困境。

 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全力推廣發展生質能源。首先,歐盟規定至2010年車輛燃料的6%必須是生質能源,此比例在2020年須提高到10%,為了滿足此需求,歐洲國家已經大量自巴西、阿根廷、印尼與馬來西亞等熱帶國家進口以大豆或棕櫚油為原料的生質能源。接著,美國於2007年12月通過法案要求在2022年前生質燃料的使用量應增加6倍,美國生產的乙醇主要原料為玉米。巴西自第1次能源危機起便積極推動生質燃料,是全球第1個使用酒精燃料的國家,主要原料是甘蔗。

雖然目前的全球生質能源產量僅為全球汽車燃料消費量之1%左右,但是此新政策的不良影響已經逐漸顯現,主要是糧食價格之高漲與環境之破壞。自 2006年5月開始,美國芝加哥的玉米、黃豆、小麥期貨價格開始上揚,2007年1月數萬墨西哥人民上街示威抗議玉米價格大漲,自2006年11月至 2007年11月,1年來玉米期貨價格漲幅46%,小麥漲幅56%,黃豆漲幅45%,使得更多低所得者無法買到足夠食物,造成前所未有的全球糧食危機。

  此外,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以種植作物生產生質能源是不環保的行為,除了作物栽種、能源轉化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化石能源之外,種植作物所使用的化學肥料、農藥也會污染土壤及水資源,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rutzen與其研究團隊於其2007年論文指出,油菜籽和玉米製造的生質燃料,在溫室氣體減量上並沒有正面的貢獻。

甘蔗園 雖有糧食與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但是造成這些負面影響的生質能源卻無助於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問題之解決,一方面,再生能源的產量無法滿足現代的經濟體對於能源的巨大需求,若美國全國的玉米產量都用以生產酒精,僅能替代12%的汽車燃料;若我們將種植作物生產生質能源所投入的能源與水、人力、土地等資源納入考量,則生質能源更不是具有能源效率與經濟效率的選擇。諸如大豆、油菜籽、向日葵、蓖麻、小麥、甜菜、玉米和甜高粱這類的能源作物,其能源產出投入比值雖然可以大於1,但也與1相去不遠,因此能從中獲得的淨能源相當有限,若進一步考量能源以外的投入成本之後,其高額的生產成本使得生質燃料的市場競爭力甚弱。

因此,現今生質能源之蓬勃發展都是在各國政府之生產補貼政策與限制進口或高關稅保護政策之下之產物,現今之生質能源貿易障礙很高,OECD國家的酒精關稅介於6%至55%之間,生質柴油較低,介於0%至7%之間,此外亦有許多非關稅障礙,如海關衛生檢查程序與標準、物理化學標準、及有關生質能源之生產方法是否合乎永續性的法規等等。

歐盟認為歐洲國家應該降低與消除生質能源的貿易障礙,以鼓勵自開發中國家進口便宜的與乾淨的生質能源,因此有人認為生質能源議題可能有助於WTO杜哈回合談判之恢復。不過由於生質能源的能源產出投入比值原來就不高,若再計入跨國運輸所耗費的能源,則其進口品的能源產出投入比值將更小,甚至可能低於 1,因此基本上,生質能源不適宜遠距運輸與國際貿易,應該就近消費。

因此,在降低與消除生質能源的貿易障礙之同時,必須消除生質能源生產補貼,否則,在沒有貿易障礙,但仍有生產補貼的情況下,會造成扭曲的生質能源生產與貿易,更不利於能源、經濟、環境與社會之永續發展。更進一步的最佳做法是課徵化石能源稅、提高化石能源價格,以降低化石能源需求量,同時使得具有能源效率與經濟效率的生質能源自動地投入市場。

※ 本文同步刊載於2008年02月23日工商時報

Top

 
 
  金門人鳥大戰 開炮掛網救農漁
摘錄自2008年2月26日中國時報金門報導

有「鳥類天堂」之稱的金門,已發現紀錄的各種鳥類就有近3百種,賞鳥成為當地重要觀光資源,但鳥群吃魚也吃農作,氣壞收成不好的民眾,使出各種方法驅趕,天天上演「人鳥大戰」。

位於大陸弧形沿岸中間地帶的金門,係候鳥南來北往必經的路徑之一,鳥種呈現豐富多樣化,加上遼闊台灣海峽的隔離,有些鳥種為台灣所未曾紀錄,或極少發現。近半世紀的海岸軍管,一般民眾不能隨便下海,也讓金門鳥類的棲息環境,意外受到保護,即使解嚴開放觀光,仍因海岸雷區的阻絕,甚少遭到人為干擾。以每年南下度冬的鸕鶿為例,數量就高達8千至1萬隻,晨昏列隊飛行的熱鬧畫面,被譽為世界級生態景觀。

但為數可觀,且不乏珍稀的鳥類,卻未必都受到歡迎,因為鳥群覓食,有的在魚塭吃掉魚、蝦,有的在田間啄食高粱穗粒,變成農友和養殖戶的頭號大敵。不甘心鳥群搗亂的農友,有人在田間大張鳥網,管你留鳥、候鳥,或陸鳥、水鳥,落網後日曬雨淋,統統變成不成「鳥」樣的乾屍。有人則敲鑼打鼓,甚至還自製「定時炸彈」,搞得平疇綠野也炮聲隆隆,一片肅殺死寂氣氛。

針對金門候鳥過境帶來農作損失,內政部研議成立防治鳥類危害工作坊,並與縣府共同研擬相關防治及補償方案,希望終結「人、鳥大戰」,營造和平相處的新環境。

Top

 
 
  南非13年來首次允許殺戮大象
摘錄自2008年02月25日BBC中文網報導

南非表示該國13年來將首次允許殺戮大象。南非政府在25日發表的聲明中稱殺戮行動是為了控制大象的數量。自從該國在1995年禁止殺戮大象以來,在其境內的大象數量從8000頭增長到2萬頭。

這些動物保護人士已經威脅說,要呼籲對南非旅遊業的杯葛以及對此措施採取法律行動。

南非環境事務及旅遊署部長范沙爾奎克在聲明中說,殺戮大象是最後的一個辦法,而且這要遵守嚴格的要求才會得到允許。他還說,也可能會使用其它的辦法,其中包括更好地經營圈養大象,轉換棲息地以及大象節育等。范沙爾奎克表示,這次殺戮是在諮詢過各方,討論了各可能性之後才做出的。這一殺戮決定將會在5月1日生效。

生活在大象棲息地附近的居民抱怨:大象非常危險,他們食用糧食,並和居民搶水喝。但是動物權利保護組織表示,大象已經有很強的認知能力,以及高度的自我意識。而這一計劃就相當於對大象的謀殺。

Top

 
 
  噪音改變習性 抓狂北極熊殺人
摘錄自2008年2月23日華視新聞報導

在挪威北極圈的斯匹茲卑爾根島上,平靜的小鎮,竟然連續發生三起北極熊攻擊事件,造成兩個人死亡,研究之後發現,對聲音極為敏感的北極熊,因為受不了附近科學研究站長期發出的噪音,加上生活環境遭到人類污染,改變了牠們的習性,才會兇性大發。

狗兒像發了瘋似的狂叫,正當大家還來不及看清楚是怎麼回事,一個巨大的白色身影,用力一揮,已經把狗給擊倒在地,北極熊突然闖進科學工作站,為了自保,研究人員只好拿起槍,殺死這隻年輕的小北極熊,而這已經是當地第三起的北極熊攻擊事件,就在不久前,才有兩位北極女研究員,和兩名登山客,同樣遭到熊掌攻擊,造成兩死兩重傷。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平常看起來溫馴的北極熊,突然發狂攻擊人?研究人員發現,在挪威的北極圈,越來越多的研究站設立在那兒,為了研究北極圈的天氣和地理狀況,還有飛機場和工業區,但其實北極熊對這些聲音的敏感度,遠超過人類的想像。  

人類聽不見的低音波,北極熊卻能聽得相當清楚,更別說連人都覺得吵雜的噪音,這些,對北極熊而言,更是一大威脅,長期暴露在噪音底下,讓北極熊變得焦躁不安,加上環境污染,海豹吃了毒魚,北極熊再吃毒海豹,食物鏈的影響,讓熊媽媽生下的小熊,天生性情就比較暴躁,當遇到人類大聲尖叫,或拿槍攻擊,牠們自然視為威脅,兇性大發,悲劇就這樣發生。

Top

 
 
  14種野鳥踢出保育名單?愛鳥人士不平 農委會:尚未定案
摘錄自2008年2月21日東森新聞台北報導

台灣的保育鳥類出現排名大變動!農委會新修訂的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共有14種鳥類被踢出保育名單,其中有6種都是台灣特有種,名單公佈後也引起愛鳥人士的質疑。農委會表示,新版名單將先預告7天,接受各方提出意見,一個月後才會正式公告。

根據農委會預告修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共有14種鳥類被剔除,台灣特有種鳥類占了6種,分別是金翼白眉、藪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栗背林鴝及紫嘯鶇。

此外,原本可望在今年成為台灣第18種特有種鳥類的小翼鶇,也在這次名單中被排除,其餘被剔除者還包括紅頭山雀、灰喉山椒鳥、灰山椒鳥、喜鵲、翠翼鳩、黃胸青鶲、松鴨等。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林憲文表示,是否該納入保育鳥類,應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調查,不能只靠感覺去評斷;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上當時會有一些約束和要求,但如果保育鳥類被降級,也許開發就比較容易了!

在新的保育名單中,有「神話之鳥」稱號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由一般野生動物升等為保育類,列名「瀕臨絕種」的第一類保育動物,還有黃鸝鳥和草鴝,也提升保育等級為瀕臨絕種動物。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新修正的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先在網站上預告一個月,聽取各方意見後才會公告,目前尚未定案

Top

 
 
  諸羅樹蛙列保育 台灣彌猴降級
摘錄自2008年02月21日原住民族電視台北報導

13年前、在嘉義發現的諸羅樹蛙,因為人為開發,現在數量剩不到2萬隻,等了好久,農委會林務局終於把牠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來保護。不過原本是第2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台灣彌猴,因為數量增加,所以這次被降級成第3級。

叫聲清脆,全身也青翠的諸羅樹蛙,有著圓滾滾的眼睛,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1995年被學者命名發表,不過因為棲地被破壞,數量逐年減少,等了13年,農委會林務局終於決定把牠預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第2級珍貴稀有的物種。

只要林務局一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將來獵捕宰殺諸羅樹蛙,可會被處6六個月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到100萬元的罰金。不過當地環保團體認為,除非現在台南縣政府把諸羅樹蛙的棲息地、三崁店糖廠列為保護區,否則還是有危險。

相較於全台數量剩下不到2萬隻的諸羅樹蛙,要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台灣彌猴因為數量明顯成長,甚至被農民抱怨破壞農作物,因此這次也將公告,讓牠從保育類動物的第2級,降為第3級。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