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領角鴞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領角鴞

2010年08月03日
作者:曾翌碩(台中野鳥救傷保育學會解說教育組組長)

編按:還記得著名魔法小說《哈利波特》裡,專門幫忙傳遞信件的寵物貓頭鷹嗎?長相奇特、晚上不睡覺的貓頭鷹,在古代中國是不祥之兆,有「報喪鳥」、「逐魂鳥」之稱。然而,希臘神話故事裡,貓頭鷹卻成了女神雅典娜的象徵,代表著智慧、先知。日本人則相信牠們是會帶來吉祥及幸福的福鳥。儘管不同文化有不同解釋,在氣候變遷及人類活動影響下,貓頭鷹也難逃棲地被毀、數量遽減的命運。目前全世界約有134種貓頭鷹,而令人驚訝的是,小小的台灣島上竟然就有12種呢。自本週起,【生物簡介】將以系列專文,揭開台灣貓頭鷹的神秘面紗。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晝伏夜出的貓頭鷹似乎是只有在童話故事或科幻電影裡才會出現的神秘生物,因為觀察不易,所以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空間。事實上,台灣這片土地,棲息著相當多不同種類的貓頭鷹,從海邊到高山森林,都可以看見牠們出沒的身影。

逆境求生  不挑食佔優勢

其中,全身大致呈灰褐色的領角鴞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泛,也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早年領角鴞多半只棲息在城市邊緣的丘陵地區活動,不過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失去家園庇護的領角鴞,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存之外,少部份憑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甚至進入都市水泥叢林裡展開新的冒險生活。為什麼領角鴞能夠在都市地區生活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領角鴞對於食物的選擇(專一性)要求不高,能夠隨著環境裡出現的獵物種類而改變捕捉的對象,目前已知領角鴞會捕食的獵物包括紅鳩、麻雀、白頭翁、老鼠、青蛙、蜥蜴甚至是蟑螂等昆蟲,菜單種類多樣而變化幅度相當大。

都市居  大不易

雖然在都市裡生活的領角鴞可以不愁吃喝,但是牠們卻必需面對另一個困窘的處境——如何在水泥叢林裡順利繁衍下一代?因為領角鴞本身並不會築巢,都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樹洞來作為養育下一代的場所。在都市環境裡,除了在校園和少數歷史較悠久的政府機構內有較濃密的老樹可提供利用之外,其它地區幾乎找不到可以做為育雛繁殖的地點,受限於缺乏合適的營巢地點,逼不得已的領角鴞只好被迫將卵產在大王椰子葉柄基部凹陷處、住宅廚房抽油煙機通風孔等不恰當的場所,惡劣的條件下,每年各地都會傳出許多幼鳥意外落巢受傷甚至死亡事件發生,間接成為限制領角鴞在都市裡繁衍的生存障礙。

冬天到了 = 吃飽飽,生寶寶

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和觀察,每年的10月至隔年2月是都會區領角鴞的繁殖季節,不同於其它大部份在春夏季進行繁殖的鳥種,領角鴞選擇在冬季繁殖的原因,推測與食物(鼠類)較容易取得和環境溫度有關。進入繁殖階段,領角鴞的鳴叫會轉為頻繁,因為聲音具有領域宣示和吸引雌鳥注意的功能。已配對的領角鴞會一起活動,外觀上雌鴞的體型較雄鴞略大些,雌鴞每次可以產下2-4枚卵,孵蛋的工作由雌鴞負責,雄鴞則擔任提供食物和警衛的工作,防止松鼠等其它動物的靠近騷擾。經過約1個月左右的孵化時間,剛破殼的貓頭鷹寶寶全身白絨絨的模樣相當可愛,寶寶們在媽媽的陪伴下會在巢內待上1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在雙親的帶領下,離開巢洞展開下一個階段的新生活。

艱辛的成長之路

剛離巢羽翼未豐的幼鴞們短時間仍然會聚在一起,接受親鳥的保護和餵食,同時慢慢地學習捕捉獵物所需的各項技巧,並學會分辨和躲避環境中可能的潛在危險,至少需要經過2~3個月的時間才能學會在野外生存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這段時間日間活動的鳳頭蒼鷹是造成幼鴞死亡的主要天敵,學飛階段,若不小心掉落地面,也可能成為野貓或野狗們可口的小點心,只有極少數的個體能通過自然的生存考驗而順利存活。

維持環境平衡  人鴞共存

領角鴞和其它肉食性猛禽一樣,都是位居食物鏈中的高階消費者,牠們的出現(存在)象徵著環境呈現穩定的和諧平衡,看似單調的城市能夠吸引貓頭鷹的出沒活動,代表著除了人類之外,城市裡同時也孕養著許多其它的生物種類。適合動物棲息的環境,一定也會是適合人類居住的理想空間,這樣簡單的道理,不知您同不同意?

編按:想知道台灣最大的貓頭鷹是什麼嗎?有「溪流王者」美稱的牠又面臨了怎樣的生存危機?敬請鎖定下週【生物簡介】專欄!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