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我們正在徵求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中華鯨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千里步道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立委修法開放「自用」狩獵 未過關

台灣的長鬃山羊(圖片來源:農委會)
【相關連結】

我們的島:獵人的現代組曲

在獵場裡 不敢說出植物的名字

2005年的丹大狩獵紀事

野生動物保育推手:林曜松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孔文吉等立委希望開放原住民「自用」狩獵,並將核准機關從林務局改為原民會,最後在多位立委與保育團體反對下,修法並未通過。民間團體認為,原住民狩獵文化值得尊崇,但若貿然放寬法令,恐怕給予盜獵者更多合法化的空間,修法前應多徵詢各界意見,謹慎為之。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認為,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原住民立委提此修正案有其正當性。他認為在「永續利用」的前提下,應將原住民「自用狩獵」另立條文規範。他進一步指出,「自用」與「傳統祭典使用」有明顯差異,狩獵數量也有不同,不該混為一談…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花朵掩映下的浙江汙染
浙江杭州雖然表面上一派繁花似錦,但深層次的汙染問題仍在持續。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作者:馮永鋒(光明日報記者)

有人說,中國東部經濟發達,所以環境保護肯定做得不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記者最近到浙江杭州蕭山區的南陽化工園區進行的一次採訪,看到的現象卻是,雖然表面上一派繁花似錦,但深層次的汙染問題仍在持續,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浙江省蕭山市的南陽化工園區,是浙江省最早的一個鄉鎮工業園。由於多年來對當地的環境汙染嚴重,近十年來,一直被媒體持續曝光。地方政府多次表示要治理,要求到2007年底前全部搬遷,企業也承諾要達標排放。可2008年4月23日,當記者到達園區所在的南陽鎮塢里村時,沒有看到任何動遷的跡象…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關燈後的舞台上表演著夜光劇。

 


全球暖化導致海水上升,令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擔心遭淹沒,開始尋找地方安置居民。 為避免暖化持續下去,有千名科學家呼籲美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一般 民眾可以響應夏至關燈活動,提醒政府提出更好的對策因應暖化。

關於日常飲用水部分,為了喝一杯RO逆滲透飲水機的水,必須浪費兩杯掺有雜質的水,在高雄就有大學為此展開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另外,據英國媒體報導,自來水加氯消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化學物質,與新生兒出現先天性畸形明確存在關聯,這問題值得政府單位多加留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入報導:從綠色財政談永續發展──北京可持續發展論壇紀實
「2008可持續發展論壇──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圖片來源:城國斌
作者:城國斌(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綜觀這一場兩天的論壇,是一場幾盡「全方位」的金融方式促進永續發展的辨思,從「小額信貸」:鼓勵更多中國農民可以發展自有事業;中國國務院談「綠色金融」:2007年設立環保總局,統籌一切與環境相關的事務,甚至也將主導綠色相關的金融/保險商品的推出,而未來政策將鼓勵更多類似西德在1974年成立的「生態銀行」;邀集清潔發展機制(CDM)相關的企業,提供具體可行的減碳、廢棄物處理方案;也邀集了從事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的人士,提供有心想成立相關事業的人集資上的實務建議,可說是面面俱到…精采內文

 
  環境日特輯:企業推動環保 要求碳揭露
2008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踢除舊習,邁向低碳經濟」。圖片來源:UNEP
作者:嘉鼎資本管理集團研究部

根據2007年10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企業相信,美國政府將立法解決溫室氣體對氣候變異造成的問題,再加上各國領導人正加速催生國際條約,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愈益嚴格的法規,將可能使供應鏈中各類企業成本上升,所以包括寶鹼(Procter & Gamble Co)、聯合利華(Unilever PLC)、特易購(Tesco PLC)、雀巢 (Nestle SA)、帝國菸草(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和吉百利 (Cadbury Schweppes PLC)等在內的全球性大型企業,開始聯合起來向自己的供貨商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公佈碳排放的相關數據,以表示他們正為緩解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精采內文

 
  論壇:惡質立法將讓野生動物面臨浩劫
山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作者:關懷生命協會

一向以來,原住民文化與動物保護之間的平衡,是大家企求的目標。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21條條款,就是專為原住民文化所訂定的條文。根據該條款表示:基於尊重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原住民的狩獵行為,且不受該法其他條款的限制。

但是,立法委員孔文吉等22位委員進一步擬具「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1修正案,提交6月4日的經濟委員會審查該條第1項增列「在原住民族地區」及「自用」;並修正該條第2項之核准機關為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淪為備查的單位,意圖擴大原住民狩獵的權限,大開方便之門…

精采內文

 
 
  立委修法開放「自用」狩獵 未過關
本報2008年6月5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4)日上午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孔文吉等22名立委希望可以開放原住民「自用」狩獵,並將核准機關從林務局改為原民會,最後在多位立委與保育團體反對下,修法並未通過。民間團體認為,原住民狩獵文化值得尊崇,但若貿然放寬法令,恐怕給予盜獵者更多合法化的空間,修法前應多徵詢各界意見,謹慎為之。

孔文吉認為,現行「野保法」只允許原住民「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狩獵,已抵觸原住民族基本法。中華鳥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猛禽研究會等多個保育團體獲知,認為貿然修法開放「自用」狩獵,等於無限放寬,恐引發山林浩劫,因此發出連署行動,遊說立委徐中雄、丁守中、翁金珠、田秋菫、林淑芬、林滄敏等人出面反對,最後表決時,反對票居多,修法議案未過。

永續生態旅遊協會賴鵬智認為,原住民生活與傳統文化需求是大家應當重視與尊崇的,但生態保育業務也不能因此全面退讓,在山林盜獵情形嚴重的今日,修法只是讓盜獵化暗為明,若加入「自用」狩獵,將使台灣野生動物面臨浩劫。

田秋堇則認為,現行法案對狩獵規定已考慮到原住民傳統文化,且法律已放寬原住民狩獵的規範,並降低違法的罰則。相較於一般民眾違法獵捕需處以6萬至30萬元的罰款,原住民則首次違反不罰、再犯處1千至1萬元罰緩。

針對此項修正案將原本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改為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原民會。農委會林務局官員也表示,現行條文規定「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已顧慮到兩機關的協調機制,建議維持原案,不需再修法。

基於永續利用的狩獵 宜另立條文規範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則認為,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精神,原住民立委提此修正案有其正當性。他認為在「永續利用」的前提下,應將原住民「自用狩獵」另立條文規範。他進一步指出,「自用」與「傳統祭典使用」有明顯差異,狩獵數量也有不同,不該混為一談。裴家騏提到儘管昨日修法未通過,原住民「自用狩獵」的情形,仍應被重視。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拔尚表示,棲地破壞才是對摧毀野生動物的元兇,而非狩獵行為,他強調野生原住民狩獵依循與山林相互依存的法則,「保育才得以自用」。他也認為野生動植物的採集管理,應該搭配「共管制度」,由原住民以永續利用的方式在地管理。

法規小百科

  • 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1:「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17條第1項、第18條第1項及第19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其申請程序、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1條之1規定:「原住民族違反第21條之1第2項規定,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獵捕、宰殺或利用一般類野生動物,供傳統文化、祭儀之用或非為買賣者,處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但首次違反者,不罰。」
  •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下列非營利行為:一、獵捕野生動物。二、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三、採取礦物、土石。四、利用水資源。前項各款,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

Top

 
 
  透視中國環境:花朵掩映下的浙江汙染

作者:馮永鋒(光明日報記者)

中國一些地區已展現出了一片經濟繁華的景象,但這些發展的代價是什麼呢?馮永鋒從中國東部的漁民那裡了解到當地居民對經濟開發區汙染的憂慮和不滿在與日俱增。

有人說,中國東部經濟發達,所以環境保護肯定做得不錯。事實是怎麼樣的呢?記者最近到浙江杭州蕭山區的南陽化工園區進行的一次採訪,看到的現象卻是,雖然表面上一派繁花似錦,但深層次的汙染問題仍在持續,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野花與化工廠

浙江省蕭山市的南陽化工園區,是浙江省最早的一個鄉鎮工業園。由於多年來對當地的環境汙染嚴重,近十年來,一直被媒體持續曝光。地方政府多次表示要治理,要求到2007年底前全部搬遷,企業也承諾要達標排放。可2008年4月23日,當記者到達園區所在的南陽鎮塢里村時,沒有看到任何動遷的跡象。

1997年前後,塢里村的土地陸續被地方政府強行徵用,建設成了南陽化工園區,伴隨著化工廠、電鍍廠、彩鋼廠、熱電廠等工廠陸續上馬。很多村民卻因為徵地「連口糧田都給賣掉」。失去土地的村民,一個三口之家一年僅能得到1200元左右的「生活費」,平均每人每天一塊錢。

塢里村村民邵關通對土地改性、小化工廠肆意汙染表示出了強烈的憂慮,可是他不識字,無法用「文化的方式」表達他的抗議。有一天晚上,他和妻子韋東英商量了許久,最后決定,由韋東英開始記「抗汙日記」,拍企業排汙的照片,並與其他村民代表一起,共同主張村民的權利,要求企業要麼治理汙染,要麼關閉搬走;要求政府要麼搬遷村民,要麼搬遷工廠。

韋東英鋪開一張「蕭山區水利圖」。圖片來源:中外對話坐在她的家裡,韋東英鋪開一張「蕭山區水利圖」,「持續的舉報一度引起了媒體的重視,但根本問題從來沒得到解決。相反,我們蕭山區幾乎都變成了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和開發區,農民都失去了土地,土地都被嚴重汙染。農民即使有土地,種出來的東西也沒人敢吃。」因為工業園區的汙染,韋東英曾多次到北京和一些環保組織交流。

春夏之交,正是浙江野花盛開的季節。自「新陽化工」進駐之後,南陽化工園區陸續建設起了20多座工廠。記者在村裡,逐一查看各工廠的排汙口和煙囪,每一個工廠前面,都有野花開放,從表面上看,河溝里、排放口里,並沒有韋東英拍攝的照片中所記錄到的那些各種顏色的汙水,水多半是清的,走得近一些,能聞到淡淡的臭味。

邵關通說:「現在他們都狡猾了,平常都收集在工廠裡,到了半夜再排放。我們這旁邊是錢塘江,半夜潮水上來,就把汙水帶走了。過去有記者來採訪時,他們在半夜蹲守,都能拍到排汙的現象。」

靠近錢塘江邊,有個「南陽汙水收集中心」,是在3年前建好的,目前基本處於半停用狀態。理想的情況是,各個企業的汙水收集到這裡,然後再運送到17公里外的城市汙水處理廠去,處理後再排放到錢塘江。但是現在,其中一半的面積上已經蓋起了一座化工廠。

豪華住宅與難聞的空氣

浙江人,尤其是蕭山人喜歡蓋房子。農民平時積攢的錢,都用來蓋房。因此在塢里村,許多農民的住宅非常豪華漂亮。

而這些住宅外的空氣卻一直非常難聞,都是各個工廠排出來的未經處理的廢氣混雜在一起的味道。記者只在這個村子呆了10個小時,到臨走時呼吸道已經能明顯感覺到非常不適,而這里的村民們經年累月就生活在這樣的空氣中

韋東英說:「過去有一些朋友來,張口就說,這裡不是人住的地方。可是,我們就住在這裡,如果這情況還不變化,我們還要這樣住下去。我們的子孫也都將住在這裡。」

韋東英家前面的院子里,種著很多種花果。

54歲的邵關通走到我身邊,點燃一根煙:「你看到那些石榴了嗎?它們馬上要開花了,紅色的,非常漂亮,但到秋天它們結的果子熟了之後,剝開皮一看,里面全都黑爛了。」他讓我再看那棵枇杷樹,「過去枇杷結的果子有雞蛋那麼大,現在只有鴿子蛋那麼大。」

枇杷樹和石榴樹的旁邊,是他們家的魚塘。那些化工廠、電鍍廠搬來之前,這個水塘用來養魚,家裡吃剩的東西,倒進去做餌料,一年能長一尺多長,放下去的螃蟹,也長得很快。但現在,魚塘裡什麼也沒有,「有那麼幾條小魚,天一下雨,魚就會死不少。可以想象一下空氣中有什麼東西被帶進了水裡。」

根據韋東英的統計,截至2007年底,不到10年的時間,患上癌症的村民有70多個。各種癌症都有,分布在幾乎所有年齡段。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干海峰,25歲就去世了,剛剛結婚幾個月。

但整個村莊都是沉默的,沒有人出來反抗。幾年前,村裡曾經推選出8個村民代表一起維護環境權利,如今許多人都不再堅持了。連韋東英都在退縮:「我家老邵過去一直擔任漁民聯絡員,可從2008年開始,漁政局就不讓他做了。也許哪一天,我們家打魚的資格證書也會給吊銷了。那樣生活就成問題了。」

圍海造田與錢塘江水質

杭州灣是錢塘江的入海口,呈一個巨大的喇叭型,江面越靠近海越廣闊。從1950年開始,政府大量鼓勵圍河造地。塢里村所在地,南陽化工園區所在地,全都是圍河造出來的。

因為上世紀50年代所規划的目標至今沒有完成,因此政府現在仍舊在杭州灣兩岸積極組織圍河造地工程。兩岸被圍走之後,錢塘潮的能量就被約束在狹窄的空間內,結果能量積聚之後,便對上游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去年觀潮時有人被潮水捲走,很可能與圍河造地有關。

因為造田的緣故,幾乎所有的堤岸都被水泥護坡固定住了,灘涂和海邊濕地都消失了。濕地喪失之後,對汙染的消納能力也在下降,所有的汙染,目前幾乎都依靠大海來降解,而江水的汙染卻在加劇。

漁民戴金海剛剛打魚回來,他告訴記者:「由於錢塘江汙水太多,有人說我們打上來的刀魚有味道,現在的價錢越來越低了。」

戴金海的漁船裡還「打」上來一只綠翅鴨。記者觀察發現它的生殖器裸露在外,口里不流涎水,這說明它不是被漁民用傳統的辦法給毒殺的,而很可能是喝了汙水致死。

但令人奇怪的是,2008年3月25日,環保局組織的一次檢測顯示,錢塘江的水質,已經是地表水一類水,也就是清潔度最高的地表水。

但是對於這個結果,邵關通並不認同。

邵關通一輩子在錢塘江打魚,他說:「過去我們打魚的人多,魚價便宜,我還蓋起了房子。現在,打魚的人少了,魚價貴多了,我卻連生活都很困難。過去魚多而大,而且好賣。現在魚少而小,還有各種古怪的的味道,我打上來的魚,韋東英都賣不出去。你說,這樣的江水,可能是一類水嗎?我們農民沒有辦法檢測,我們看到的就是錢塘江裡的現實。這個現實讓我們憂慮。」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6月4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擔心遭海水淹沒 吉里巴斯國尋找新家園
摘錄自2008年5月4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如果暖化問題沒有改善,海水繼續上升,50到60年後,吉里巴斯國就會全部消失,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擔心遭海水淹沒,開始尋找地方安置居民。

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正在紐西蘭參加「世界地球日」活動。他接受「新紐西蘭電視台」採訪時說,地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估計50到60年內,吉里巴斯可能被海水淹沒,因此要預做準備。

湯安諾說,他跟紐西蘭總理克拉克會談時,將要求紐西蘭增加吉里巴斯移民配額。他希望紐西蘭首先接收吉里巴斯工人,以便讓吉里巴斯人以技術工人身份,而不是以難民身份,進入紐西蘭。

吉里巴斯是由32個島嶼跟環礁組成,最高地點高出海面3公尺,全國人口10萬人。

Top

 
 
  千名科學家呼籲美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摘譯自2008年6月2日ENS美國,華盛頓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位於美國賓州的燃煤發電廠。圖片來源:ENS美國上千名知名科學家和經濟學家首度發表共同聲明,要求立法者立即就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制定相關政策,進而大幅減少排放量。

此份聲明選在美國參議院針對華納-李伯曼氣候法案進行辯論之前公佈,也成為美國科學家和經濟學者共同向美國政府發聲的首例。

由憂思科學家聯盟所號召的1700多位連署人,其中包括6位在科學和經濟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31位美國國家科學院成員,以及參與編撰2007年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氣候報告的100多位作者和編輯,IPCC在2007年與高爾同獲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此聲明提議美國政府應改善全球暖化污染,以2000年排放量為基礎,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而近期的目標則是在2020年將排放量減少15%到20%。同時要求美國政府樹立榜樣,讓全國民眾同心協力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此項聲明中除了列出全球暖化的科學佐證,科學在氣候變遷上的效用也迫使這些連署人就氣候變遷的潛在危機,向立法者提出警告,包括海平面上升、熱浪、乾旱、森林大火、冰雪融化、洪水和疾病,以及動植物絕種現象的惡化。

科學家和經濟學者表示,儘速針對全球暖化污染問題採取行動,是控制氣候變遷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若美國遲遲不採取行動,未來降低排放量的方法將更為激烈也更為昂貴。

而這些成本也將再加諸在適應氣候變遷的成本之上。

另一方面,科學家和經濟學者也指出,有效的減量策略也會帶動經濟成長,創造國內就業機會,保護公眾健康和加強能源安全。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節能減碳 6月21日夏至關燈
本報2008年6月5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城市減碳足跡」夏至關燈記者會,左為荒野秘書長施純榮連續舉辦三年的夏至關燈活動,今年邁入第四年。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昨(4日)表示,今年6月21日夏至關燈活動,將串連全台十縣市、以及東京、香港、北京等亞洲城市共同響應,希望可以號召百萬人共同參與。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施純榮表示:「排碳導致平均溫度升高2度時,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台灣平均溫度已升高1.3度。」2007年的夏至關燈活動,募集65萬人次關燈、70分鐘省下30萬度電,節碳187公噸。施純榮表示,關燈不只是一日儀式,要讓夏至關燈變成低碳教育與文化的開始。

施純榮指出,台灣一般家戶商業電力19%用在照明,而根據統計將近50%店家打烊之後,其實招牌燈和騎樓燈在非營業時段都是徹夜亮著,等於是多餘的能源浪費。」今年以「城市減碳足跡」為主要方向,又加上電費調漲,希望影響店家加入關燈行列。

台電也推出「全國節約用電競賽活動」,最高獎金可達50萬元。台電公共服務處副處長黃順義表示,希望藉由提供獎勵,教育民眾從日常生活做起。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詹炯淵也表示,台北的地標建築101、美麗華摩天輪以及小巨蛋電視牆,都會在6月21日夏至當天響應關燈活動。

關燈可以做什麼呢?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台十縣市舉辦不插電音樂會、夜間觀察、夜拍等活動,也在活動結束後,和國小學校推廣低碳暑假作業,希望度過一個節能減碳的夏天。有意響應夏至關燈活動的民眾,可上活動網站查詢。

Top

 
 
  回收水再利用 年省170萬水費
摘錄自2008年6月4日華視新聞高雄報導

飲水機按水,同學們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學校使用RO逆滲透飲水機,只要倒一杯水喝就是等於浪費兩杯水,因為一杯能喝另外兩杯就是有雜質不能喝的。為了不浪費水資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把飲水機過濾出來那兩杯,屬於有雜質的水,回收到集水管中,在統一集中在大型儲水槽,一天一台飲水機可以回收500公升的水,學校有140台,就有將近7萬公升的水,都可以拿來灌溉學校的樹木和綠地。

餐廳回收來的生活污水,就從這些灑水器噴出來,用來澆溉學校樹木,不要小看這些水,一天省下有5公噸。學校的餐廳、廚房和飲水機,都有過濾系統,把可以再利用的水回收,一年下來,這套省水系統,可以節省138180噸的,就省了1727250元。

而中山大學的陳教授發明這套節能監控系統,同樣幫學校省了許多錢,系統可以遙控每棟樓的中央空調,每當用電量快達到契約用量8279瓦的上限時,就會有警報系統,監控系統就能遙控關閉中央空調,這套系統讓原本一年電費要花9000萬元的大學,現在不會因為超過契約用量,要被罰款800萬元。

Top

 
 
  英大學研究:自來水中三鹵甲烷增加畸胎風險
摘錄自2008年6月4日中央社報導

媒體報導,研究顯示,懷孕時飲用自來水,可能造成胎兒罹患心臟或腦部嚴重缺陷的風險倍增。這項在台灣進行的研究已在英國引發關切。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學者針對將近40萬名新生兒進行研究,發現自來水加氯消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化學物質,與新生兒出現三種先天性畸形,明確存在關聯。

研究人員說,飲用水、沐浴水、游泳池,甚至是沸騰的水壺中冒出的蒸氣,都含有可能引發問題的化學物質三鹵甲烷(THMs)。

這項研究是在台灣進行,不過據了解,高達1/6的英國家庭接觸的三鹵甲烷含量,甚至比會引發問題的含量要高,這種化學物質的濃度在春天與秋天時特別高。

研究人員強調,要孕婦避免使用自來水,有點不切實際,他們並稱,責任在於減少化學物質含量的消毒程序上。

英國伯明罕大學進行的這項研究,比對胎兒先天畸形的詳細狀況,以及自來水中三鹵甲烷的含量。

針對近40萬名新生兒的分析顯示,出生在三鹵甲烷含量達8成的地區的嬰兒,心臟出現破洞缺陷的可能性較高,而含量達五成以上地區的新生兒,罹患唇顎裂可能性也較高。

這份刊登在「環境衛生期刊」的研究報告中說,這些新生兒罹患無腦症的可能性也倍增;無腦症患者的多數腦組織、頭骨與頭皮都消失。

先天性缺陷狀況很罕見,發生率僅佔新生兒2%,但在此項研究中突顯出的三種缺陷則屬最常見的缺陷。

據了解這些化學物質可能直接傷害胎兒,同時也會間接傷害母親的卵子。雖然研究並未證明這些化學物質會引起新生兒先天缺陷,但這也不是首次有研究指出兩者間有連結。

該報引述賈柯拉教授說:「我們的發現不只提供新證據,證明水加氯消毒可能引發先天缺陷,研究也認為,暴露接觸氯化副產品,可能是導致某些特定與常見缺陷的原因。」

賈柯拉教授說,水公司的解決之道,可利用消毒程序,將三鹵甲烷產生的數量降至最低。

該報引述他說:「水消毒的重要目的是要降低微生物量,並且降低胃腸嚴重感染。」

他說:「有些人宣稱,這是歷來推動最棒的公共衛生措施。我們討論的是很罕見的健康影響,風險增加的狀況也很溫和。」

他說:「我並不是主張要停止使用自來水,但我們必須知道,在全體人口的層面上,若干風險可能跟含量增加有關。」

受英國政府委託負責監控自來水安全的「自來水稽查局」說,該局自行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並未發現三鹵甲烷與先天缺陷間存在關聯。

Top

 
  深入報導:從綠色財政談永續發展──北京可持續發展論壇紀實

作者:城國斌(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編按:5月19、20日,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主辦「2008可持續發展論壇──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壇主要方向,在於透過國際經驗,提供中國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借鏡,邀集國際金融、法律、商業人士進行主題演說。本文主要針對目前國際上對於企業的影響和思考,提供觀察,俾使對此一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受益。

綜觀這一場兩天的論壇,是一場幾盡「全方位」的金融方式促進永續發展的辨思,從「小額信貸」:鼓勵更多中國農民可以發展自有事業;中國國務院談「綠色金融」:2007年設立環保總局,統籌一切與環境相關的事務,甚至也將主導綠色相關的金融/保險商品的推出,而未來政策將鼓勵更多類似西德在1974年成立的「生態銀行」;邀集清潔發展機制(CDM)相關的企業,提供具體可行的減碳、廢棄物處理方案;也邀集了從事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的人士,提供有心想成立相關事業的人集資上的實務建議,可說是面面俱到。

本次論壇與「環境」議題相關的發表者相當多,包括荷蘭最高法院的檢察長談《立法的角度談氣候變遷至Co2的排放》,以及環境服務公司、資產管理業者談CDM(清潔發展機制)、SRI(社會責任投資)…等議題。研討會上相當有意思的是除了各個專業人士的分享之外,也可以發現大家對於「怎麼做才是最好的」,仍存在著相當殊異的見解,這部份也值得與讀者分享。

單一的手段,無法解決系統性的問題

荷蘭最高法院檢察長史比爾(Jaap Spier),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人,人很幽默、和善,但觀點也非常「激進」。他談到,「CO2的排放,是一件違反人權的事!」他指出,人權,雖是歐美國家的政策基石,但西方國家的碳排放量,卻遠比開發中國家為高,人均排放量相差2000倍,在西方國家已經發展起飛的情況下,卻將焦點放在開發中國家,大幅限制中國、印度、巴西的碳排放。「減貧」和「環保」,自然陷入了拉鋸。

史比爾認為,目前世界上對於環境議題上,「有意識的領導者,非常稀少,」他說,就連大家認為在環境意識上相當成熟的荷蘭,該國首相在看完《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後,竟然也驚呼:「我以前都沒有想過有這個問題!」史比爾談到,荷蘭開始朝永續發展的方向走,也是10多年前才開始的,目前也沒有強制性法令規定企業必須承擔責任,許多國家視相關法令為經濟成長的阻因,反而中國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例外」。

他同時對國家決策者提出未來建言。他說:「永續發展,需要很大的遠見和勇氣,因為會有許多人不喜歡這些想法。」他也承認,當市場失靈時,法律雖可發揮作法,但也非一勞永逸的最終手段。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發現,儘管身為法律人,但仍深知法律的侷限,最重要的還是對問題本身的自覺。

「單一的手段,無法全面地解決系統性的問題」----所有與會來賓中,儘管有其專業背景,卻也都不否認此一事實。例如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即提出多項未來的政策發展方向,例如設立創設學會、研究中心;設立國家級環保基金,以創設更多事業體、同時用於相關賠償;建立綠色生態體系,仿效1974年德國所成立的生態銀行,並促使銀行將企業的生態效益納入考量、做為審核貸款條件的依據,進而促使企業公佈綠色會計報表。

儘管未來將採取一系列的作為,但他同時也指出,「金融手段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即使公權力能從「綠色財政」的出發點,實施稅負課徵、補貼…等措施,使企業改正,但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企業自身的覺悟,與社會共識的形成。

「怎麼做會最好?」,各有殊異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則是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怎麼做才是最好的」的觀點不同。在一個有關「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演講中,從事環保科技的德國艾庫樂森氣候變化管理基金公司,認為在京都議定書的涵蓋範圍下,未來許多公司必定要購買碳信用,對於其經濟、以及在股市方面的表現,必然會受到衝擊,但也會有好的公司,只要願意稍微轉變其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就能存活得很好。

這是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看法,相當中肯,也獲得與會者的認同。不過,稍後該公司中國區副總所提出的方案,大家卻有不一樣的反應。她大力倡議風力發電在中國的適用性,認為以中國的地理條件,例如空曠的內蒙地區或海風強勁的沿海地帶,對於該項天然能源而言,會是絕佳的發展環境。在演講過後的問題發問時間,有聽眾質疑:風力發電是否會對內蒙的植被復原造成影響,甚至對當地的畜牧業造成衝擊?而沿海地帶發展風力發電,是否會對候鳥遷徙造成不良影響?或是,擷取偏遠地區的風力電力、對當地造成傷害、而最終仍是大老遠將電力送往沿海地區使用,電力在運送途中也將大幅耗損,是否有違永續發展的精神?

上述討論在會議中,並沒有獲得一致的共識。但類似的觀點衝擊,事實上在會議中也是屢見不鮮。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是「社會責任投資、永續金融投資的驅動力,究竟是什麼?」

在論壇中,有從事金融業的演講者談到一個觀點,「民知生之厚而不知生之義,唯利所趨」,他認為,多數人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來做事的,而鮮少顧及自己應負的「義務」。若要在中國實踐金融層面的永續投資(例如天使投資、融資、證券交易…等),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吸引──環保、利益能夠兼顧,才是達到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這是台上演講者的觀點,在會後的餐敘中,卻聽到台下的聽眾,有不同的看法。這一次與會的聽眾,除了來自北京的聽講者之外,還有為數不少來自台北、吉隆坡、與新加坡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談到他對此一觀點的看法,他認為光以利益為導向,來推動永續發展,很容易迷失方向。最重要的是心中的熱忱,希望環境能夠更好的那份初衷,以此為原動力,才能稱得上是能可長可久、永續發展。

後記:

會代表嘉鼎資本管理集團赴北京參與論壇活動,是因為這一次論壇的主辦單位志工陳小姐,偶然間,在《環境電子報》上看到我在「行行出狀元」專欄發表的一篇文章,覺得理念上很契合,於是從西安寫了一封信來邀請參加,經過和公司同仁討論以及了解論壇的舉辦想法之後,決定啟程前往。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程。

而另外也想分享的是,許多參加這次永續發展論壇的人,不約而同,對於「心靈」層面的修煉,有相當的底蘊。會後晚上我們在FRIDY聚會夜聊時發現,有人是定期舉辦心靈書籍的讀書會,而有人則曾經至印度修煉靜坐。他們的觀念是:心靈,「由內而外」(inside-out)的自覺,才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根源。我想,在未來,這一群人,都會是世界邁向更美好境地的重要推手吧。他們的存在與思維,也頗值得國內長期推動環境工作者的留意。

Top

  環境日特輯:企業推動環保 要求碳揭露
作者:嘉鼎資本管理集團研究部

根據2007年10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企業相信,美國政府將立法解決溫室氣體對氣候變異造成的問題,再加上各國領導人正加速催生國際條約,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愈益嚴格的法規,將可能使供應鏈中各類企業成本上升,所以包括寶鹼(Procter & Gamble Co)、聯合利華(Unilever PLC)、特易購(Tesco PLC)、雀巢 (Nestle SA)、帝國菸草(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和吉百利 (Cadbury Schweppes PLC)等在內的全球性大型企業,開始聯合起來向自己的供貨商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公佈碳排放的相關數據,以表示他們正為緩解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這些全球性企業組成了一個名為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的團體,並與英國非營利組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合作,由他們為供應鏈領導聯盟調查團體內成員公司供貨商的碳排放情況,並據此訊息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而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也表示,他們早已有效監測25~30家供貨商碳排放的數據,並積極尋求與碳揭露專案組織的合作。

學術界和碳排放的專家指出,產品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遠遠大於配送和銷售過程中的碳排放量,然而,現在歐美很多公司評估自己的碳足跡(footprints)時,多只考慮到如店內照明和運輸時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因此,如吉百利等企業,正努力計算出從乳牛牧場到工廠之間,每製造一條牛奶巧克力棒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並計劃在該產品上,貼有註明碳排放量的標簽。

在這樣的趨勢下,許多企業也主動提出節能的措施。如美國清潔能源公司(EnerNOC)的上千家分公司,主動協議今年的能源消費管制量較往年提升3倍之多。美國最大的核電力公司─愛克斯龍(Exelon)的各事業單位也主動簽署節能協定。加州重要的電力調度中心─加州獨立系統營運部門(Cal-ISO),則成立需求響應實驗室,以研究更好的技術,讓消費者能更簡易且快速的節省電力的使用。

本文轉載自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Top

  論壇:惡質立法將讓野生動物面臨浩劫
作者:關懷生命協會

一向以來,原住民文化與動物保護之間的平衡,是大家企求的目標。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21條條款,就是專為原住民文化所訂定的條文。根據該條款表示:基於尊重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原住民的狩獵行為,且不受該法其他條款的限制。但是,立法委員孔文吉等22位委員進一步擬具「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1修正案,提交6月4日的經濟委員會審查該條第1項增列「在原住民族地區」及「自用」;並修正該條第2項之核准機關為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淪為備查的單位,意圖擴大原住民狩獵的權限,大開方便之門。

孔立委等人所提出的增修字眼。「在原住民族地區」不需要特意加入,原住民的狩獵行為,定在原住民原本所生活的區域,這樣也才符合保護其傳統文化的本意。然而,「自用」的部分,卻是一大問題,「自用」原意為維繫生存所必需,原住民為了生存而狩獵;根據孔立委等人所提出的「自用」,指出只要原住民為了生活可以不受限,不限次數的狩獵野生動物,但是如果每個原住民都可以任意地去打獵,台灣的山林中的野生動物不久就耗盡,我們有多少的野生動物,可以供給原住民無限「自用」,這樣的修法,視台灣野生動物為原住民的囊中物及財產,可以予取予求,視生態保護於不顧。

野保法中,明確地指出,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地方主管機關為各地方政府,在21條條款中,為尊重原住民相關單位,條文明確指出,農委會必須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共同審查及訂定原民的狩獵等相關行為,展現出主管機關之間互相協調之機制;孔立委等所提卻把農委會降等為備查單位,以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為主,不僅逾越農委會的主要權限,也超出野保法中主管機關的定義及範圍,疑有反客為主之嫌。

除了修法以外,值得省思的是,保護原住民的狩獵行為,真的就是保護整個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嗎?有多少的原住民真的在其中受益?還是淪為商業化及觀光化的活動,讓原住民及更多的假原住民分食狩獵利益的大餅,中飽私囊;還是如同過往的國際狩獵季,只是增加地方政府及商業團體的收入,對原住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卻無助益。我們反對孔文吉委員所提的修正案,並鄭重呼籲經濟委員會審查法案時應予以駁回。

原住民文化高於野生動物的基本權利嗎?「文化」可以凌駕有情生命的生存權嗎?每個野生動物都有最基本的生存權利,不為人類私自佔據或利用,更不為人類的文化而犧牲生命。而野生動物的滅絕,將如何影響台灣山林的生態,卒而因生態失衡而帶來人類社會何等災劫?這些風險,是原民委員會就能作科學評估的嗎?

我們確實要尊重「文化」,但更需要檢視文化的內容,若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文化,就要仔細檢證及修改,或捨棄,或不再保存。否則就會落入「文化至上論」的無限上綱,也犯了所謂「人類中心主義」的謬誤,在這謬誤的背後,更意味著不尊重其他有情生命的「物種歧視」。我們不支持也反對具有「物種歧視」的文化,更希望這些野生動物的弱勢生命,不再受到犧牲。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