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12.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拍賣冏新聞
蝶會2009桌曆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一邊講話一邊發電 新手機再也不用充電池
【相關連結】
環保署開始回收行動電話充電器
民間團體呼籲:整合充電器 減少電子垃圾
新型燃料電池 將利用污染物產生能源
紙質電池 2006 年最佳創新技術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的、不需電池而能自行供電的手機,這種手機將使用者說話聲波轉換成動力,讓手機持續運轉。這種讓聲波供電的關鍵技術是壓電體(piezoelectrics),這個單字源自希臘文「piezein」,意指「壓力」。壓電體是像水晶或陶瓷等材料,當機械壓力施加其上時,能夠產生一定的電場。

法國科學家在1880年代發現壓電體,首先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用在聲納裝置中。現今在麥克風、石英錶和汽車點煙器中都可發現它的蹤跡。科學家預言:只要是聲波產生的能量,未來都能夠生產出適當的奈米級裝置來收集。例如:壓電發電機也可以裝置在人行道或車道上,將機械動力轉換成電力。

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放生眼鏡蛇為保育?
眼鏡蛇。圖片來源:毛俊傑

作者:毛俊傑(國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

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東部山區道路上,研究生阿翰在路上發現了一條看起來像是剛被車壓死的大型眼鏡蛇個體,基於工作習慣及好奇心的驅使,伸手正要拉起這條身上停了許多蒼蠅的眼鏡蛇屍體,查看腹部的顏色與身上的花紋,不料此時發現,這條看起來像是已死的眼鏡蛇仍然活著,並立即抬起頭來,怒視著阿翰!

撿拾道路上的蛇屍,為台灣的生態調查人員,進行蛇類分布及動物相調查中最常利用的一種方式,令人好奇的是,總是會在不對的地方,大量發現不屬於當地環境會出現的蛇,甚至是蛇屍,眼鏡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2008簡單生活節

聯合國討論氣候變遷會議持續在波蘭舉行,達賴喇嘛8日呼籲各國政府致力保護環境,對抗全球暖化;達賴指出,甚至連西藏也受到暖化威脅。而英國政府的天氣預報機構發表2008年全球平均溫度的預測值,2008年有可能是自1850年有氣溫紀錄以來的第十個高溫年,不過卻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溫。對此,中研院地科所汪中和教授預期,天氣變化將會非常極端,酷寒及酷暑會交替出現,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也會更頻繁且劇烈,以消除地表過量熱能。

而在全球關注溫室效應的同時,台灣政府卻在許多地方政策的處理上仍不夠精進,尤其是在環境影響評估的部份。原本已擱置的彰濱火力發電廠案,在近期內又再重新提出環評案;反彰聯盟在地方上舉行遊行,獲得熱烈響應,反彰火發言人粘錫麟指出,彰化縣夾中火及麥寮火力發電廠中間早已飽受污染。近期同時問題重重的貓空纜車,在8日舉辦研討會,學者紛紛開砲,指重大公共建設竟無環評,鄰近T17到T21塔柱岩層日後也可能滑動,北市府應儘速全面健檢塔柱,斷然處理

同時在台北市萬華區,延宕多時的臨時家禽批發市場遷建工程於11月決標,引起當地居民反彈,周邊數個里的居民將在9日清晨發動抗爭,爭取家禽市場現址重建,不要遷建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世界人權宣言六十週年,我們的人權進步多少

作者:張鐵志(本文作者為作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

「人人皆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利上均各平等。人各賦有理性良知,誠應和睦相處,情同手足。」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

最近一個週六下午,我和朋友在台北縣三鶯部落聽潘大姐講他們都市原住民的故事。她破敗的房子是在今年被縣政府拆除過,又重新從那些被拆除的木材中蓋起來的。且政府為了要拆遷這個在此居住多年的部落,從今年2月對他們斷水斷電。在這樣的寒冬中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街頭紀錄者集體採訪行動‏

發起單位:苦勞網

12月10號是世界人權日,但是,長久以來,台灣的警方在群眾請願、示威的場合,執行公權力的界線,卻越來越無所忌憚,視「法治精神」如無物,不要說陳情者會遊行的權利遭到剝奪,就連沒有參與群眾活動、在一旁默默紀錄報導的人,也遭到同樣的威脅。

活動時間:12/10(三)下午2:00
活動地點:內政部警政署(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7號)
行動提要:

  1. 這是一場「集體採訪行動」,我們不是記者,但是我們要知道、要提問、要紀錄。

  2. 不是要爭取任何媒體或者記者的採訪權,而是要捍衛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權利,我不需要告訴你我是記者,我才可以拍攝。

  3. 請參與的人帶著各種採訪設備,DV、照像機、MP3、webcam、筆記本…王卓鈞不出來,我們就「採訪」現場的警察。

  4. 我們是去「採訪」的,所以不需要別人來「採訪」我們,所以不對主流媒體記者發採訪通知,如果有認識個別友善的記者可以請他們來、請他們一起採訪警察。

  5. 有兩個後續的行動:第一、製作「公民採訪教戰手冊」,演練警察的行為模式及可以有的反應;第二、製作「警方行為影音紀錄資料庫」,收集各種警方在處理集會遊行不當的行為、做系統的整理。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