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選址錯誤? 生技園區環評補件再審


兵工廠內滯洪池。

文人作家張曉風形容為台北市的肺葉,充滿原始之美的202兵工廠,因中央研究院以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為名,即將釋出其中37公頃地開發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17日首度環評審查,因選址、廢棄物排放及土壤污染等多項資料不明,首嘗敗仗,補件再審。

即使之前民間團體建議中研院此案環評不應外包,由中研院生態小組自己來,但中研院仍外包給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OURs(都市改革組織)即抨擊本案環境衝擊評估不該假手外人,中研院有生態小組,應親自掌理環評,並要求說明中研院及規劃公司之合作關係。

精彩全文

【相關連結】

張曉風三看202兵工廠:完全不應開發

202綠地 生技園區開發面積減半

2010台灣回顧:202兵工廠爭議 張曉風下跪為濕地請命

中研院不反對國光填台灣的肺葉 也要挖台北的肺葉

2011環境前瞻:環境教育法即將上路 有助提升公務員環境素質

 

本報2011年1月18日台北訊,鄭香君報導

經過十多年的催生,環境教育法終於將在今(2011)年6月5日正式上路,公部門相關人員及中小學生,每年都要接受4 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違法被處罰鍰者,也須上課講習。這不在國際間環境教育人士眼中相當進步的法律,如何執行才能達到初始的理想?是亟待各界仔細探討的問題。

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與新頭殼合作「2011年環境前瞻」特別節目,邀請到台灣師大環境教育所所長葉欣誠,也是環境教育法主要催生者之一,提出他們在從事民間環境運動時,所觀察到的隱憂與可能趨勢。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阿凡達戰爭再現? 稀土開採重創生態(下)

作者:朱惟君

稀土金屬除了是高科技及汽車零組件的必備材料,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其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能大幅提高製造坦克、飛機、導彈和衛星的鋼材及合金的戰鬥性能。以鏑為例,它能讓飛彈與火箭系統在極端情況下順利運作。

在經過如此大量而失序的稀土開採與輸出後,姑不論中國官方是否聽進了專家學者們基於環境保護所提出的大量建言,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官方已經意識到「中國所具有此一獨特優勢的戰略資源」是不可再生、而應善加珍惜的。

2009年,北京揚言未來6年將稀土的出口配額限制為每年3.5萬噸,一時震驚市場,因為全球稀土需求量為每年14萬噸;在當年11月於香港舉行的稀土會議上,海外企業高階主管們的主要話題就是如何打破中國的稀土壟斷。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17日上午數十位大湖長者,在寒風中走到慈濟內湖園區,抗議國有道路長期遭到慈濟私設門禁,侵害民眾自由通行的權利。如果能夠順利通行,那麼大家是否都會很樂意讓生活更環保呢?研發人員發現,不會排放廢氣,噪音又低的電動車。反而因為安靜而增加了車禍的機率,到底該怎麼解決,真是傷透腦筋。

一項最新的行動應用技術「地球觀測」,將過去只有地球和環境學家使用的氣候、地震等等之類相關的圖像和數據庫平民化,讓一般大衆也可以在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看。科技的發達好像真的很方便,但是我們也該反省,是不是耗用了過多的資源,香港目前就在檢討,如果全球人類以港人的模式生活,將需2.2個地球資源才可以支撐,應該馬上改變!而根據加拿大學者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遺害恐怕延續到1千年後!氣溫升高導致南極冰蓋融解,屆時地球水平面將上升4公尺,雖然那麼久之後你我都不在了,但是,還是好叫人憂傷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沒有海,我的冰箱怎麼辦?

作者:杜雅蒙

哭喊到了盡頭

而路和明天

也來到生命的邊境

我在屍橫遍野的海濱

一而再地搜尋你存在的生息

之所以漂流

為了千年的守護

~ 見維.巴里  「SRA(土地)百年戰役」節錄 ~

去年11月中旬,見維.巴里進駐台東月光小棧女妖藝廊,開始他的現場藝術創作。1月8日他的「沒有海,我的冰箱怎麼辦?」........5k4u;4創作展終於開幕了。現場聚集了台東多位藝術人、音樂人,一起參加他們的好朋友見維展覽的開幕,暖場活動就由達卡鬧吉他彈唱創作歌曲。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