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志工培力、溼地保育經驗 兩岸NGO分享環保路

2008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
【相關連結】

兩岸國際志工發展腳步不一 各具巧思

生態工作假期 中國環保團體來台取經

溼地交流會議 台灣香港共同為溼地保育獻策

國際級自然生態溼地 香港找得到

2007年兩岸環保交流成果

台灣與中國在環境議題上具有很高的關連性,而目前兩岸環境組織的經驗交流,已經不限於到各地參訪、舉辦座談會與論壇而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最近邀請中國環境組織來台進行「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就實際合作和工作經驗進行研討。而日前舉辦的台灣濕地保育研討會,也邀請到香港米埔溼地的經營者分享經驗。

日前的論壇中,廈門綠十字馬天南以今年廈門舉行的「環境資訊公開研討會」指出,中國不可能一次進行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目前公眾已漸漸開始發聲,此過程雖是漸進的,但改變確實在進行。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張瓊齡回應說,兩岸的政治狀況不同,中國的NGO面臨較為困難的外在環境,然一旦冒出頭,反而能在地方獲得較大的影響力…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玫瑰戰爭
農民訴求。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今年5月初製作「有機的難關」專題報導時,認識了「玫開四度」的章思廣和郭逸萍,當時還沒有人知道,這片種滿有機食用玫瑰,屬於南投縣政府的特定農業區,已經悄悄在95年11月,由縣政府私下允諾承租給某一家瓶裝水公司了。

採訪後2天,郭逸萍匆忙地打了通電話給我,說他們收到縣府公文,限期在5月底之前要清除地上物,把土地「歸還」給政府,農民這才發現,原來政府收回的農地,即將要在今年內完成地目變更,讓瓶裝水公司可以順利在此設廠。一時之間,特定農業區該不該變更地目?蓋工廠還是務農好?馬上成為農民與政府對立的焦點…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苓云
美密西西比河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州海岸線外匯集成死海區。圖片來源:USGS

 


輕颱卡玫基卻帶來暴雨,降雨量遠超過預期,學者表示目前難以找到學理解釋;前往受重創的中南部縣市勘災,閣揆劉兆玄指示可彈性動用擴大內需經費來治 理水患

生態保育方面發生不尋常的現象,生長在嚴寒氣候下的400隻南極企鵝發現陳屍在巴西的熱帶海灘,關於死亡原因專家意見不一,推測跟暖化或污染有關。由於玉米種植過量,鉅量肥料使得墨西哥灣「死海區」擴大,水中生物無法生存的水域面積已將近2/3的台灣。聯合國更發出警告,表示全球森林每年消失的面積相當於希臘國土的大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志工培力、溼地保育經驗 兩岸NGO分享環保路
本報2008年7月19日台北訊,實習記者王郁萱報導

環境議題及影響範圍往往沒有顯著的疆界限制,又由於台灣與中國在地緣、社經與文化上具有高度關聯性,雙方若欲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護網絡,需要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在此共識下台灣國際志工協會特別借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多年深耕自然環境的經驗,共同籌劃舉辦為期近半個月的「2008第一屆兩岸永續工作坊」。昨(18日)台灣與中國的NGO代表分別針對「兩岸環保志工運用」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河川守護志工 守護基隆河

河川守護志工張錫塒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國土監測計畫召集人張錫塒具有多年河川志工經驗,談到志工運作方式,他強調「透過將教育機構社區化、社團化及課程化來開啟社區事務之經營,並激發公民的行動力」。

因此南港社區大學便成為公民養成及志工培力的溫床,而其策略是透過河川分段設守護站的「點」開始,逐步連成「線」,再擴及「面」。為了讓各河川守護站之站長皆對當地具有責任心,認同感的建立相當重要,因此河川志工須實地走訪當地,以體驗當地自然與文化特色。張錫塒表示,從認同感開始培養的守護志工,更能深入發現問題,而志工對社區的執著與熱愛一旦培養出來,不只是河川志工,任何社區事務都能參與,不需去侷限志工。

兩岸環保NGO共同難題:經費不足  

「出了台北市,經費的籌措相對更加困難」,永和社區大學生態教育園區督導潘增鑑在談及溼地打造過程時無奈地說。由於參與永和社大戶外課程,潘增鑑得以親身體驗溼地的美麗與哀愁。

在社區大學同學間眾志成城的號召力下,這群人決心投入「移地復育」以延續溼地之美,並盡可能結束物種持續消失的哀愁。永和社大的生態園區從無到有完全靠志工義務投入,而把永和市民培訓成生態解說員,並把這個做為永和後花園的生態園區結合觀光遊憩功能,是潘曾達更進一步的理想。

談到資金籌措似乎是兩岸NGO共同面臨的問題,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鄭棣健說,可透過網路找尋資金來源,另外為政府策劃方案的合作方式是取得資金的主要方法,協會則提供人力。而鄭隸健曾於公部門工作的經驗也使協會與公部門在溝通方面無虞。

中國公民社會漸進發展 產官學共聚一堂

2008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座談「兩岸環保志工運用」與談人廈門綠十字環保志願者中心負責人馬天南談到中國環境運動的現況時表示,中國發展是以犧牲環境做為代價,中國不可能一次進行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目前公眾已漸漸開始發聲,此過程雖是漸進的,但改變確實在進行。

馬天南特別分享廈門綠十字協會今年舉辦的「環境資訊公開研討會」做為印證,在會中破天荒地請到政府代表、企業代表、專家、人民與NGO代表共聚一堂,突顯出政府相當程度重視各方聲音的態度。

與會的台灣NGO代表則回應,反觀台灣雖處於相對自由開放的政治環境,然而公部門對NGO的重視與交流,在政黨輪替後,雖然總統馬英九出席環境NGO會議、環保局長拜訪主婦聯盟,但此效應可否在公部門持續發酵有待觀察。

兩岸的NGO培力與組織再造

此外馬天南還強調「能力建設」,也就是幫助其他弱小或發展中的NGO組織培力,充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並相信這正是中國漸進改變的一環。

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張瓊齡回應,兩岸的政治狀況不同,中國的NGO除了檯面上已立案的外,還有成千上萬無法立案的NGO,在此種較為困難的外在環境下,中國的NGO一旦冒出頭,反而能在地方獲得較大的影響力;相較之下台灣的NGO立案容易,甚至常常見到一人社團的情況。在此自由的環境下,台灣NGO團體雖多但是力量都不夠大,發展似乎反而陷入膠著。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陳建志則認為,環境有很多面向,有些面向甚少為人所注意,目前台灣的環保團體雖多,但仍不夠多元。

首日的座談會在雙方融洽交流下圓滿落幕,建立友善關係並交流資訊是雙方交流的主要目的,也對雙方環保志業有利,中國NGO代表最後表示「相信我們手挽手起來力量會很大」。

Top

 
 
  我們的島:玫瑰戰爭
文字:李慧宜(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今年5月初製作「有機的難關」專題報導時,認識了「玫開四度」的章思廣和郭逸萍,當時還沒有人知道,這片種滿有機食用玫瑰,屬於南投縣政府的特定農業區,已經悄悄在95年11月,由縣政府私下允諾承租給某一家瓶裝水公司了。採訪後2天,郭逸萍匆忙地打了通電話給我,說他們收到縣府公文,限期在5月底之前要清除地上物,把土地「歸還」給政府,農民這才發現,原來政府收回的農地,即將要在今年內完成地目變更,讓瓶裝水公司可以順利在此設廠。一時之間,特定農業區該不該變更地目?蓋工廠還是務農好?馬上成為農民與政府對立的焦點。

遠方,有白雲攬山腰,近處,有雨水點青葉。一陣微風吹來,空氣中交雜著玫瑰花、青草和泥土混合的香氣,在南投埔里的牛眠山下,有一處夢想之地。

放眼望去,一片花園內,正盛開著千百朵玫瑰,章思廣不好意思地說,民國94年的時候,原本只是要開一間以玫瑰為主題的餐廳,才會投入花卉種植,但是因為在台灣買不到有機食用玫瑰,所以乾脆自己來種,他萬萬沒想到,隔行如隔山,要種出有機玫瑰,真的不容易。

玫瑰園。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然而,4年過去了,這片花園開始變得不一樣。像是緩緩爬行的毛毛蟲、青綠色小不點的蚜蟲、站在玫瑰花上唱歌的鳥兒。花園裡,生氣蓬勃,小小世界倒也自成一格,最難得的是,全台灣只有這裡,栽種著有機食用玫瑰。

郭逸萍說,會以有機方式栽培,原因其實很簡單。當初,他們不會使用農藥、也搞不懂農藥行配好的藥方,所以,乾脆不要用。看到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假裝沒看到,可是種慣行農法的就不能這樣,看到蟲一定要去處理,不噴藥不行,所以比較起來,種有機的農夫不僅比較輕鬆,也很幸福。現在,平常不願見人的粉紅鸚嘴,聽說了這裡的幸福,也趕來湊熱鬧,鳥媽媽借用別人的棄巢,在花園裡孵育下一代,甚至還跟章思廣的媽媽變成好朋友。

粉紅鸚嘴。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可是,正當一切即將步入軌道,農民卻收到一紙南投縣政府要收回農地的公文。這是因為離玫瑰園不到1km的地方,一家生產礦泉水的工廠,就矗立在山腰樹林間,縣政府想要收回的農地,主要是提供這家公司擴廠使用。南投縣政府地政處地用科科長吳柏儒表示,這片農地在法律上是縣有耕地,縣政府有使用處分之權,而且,當初民國92年、93年縣府在公告招租的時候,都沒有農民來承租,所以95年11月才會同意給群岳公司承租。

可是,農民卻不這麼想,對農民來說,當年的招租公告,根本沒有人知道,況且面積一甲8分的農地,預計在今年內就要完成地目變更,承租給味丹企業的群岳公司,農民不禁想問,農民的處境和農地的未來,該怎麼辦?

農民集會。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南投縣政府地政處副處長陳錦白強調,縣政府就是要繁榮地方,希望工業帶動地方繁榮,所以政府是出自好意,才會同意群岳公司申請事業計畫。而群岳公司的專員王明賢則是好言相勸,希望農民可以棄農從工,群岳一定會優先錄取這些現耕戶。

可是,農民捨不得這片田野。因為早在八十年前,郭逸萍的曾祖父帶著祖父,來到這片山下開墾荒地。而玫瑰園隔壁的筊白筍田,也是世代耕耘的成果,張家父子在這裡,建立起一家子農耕生活的基礎。

張俊安說,他們種田種得很快樂,全家有2/3到3/4的經濟來源,都在這裡,現在經濟不景氣,農民不務農,還能做什麼?看到兒子願意繼承父業的張潮生,一方面自豪兒子在農業的成就,另一方面卻對目前政府重工輕農的做法,感到很無奈。

當地農民。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跟農民開墾的時期比起來,政府是到民國60年代,才開始處置這片河床。一開始,農民必須申請河川耕地種植許可,才能合法耕種,後來農民也依規定繳交水租、公地使用費和占用縣用土地費,可是政府這一次,卻無視農民耕種事實,直接同意廠商申請地目編定興建工廠,這讓農民們很不服氣。

5月母親節當天,一群朋友來牛眠山下為農民打氣,在郭逸萍的帶領下,大家平心靜氣地感受著大自然的恩典。風在吹、竹葉在動,蟬聲大鳴、青蛙在唱歌,圳水緩緩地流,時間慢慢地往前走,位在牛眠山下的牛眠里,有它的靜謐、也有屬於它的野性,最重要的是,農人也在這裡安身立命。

有機栽培。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看著一大片筊白筍的細長青葉,使得人心綠意盎然,再看看花園裡的有機力氣,讓花苞綻放,也讓農業有盛開的機會。章思廣、郭逸萍和張俊安,都是40歲不到的年輕人。這片埔里牛眠山下的農地,由他們這群六年級生領軍,已經長出生機。可是,在農業不受重視、小農勢單力薄的環境下,這群農業生力軍,似乎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才有可能達成願望、好好務農。

側記:

在南投縣政府擴大投資的政策下,牛眠里的特定農業區,的確可以透過合法程序,由經濟部工業局同意地目變更,成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提供水公司興建工廠,但是這樣的作法,卻忽略了農民有優先承租農地的權利。牛眠里的農地使用爭議,直指地方政府看待農業的態度,此例一開,號稱好山好水農業大鎮的埔里,將走上棄農之路的第一步。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Top

 
 
  暴雨遠超過預料 學者驚訝
摘錄自2008年7月19日中國時報報導

「這個颱風會引進西南氣流,原本就是預料之中,但下這麼大的雨,連我們都傻眼了!」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清勝昨日表示,卡玫基颱風17日碰觸台灣陸地之前,曾有一條外圍雨帶以氣旋式旋轉進南台灣陸地,因此發展出對流胞造成中南部豪大雨;但原估計只有23百毫米的雨量最後竟「爆量」傾洩,真的出乎意料。

李清勝表示,卡玫基外圍雨帶在西南部引發的對流系統,前天為南台灣帶來67百毫米的暴雨,「已足夠我們傻眼了」;昨日整個系統北移,又在中部引發56百毫米的暴雨,「連我也想不到雨會下這麼大。」

中南部累積雨量為什麼會從原先預測的23毫米飆到8百,再上看1千毫米,「到目前為止,我們找不到任何學理可以解釋。」

Top

 
 
  治水急 彈性動用擴大內需經費
摘錄自2008年7月20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夾帶豪雨的輕颱卡玫基重創台灣中南部縣市,有上次雲嘉南水災經驗,這次行政院長劉兆玄第一時間和各部會首長,分頭下鄉勘災。

另外,劉兆玄已指示各部會,除原治水條例預算積極調整,立法院上會期通過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經費,可適度彈性運用投入治水。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上午表示,現在就等各部會明天提出因應方案,主計處會完全配合。

據了解,劉兆玄明日將針對各部會這幾天下鄉勘災彙整的資料,舉行跨部會議,其中主要檢討民進黨時期所提8年800億治水條例,為何沒有在這次防災中發揮作用,有必要予以檢討,為何治水效果這麼差。

馬英九總統指示閣員要多下鄉後,劉兆玄已要求研考會建制未來首長下鄉的機制。研考會主委江宜樺表示,往後下鄉,至少在兩周前,針對地方產業需求、政府相關政策,以及縣市首長的反映,排定下鄉時程,官員人到現場,政策方案也跟著下去,其中研考會有完整中央投入的各縣市重大工程檔案,做為往後下鄉行前簡報內容。

Top

 
 
  400隻企鵝 死於巴西海灘
摘錄自2008年7月20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生長在南極嚴寒地帶的企鵝,大量陳屍在巴西的熱帶海灘,最近兩個月間,里約熱內盧省弗里奧角海灘發現的企鵝屍體達400多隻。當地環保專家指出,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企鵝被沖上巴西海灘,令人憂心地球環境的變遷。

企鵝死亡的原因,專家意見不一。部分專家認為是人類過量捕魚,企鵝不得不游向離岸更遠的海域覓食,因為敵不過強勁洋流而被沖走。有專家認為是海洋汙染,造成企鵝免疫力降低,容易遭細菌感染而致肺功能受損;還有人認為是全球暖化的後果。

弗里奧角海岸保護及環境部門主管皮門塔認為,頭號企鵝殺手就是環境汙染,但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生物學家柯斯塔則認為,汙染的影響還不至於這麼快就危害到企鵝的生存,真正的問題是全球暖化,氣溫上升影響洋流、並產生更多氣旋,使海面波濤洶湧。

研究企鵝25年的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荻•波斯瑪在「生物科學」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過去認為遠離人類的企鵝棲息地點較安全,現在則發現不然,人類造成的汙染和暖化現象可說無遠弗屆。例如加拉巴斯島的企鵝就因聖嬰氣候而必須深入海洋覓食,母企鵝有時得棄小企鵝於不顧,1998年聖嬰現象最嚴重時,曾有母企鵝的體重比正常體重減少了兩成。

Top

 
 
  玉米種植過量 墨西哥灣「死海區」近2/3台灣面積
摘譯自2008年7月15日ENS美國,華盛頓報導;施宏燕編譯;蔡麗伶審校

玉米種植過量肥料污染墨西哥灣。圖片來源:Bret McVey2008年墨西哥灣的死海區(dead zone)面積又要創下最高紀錄,聯邦與國家科學家7月15日表示,美國的玉米產量遽增是使情況惡化的罪魁禍首。

死海區指一個含氧量不足以維繫水生生物生存的水域。研究團隊預測,2008年夏天死海區將達到22791平方公里,大約是紐澤西州的大小(台灣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路易斯安那大學海洋協會(Louisiana Universities Marine Consortium)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預測死海區會達到自1985年官方監管以來的最大範圍。

美國最大河密西西比河灌溉了美國境內40%的土地,包括大部分農業中心地帶和玉米帶,帶著豐沛營養的河水,每年就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州海岸線外匯集成死海區。更北邊的明尼蘇達州因肥料中的氮與磷流入河流和墨西哥灣,造成海藻增長過度,過量的海藻死亡沉入水底被細菌分解耗掉大量氧氣,造成其他水生生物的缺氧。

美國國家大氣總署沿岸海域研究贊助中(NOAA Center for Sponsored Coastal Ocean Research)執行長梅格尼(Rob Magnien)表示:「肥料和死海區的強烈關連指出,春季從密西西比河流下的過多肥料,是造成死海區擴張的主要人為因素。」2007年死海區已達到7900平方英哩,但一項2002年的紀錄顯示那時死海區總面積就有8500平方英哩之大。

帶領研究團隊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科學家透納(Eugene Turner)表示,美國中西部前所未有的玉米產量明顯使問題惡化,農夫種植太多的玉米和大豆,讓氮容易藉著作物滲入土壤並污染地下水。

由於玉米生質酒精需求,美國境內玉米產量近年來急遽增加,美國農業部估計2008年增植了8700萬公頃的玉米田。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指出,4月到6月間,81.7萬公噸的氮加速流入墨西哥灣,比往常多了約35~45%。這期間流入墨西哥灣的磷也創新紀錄,共有8.5萬公噸,比往常多了85%。

透納表示:「這是因為土地使用改變所致,我們將必須減低水區旁的氮肥使用量。」他建議農夫移除多年生的作物,因為它們將導致土壤過度使用而貧瘠以及水患風險。然而由於已存於土壤中的氮還會長年地持續滲透,即使減量也無法立即挽救現況。

另外,先前在2月,包括美國國家玉米農公會(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 NCGA)的種植者們、保育組織、企業與整個農業供應線就已經共同合作,首開先例組成一個以開創農業的永續經營為目標的工作團隊。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全球森林警訊:每年消失一個希臘國土大小
摘譯自2008年7月16日ENS義大利,羅馬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保護森林以及追蹤森林砍伐後碳排放狀況的監測行動越來越受重視。圖片來源:Piers Barber一項由聯合國執行針對地球森林進行的全球遙感探測調查(remote sensing survey),是為了進一步獲得對土地使用變化的知識,這些變化包括森林消失、森林復育(reforestation)及森林的自然拓展。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指出,這項評估將涵蓋地球土地整體表面積,包括9000個樣本,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主導這個計畫。

身為這個調查協調者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林業助理常務主委海諾(Jan Heino)表示:「森林持續消失的情況,已經達到每年1300萬公頃的警戒速率。」森林每年流失的1300萬公頃面積(即1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整個希臘國土。

全球關切的問題不僅止於森林消失,還擴及森林蘊藏碳源的流失以及森林在氣候變遷上的角色,使得保護森林以及追蹤森林砍伐後碳排放狀況的監測行動越來越受重視。

海諾表示:「改善國家森林監測工作的需求已經勢不可檔,對於相關資訊的需求量也達到空前規模。國家政策流程也正努力應付一些像是減緩貧窮及糧食安全等與森林關係縱橫交錯的議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他的伙伴們會將調查結果用在2010要出刊的下一版「全球森林資源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FRA)」當中。這個全方位的全球森林狀態資料集是要用來強化所有國家監測他們所擁有森林的能力。

海諾表示:「將遙感探測科技與所蒐集的田野調查資料相結合,使我們得以改善兩種方法的品質,這會提供更正確的森林動向資訊以及森林砍伐與森林衰敗驅動因子的新資訊。」

聯合國糧農組織以176個國家組成的森林監測專家網絡來支援各國監測他們的森林,透過這個網絡進行資訊與經驗的分享。為了對付因氣候變化而越來越密集的森林火災,來自25個國家的許多氣象學家及火災科學家齊聚聯合國在加拿大舉辦的會議。

在墨西哥南部因農耕而燒掉的森林。圖片來源:Jami Dwyer7月14日開始於艾德蒙頓(Edmonton)舉辦的3天會議中,與會者將焦點聚集在改善火災危險指標及煙霧的預測與監測上。協助組織這次會議的聯合國世界氣象學組織(UN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秘書長傑若德(Michel Jarraud)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要在2009年做出火災氣象的農業氣象學操作指南。」

森林火災的發展主要受氣象及氣候因子操控。長時間的低降雨量、低濕度及高氣溫就能使得植物增加可燃性。火災科學家們表示,僅僅在2008年的前7個月,美國就有118%平均10歲的森林區域遭燒毀,而其相鄰的加拿大約有83%平均10歲的森林遭祝融之災。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