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8.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南方電子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綠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環境行動網
綠色陣線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珊瑚礁學會
  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專案小組是否嚴格把關?


從鐵馬步道放眼望去的中科三期七星園區。

圖片來源: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

環保署今(31)日將舉行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大會,如果通過,包括司法爭議、停工爭議,在形式上或許都找到暫時解套的空間。

有關放流水、空氣汙染所引發的健康風險疑慮,雖然環保署一再指出已採行對策,但居民對中科的回答並不滿意。特別是后里的現存汙染已相當嚴重,但環保署與中科卻稱不必評估這些既有汙染、這不是中科的錯云云。也就是說,8月25日初審通過的決議,是一份「居民無法接受的結論」。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中科三期】學者:看判決就譴責法院的人 應慚愧
【中科三期】公義無法伸張 人民唯有不斷興訟
停工不停產 中科三期加速審查引眾怒
吳敦義符咒說 環團也來創意降魔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三)

作者:張明薰

※ 編按:前兩週從清大吳文桂教授的蛇毒研究,瞭解到單一物種之間也有無窮的多樣性,並由此延伸,探討保育自然資源所能獲得的經濟價值,遠遠大於開發所能帶來的利益。但正因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如此豐富、複雜難解,人類對仍無法精確評估其扮演的角色,也無法測量生物多樣性減少會造成怎樣的衝擊。你知道目前現行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方向有哪些嗎?生態系統是否真的需要被量化才能彰顯其價值?且看本週專欄,和我們一起討論。

簡單的說,目前世界上對生物多樣性的測量大致上有四個大方向:岐異度、數量、狀況和壓力。岐異度就是關於物種的豐富性與特有性、群落之間的豐富變化程度、基因的多樣性等等。這個部分所提供的生態服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如基因多樣性對生物的保護作用,讓農作物較不容易受病蟲害影響,但是如前文所述,從岐異度的測量資料不容易將生態服務上的價值量化。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山林小辣椒:鵂鶹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志昌

※編按:「鵂鶹」,音同「休留」,體型最嬌小,台灣鴟鴞科中無「鳥」能出其右,為特有亞種,保育等級Ⅱ,屬珍稀野生動物。牠的嬌俏身影不但是長鏡頭注目的焦點,也讓牠成為出色的模仿高手。不過,被人類視為珍寶的鵂鶹,對其他鳥群來說,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夢,原因何在?且看本週的貓頭鷹簡介。

大約只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鵂鶹,是台灣體型最小的貓頭鷹。千萬可別被牠可愛討喜的模樣給欺騙了,鵂鶹不折不扣是個兇悍無比的狠角色。每次出現,都會立刻引起林間活動的鳥群們一陣騷動,陷入混亂不安的場面。個頭迷你的鵂鶹,即使是碰到比自身體型大上許多的藪鳥,一樣可以輕易制伏。主要獵物除了山雀科的小型鳥類之外,也會捕捉昆蟲、蛙類和蜥蜴等其它小動物。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姿穎

永揚垃圾掩埋場設置在好山好水的嶺南村,未來垃圾場的廢汙水不但會汙染地下水、汙染農地,而且還可能沿著斷層流入烏山頭水庫,影響大台南地區民眾飲水安全。嶺南村農民為保護家鄉,義賣龍眼乾,搶救烏山頭水庫。然而,在墾丁,保護措施不足,墾丁陸蟹族群銳減,許多陸蟹在跋涉至海口的過程中,往往在馬路上被汽車壓死。民眾籲應該盡快興建生態廊道。而美研究「草脫淨」威脅雄性動物性發展,草脫淨是美國最常用的農業用殺草劑之一,但是草脫淨跟其副產品都是在環境中具持久性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會進入人類使用的地表水跟地下水中。

日前,台灣諾努客在貢寮拉起反核人鏈,反對核工業復興,且質疑核一、核二廠延役的問題。但在德國卻考慮延長核電廠壽命,梅克爾政府展延這項計畫,未對何時淘汰這些核電廠訂出新的時間表。2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56%的德國人反對2021年過後還繼續使用核電廠。而人類一直在尋找新的能源,卻也發現一些問題。生質燃料,助長非洲掠地。在非洲橫跨11國,至少500萬公頃土地,被外國企業收購種植生質燃料作物。原本的耕地無法生產食物,引爆區域衝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揭開浮濫徵收之謎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我國的土地徵收向來相當浮濫,近日來竹南大埔、二林相思寮、後龍灣寶、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計畫、東北角田寮洋...等徵收案,充分顯現了這種現象。

政府為何輕易啟動土地徵收?眾所皆知,我國政府是負債累累,財政問題相當的嚴重,但是地方建設又是勢在必行,那麼,建設所需的經費要從何而來?土地利用計畫變更、工業區開發及土地徵收就演變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業務,因為彼等能夠為政府創造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地方政府透過土地開發(或炒作),獲得地方財政的部份挹注。精采內文

 

 


 
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專案小組是否嚴格把關?

本報2010年8月3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今(31)日將舉行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大會,如果通過,包括司法爭議、停工爭議,在形式上或許都找到暫時解套的空間。

不過,有關放流水、空氣汙染所引發的健康風險疑慮,雖然環保署一再指出已採行對策,但居民對中科的回答並不滿意。特別是后里的現存汙染已相當嚴重,但環保署與中科卻稱不必評估這些既有汙染、這不是中科的錯云云。也就是說,8月25日初審通過的決議,是一份「居民無法接受的結論」。

環保署日前發佈新聞稿指:「專案小組已做最嚴格之把關」,詳情是否真是如此?有多少委員提出的問題未回答?

本文將以8月25日「第八次專案小組初審會」學者專家委員所提出的問題,檢視環保署所謂「專案小組已做最嚴格之把關」真實狀況究竟如何?(因環保署與記者約定不得對委員指名道姓,但主席及官員除外,因此委員以代號顯示)。

8月25日的第八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包括主席、7位學者委員(歐陽嶠暉、李育明、凌永健、林鎮洋、陳莉、陳鎮東、蔣本基)、5位官派委員(只有環保署長沈世宏、副署長邱文彥未到)與會,最後主席徵求委員意見時,2位委員先離席(陳莉、陳鎮東)、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迴避。

最後10位委員在場,三位委員表示「有條件通過、補件再審都可以」,因此總計13票。最後結論:7票有條件通過、6票補件再審,主席裁示有條件通過。(這樣可稱為共識?)

委員一

有關化學品管理制度,開發單位要引用勞委會制度,但現行有一個歐盟REACH指令,個人認為REACH制度可能比勞委會這個制度更周全一點,是否有可能引用REACH制度。

放流水水質標準,BOD、SS都承諾10毫克以下,COD 60毫克以下,但居民對放流管可能滲漏汙染地下水有疑慮,是否可針對可監測的項目,例如水溫、導電度,設置即時監測設備,並以看板方式呈現。

委員二

地下水入海你是假設地下水與海水面交界的地方沒有流速?如果這樣就大錯特錯,怎麼可能?地下水入海到處都有,平均來講可能是這樣,但很多地方地下水都直接入海,尤其靠近河口地下水流速是非常快的,比你用的數值要高幾十倍都有可能。

沒有看到這案子對海域水質及生態的影響評估,依環保署規定,放流口離海岸10公里之內要做水質生態評估。另外健康風險方面,汙染物入海經過某些途徑,魚蝦受到汙染再回到人體,沒有看到評估。

長期放流模擬,需要模擬的應不只生化需氧量、溶氧量,這案子要模擬的應該更多,與健康風有關的因子應加入水質模擬。

另外模擬的驗證在那?而且圖上根本沒有測站位置,沒有驗證這模擬你白做的。這案子大家關心,數據要嚴謹點,如果這次審查又留下一個尾巴,對居民、相關單位都不公平。

委員三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如何回到與健康風險評估結合,現有法規應已考量過健康風險,空氣汙染、飲用水質標準、毒性化學物質,如果符合這些標準基本上符合法規標準。但高科技有新興汙染物,短期內無法了解,因此有環評承諾,應該採取比法規更高的標準。

化學品源頭管制,應整合歐盟REACH、勞委會、環保署現有管制措施。另外不要低估生物毒性測試,應與管制措施相結合。

委員四

汙水處理廠VOC全都是ND,事實上很少是ND。另外有關要求檢測環境荷爾蒙,你們的回應是未檢出,你們用的分析方法根本是測不到的。講白一點就是用「比自來水還乾淨的水來評估,你的風險就很低。」

最重要的一點,目前后里地區致癌風險相對偏高,這點大家都很關心,是不是建議后里地區既存的致癌風險,至少應削減到可以折抵開發行為所引起致癌風險的增量,現有的量應該先降下來。

委員五

放流口影響大安鄉地下水問題,又衍生到健康風險評估問題,所以很關鍵。開發單位把兩件事扯在一起,居民應該是用比較淺層的地下水,如果不用三維分析不知道如何進出,「你說你保守,我也可以說是迷糊帳」。

如果你對你的模擬有信心,不要搞到30、50年,應該是開始後半年、一年,把七個監測站的實測資料拿來跟現在提出的報告比,這樣才嚴謹,科學數據會讓疑慮降低。「我是歡迎做這個事情,但歡迎的背後應該要嚴謹,應進一步說明」。

他強調,環評制度要如何走下去,「嚴謹是唯一的路」,事實上有關技術部分有機會可做得更嚴謹,「基於專業價值,應補件再審」。

委員六

大家對放流管有疑慮,應要有一個監測計畫,管線全線要用錄影機每年監測2次,五級地震後應再監測1次。放流管上游及下游端每半年監測1次流量,檢測上、下游流量是否對應。放流管有裂痕、或兩邊水量不對時要如何應變,應交代清楚。

主席成大教授李俊璋

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基本上大致符合技術規範,檢查表應放在附件。另外假設的情境,不論是放流水、空汙排放的VOC都以較保守情境估算。

他表示,后里的背景風險應該降低,但這是歷史共業,改善不是中科的責任,環保署、台中縣環保局應負起改善責任。

研考會副主委魏國彥

健康風險希望看到三度空間評估,有兩個選擇,在大安鄉出海口排放、或拉到外海排放,這兩個都要評估。地下水的擴散是怎麼走、是地下一公尺,還是到海平面後會溢留出來?如果水下滲到海邊可以跟海水混合嗎?

※ 8月25日「第八次專案小組會議」當天相關報導: 「未納入后里既有風險,中科三期環評初審過關」

※ 8月18日「健康風險專家會議」當天詳細紀錄: 「體檢中科三期健康風險專家會議」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價幾何?彰顯經濟價值 保育無價生態(三)

作者:張明薰

※ 編按:前兩週從清大吳文桂教授的蛇毒研究,瞭解到單一物種之間也有無窮的多樣性,並由此延伸,探討保育自然資源所能獲得的經濟價值,遠遠大於開發所能帶來的利益。但正因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如此豐富、複雜難解,人類對仍無法精確評估其扮演的角色,也無法測量生物多樣性減少會造成怎樣的衝擊。你知道目前現行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方向有哪些嗎?生態系統是否真的需要被量化才能彰顯其價值?且看本週專欄,和我們一起討論。

生物多樣性的四大測量方向

簡單的說,目前世界上對生物多樣性的測量大致上有四個大方向:岐異度、數量、狀況和壓力。岐異度就是關於物種的豐富性與特有性、群落之間的豐富變化程度、基因的多樣性等等。這個部分所提供的生態服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如基因多樣性對生物的保護作用,讓農作物較不容易受病蟲害影響,但是如前文所述,從岐異度的測量資料不容易將生態服務上的價值量化。

數量上的測量包括物種分布的範圍、地理區域和規模、數量的成長等,重點就是測量數量的變化。數量測量獲得的資訊可以反映生態系統的重要變化,更重要的是可以結合經濟利益流量,成為生態服務價值的證據。同樣的,這些數據也可以反映生物多樣性改變對經濟的衝擊。目前這方面的測量應用在全球漁獲量、區域性的水質改變等。雖然不能當作生物多樣性的清晰指標,但是具有成為生態產值指標的潛力。

第三個方向指的是對生態系統或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評估,包括瀕臨危物種的數量變化、海洋營養指數、土壤狀況等,這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退化或者人為的干預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和前面的兩種方式相較之下,比較能反映「質」的變化,但是較不容易和具體的經濟數據結合,而且主要用於大範圍的調查。

第四個方向就是測量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面臨的壓力,包括棲地減少、外來入侵種、污染、疾病或氣候變遷等。當這方面的測量用於或特定的物種或生態系統的時候,可以成為生態服務的指標,甚至可用來評估生態風險。

然而,目前已知的各種測量大多根據已知的資料,若要作為生態服務價值的評估依據可能不見得非常適合,而且這些已知的指標也不是為了分析生態的經濟價值而發展出來的。若想評估生態服務在經濟上的價值,還需要蒐集更有針對性的資料、以更精確的指標來做分析。利用現存的各種指標,也是個有用的替代方案。

一座森林值多少?

在眾多生態服務中,最被關注的就是物料的生產。舉個木材生產的例子,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生物多樣性指標如何應用在測量經濟產值。

簡單的說,原理是這樣的:從現存的森林資料中,可以算出每公頃林地有幾公斤的Dry Matter產量;比對每年在同樣範圍內的產量,就可以計算出一片森林的產值。累積幾年的資料就可以進一步分析森林變化與產量之間的關係,例如從2001年到2004年之間,馬達加斯加的Dry Matter產量降低了6%,同樣年份的資料也顯示,這段期間的森林砍伐也增加了。

這個方法可以評估森林對特定產業的貢獻,但是距離全面評估森林的總產值仍然相當遙遠。森林提供的生態服務非常多,除了生產木材之外,還有涵養水源、吸收大量的碳、降低地表溫度、造就特殊的文化等。這些服務彼此關聯,在計算木材產量的同時,還得同時評估因伐木而減少的其他生態服務項目,而其中很多項目的「產值」仍然難以量化。這也是將生態服務價值量化的最大挑戰。

新的觀點,新的價值

可是話說回來,生態服務的價值難以量化,是因為其中的經濟效益真的難以評估,還是因為目前的經濟效益評估方式能夠適用的範圍根本就太狹窄?前面已經提過,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仍然非常少。換句經濟學家聽得懂的話說,很多存在於自然界的資源都還沒有被發現、被適當估價,根據目前人類極有限的知識,可以大膽推測,生態系統中未知的價值是目前已知生態服務價值的千萬倍,這代表潛力無窮的市場有待開發,而且可能不只侷限在目前所知的醫療、生技方面而已,那些用途很可能是目前難以想像、但在未來卻是相當重要的。

當然,生態系統有許多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價值,但是並不代表生態系統沒有被金錢衡量的價值。在TEEB的報告中,提到了在總體經濟價值的框架下,一樣可以評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除了直接決定市價之外(例如木材),還可以評估若某生態服務項目以人工的方法完成需要多少成本。舉例來說,如果一座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大約可以換算成建造水庫的經費來估計(還得考慮使用年份和維護費用,還不包括被迫遷村的人們所遭受的損失)。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牽涉到經濟體系的許多層面,意味著這和許多專業領域的人可能息息相關。目前對生物多樣性的觀點,多半是從生物學或者生態學的角度出發,比較少有其他專業領域的觀點。吳文桂老師在座談會中,從自己的經驗聯想到,如果有各種專業領域的人來發現生物多樣性在各領域中的價值,就可以大量累積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和資料,這都將成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證據。

人類原本就是生態的一部份,沒有任何一種經濟體系能夠脫離生態圈而自行運作。經濟與環保本來就不該對立,目前我們還有避免自取滅亡、建立雙贏局面的機會。(完)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生物簡介:山林小辣椒:鵂鶹

作者:曾翌碩(台中野鳥救傷保育學會解說教育組 組長)

※編按:「鵂鶹」,音同「休留」,體型最嬌小,台灣鴟鴞科中無「鳥」能出其右,為特有亞種,保育等級Ⅱ,屬珍稀野生動物。牠的嬌俏身影不但是長鏡頭注目的焦點,也讓牠成為出色的模仿高手。不過,被人類視為珍寶的鵂鶹,對其他鳥群來說,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夢,原因何在?且看本週的貓頭鷹簡介。

可愛又迷人的兇狠角色

大約只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鵂鶹,是台灣體型最小的貓頭鷹。千萬可別被牠可愛討喜的模樣給欺騙了,鵂鶹不折不扣是個兇悍無比的狠角色。每次出現,都會立刻引起林間活動的鳥群們一陣騷動,陷入混亂不安的場面。個頭迷你的鵂鶹,即使是碰到比自身體型大上許多的藪鳥,一樣可以輕易制伏。主要獵物除了山雀科的小型鳥類之外,也會捕捉昆蟲、蛙類和蜥蜴等其它小動物。

鵂鶹是少數會出現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棲息於較為涼爽的中海拔山區森林環境,不過到了秋冬季,許多原本生活在高山上的鳥兒為了尋找食物,開始集結成群往山下遷徒,此時鵂鶹也會虎視耽耽地尾隨著食物(小型鳥類)移動,伺機等待捕捉落單的個體,因此在低海拔丘陵地區冬季也有機會發現鵂鶹的蹤跡。春季4~5月進入求偶期,雄鳥為了宣示領域,經常會出現在空曠的枝頭上頻繁鳴叫,這段時間是人們最容易發現鵂鶹活動的季節。

你家,就是我家

繁殖期除了利用天然樹洞外,有時也會霸佔五色鳥、大赤啄木等啄木鳥所鑿出的巢洞作為營巢的埸所。每次產卵3~4枚,由雌鴞負責孵蛋的工作,孵化期約1個月左右,破殼後的幼雛成長速度相當驚人,最快只要三週的時間即可離開巢洞,剛離巢的幼鴞外觀上大致偏黃褐色,頭和背側的斑點較多而明顯,尾羽短而尙未發育完全,飛行時稍顯笨拙。大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幼鴞們會在親鳥的保護下學習獨立生存所需要的謀生能力。

模仿  是為了更完美的出擊

鵂鶹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身上花紋所形成的偽裝,當它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時,就彷彿是樹枝上突起的樹瘤般,讓人難以察覺。而在頸部後方則有著酷似臉部形狀的花紋,依稀可見清楚的眼睛、嘴巴,模仿的微妙微肖,最主要目的就是用來分散周圍小鳥的注意力和騷擾,讓牠可以專心地盯著前方,好整以睱地等待進行下一次的攻擊行動。

討喜外表成詛咒  兇狠無用

鵂鶹嬌小逗趣的外型,因此常成為非法獵捕的目標,每年各地鳥店的隱密角落不時都會發現淪為籠中鳥待售的情形,而山區果園架設用來防除鳥害的霧網也經常成為鵂鶹斷送生命的死亡陷阱。儘管目前在各地數量仍尚稱普遍,不過生態資料和其它貓頭鷹一樣都相當缺乏,需要更多的研究與重視。

【延伸閱讀】

高山上的貓頭鷹:灰林鴞 
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領角鴞 
黑夜潛行的神秘客:東方草鴞
溪流中的王者:黃魚鴞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義賣龍眼乾 搶救烏山頭水庫

本報2010年8月31日台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買在地ㄟ農產品 保護咱ㄟ水源」,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農民今年再度捐出手工土窯烘焙龍眼乾義賣,盈餘做為「搶救烏山頭水庫」活動經費。嶺南村農民請民眾品嚐好吃的龍眼乾,幫幫農民反對在好山好水的嶺南村設置永揚垃圾掩埋場。

東山鄉嶺南村是一個純樸的小農村,世代傳承種植的柳丁、龍眼全台知名,但這個小村莊卻變成永揚垃圾掩埋場的場址。目前垃圾場已接近完工,只要拿到操作許可立即可營運。未來垃圾場的廢汙水不但會汙染地下水、汙染農地,而且還可能沿著斷層流入烏山頭水庫,影響大台南地區民眾飲水安全。

自費調查打官司 保護家鄉

東山鄉嶺南村長陳顯茂表示,居民不但捐出龍眼肉義賣盈餘,也經常自掏腰包持續小額捐款,作為訴訟及調查水源費用。目前已在永揚垃圾場附近設置12口監測井,初步跡象顯示永揚掩埋場區地下水水質異常,未來需要投入更多經費深入調查追蹤,尤其是北往南跨越174縣道的地下水流動軌跡最為關鍵。

司法程序部份,居民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永揚同意設置許可,並向環保署、農委會提起訴願,請求撤銷永揚場址。垃圾場業者疑似造假環評書部份正上訴審理中。

龍眼乾好吃掛保證

南環盟義工隊隊長吳美香請大家鬥陣來捧場。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李建畿,每年都公開為嶺南村好吃的龍眼乾掛保證。他說,龍眼乾經土窯慢火烘焙,將溫潤濃郁龍眼香密密封存在果實中,吃完口齒留香,顆顆都是農民的心血結晶。

※東山龍眼乾義賣:

龍眼乾1盒(斤)180元

龍眼肉1盒(600克)330元,龍眼肉小盒裝(300克)170元

運費單盒100元,2盒以上到付;滿2000元免運費。

訂購專線:06-3363751,劃撥帳號:3099-8876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保護措施不足 墾丁陸蟹族群銳減

摘錄自2010年8月29日公共電視報導

墾丁的陸蟹族群已經大幅減少。公共電視隨著墾丁的解說員進行實地觀察,發現在墾丁陸蟹7-9月的產卵季節中,陸蟹為了要到小溪或是出海口產卵,都必須要從馬路另一端地山坡林地中,抱著卵,經過馬路、爬過圍牆,才能到達產卵的地方。

由於目前並未有完善的陸蟹保護措施,許多陸蟹在跋涉至海口的過程中,往往在馬路上被汽車壓死。社區居民認為,應該盡快興建生態廊道,甚至在陸蟹產卵期間管制交通,以減少陸蟹死亡比例。

Top

 

  美研究「草脫淨」威脅雄性動物性發展

摘譯自2010年8月25日ENS三角研究園區, 北卡羅萊納州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在玉米田噴灑農藥的情形。一項由美國聯邦政府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結果顯示,在出生前暴露於低劑量的殺草劑「草脫淨」(atrazine)下的雄鼠,跟沒有暴露在草脫淨下的雄鼠比較下,有較高的可能發展出攝護腺發炎以及出現性晚熟的症狀。

草脫淨是美國最常用的農業用殺草劑之一,在美國每年有超過3萬6千公噸的草脫淨被噴灑在像玉米跟甘蔗這類的農作物田裡,用來控制闊葉跟尖葉雜草的生長。大約40種知名農藥的殺草劑都使用草脫淨作為成分之一。

但是草脫淨跟其副產品都是在環境中具持久性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會進入人類使用的地表水跟地下水中。

這份了解草脫淨如何影響雄鼠的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衛生科學機構的芬頓博士(Suzanne Fenton),圖片來源:NIEHS。與史坦克博士(Jason Stanko)共同主持。這組科學家以接近草脫淨的飲用水法定標準濃度對雄鼠進行實驗。草脫淨在飲用水中最高的污染容許濃度是3ppb(ppb:十億分之一)。

生殖內分泌學家芬頓博士說,「我們沒有預料到在這麼低的濃度下也會有這些影響。」2009年的時候,美國環保署對草脫淨開始一項全面性的新評估計畫,用來研究草脫淨對人體的影響。在2010年9月研究計畫結束時,美國環保署說他們將會決定是否需要修正現在草脫淨的風險評估,並且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更嚴格的管制以保護大眾健康。

這是自1990年初期開始美國環保署第三次對草脫淨進行評估。前兩次審查評估美國環保署判定草脫淨對人體不會造成重大影響。最近的一次評估審查了6千份相關研究資料以及8萬筆的公共意見後,在2006年完成。

研究人員發現攝護腺發炎的比例在控制組雄鼠中為48%,出生前暴露於混和草脫淨跟分解後產物下的的雄性後代則攝護腺發炎比率則升至81%。草脫淨劑量越多,發炎情形就越嚴重。

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機構病理學家,也是獸醫的馬拉奇博士說,「值得注意的是攝護腺發炎隨著時間有好轉的跡象,也就是說這些影響也許不會是永久性的。」

科學家也發現了暴露在草脫淨下的動物有性晚熟的跡象。

這項新的研究是芬頓第二篇以動物受低劑量草脫淨與其代謝產物混和物影響的第二篇研究論文。

芬頓是2007年一篇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論文探討了低劑量的草脫淨混和物延緩了同胎出生的哺乳類動物雌鼠發展,當初實驗用的對象跟現在實驗的老鼠是同胎出生的。

芬頓指出這些研究發現可能不僅僅只和草脫淨有關,而是與其他殺草劑中發現的chlorotriazine家族有關,包括普拔根(propazine)以及草滅淨(simazine)。這三種殺草劑會製造出相同的分解產物。

芬頓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了解chlorotriazine與其在哺乳類動物體內以及攝護腺組織內的代謝機制。

草脫淨在歐洲已經被禁用,即使是製造商Syngenta的原產地瑞士。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德國考慮延長核電廠壽命

摘錄自2010年8月29日大紀元報導

德國媒體今天報導,1份由德國政府委任專家所做的報告倡議,將全國核電廠的壽命再多延長20年。「法蘭克福廣訊報」報導,這些專家認為,延長核電廠壽命會得到「氣候保護與經濟方面最好的結果」。

「焦點週刊」與「斯圖加特日報」報導,在延長核電廠壽命的相關方案中,讓核電廠多使用12年到20年,會得到「最有利的結果」。

前德國總理施若德在位時計畫,17座德國核電廠將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然而,梅克爾政府展延這項計畫,且未對何時淘汰這些核電廠訂出新的時間表。

梅克爾昨天在1份聲明中表示,可再生能源應在2050年前提供所有能源需求的一半,因此核電廠與火力發電廠將繼續運作,直至其供電量可完全被清潔能源取代為止。

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56%的德國人反對2021年過後還繼續使用核電廠。

Top

  生質燃料 助長非洲掠地

摘錄自2010年8月30日路透象牙海岸阿必尚報導

環保團體今天公佈研究指出,生質燃料需求正助長非洲「掠地」行為,橫跨11國至少500萬公頃土地,被外國企業收購種植相關作物。

英國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研究指出,歐洲和亞洲企業紛紛大手筆購地,種植甘蔗、白油桐和棕櫚樹作為生質燃料用,不過森林和植被連帶消失,原本的耕地無法生產食物,引爆區域衝突。

報告指出,肯亞和安哥拉政府分別接獲外國提案,要求使用50萬公頃土地作為生質燃料用。貝南共和國也被要求提供40萬公頃地種植棕櫚樹。

報告說,坦尚尼亞的甘蔗種植計畫,已讓稻農無地可耕。

研究指出,土地競購,加上生質燃料作物排擠食物作物,恐使食品和土地價格飆漲。

Top

  論壇:揭開浮濫徵收之謎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我國的土地徵收向來相當浮濫,近日來竹南大埔、二林相思寮、後龍灣寶、竹東二重埔、竹北璞玉計畫、東北角田寮洋...等徵收案,充分顯現了這種現象。

政府為何輕易啟動土地徵收?眾所皆知,我國政府是負債累累,財政問題相當的嚴重,但是地方建設又是勢在必行,那麼,建設所需的經費要從何而來?土地利用計畫變更、工業區開發及土地徵收就演變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業務,因為彼等能夠為政府創造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地方政府透過土地開發(或炒作),獲得地方財政的部份挹注。

工業區開發僅是個幌子  地方成長機器已成怪獸

由於農地不課稅,因此政府透過都市計畫的新訂或擴大,讓農地變更為可建築用地,藉此徵得地方政府的主要稅源─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經由區段徵收取得大面積可建築用地,透過它們的讓售或標售,獲得大筆資金。晚近,這個重要開發手段不斷地在變形,由「抵價地式的區段徵收」(如竹南大埔、竹東二重埔等)逐漸演變成「預標售式區段徵收」(如中和華江橋西側開發案、東北角田寮洋、及林口A17平價住宅等),政府及建商財團合作,作的是低成本高獲利的生意。

由於土地徵收的進行一定要有增進公共福祉的表面理由,如此才得以名正言順,因此,政府藉由不斷地興建各式各樣的科學園區、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產業園區、或大學校區等,在增加就業機會及提升經濟成長率等口號的掩護下,讓土地徵收得以獲得形式上的合理性。

政府不僅徵收了各式園區所需的土地,更在園區外,大規模地劃設許多以園區為名,但實際上卻與園區毫無關係的「特定計畫區」或「新訂都市計畫區」(例如,竹南大埔及竹東二重埔皆是),政府並動用了區段徵收手段,來取得計畫區內的土地。

這也就是說,許多園區或計畫區的開發,其真正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工廠的興建,而是為了園區及其周遭土地的炒作,這是長久以來政府持續開發工業區的秘密,而這也就是工業區土地閒置率高,使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看見一個相當矛盾的現象,即各式園區內都還有許多空地,但政府開發新園區的腳步卻是絲毫不歇。

其實,透過這套機制運作的得利者並非僅是地方政府而已,以地方政府為核心的土地開發集團更因此獲得龐大利益。這主要是因為土地與一般商品不同,它具有獨占性、不可增加性、及不可移動性等特質,當土地轉變成為商品之後,將可創造出龐大的超額利潤,因此,它也成為地方派系的最愛。

地方政府與建商、財團、及派系密切合作,結合成為土地開發的成長機器(或是怪獸),這個怪獸具有嚴重的嗜土性,土地炒作是這個機器的最主要利基,經由土地利用計畫變更及區段徵收的開發手段,這個怪獸不斷地吞噬都市周遭的農地、山坡地及其他非都市土地,並將其轉變成為可出售的建築商品,藉由誇張及迷惑的廣告行銷,在市場上交易,這使得地方成長機器獲得驚人的利益,但是卻也造成了我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及人民憲法基本權利的遭受剝奪。

違背土地徵收本質  劫貧濟富及欠缺社會公義

土地徵收其實有著非常嚴苛的前提要件,它不應輕易的被使用,更不應成為土地開發的工具。例如,土地徵收的首要要件即是它必須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所謂的公共利益是個不確定法律概念,它必須經由嚴謹的行政程序來予以體現,這也就是說,公共利益的定義及其內涵,並非是由政府行政官僚單方面就可以決定,而是要開放給土地所有權人及地方民眾共同參與,彼此透過誠心的對話及溝通,踐行公平公開的法律程序,來共同形塑公共利益的內容。不過,我國現行的體制卻完全缺乏這個民主參與的機制。

另一方面,土地徵收也一定要有其必要性,並且是要以其興辦事業之所需為限。當我們的園區內仍然有許多土地閒置時,再次的徵收私人土地來興建園區即明顯違背了土地徵收所需的必要性原則。再者,土地徵收絕非是用地取得的優先手段,更非是唯一的手段,換言之,它應該是最後、非常不得已的手段。但是,長久以來,政府部門承繼了過往威權時代的陋規,習慣輕易啟動徵收手段,這使得我國土地徵收件數甚多,是各先進民主國家根本看不到的怪異現象。

由眾多的土地徵收案,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成長機器專挑社會弱勢下手,欺負老農年長,無法抵抗強權的凌遲。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成長機器從事建築業及不動產的開發,他們將地價炒高炒熱,由房地產的買賣中獲取鉅額的利潤,苦的是一般中下階級,許多人無力購屋,縱是買的起,也背負著龐大的貸款,成為一輩子的屋奴。

老農因土地的被徵收,正在暗夜裡泣訴,無法忍受痛苦的,甚且是自我了結;另一方面,高房價也讓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活的很辛苦。遺憾地,在21世紀的今日,我們竟然是活在一個劫貧濟富、雙層剝削、及嚴重欠缺公平正義的社會!

※本文發表於《財訊》雙週刊353期,2010年8月19日發行,頁66-68。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土地關懷」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