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8.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徵求環境新聞摘錄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WOW! 台灣味的生物多樣性教材

埋葬蟲;攝影:黃文伯

 

【相關連結】

2008年生物多樣性專欄

傳達生物多樣性的使者 由你做起

從專家到民間 生物多樣性教育推廣 做就對了!

投入環境監測 守護華江雁鴨公園的未來

登柴山!移除外來種

為將多樣的生命及其彼此間交互影響的關係,讓一般大眾輕鬆、清楚的了解,中華民國自然保育生態協會(SWAN)將美國知名保育機構所製作的一套推廣教材「WOW──野生新視界」,引進台灣並結合在地素材, 編譯出國內第一份完整的生物多樣性推廣參考叢書,每年定期舉辦的種子教師培訓營,也在今年(2008)邁入第六屆。

為期四天三夜的「2008WOW全國生物多樣性教育培訓班」昨(4日)在南投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落幕。為因應即將到來的2010年, 此次活動特別以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所擬定的2010目標為主軸,召集來自全台、各行各業共39位學員齊聚在山明水秀的南投切磋所學技能…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山之子民的呼喊 布農族登山文化今昔
台灣高山吸引許多人的親近,卻不是人人都做好準備才上山。圖片來源:邦卡兒•海放南

作者: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站主任)

布農族與山結緣的重要起頭是一場洪水,這是大家很熟悉的故事:當世界被水淹滅之時,山是唯一的可居之地,因此山保護了布農族,也延續了人的生命。布農是山的子民,可長年居住在中央山脈地區,縱橫山林,與山有很好的約定,彼此相互尊重,視山為神靈並敬畏有加。

台灣的地形結構非常獨特,由於山巒層疊與雲霧飄渺的緣故,爬山的人都知道,遠處看山有近在咫尺之感,一旦進入山林後,山便有如依你前進的速度相對往後退,使人們翻過一山又一山,卻似乎感覺永遠無法到達目標。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有「鳥巢」之稱的北京奧運體育館。圖片來源:新華社

 


北京奧運即將在本週登場,中國政府、環保組織與志願者,都加緊力道,希望呈現最好的一面。為扭轉不文明形象,北京志工加強宣導中國政府管制空氣汙染 盼望奧運見藍天NGO則在8月8日開幕當天,聯合發起「綠色出行」無車日運動

另外,節能減碳又有新招,交通部試辦「官方叫車平台」,但計程車司機普遍不看好成效;在印度,則推廣太陽能源使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發起的「清涼聯合國」(Cool UN)活動,8月起正式在紐約總部啟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簡介:大自然的清道夫 糞金龜
暘谷蜣。圖片來源:Wiki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金龜子科(Scarabaeidae)的甲蟲在台灣約有五百種左右,牠們在生態上扮演相當多樣性的角色,大家注意到的都是比較大型、比較漂亮的種類,例如列為保育類、台灣最大的金龜子──台灣長臂金龜(Cheirotonus macleayi formosanus),單單身體的部分就有將近7公分長,若加上雄蟲前肢所延伸的長度,甚至可達到近20公分,又如最為耳熟能詳、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us),就是台灣金龜子裡較為大型的種類。

在野外比較常看到的是植食性金龜子,牠們有的頭部特化出角來,像鹿角金龜、扇角金龜;有的色彩繽紛,如金屬光澤的花潛金龜…精采內文

  論壇:大企業美化形象 遮蔽嚴重污染
明基友達集團響應農委會種稻體驗活動,但其位在霄裡溪上游的公司卻不斷排放廢水。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作者:潘翰疆(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秘書長)、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媒體大幅報導明基友達集團溫馨的種稻體驗活動,對照該公司回應下游農地遭污染時的制式冷漠,反差又何等強烈。當大企業的公關行銷,逐漸從慈善捐款擴展到團購滯銷農產、認養一畝農地,媒體卻很可能更加忽視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低標準——其本身的生產污染控制與勞動條件保障。

發源於桃園縣龍潭鄉的霄裡溪長度僅16公里,原屬甲級水質好到可以生飲,在工商發達的北台灣相當少見,下游新竹縣新埔鎮的好山好水亦令人稱羨,居民長久飲用並作為灌溉用水。但自7、8年前友達與華映在上游設廠後,廢水日排放量共3萬噸,在枯水期比原水體還多,溪水雖仍看似清澈,但魚蝦全部消失,稻子拚命抽高卻不易結穗,連最耐污的福壽螺都不見蹤影,當地人多半不敢喝自來水,造就興隆的販水業,水廠也因水質不良,以堆置土堤的臨時措施改取較乾淨的鳳山溪水源。精采內文

 
 
  WOW生物多樣性教材 結合台灣本地特色

本報2008年8月5日台北訊,耿璐報導

教學演練「生物多樣性」近年來在強力放送下,已經成為越來越為人所知的名詞,然而,包山包海、包天包地的生物多樣性,民眾是否真的了解其中涵意?為將多樣的生命及其彼此間交互影響的關係,讓一般大眾輕鬆、清楚的了解,中華民國自然保育生態協會(SWAN)將美國知名保育機構所製作的一套推廣教材「WOW──野生新視界」,引進台灣並結合在地素材,編譯出國內第一份完整的生物多樣性推廣參考叢書,每年定期舉辦的種子教師培訓營,也在今年(2008)邁入第六屆。

為期四天三夜的「2008WOW全國生物多樣性教育培訓班」昨(4日)在南投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落幕。為因應即將到來的2010年,此次活動特別以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所擬定的2010目標為主軸,召集來自全台、各行各業共39位學員齊聚在山明水秀的南投切磋所學技能。

活動手冊已經連辦六年的培訓班,課程內容不侷限在課本,而是先從生物多樣性的起源、現況、展望講起,講者包括台灣生物多樣性的最高行政首長──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方國運、帶起台灣生物多樣性概念的農委會林務局林試所副所長趙榮台,以及台大生命科學所教授李玲玲。

課程中也將平常容易被忽略的行銷、夥伴關係建立、活動評量等,以專題方式進行探討和說明。至於之後將成為學員利器的「野生新視界」教材,在一小時使用指導後,便直接進入實際運用,不論是擬訂可行的推廣提案計畫,或是運用教材進行現場教學觀摩,都讓學員上緊發條的學習、融會貫通發揮所長,這也成為培訓班最特別也最成功的地方。

來自高雄創意生態研習營的許坤金表示:「好幾年前就慕名購買這套教材,這次經過指導和實際演練後,才知道如何發揮功效。」台北市天母國小教師王瓊鳳也認為,上級一直希望老師能導入最新的生物多樣性概念到教學裡,但卻無從取得輔佐新知,參加培訓班就是希望能解決困境,豐富的課程也確實從知識到實作技巧都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分享此次培訓班,有兩位來自企業的學員特別受到注目,因為企業在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中一直缺席;來自國泰關係企業的朱文田和星巴克的石郁涵,都希望把培訓班所學的理念和技能帶回去與公司同仁分享,創造一個永續企業的經營環境。培訓班工作人員也表示,從一開始多為相關機關承辦人員參加的生物多樣性活動,已經逐漸將觸角延伸到不同族群,在6年的推廣之下,學員在培訓前具備的生物多樣性先備知識也越來越完整。

當初一手從接洽、結成夥伴關係、到實際把美國WOW──野生新視界引進台灣的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助理教授許毅睿表示,雖然WWF(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為世界前五大環保團體之一,從1961成立開始,就為了環保不遺餘力且具有高知名度,但當初引進這套教材還是引起一些質疑聲浪,認為採用他國教材是否會忽略本土特色。

許毅睿則認為「經驗學習和互享就是為了要少走冤枉路」,重點在於台灣珍貴自然資源是否能真正受到重視和守護,為了要達到這樣的成果,台灣也成為少數結合本土素材、採用「編譯」WOW教材,而非直接「翻譯」的授權國家。

夜間概念遊戲培訓班中,除了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所有講師、工作人員也分屬不同單位機構,並且共同點都是曾經參加過培訓班,進而了解生物多樣性並且願意奉獻時間和精力持續教導未來的學員,有些甚至是第一屆培訓班學員一直陪伴團隊成長至今。

這樣訓練模式,讓參與學員能夠有機會獻出所學、延續經驗,而不同背景的學員、講師和工作人員,也因為這樣的機會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才,進而為未來推動生物多樣性行動上的合作夥伴埋下種苗;不只傳統定義上的「基因」、「物種」、「生態」多樣性,培訓班中的文化和人文多樣性,也讓生物多樣性的精神和實質意義更加落實。

Top

 
 
  生物多樣性:山之子民的呼喊 布農族登山文化今昔

作者: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站主任)

布農族與山結緣的重要起頭是一場洪水,這是大家很熟悉的故事:當世界被水淹滅之時,山是唯一的可居之地,因此山保護了布農族,也延續了人的生命。布農是山的子民,可長年居住在中央山脈地區,縱橫山林,與山有很好的約定,彼此相互尊重,視山為神靈並敬畏有加。

台灣的地形結構非常獨特,由於山巒層疊與雲霧飄渺的緣故,爬山的人都知道,遠處看山有近在咫尺之感,一旦進入山林後,山便有如依你前進的速度相對往後退,使人們翻過一山又一山,卻似乎感覺永遠無法到達目標。

布農族是山的子民

距離常是人與人之間的障礙,但在山裡,對於布農族可是智慧的距離。山可以成為緩衝地帶,避免疾病傳染;避免族人盡除;並且可以相互防禦。

山提供了布農人所有的一切,舉凡食、衣、住、行都在其中,24小時皆可在山中得到所有的滋養。我們似動物般需要山的保護,可在山林中依地形自行活動且來去自如;自然資源的利用也不虞匱乏;樹林及岩壁的堅固可以保障生命安全。山對我們而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使進入狩獵,也只在自己的獵場,謹遵著祖先的訓誨,只取飽肚所需的獵物而不妄為。也因為有我們的守護,山裡的植物生長茂盛,動物安心繁衍,山區生態生生不息。這就是我們最初始、最單純的登山文化。

一旦失去了山,布農族要如何過活?這是一個問號,也是一個在我心中遊蕩多年的問題。布農人只要離開了山,如同龍困淺灘,暴露於開放場域,失去熟悉的活躍舞台,形同自廢武功,沒有任何的力氣(利器)與人搏擊。

現代經濟的迷失

以前小時候部落的人都務農,遵從日治時期命令,集體移住到分配所在地,依照現地環境去種植農作物,水田栽種水稻,旱田種植玉米、地瓜,山坡地都種木本的植物。以前種農作物是為了吃飽,現在進入農業經濟時期,變成要銷售獲利,競爭的結果,山區的收成及價格當然是低的,產品常常被賤賣、或丟棄。

現在部落的居民很少自己種,都去做長工。目前的農業結構,使布農人經濟環境倒退好幾年,收入年年減少,不少族人只好賣地、租地以減輕負擔,再去都市當長工,以賺取立即可見的收入,渾然不知賣地、租地已經離開祖靈守護,並違背布農山林守則。

交通拉近了鄉村與都會的距離,都會區的物質環境也吸引著山區部落的居民,山區交通便捷,資訊傳遞迅速,鄉村與都會的物質需求彼此相扣,連教育的水準也期望達到同一水平。鄉村的小孩也要補習,生活的、教育的、交通的需求,也成了山區部落的一種追求前進的原動力。可是追得上水平的能有幾個?大部分只能仰望興嘆,生活得很有壓力。山區沒有什麼就業機會,除了務農、當長工、做板模、綁鐵,但這些工作的區域非在部落地區,人力需求不大,且工作有限,加上一般人不喜歡當背工,山區裡的服務工作,才漸漸落到原住民的身上。

布農登山史

布農族以往在山林中打獵、生活,談到專職登山,則肇始於日據時期,當時日人為了調查山地資源,進入山區繪製地圖,量測三角點,進入山區需要布農族人帶領,布農族才開始發展登山的工作。接著有些漢人為了要挑戰自我,訂出了攀登台灣百岳的口號,開始有了登百岳風潮。

征服需要強悍的體力外,也要有人帶路,且高山上山屋不多,登山一定要帶帳棚,帳棚又多是軍中的野帳,重量不輕,因此會僱用原住民當嚮導或背工。除了帳棚,還有公糧,又需協助安全及隨時注意狀況,若遇到下雨或天黑,以前沒有雨衣,也買不起睡袋,布農族就用雨布或大衣裹住烤火禦寒,在火堆旁坐到早上。

這些帶隊者或背工任務繁重,但因當時所得頗高,吸引很多人加入,那時以東埔地區的布農族為主。後來登山熱潮慢慢消退,登山行業不比以前,許多人也不走這一途,轉向都會或農業發展,直至國家公園成立之後,登山行業才又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如今走向玉山多為糊口

布農族出生在山的懷抱,但至目前為止,在登山界中卻總是執行著最底層的勞動,聽聞登山的工作者,在上山期間的待遇是次等的。當嚮導算日薪,若當背工,還要同時負責帶隊、煮三餐、安全維護,真正獲利賺錢的卻是在山下指揮、補給的老闆。

擔任背工的原住民負著重物在途中歇息。圖片來源:邦卡兒•海放南

現在最熱門的登山路線是東北亞最高峰玉山,海拔高度為3952公尺,前幾年許多單位開始舉辦登玉山運動,還有更誇張的說法是沒有登過玉山就不是臺灣人,因此鼓吹新台灣人要爬玉山,造成許多民眾一窩蜂擁進玉山。自玉山國家公園接管排雲山莊之後,實施乘載量管制,每日僅有90個名額,更讓人趨之若鶩。當玉山變得如此熱門,背後的商機也相當龐大,許多登山團體、登山公司陸陸續續進入這塊山頭,而這時期又碰上高山嚮導制度廢除,以往依據國安法規定,上山需要有嚮導帶隊登山,12人需要1個嚮導。這個規定後來認定為違憲,所以廢除,以後民眾只要上山,不必有嚮導帶隊。 

台灣高山吸引許多人的親近,卻不是人人都做好準備才上山。圖片來源:邦卡兒•海放南

登山的門檻低了,越來越多人想爬玉山,即使沒有登山基礎、沒有體力、沒有經驗的人,都可以攀登這座東北亞的最高峰。許多登山客所欠缺的登山技能,正提供了原住民就業機會,帳棚由原住民背,三餐由原住民煮,睡袋有原住民替你準備。登山對一般人是休閒、是消遣、是挑戰自我,但對我們這群山的子民而言,已成為一種出賣勞力、換取金錢求溫飽的工具了。

再造原住民登山文化

在中央山脈甚至全島山地區域,從事登山服務工作的大多是原住民,許多登山客都受過我們的服務,也由於我們的付出,登山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原住民長期在中央山脈生活,適應高山環境,應變及負重能力也最佳,諸多條件之下,我們應可成為登山活動的規劃和主導,並且將原住民對山的智慧與和諧相處之道教導給登山客,而不是光做挑夫、做背工。

山林的環境不比平原地區,高冷酷寒,對於嬌弱的登山客是危險的,原住民在山區的經驗豐富,可保障大家的安全;野外的植物、動物資源多樣性頗高,若能邀請原住民解說,必定可使民眾吸收更多的知識;原住民是口傳民族,所擁有豐富的口述歷史、人文傳說都能與遊客分享,許多的登山知識也可以由我們身上習得。

據個人觀察,現在的登山大多偏向商業性質,民眾花錢上山的目的只為了登山頭,但未必能得到豐富的人文、地理、植物等環境資訊或常識,這樣的登山太膚淺了。登山應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動,有深層的文化意涵,並成為建構在地資訊的橋樑。

以布農族為例,我們的使命是保護山林,因為祖先重重宣誓,玉山是保護布農人最後的居所,布農人因有玉山才有布農人,玉山是布農的母親。這樣愛山的精神與情懷,若能獲得族人及所有國人的正視,不僅可為眾人創造另一種迥異於商業登山的深度山林之旅的契機,也或許,可成為我們族人經濟、文化和民族自信復甦的起點。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扭轉不文明形象 北京志工群宣導

摘錄自2008年8月4日原住民族電視北京報導

中國人讓人有喜歡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不喜歡排隊的「不文明」印象。這次北京奧運,中國政府打出文化奧運的口號,其中有一項就是要文明,北京市內也到處可以看見要民眾文明的標語,更派出各式各樣的志工教導民眾文明。

公廁乾不乾淨,代表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於是北京市大刀闊斧整頓。像這座就位在國家戲劇院對面的公廁,地面還用大理石打造,乾淨整齊又不臭不髒。重要景點的公廁乾淨不稀奇,檢查老胡同旁,這座公廁派來一對夫妻打掃,他們就常駐在公廁內,隨時都在打掃。

要北京各個角落的公廁都乾淨,北京市政府祭出人海戰術,果然成效卓越,不管文不文明,居民已經先感受到這脫胎換骨的改變。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北京市中心內,各式各樣的標語,貼在各個角落,就是要隨時隨地提醒北京市民,要好好表現文明的形象。辦一次北京奧運,能不能對著全世界扭轉形象,北京人的我行我素、一時之間似乎還是改不過來。

Top

 
 
  中國管制空氣汙染 盼望奧運見藍天

摘譯自2008年7月31日ENS 中國,北京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進入倒數第8天,這座素來煙霧瀰漫的北京市於7月30日的汙染程度,相較於前一天減低了一半以上。這是自官方當局考量到奧運舉行前的空氣品質,而開始限制開往市區的車流量、以及關閉工廠以來,所觀察到的最低數據。

一波冷氣流來襲與少量降雨掃空了污染源,也讓居民暫時脫離接連幾天炎熱又潮濕的天氣。

對奧運主辦單位而言,受汙染的天空籠罩著奧運主辦城市,一直以來都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

為因應空氣污染的問題,各單位向官方當局建議,重新遷移在中國鋼鐵製造業者中居領導地位、然而在北京卻是主要汙染者的首鋼集團(Shougang Group),此外在每日3300萬的車流量中,限制其中半數進入市區,並終止大部分的建造計畫、興建廢物處理設備,以及多加利用地熱資源等。

中國環境保護部於7月31日說道,如果奧運舉辦期間內空氣汙染非常嚴重,有可能實施更嚴格的方法來降低工業及車輛排放的廢氣。

若中國氣象局預測接連兩天的天氣狀況極差的話,那麼鄰近北京的天津市與河北省就可能要擴大車輛與工廠的限制範圍。

環保部長說道,在這個情況下,北京就得關閉超過105個工廠,其中包括發電廠、家具工廠、建材製造廠,及化學製造廠等。另外要終止所有的建設計劃,並對車流量做更多的管制。

在天津市方面,如果預測空氣品質不佳的話,全部超過56處的燃煤發電廠、火力供熱廠、建材製造廠、發電廠及化學製造廠等都可能要停止生產;車輛也必須依車牌號碼的奇偶數,輪流受限,也就是每隔一日才能駕駛。

河北省境內的張家口、承德、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等地,也將採行類似的方法。

一旦氣象局證實接連兩天的空氣品質達到官方標準,這項緊急計畫就會喊停。

無論緊急計畫實施與否,7月20日到9月20日在北京仍有短期的交通管制-車牌號碼奇數及偶數的車輛必須輪日駕駛。奧運會從8月8日舉行到8月24日,傷殘奧運則是從9月6日到9月17日。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綠色奧運 中國環保組織倡8月8日無車日

摘錄自2008年8月4日中央社北京報導

北京舉辦奧運會凝聚了許多民間力量,多個環保組織聯合發起「綠色出行」運動,號召市民在8月8日奧運會開幕當天不開車,「為北京多貢獻一個藍天、為奧運多奉獻一份綠色」。

據預測,這項活動將持續進行兩個月,可減少一百萬次以上的機動車出行。

「北京晨報」4日報導,活動要求民間環保組織各自所屬的20餘萬志工在8月8日及奧運期間全部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以其他綠色方式出行。

環保組織並呼籲本地市民積極投身綠色行動,盡最大可能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機動車使用次數,以保證交通運行順暢,為綠色奧運作貢獻。

發起活動的包括: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以及綠家園等十六家北京民間環保組織及所屬志工。活動的口號是「為北京多貢獻一個藍天、為奧運多奉獻一份綠色」

Top

 
 
  推動節能減碳 交通部試辦「官方叫車平台」

摘錄自2008年8月4日全國廣播台北報導

響應節能減碳,交通部近來積極推動計程車共乘,而為了降低空車率,也開始在北、中、南三大都會區試辦「官方叫車平台」,透過官方提供免費電話,民眾再選擇車隊搭車,交通部也希望能夠同時改變民眾隨招隨停的叫車習慣。

油價高漲,影響所及首當其衝的就是計程車業者,據統計,計程車的空車率已經突破八成,為了降低空車率,交通部試辦「官方叫車平台」預計在年底拓展到北、中、南三大都會區,交通部路政司表示,希望透過這項試辦活動,能夠鼓勵計程車加入車隊,減低空車率。

交通部路政司:「因為現在油價很貴,空車率太高不符我們節能減碳的理念,希望能改變這樣的駕駛習慣,就是電話叫車,民眾到指定地點,計程車司機也就不用在路上繞,可以在某個場所待命。」

民眾只要撥打交通部提供的免付費電話,就可以直接指定,或著是透過語音選擇車隊代碼,再經由系統轉接至車隊即可叫車。計程車業者對這項措施均表贊同,但他們卻認為對降低空車率的幫助並不大。

計程車業者:「因為裝無線電和加入車隊的人有限,整體上,還是有很多個人車在路上跑,民眾也還是在路上攔車,對降低空車率幫助有限。」

由於全台有66%的計程車集中在台北市,因此官方叫車平台已在台北市開始試辦,高雄也逐步進行中,交通部表示,經過審核評估之後,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中旬,就會在台中以及高雄都會區開始試辦。

Top

 
 
  經濟又環保 印度推廣使用太陽能鍋太陽能燈

摘錄自2008年8月3日中央社印度新德里報導

印度一年約有300至330天是陽光普照的日子,太陽能幾乎無虞缺乏,政府在多年前就補助鄉村貧戶使用太陽能鍋,免除婦女撿拾柴火的辛苦或燒煤的污染,最近又考慮將補貼貧戶購買燈用煤油的經費,換購太陽能燈使用,不但可免除煤油污染,也省下建設電力輸送系統的大筆費用。

印度主管非傳統能源事務部自多年前開始,即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鍋,鼓勵本土廠商研發生產,同時也補助鄉村貧戶購買,結果成效卓著。據非傳統能源事務部官員表示,印度目前約有40家小規模的太陽能鍋製造商,總年產量約75000個,預計市場需求量至少可達1000萬個太陽能鍋。

據非傳統能源事務部推廣處官員古普塔表示,最受鄉村居民歡迎的太陽能鍋,是由非傳統能源事務部自行研發的,一種由單片太陽能反射板組成的箱型太陽能鍋,使用簡便,適合家庭使用。其次,另有一種可供大眾食堂使用的組合型太陽能鍋系統,可將太陽能熱引導到廚房不同的烹調器皿使用。

古普塔說,供一家4至5口使用的家庭用太陽能鍋,政府補助後的成本約1000盧比(約23美元,合新台幣700元左右),使用年限可達10至20年,每年可節省3至4桶16公斤裝的液化石油氣。

大型太陽能鍋則需要銜接多個引熱系統,補助後的成本約5萬盧比,但功能不輸一般食堂器皿,一樣具有炒、炸、蒸、煮的功能,1小時內可供應1000多人熱騰騰的飲食。古普塔說,大型太陽能鍋可以產生500公斤的蒸汽,足以供應500人2頓的餐飲。

Top

 
  力行節能減碳 聯合國夠cool

摘錄自2008年8月4日中時電子報紐約報導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起的「清涼聯合國」(Cool UN)活動,8月起正式在紐約總部啟動,以調整大樓的空調溫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節約能源目的。潘基文並以身示範,鼓勵外交官和聯合國人員輕便穿著,破除西裝革履的舊習。從8月1日起,聯合國秘書處大樓的溫度從攝氏22.2度,調高到攝氏25度,各個會議廳的溫度由攝氏21.1度,調高為攝氏23.9度,空調和通風系統在周末關閉。會議室比辦公室還要冷個1度多的原因是,希望大家談判時能夠「冷靜」。

如果8月的節能減排措施收效良好,「清涼聯合國」的活動將繼續執行。到冬天時,聯合國總部將促請外交官和員工穿保暖性強的服裝,減少供熱能源。全年貫徹這一舉措,光是紐約總部就可節省下100萬美元。

為了適應調高的溫度,聯合國宣佈放寬對外交人員和聯合國職員的服裝要求,鼓勵盡量穿著輕便的服裝。潘基文在「清涼聯合國」啟動的首日,到聯合國上班時,就帶頭穿了短袖衫,沒有打領帶,也沒有穿西裝外套。

潘基文身邊的聯合國高級官員也都跟著改變,改變了往日西裝革履的刻板形象。潘基文說:「如眾所周知,我是一個向來很正式的人,但這次我承諾要以身作則。」

潘基文表示,活動目的是要大幅降低聯合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估計至少能夠減排300公噸的二氧化碳,節約10%的能源。

Top

  生物簡介:大自然的清道夫 糞金龜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金龜子科(Scarabaeidae)的甲蟲在台灣約有五百種左右,牠們在生態上扮演相當多樣性的角色,大家注意到的都是比較大型、比較漂亮的種類,例如列為保育類、台灣最大的金龜子──台灣長臂金龜(Cheirotonus macleayi formosanus),單單身體的部分就有將近7公分長,若加上雄蟲前肢所延伸的長度,甚至可達到近20公分,又如最為耳熟能詳、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us),就是台灣金龜子裡較為大型的種類。 

林氏螉蜣螂。圖片來源:黃文伯

在野外比較常看到的是植食性金龜子,牠們有的頭部特化出角來,像鹿角金龜、扇角金龜;有的色彩繽紛,如金屬光澤的花潛金龜。金龜子的分類特徵在於:觸角末端有3至7個節組成鰓葉狀、膨大的結構。當我們觸碰到牠們時,有些種類會縮起六足及觸角,落地裝死。許多種類的金龜子在夜間活動,可以燈光誘集。幼蟲白色帶點透明,生活於土中啃食植物根部與塊莖,身體在被捉起來時會彎曲呈馬蹄形,中文有個專有名稱叫做「蠐螬」。

然而在金龜子中有一個類群相當特別,取食的食物和其他金龜子不同,動物糞便是牠們的主食,因而被冠上一個特有的名稱──糞金龜。如果到牧場附近,在牛或馬的糞便裡翻找,經常能看見許許多多的甬道,沿著甬道挖掘就能發現牠們的蹤影。在科學研究上,糞金龜的存在被視為對畜牧業有利的益蟲,因為牠們能加速糞便分解,避免糞便腐敗時大量雙翅目所帶來的病害。

糞金龜的繁殖行為相當特別,牠們會為自己的後代準備食物。一般來說,以牠們對糞便處理的行為模式,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糞便底下直接挖掘甬道,將糞便堆入甬道末端的巢室中,此類稱為telecoprids或 tunneler,若要發現牠們,得先搬開糞便,在糞便底下土表尋找甬道,常見的都是螉蜣螂屬(Ontophagus spp.)的甲蟲。

另一類則是將糞便鏟出一塊做成圓球,再將糞球推到比較遠的巢室中,此類稱為paracoprids或roller,如果注意觀察,可以在林底山徑上,看見台灣側裸蜣螂(Paragymnopleurus ambiguous) 以倒立的姿勢,用後腳推著猴子糞便做成的糞球。在埃及,巨大的暘谷蜣(Scarabaeus spp.)因為推著糞球,被視為日出日落的象徵,進而被當作辟邪與吉祥的圖騰。在「神鬼傳奇」電影裡大量出現會啃食人肉的甲蟲,就是這種糞金龜的化身,當然牠們只會推糞球,電影裡不只將牠們的名稱誤植為步行蟲,連習性都竄改得那般恐怖!

一般來說,會推糞球的糞金龜體型比較大,而直接在糞便下挖甬道的糞金龜體型比較小,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相當小的糞金龜,像齒鞘卵蜣螂(Panelus crenatus),體型只有2~3公釐,牠們一樣可以推糞球,只是所取的糞便不是大型草食性動物的排遺,而是老鼠的糞便;在糞便下挖甬道的糞金龜,也一樣有比較大型的種類,例如另成一科、稱為糞金龜科(Geotrupidae)的雪隱金龜。因此糞金龜這個名稱是一個生態功能與角色性的總稱,至少橫跨了金龜子科與糞金龜科兩科。

糞金龜將糞便推或堆到預先挖好的巢室中,不同種類的糞金龜的巢室構造,也大不相同,可作為鑑別物種的依據。當糞金龜將糞便在巢室中堆好或推好之後,便會產卵在糞便中間,一個堆糞的巢室或一個糞球只產一個卵,幼蟲孵化後,可直接取食,糞便的量足夠讓牠們成長發育到化蛹。

但是糞金龜只吃糞便嗎?其實不是的,牠們也會取食腐敗的屍體,在台灣的研究中,糞金龜在動物性分解者的角色中,亦顯得相當重要。不論南北,台灣屍食性糞金龜在屍體微棲地上的比例,皆佔有親屍性與食屍性甲蟲的一成左右,約有20多種會受屍體引誘而來。

在台灣,主要的糞金龜大多不是體型較大的物種,而是體型小、習於在糞便下挖掘甬道的種類,例如林氏螉蜣螂(O. hayashii)、紹德氏螉蜣螂(O. sauteri)、九江螉蜣螂(O. kiuchianus)、蓬萊螉蜣螂(O. formosanus)等等。推糞球的糞金龜數量反而比較少,其原因在於,若以屍體當作後代的食物資源,屍體並不如糞便一樣鬆散,無法將之一塊塊鏟下滾成圓球。而挖掘甬道的小型糞金龜,卻可以將屍體腐敗分離的組織和著泥土,直接推到屍體底下挖掘的巢室之中。

所以在屍體的利用上,金龜子科的糞金龜也能成為動物屍體分解者的成員。挖掘甬道的糞金龜可以利用屍體,而一樣習於挖掘甬道糞金龜科的雪隱金龜,也是屍體分解者重要的成員,牠們不但直接將曝屍於野外的屍肉堆進甬道中,有時也會在埋葬蟲所埋葬的屍體附近挖掘通到墓室的甬道,偷取埋葬蟲佔有的屍肉。雪隱金龜並不像金龜子科的糞金龜在低海拔山區那麼廣佈,牠們主要生存於海拔較高的區域,但在屍體微棲地上,牠們是甲蟲中的絕對優勢種,例如在玉山楠梓仙溪的蓬萊雪隱金龜(Phelotrupes formosanus)。

食屍性糞金龜在北台灣除了冬季看不到之外,其他各季節都能看到牠們的影子,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林氏螉蜣螂,佔食屍性糞金龜數量近三成左右,秋天9月份是牠們最為活躍的時刻,牠們身上滿佈凹點,前胸背板與頭部為深棕色,微微帶有綠色的金屬反光,頭部有兩條橫脊,雄蟲頭部沒有像其他螉蜣螂那般具有明顯特化出來的角,身上長滿了細毛,翅鞘顏色是最容易辨識牠們的特徵,翅鞘靠近前胸背板有三分之一的面積呈帶狀橘黃色,後三分之二則為黑色,在翅鞘肩部有兩塊黑斑、邊緣連接處亦有兩塊黑斑,有時在翅鞘尾部黑色帶、靠近翅鞘接縫處也會出現兩塊橘黃斑紋。

糞金龜是分解者裡相當重要的成員之一,牠們分解糞便與屍體,能在短短幾小時內,將一堆大象糞便分解完畢,可以說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我們在野外不會像在市區那麼容易誤觸糞便地雷,能自在呼吸新鮮空氣,便是牠們的功勞。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性,就是讓每一個功能性角色的成員,保有牠們一席之地,試想在生態圈裡缺少了糞金龜,也許牛肉都會帶點糞味呢!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論壇:大企業美化形象 遮蔽嚴重污染

作者:潘翰疆(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秘書長)、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媒體大幅報導明基友達集團溫馨的種稻體驗活動,對照該公司回應下游農地遭污染時的制式冷漠,反差又何等強烈。當大企業的公關行銷,逐漸從慈善捐款擴展到團購滯銷農產、認養一畝農地,媒體卻很可能更加忽視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低標準——其本身的生產污染控制與勞動條件保障。

甲級水質消失

發源於桃園縣龍潭鄉的霄裡溪長度僅16公里,原屬甲級水質好到可以生飲,在工商發達的北台灣相當少見,下游新竹縣新埔鎮的好山好水亦令人稱羨,居民長久飲用並作為灌溉用水。但自7、8年前友達與華映在上游設廠後,廢水日排放量共3萬噸,在枯水期比原水體還多,溪水雖仍看似清澈,但魚蝦全部消失,稻子拚命抽高卻不易結穗,連最耐污的福壽螺都不見蹤影,當地人多半不敢喝自來水,造就興隆的販水業,水廠也因水質不良,以堆置土堤的臨時措施改取較乾淨的鳳山溪水源。

新竹農田水利會所做水質檢測,其導電度、總氮、鈉吸著率、氯化物、殘餘碳酸鈉,均大幅超過灌溉水質標準,將造成農田土壤鹽化、不透水,有些重金屬一時驗不出來,長期累積卻可能成為環境之癌,嚴重威脅國民健康。

廠商於環評通過時保證污水不排放於自來水水源,卻餵新埔人喝了7年毒水,早已嚴重違反環評結論,環保署僅發公文通知沿線居民勿取用溪水,卻不敢命令停工,顯然怠忽職守。面板廠廢水成分複雜達上百種,企業動輒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說明光阻液等製程中的化學成分,而飲用水標準並沒有規範到俗稱化骨水的氫氟酸等化學物質。兩家面板廠還冷血地說,工廠廢水都經廠內污水場沉澱、過濾,完全符合放流水標準。

但桃園縣環保局的稽查結果有處分紀錄,也曾發現排放廢水的不明管線與處理後廢水混合排放。今年11月廠商排放許可證將陸續到期,環保署居然以電腦系統更新為由,將許可證自動展延至明年底,難怪在環評改善對策審查會上,兩家公司根本無心改善現況,反而提議將廢污水改排到桃園縣的老街溪。

不畏權勢揭發

近年財團掏空事件頻傳,但許多公司出事之前,企業老闆常被媒體吹捧造神,足見企業公關與廣告撒錢的威力,害死不知情的無辜散戶;政治人物言行舉止都有敵對陣營吹毛求疵,企業的惡形惡狀卻為「不擋人財路」的社會集體鄉愿所默許。傳統產業的污染耳目可及,但高科技產業的高獲利光環,卻掩蓋了躲在陰影下的環境成本,高額紅利的金錢誘惑讓廉價工程師自願操到天明。

高科技神話,讓本島各縣市幾乎都設有分屬各科學園區的XX基地,財團巨獸在地方政府的開門揖盜下,鯨吞著祖先血汗開發的土地,在民眾引頸盼望的背後,大口吸乾水源再污染河川。霄裡溪事件絕非孤立個案,媒體應該不畏權勢、抗拒誘惑,勇於揭發惡質財團真實的醜陋面貌。

友達龍潭廠參加國家永續發展獎,剛通過書面初審,正進入實地勘查的複審階段,嚴重違反環評承諾又絲毫沒有悔意的廠商如果得獎,將是其「漂綠」(Green Washing)的絕美妝扮,而環保署的招牌也等於是反過來掛了!

    本文同時刊載於蘋果日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黃德宗•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