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徵求環境新聞摘錄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重現天堂的美好 兩岸環境NGO齊心合作

兩岸志工協助澎湖東嶼坪淨灘
【相關連結】
 

頭一遭 兩岸大學生參予「環境佈道師」培訓

澎湖人文、地景、生態 中國NGO開眼界

公益信託、環境教育 為兩岸環境保護帶來希望

荒野保護協會發起「海灘廢棄物監測」志工培訓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澎湖生態工作假期」昨日在澎湖望安鄉東嶼坪開跑,共有14名來自中國與台灣各地的志工參與。本次交流主題是「重現天堂的美好」,期望透過工作假期,讓大家重新看見嶼坪的美,並感染更多人加入守護環境的工作。

志工們第一天就清理了約1000平方公尺的沙灘,撿拾許多隨海流漂來的廢棄物。海岸廢棄物多為保特瓶、玻璃瓶,其中還有桶裝瓦斯瓶、馬達。在淨灘的過程中,也讓志工瞭解廢棄物對海洋造成的破壞。此外,下週起,中國大學生也將參加台灣民間獨創的「環境佈道師」培訓課程,由暸解台灣的山、河、土、生物多樣性出發,共同探討環境運動、全球暖化等議題,探索經濟與生態雙贏的可能…精采內文

 
 
  論壇:來自2008亞洲非核論壇的聲音
2008亞洲非核論壇
作者:陳炯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從1993年開始,亞洲的幾個反核組織開始了以議題連結為主的交流網絡,亞洲非核論壇NNAF,主要成員國包括南韓、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印尼、印度和馬來西亞,中國和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代表組織則遲遲未能成功推動。

這個反核團體交流網絡平常靠e-mail通訊聯繫,年度會議則由各會員國組織輪流主辦,由於是論壇性質,因此主要的功能還是在彙整各國核能事業政策的發展狀況,以及反對運動的推動工作;另一個效果則是配合主辦國的安排,參訪當地最有爭議的核電廠,並給予當地民眾抗爭組織打氣…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安裝在蘇格蘭南阿納克阿賓頓附近的風力發電場。圖片來源:dfmac2001

 


再生能源已是眾多國家競相投入的產業。在歐洲,蘇格蘭政府計畫建立歐洲最大的近海風力發電場,將使蘇格蘭邁向綠色能源城市。同在歐州的西班牙,因為對太陽能發電廠補貼造成政府嚴重赤字,預計削減太陽能補貼。另一重要能源--氫燃料,已 使用於汽車上,但氫燃料電池仍需解決保存、價格、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問題,目前仍需大量的補助,距離技術成熟仍有一段長路。

保育方面新聞,已瀕臨絕種危機的狐猴,在馬達加斯加一溼地上發現新族群,「國際保育組織」主席表示,「這樣的發現真是何其有幸,讓我們可以幫助狐猴脫離絕種險境。」另外,在印尼則有樹苗中心,育成樹苗超過百萬棵, 該中心希望有更多世界的力量來關心印尼的雨林。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重現天堂的美好 兩岸環境NGO齊心合作

本報2008年7月25日澎湖訊,陳誼芩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澎湖生態工作假期」昨(24)日在東嶼坪開跑,共有14名來自中國與台灣各地的志工參與。第一天的施作重點為「南岸淨灘」,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共清理了約1000平方公尺的沙灘。工作結束後,志工們登上南面山,一覽島嶼的綺麗風光;並與當地居民共進晚餐,在滿天星斗下結束第一天的行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這次主題是「重現天堂的美好」,期望透過工作假期,讓大家重新看見嶼坪的美,並感染更多人加入守護環境的工作。澎湖生態工作假期秉持友善環境的原則,小島因污水處理統不完善,主辦單位特地準備天然、較易分解的清潔用品,包括:沐浴乳、洗髮精、苦茶粉等。

志工賴素盈表示,過去曾參與國外的生態旅遊,但太過於商業化,第一次參加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希望瞭解運作模式,並對小島有所幫助。來自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的劉毅,對貝類特別有研究,這次參加澎湖生態工作假期,除了實地實踐工作假期的運作模式,思考如何在廈門推動外,也要對東西嶼坪的潮間帶軟體動物進行調查。另外,此次工作假期最年輕的志工陳虹屹表示,在淨灘過程中,也欣賞到海洋的美麗,如果沒有垃圾就更美了,希望大家都可以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大多數志工第一次來到東嶼坪,潛水教練張天明叮嚀「到了離島,大家的心情開放,但還是要對當地環境懷有敬畏的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特別交代志工 :「小島風情萬種,卻也脆弱,正確的一舉一動,都將是守護嶼坪小島的一大步。」

避開炎熱的時間,志工在中午休息過後,開始大展身手,清拾南岸沙灘上的垃圾。

海岸廢棄物多為保特瓶、玻璃瓶,其中還有桶裝瓦斯瓶。14名志工分成3組進行淨灘工作,有人負責紀錄、有人負責搬運、有人幫忙撿拾,不到2小時的時間,在約1000平方公尺的範圍,就撿拾許多隨海流漂來的廢棄物。海岸廢棄物多為保特瓶、玻璃瓶,其中還有桶裝瓦斯瓶、馬達。在淨灘的過程中,也讓志工瞭解廢棄物對海洋造成的破壞。

澎湖生態工作假期由「教育部終身學習列車 海洋台灣教育學習列車」補助,主辦單位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協力單位為澎湖縣政府以及望安鄉公所。另外,由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中國大陸的NGO代表。

Top

 
 
  論壇:來自2008亞洲非核論壇的聲音

作者:陳炯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從1993年開始,亞洲的幾個反核組織開始了以議題連結為主的交流網絡,亞洲非核論壇NNAF,主要成員國包括南韓、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印尼、印度和馬來西亞,中國和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代表組織則遲遲未能成功推動。這個反核團體交流網絡平常靠e-mail通訊聯繫,年度會議則由各會員國組織輪流主辦,由於是論壇性質,因此主要的功能還是在彙整各國核能事業政策的發展狀況,以及反對運動的推動工作;另一個效果則是配合主辦國的安排,參訪當地最有爭議的核電廠,並給予當地民眾抗爭組織打氣。

2008柏崎刈羽核電廠廢爐大會師

今年的非核亞洲論壇在日本舉行,自7月27日至30日,台灣方面原本預期會有十多人參加,但很可惜後來只有一半報名者出席。本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辦單位原子力情報中心的費心安排下,各國的與會人員前兩天先和日本各地反核地方組織在柏崎市的大會師合併,在會師演講後,我們這5百多人的隊伍一起在柏崎市中心進行遊行宣傳。遊行後,當天晚上和翌日早晨還進行了聯合演講以及分組分議題報告地震斷層與核電廠、地震防護材料與電廠設備檢查,以及核電廠存在與地方經濟的規劃。

這次大會主旨,在要求日本當局把因為先前新潟大地震(2007)導致柏崎刈羽核電廠7個受損並停止運轉的反應爐完全廢除,等於是關閉該電廠,因為電廠的所有者東京電力公司(是民營公司),正準備要求啟用其中兩座反應爐。

大會的另一個目的,也正是要串連各地地方反核居民,把地震問題震出的日本核電備受威脅的事實繼續宣傳,讓日本政府和民眾正視在像日本這樣地震斷層散佈的土地上,核能產業所宣稱的核電廠設備防震係數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何況許多過去和現在的相關調查報告都還有隱瞞真相的弊端,好幾座核電廠周遭居民組成的反核團體,正與電力公司以地震斷層問題展開訴訟,與會民眾都相信,最根本的辦法,只有放棄對核能的盲目依賴。

延續地震斷層和生態破壞的反核能量

大會師結束後,NNAF的成員才續返回東京召開正式年會,原子力情報中心特別邀請地震學專家針對日本地震斷層的分佈、形成、測量和可能損害,向各國代表再次解說,並表示日本方面除了地方反核團體以外,日本代表組織也可以代為聯絡地震學者專家,將日本的經驗和專家技巧,提供給需要技術協助的各國組織。也就是說,地震斷層對核電廠安全的威脅是反核運動在宣傳上的有力說明,與會者頗有共識。遺憾的是會議上,各國組織似乎不容易再進一步討論如何評估利用該資源,會議對此也沒有未來推行的明確計畫,似乎各國組織仍要待回國評估後,才有條件具體衡量如何進行。

眾多討論與經驗分享後,與會各國的報告內容顯現出幾個NNAF運作上一直尚待克服的難題。其一是,差異顯現出論壇本身的組織單位並沒有要求各國依照相同的框架來比較,因此不同國家組織的偏重內容相當不同,例如台灣偏重立法院抗爭歷史,韓國講地域差異和回饋金軟化民眾,印尼則提供外國政府與印尼政府間的能源交易不公平所隱含的新殖民主義壓迫。這落差也就造成各國代表不容易將本國狀況與策略拿來與其他國間的經驗做對比,不利於從中學習,或讓彼此的策略對話。

核電建廠不公不義各國皆然

當韓國代表報告該國官員為了興建核廢料儲存場地,利用各種方式,例如讓經濟不振地區的地方居民競爭回饋金,投票過程被踢爆連過世者或不在籍者都出現在投票單上,我彷彿回到一個很熟悉的過去年代。既然口口聲聲宣稱核能是好的能源選項,為什麼各地政府老是要用欺騙民眾的方式來興建?即使是日本,30年前柏崎建電廠時,就有當地專家指出地震斷層的存在,但電力公司和官方都不斷否認,直到去年地震震出了一連串學術研究謊言!

最荒謬的還在,像印尼這樣的石油、天然氣能源輸出國家,竟受壓於日本政府對核能產業的扶植,不得不去訂購核電廠,以減少日方在能源購買上的花費。沒有專業核電能力的印尼政府,甚至不顧印尼各島四佈大大小小的火山,在沒有公正地質與地震學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選址!這些亞洲的核電交易和政策充滿利益交換、資訊不公開以及赤裸裸的欺騙。那麼,我們該這麼回應:想把核能包裝為清潔能源、對抗氣候變遷的好東西,先面對數不盡的謊言和失信承諾吧!

※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Top

 
 
  領先各國 蘇格蘭興建歐洲最大風力發電場
摘譯自2008年7月22日ENS蘇格蘭,格拉斯哥報導;施宏燕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克萊德風力發電場的預訂地。圖片來源:Peter Schofield蘇格蘭政府計畫建立歐洲最大的近海風力發電場,將可產生提供32萬戶使用的電力。

蘇格蘭第一部長薩爾蒙德(Alex Salmond)在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世界再生能源會議(World Renewable Energy Congress)宣佈新的風力發電場計畫,他表示這座在蘇格蘭南阿納克(South Lanarkshire)阿賓頓(Abington)附近、具有152個渦輪的克萊德風力發電場(Clyde windfarm),將是使蘇格蘭邁向歐洲綠色能源城市的另一步。

薩爾蒙德表示:「克萊德風力發電場是蘇格蘭發展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契合歐洲各國的目標。」克萊德風力發電場將於2010年和2011年分兩部份開始運轉,蘇格蘭預期在2011年前,再生能源電力能提供蘇格蘭1/3的供電,並在2020年達到一半。

克萊德風力發電場計畫將送交安粹風能公司(Airtricity)執行,這是蘇格蘭與南方能(Scottish and Southern Energy,SSE)公司自2008年二月併購安粹風能後另一項投資計畫。

蘇格蘭與南方能源公司估計此計畫所需資金11.95億美元有半數將由蘇格蘭企業提供。

克萊德風力發電場的渦輪組將設立在南蘇格蘭M74公路的兩側,裝置容量高達548MW(百萬瓦特,magawatt),相較於目前歐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位於西班牙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的Maranchon風力發電場功率的208百萬瓦特,克萊德風力發電場足足高出兩倍以上。

安裝在蘇格蘭南阿納克阿賓頓附近的風力發電場。圖片來源:dfmac2001位於南格拉斯哥的Whitelee風力發電場,預計2009年夏天完工後其140個渦輪組總裝置容量322MW,足以供給18萬戶使用,佔蘇格蘭每年2%以上的電需,是2011年前克萊德風力發電場落成前的最大風力發電來源。

蘇格蘭與南方能源的Marchant表示:「克萊德對當地社區而言將是帶來經濟契機的重要計畫。」興建克萊德風力發電場將製造200個工作機會,運轉後約需30名工作人員。

近年來蘇格蘭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共達2800MW,多於核能發電提供的2090MW電量。蘇格蘭第一部長表示:「再生能源已足以供給比核能更多的裝置容量,然而這只是蘇格蘭再生能源革新的開始。」

克萊德風力發電場計畫代表未來蘇格蘭再生能源的總裝置容量將達到4.55GW(gigawatt,1GW等於十億瓦特),和蘇格蘭政府2011年再生能源供電31%(5GW)的目標僅差450MW。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西班牙將削減太陽能補貼
摘錄自2008年7月24日工商日報報導

西班牙工業部發言人表示,西班牙政府將要求能源主管機關削減現階段對太陽能產業的補貼。儘管西班牙可能退縮,但其他國家卻在加速推展太陽能,包括希臘、法國、義大利和南韓。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有關現階段補貼計畫的審查預料於8月底公布,而國家能委會(CNE)有最後決定權。目前的提案內容是要把每年符合補貼資格的新太陽能產能限制在300百萬瓦特。目前補貼的產能為1,200百萬瓦特,太陽能發電廠可獲得每千瓦時(即1度的電)0.45歐元的補貼。

路透則指出,受到補貼的吸引,世界各地的公司紛紛進入西班牙市場。根據政府預估,2008年,太陽能公司將在西班牙裝設大約1,500百萬瓦特的電力,補貼已對西班牙政府構成沈重的負擔。

西班牙政府面臨愈來愈大的關稅赤字,因為發電廠必須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電。該國政府承諾在2011年前削減赤字,但2008年的赤字預計將擴增到48.5億美元,遠高於去年的7.45億美元。

Top

 
 
  氫燃料車上路 還要數十億美元補助
摘譯自2008年7月18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Exxon石油研究發展部前副總裁、現任調查委員主席瑞米吉(Mike Ramage)。圖片來源:Purdue University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7月17日報告,政府需要提供鉅額補助款,才能使氫燃料車成為未來國內一項主要交通工具;該報告指出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2020年之前美國只會有2百萬輛氫燃料車--還不到汽車和卡車整體數量的1%。

報告指出,政府在接下來15年需投入至少550億美金,才能使氫燃料車堪與傳統汽車競爭;政府自2004年已投入8億7900萬。報告執筆者同時也是委員會主席認為對於政府資助氫燃料車,應以同樣規格和其他補助款衡量相比。

若持續目前的氫燃料車資助和政策方向,聯邦政府同期對生質燃料的補助款將達1600億,Exxon石油研究發展部前副總裁、現任調查委員主席瑞米吉(Mike Ramage)這份應美國能源部要求的249頁報告中強調,政府補助可加速氫燃料車在本世紀中葉前廣為使用。

氫燃料的魅力在於能夠轉移美國對石油的倚賴,從而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因為氫燃料的唯一副產品是水。氫燃料的好處,瑞米吉說道:「短期或許不顯著,但長期下來將有明顯效果。」

倘若未來15年能克服經濟和技術問題,委員會看好氫燃料科技大幅成長,氫燃料車便可望在2035年達到6千萬輛,在2050年成長到2億輛。屆時可在2050年減低美國交通運輸60-70%的石油倚賴。

目前氫氣生產仍有侷限,且價格昂貴;儘管主要汽車製造廠商紛紛投入相關研究,氫燃料電池仍需解決保存、價格、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問題。最大的難題恐怕是高售價,和將氫氣運送到全國各地加油站之複雜度。

報告建議政府將補助款用於替換半數公務汽車和卡車為氫燃料車,協助消費者關切相關科技發展,使其得以負擔氫燃料車。報告還指出,業者不願意在氫氣車銷量達到一定數字前投資加油站,同樣的,汽車業者無法在加油站夠普及前售出太多氫燃料車。

氫氣車。圖片來源:Honda American Motors報告預估聯邦政府將投入50億研發經費,另外投資100億於生產氫氣。委員會注意到氫氣車對環境最友善的關鍵在於氫氣生產,其從煤或其他化石燃料製程中,排出較少溫室氣體。

減少石油倚賴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最可行的方案恐怕是同步發展生質燃料車、省油汽車和氫燃料車。欲一睹國家研究委員會報告全文「替代交通科技的轉換期:氫氣」,請按此連結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馬達加斯加一溼地 發現瀕絕狐猴新族群
摘譯自2008年7月22日ENS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報導;丁秋仁編譯;蔡麗伶審校

位於馬達加斯加Ranomafana國家公園中的狐猴。圖片來源:David Thyberg研究人員22日公開證實曾於馬達加斯加一處孤立竹林內,發現大竹狐猴(Prolemur simus)群體的活動,此地雖較過去認知中的原生棲地遠上400公里,卻大幅增加對此嚴重瀕絕物種繁衍的保育希望。

事實上,調查人員早在2007年於馬達加斯加中東部的托羅托羅佛西溼地(Torotorofotsy wetlands)發現大竹狐猴,托羅托羅佛西在「拉姆薩溼地公約」下被定為國際級拉姆薩溼地,且此處特有的狐猴有強力的顎骨,足以啃碎並食用最喜愛的大竹。

「國際保育組織」主席密特邁爾(Russell Mittermeier)表示,「大竹狐猴是獨一無二的稀有物種,在整個靈長類中亦別無亞種,使得牠們在靈長類世界中的物種延續性顯得更加危險,這樣的發現真是何其有幸,讓我們可以幫助狐猴脫離絕種險境。」

當今在世界上存有約32種狐猴,且盡為馬達加斯加所獨有。狐猴屬靈長類,與猴子、人猿、人類為同目之下的物種。

多年來,科學家們堅信在托羅托羅佛西地區是大竹狐猴的棲地之一,但卻遲遲無法發現其蹤跡。

在馬達加斯加非政府組織MITSINJO與美國Henry Doorly 動物園合作,以及「瑪可瑪許生物多樣性基金會」(Margot Marsh Biodiversity Foundation)和「國際保育組織」的資助下,總算讓研究人員們找到及定位數隻罕見狐猴,並試著透過身上的無線項圈做進一步勘查。

托羅托羅佛西溼地距離最初發現大竹狐猴的一塊孤立竹林北方數百公里遠,研究人員相信約莫有30至40隻大竹狐猴在此地活動。

MITSINJO中負責管理托羅托羅佛西址的道區(Rainer Dolch)指出,「這項發現印證了我們先前的預測。希望藉由這些嚴重瀕絕物種的出現,提供正確的方向進行保育工作,來保護其棲地並延續生命。」

山田燒墾與非法伐木等人為活動嚴重破壞近100多種生物的棲地,迫使這次發現的大竹狐猴必須遷移並適應新環境,顯得特別危險。

Henry Doorly 動物園遺傳學家路易斯(Edward Louis)表示,「在人們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現極為稀有大竹狐猴,要比起發現新的狐猴物種,更令人感到興奮」。

密特邁爾指出,這項發現另方面也強調出,「當地住民與舉如MITSINJO的當地組織,以及Henry Doorly 動物園等國際組織之間,相互合作保育的重要性」。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台灣紅十字會 印尼種樹減碳
本報2008年7月24日印尼訊,陳品潔報導

參訪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樹苗中心雨林消失和地球氣候嚴重變遷息息相關,關心雨林存亡不分國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帶領台灣近20名大學生造訪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樹苗中心(Pusat Pembibitan Konservasi Bodhicitta Mandala-Pancur Batu)。除了解說樹苗銀行的宗旨與業務外,同時也傳授育苗與種樹秘訣,即使遠在台灣的學子也能加入保護雨林的行列。

負責管理樹苗中心的管理員Alex說,樹苗銀行運作2年來,育成樹苗已超過百萬棵,目前已送出近十萬棵種苗,給需要的農民與學校。樹種包括榴 槤、可可、芒果、山竹等可以水土保持的樹種。

「這些樹苗要怎麼送出去?民眾要如何得知樹苗銀行送樹苗的活動呢?」就讀台灣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所的陳詠宸很好奇。曾參與2007年樹苗銀行「1,111,111棵樹,1,111,111個希望」植樹計畫,就讀環球技術學院印尼僑生吳恆基表示,目前樹苗除了分發給有土地且願意種樹的民眾之外,還到各地的中小學進行的說明會,鼓勵學校進行當地的植樹計畫,並將森林保育的觀念與情感種入中小學生的心田中。

學生協助種植樹苗農家子弟出身的紅十字會主任羅慶徽問到樹苗送人種植後的存活率,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謝明海回應說,樹苗送出後會定期關心與監測生長狀況,根據觀察的情況下來,目前的存活率高達80%。但目前面臨人力與資源同時有限,以及種植被環境地理與物種資料缺乏的情況下,藉由這樣的交流也希望有更多世界的力量來關心印尼的雨林。

一整天下來,學生協助的工作有鋤草與計算種苗的數量,整理了將近一萬多棵小苗。此次紅十字會活動專員顧義發表示,參與此次活動的學子,多是校內的意見領袖,藉著參與在地生態保育活動,不但可將印尼當地重要的生態保育工作的故事帶回台灣,同時也讓學生間接參與到雨林保育的工作,力行地球公民責任。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