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1.2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國光石化第4次審查未過 補件再審


青年學生手掌上寫著「救」字,在環保署前冒雨守夜,抖動象徵海洋的藍色頭巾。

贊成、反對國光石化各方視為「終戰」的第4次環評專案小組審查,27日在環保署經過8個小時的審查後,有些出乎意料地沒有過關。

前一天經濟部長施顏祥已公開表示,27日的審查將是最後一次。之前國光石化民股也設定農曆過年前的底限。環保署又在年前舉行第4次會議,而且本次審查的氣氛跟前幾次開放的態度很不一樣,過去幾次民眾及環保團體可以在場內全程參與,這次只有輪到發言時才能進場。

而且,國光石化之前也對外表示,為回應外界對開發汙染的質疑,縮小規模並放棄第二期開發,種種氣氛都令人覺得此次專案小組過關的機會很大。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千名大專學生反國光石化 夜宿環保署 守護世代正義

審國光主席態度偏頗 學子不服再動員

「大城溼地,什麼級的溼地都不是?」 學者:為國光放棄專業

【1113環保救國大遊行】鄉親反石化擴張 也要拼庶民經濟

溼地日專題|【拉姆薩公約40年】溼地保育 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課題

作者:謝雯凱

2011年世界溼地日海報,圖片來源:拉姆薩溼地公約秘書處從恆春往台東的方向行車,會經過一片栽種野薑花的青翠大草原─牡丹鄉的東源水上草原。這裡是一塊沼澤溼地,如果你往草原中央走去,會發覺草底下都是水,走起來搖搖晃晃的,好像走在彈簧床上頭。當地的排灣族人將這裡視為惡靈居住的地方,沒有長老或牧師帶領不可以隨意進入,也因此讓這塊特殊景觀長久以來不受過度干擾。

這裡還擁有特殊的溼地生態,廣大的水域環境中,保存了四角藺、水社柳這些特有種的稀有水生植物。2006年前後,有一些台灣的蜻蜓研究者還在溼地附近的湖泊與溪流中,發現岷峨弓蜓與黃尾弓蜓這兩種極為罕見的蜻蜓,岷峨弓蜓的前一筆台灣的紀錄是在70多年以前,黃尾弓蜓則是在台灣的首次紀錄。

精采內文

綠色人物|單挑五角大廈──家具師傅連續20年監督化學武器焚化流程

作者:Michelle Nijhuis;編譯:謝雯凱;審校:莫聞

克雷格威廉斯(Craig Williams)是美國非營利組織「化學武器小組」的創辦人,也是一位家具師傅,他已持續投入超過二十年的時間,確保美國軍方安全處理化學武器。威廉斯說:「我們人數有點不夠,還有一點筋疲力竭,但我們把地球上最大官僚的決策反轉過來。」

1985年,威廉斯發現國防部計畫在他家八英里外的一處軍方庫房焚化武器,這位越戰退役軍人展開行動,與其他武器焚化爐預定地周邊的居民攜手合作。經過近十年持續的遊說與請願行動,他們說服了國會延緩撥款給部分焚化爐,並下令軍方研擬替代方案。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昨日國光石化補件再審的結果,許多人將榮耀歸給環署門口守夜的大學生。環運是如何向下紮根的,學子細細道出受土地啟蒙的故事。雖然結出了一點小小的勝利果實,台灣人仍然必須加快學習的腳步,台灣遭指名為鯊魚獵捕第四大國,是使全球保育鯊魚計畫徹底失敗的罪魁禍首。各位讀者可以承諾你家年菜與喜宴都不會有魚翅嗎?這是我們該馬上從自身做起的。如果我們再不停止對海洋的傷害,有天海裡會除了泥巴與微生物,什麼都沒有了。日前殼牌石油公司宣布要在臨近北太平洋灰鯨西部族群的關鍵覓食棲地建造大型鑽油平台,這群只剩下約130隻的灰鯨將面臨多重的負面衝擊

因此人類必須更加謹慎的使用石油,美國即將推出新一代環保汽車標準,希望能提供汽車製造業者研發下一代清潔、高效燃油汽車明確的方向。希望這樣的政策還來得及,北極熊快不能等了,一隻北極熊媽媽連續游了200多小時都找不到食物,牠的寶寶更在途中抵受不住旅程艱辛而死去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東北角庶民經濟──政府手中的土地生死簿

作者:munch

「阿伯,你ㄟ看啥?」 「我ㄟ看土地甘有被徵收!」 「么壽喔!道路切過我ㄟ厝。」

一群貢寮鄉親圍著一本超大又厚又重的地籍圖,看著家族的土地,有沒有被國家搶走?

那場景極其荒謬,人民的土地,要被徵收、要被切割,竟然沒有官員事先親身拜訪,客氣的說明國家政策,就放在一本收藏在官府裡的大圖,要人民自己來翻看,土地有無被搶走。

一群無助老人努力翻著,看著圖上不太懂的符號數字,就怕祖先留下,守了一輩子的土地,就在不經意的翻頁中,土地不見了!

荒謬!讓人心酸的荒謬!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