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野生生物團體組成的聯盟12月3日表示,越來越多的船艦、油氣探勘震波、鄰海建築與遊憩、新式軍用聲納等,使得海洋日趨嘈雜。聯盟警告,以聲音作為溝通媒介、搜索食物以及尋找伴侶的海洋哺乳動物會因此受到更大的威脅。
該聯盟出席了在羅馬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舉辦的遷徙物種研討會(CMS),於會中呼籲政府與企業應為船隻安裝更安靜的引擎,進行震波探勘時應採用更嚴謹的規範,並讓海軍利用更新、低干擾的聲納技術。
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IFAW)
在研討會中提出一篇名為〈海洋噪音:降低音量〉(Ocean Noise: Turn it
Down)的報告,內容指出噪音增加的程度導致藍鯨能夠溝通的距離減少了90%。
根據報告的估算,過去40年間,行駛在太平洋的船隻所製造的噪音每十年就會倍增。全球航運船隊的數量繼1965至2003年間成長一倍之後,預計將在2025年再增加一倍。
在震波探勘中使用的空氣槍會產生巨大聲響,音量高峰值達到259分貝,每10秒就產生一次,過程長達數月之久,傳播距離超過3000公里。報告中指出世界上有超過90艘的震波探勘船,其中有1/4終年運行。
此外,全球估計有300座海軍用聲納系統,產生超過235分貝壓力音波。如此巨大的聲響,比一般認為對人類安全的145分貝還要強十億倍以上。
野生生物團體的律師法蘭克(Veronica
Frank)表示:「我們需要大規模的行動,其中包含一項規範:超大型油輪以下,所有船隻的製造商與業主應該與國際間有能力的團體進行合作,將噪音減量方法一開始就列入船艦的設計與運作之中。」
海洋越來越嘈雜的消息也伴隨著新的隱憂: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增加,可能使得水面下的噪音程度更為嚴重。
美國蒙特利灣水族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10月份發表的報告中指出,海洋酸度的增加將使海洋環境更吵雜。
由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提出的保育計畫內容表示,到2050年時,海水中的化學性質可能會增加0.3個pH值。
2008年10月1發刊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蒙特利灣的赫斯特(Keith
Hester)與同事估計,到了2050年海洋酸度的改變可能會讓聲音在水面下傳播的距離再增加70%。
赫斯特與他的團隊表示,海水越酸,中低頻音被吸收的量越少。海水化學性質的改變也許意謂著,今日海水吸收低頻音的能力比工業革命之前減少了10%。
赫斯特還表示,除非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同時是本周在波蘭波茲南(Poznan)舉辦年度聯合國氣候會議的重要議題-海洋酸度的提升將會增加海中的背景音量,同時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造成影響。
鯨豚保育協會(WDCS)科學部門主任西蒙(Mark Simmonds)在羅馬舉行的遷徙物種研討會(CMS)中表示:「全世界許多海洋的水面下,人類製造的噪音已產生了一種聽覺瘴霧與不和諧的聲響。」
西門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水面下巨大聲響與一些海洋哺乳動物的集體擱淺有關,尤其是深潛的喙鯨。當鯨豚受到巨響驚嚇,牠們會表現出不尋常的潛水行為,罹患與人類潛水員相似的潛水夫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8/2008-12-03-0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