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2.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墾丁後灣 墾管處欲積極開發 國家公園委員疑慮大


攝影:munch

屏東車城鄉後灣村北邊的海岸,具備優美的海岸景觀以及豐富的漁業資源,後灣人以當地豐富物產自給自足,並視自然資源為當地重要的資產。此地也為墾丁國家公園腹地,居民原期待藉由國家公園使當地自然資源得以保存,即便墾管處於1982年將此地劃定為「遊憩區」,居民長久以來仍未從事未開發,讓當地得以休養。

近年來,卻有財團收購土地,申請於此地興建京棧大飯店,墾管處也「積極要求未開發之遊憩區地主儘速開發」。18日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查墾丁國家公園細部計畫,經過一下午的討論,仍未有結論,主席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表示,此次會議因部分訊息未釐清,包括陸蟹現有數量及監測方式、地下水位、保安林地國產局處理方式等,因此留待下一次委員會處理;林慈玲強調細部計畫應著重當地整體規劃,而非討論個案。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墾丁京棧佔用保安林 墾管處國產局涉圖利

後灣京棧 台灣陸蟹保育的關鍵點

京棧蓋在陸蟹棲地 後灣居民不服

後灣濕地的陸蟹危機

我們的島 | 紅色警戒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在桃園、台中、彰化、雲林、高雄等工業區密集的地方,我們經常會發現,工業區排放廢水的河流充滿異味、五顏六色,甚至有許多白色泡泡。但是這些河流,以前可能是當地居民牽牛汶水、浣衣洗菜,又或是跳水遊憩的乾淨小溪...

眾所週知,台灣經濟狂飆時期,是由石化、化工、紡織、皮革等重污染工業類別,撐起「榮景」,而這些產業,多半坐落在工業局全台各地設置的工業區。由於這些工業區,普遍在環評法和環保相關管制法令未通過前就設置,可以想見,當時工廠所製造的空氣和水污染,幾乎不受管控地直接排放,「成就」了現在全台各地受傷的河流。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慈濟內湖基地的爭議再起戰火,20日慈濟於內湖北基地舉辦人文茶會,但當地居民認為慈濟假借茶會之名,行公開說明會之實,因此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成員在門口拉白布條抗議

研究指出,只要曾經使用這兩種農藥:魚藤酮與百草枯,發生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是一般未曾使用者的2.5倍。這樣的消息讓人替農民擔心,也對我們的糧食安全煩惱,另方面美國國會議員要求台灣放寬瘦肉精標準、解除美牛進口限制,農民團體堅決反對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提出警告,全球暖化導致有毒海藻、有害微生物和細菌快速增生,若吃到含有毒素的貝類,將因此引起嚴重症狀。再不重視海洋,以後海裡只剩有毒微生物與垃圾了。聯合國表示,人類產生的大量塑膠垃圾流入海洋之後,其碎片不僅會造成了很多生物傷亡,當中的有毒物質,最終將進入食物鏈,人類又將自食惡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犁田記

作者:張光宗

上一次腳踩在自家的田裡,已經是國中以前的事了。

去年和朋友吃飯許了個心願,其中一個就是在年底結束前,學會開鐵牛車。原本我想放棄這個心願,不過農曆年還沒過,這倒提醒我,也許還有機會實現。

過年前這一波寒流讓很多人感冒,我也逃不過,躲在棉被裡賴床是最舒服的事。星期五晚上回宜蘭,問我阿爸什麼時候要去翻土犁田,我想跟去學,他說天氣好一點就會去,原來他也在等天氣放晴的一刻。我爸話不多,看他的表情一定以為我想學開鐵牛車這件事,只是說說罷了。

精采內文

 
 
 

墾丁後灣 墾管處欲積極開發 國家公園委員疑慮大

本報2011年2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屏東車城鄉後灣村北邊的海岸,具備優美的海岸景觀以及豐富的漁業資源,後灣人以當地豐富物產自給自足,並視自然資源為當地重要的資產。此地也為墾丁國家公園腹地,居民原期待藉由國家公園使當地自然資源得以保存,即便墾管處於1982年將此地劃定為「遊憩區」,居民長久以來仍未從事未開發,讓當地得以休養。

此地為墾丁國家公園編定之「遊憩區(一)」近年來,卻有財團收購土地,申請於此地興建京棧大飯店。墾管處也「積極要求未開發之遊憩區地主儘速開發」,否則擬於墾丁國家公園計畫書第三次通盤檢討時解除遊憩區之編定。18日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上,墾管處提出「細部計畫」,表示「以利開發申請單位之依循」。

雖名為「墾丁國家公園細部計畫」,然而卻擺脫不了為京棧大飯店開發案量身訂做的疑慮。17日有立委開記者會質疑細部計畫是由開發單位提出,而當地涉及保安林為公有土地不可私用,國產局未盡責把關;委員會上,當地環團更抨擊細部計畫違反生態保育。經過一下午的討論,仍未有結論,主席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表示,此次會議因部分訊息未釐清,包括陸蟹現有數量及監測方式、地下水位、保安林地國產局處理方式等,因此留待下一次委員會處理;林慈玲強調細部計畫應著重當地整體規劃,而非討論個案。

保安林爭議 國產局推給營建署

依據財政部國有財產局2010年6月11日公文,京棧申請開發範圍總面積合計3.4236公頃,其中屬國產局經管國有土地共計6筆,由屏東分處依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開發案件處理要點,簽訂開發契約書,期間為2009年3月18日至2014年3月17日止,有效期間為2011年3月17日。此文件同意京棧依規定向事業主管機關申請開發,並於獲准整體開發之次日3個月內依國有財產法相關規定申請「專案讓售」,但其中有3筆土地屬於「海岸一定限度內不得私有土地」,不得讓售。

該份公文又說,其中兩筆土地涉及保安林,卻在未知為保安林的情況下已與京棧簽約,京棧也提整體開發計畫,因此國產局採取由相關主管機關續依法定程序審查其整體開發計畫,若審查結果不同意納入開發範圍,屆時屏東分處即得依開發契約第11點第2項約定局部解除契約。意即由營建署審查決定是否要繼續租、借保安林給京棧。

委員林子淩即認為不該讓營建署背黑鍋,國產局應先解決問題;民眾及環團也認為保安林不應列入開發面積分母計算,而在此情況下,開發條件改變,京棧開發案甚至應重啟環評。

墾管處應積極保育後灣陸蟹

屏東環盟會長洪輝祥批墾管處反生態、反社會正義以及反法治。他說,墾管處數度發言都說兇猛圓軸蟹、奧氏後相手蟹等並非保育類動物,開發無違國家公園保育目的。但國家公園非一般民眾,不應以動植物是否為保育類而決定保育優位。

洪輝祥表示,香蕉灣與港口溪兩處原為陸蟹保護重點,卻因台26線開發而逐漸劣化,值此之際,後灣陸蟹棲地更形重要,墾管處未意識到,也不提保育計畫,還說當地沒有保育類生物。

洪輝祥也舉陸蟹專家劉烘昌之發言表示,目前所規劃之開發區域(旅館區)才是兇猛圓軸蟹高密度棲地,而規劃預留為保育區之綠帶用地並非屬陸蟹之生存棲地,而是到海邊產卵的通道。劉烘昌接著表示,人為棲地是做不到的,此將扼殺陸蟹生態;而仰仗陸蟹提供蛋白質的海洋生物也將隨之式微。

洪輝祥說,在惟一、重要且沒有道路貫通威脅的大型陸蟹棲地上,卻蓋大飯店,還美其名要進行保育,實在是荒唐、嚴重失職。

針對京棧環評審查有條件通過,並明訂開發單位應以2007年陸蟹調查所得之單位最大量為基準,若陸蟹數量降低半數以下,開發單位必須停止施工或營運,重新環評。依據調查資料顯示,陸蟹保育隻數(不分種類)為6339-21443隻,京棧卻說只需維持3000隻數量,環團質疑不符合環評審查之條件。

洪輝祥說,墾丁國家公園第二次通盤檢討分區計畫中明訂,「遊憩區(一)開發時應擬定細部計畫並整體開發,規劃車站、野外育樂用地、停車場、一般旅館、管理室、廣場、綠地等設施用地」之規定。到了後灣案細部計畫,則將車站、野外育樂用地、停車場、廣場等4種必要公共設施拿掉,讓後灣開發案可以不必負責公共空間,並將停車場規劃在週邊道路甚至延伸到後灣社區,洪輝祥說,這大幅提高業者的開發利益,卻犧牲公共福利與後灣人的幸福。

海生館未具備留宿條件 墾管處卻為企業仗言

綠黨秘書長張宏林認為,國產局2009年即知京棧開發案中包括2筆保安林,卻仍以不知情處理,質疑政府行政效率。

而墾管處在京棧開發案中曾表示,「提醒國產局注意解除(或撤銷)與業者之土地同意申請開發契約是否可能造成糾紛,因為開發單位深切認知『遊一』土地須整體開發,故於蒐購私有土地時曾遇瓶頸,忍痛高價收購最後幾筆土地......如果國有土地未能納入開發範圍將造成全案被退回」(出處:「研商京棧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合併開發範圍內國有土地處理問題」會議記錄,2009年10月30日)。

亦即,墾管處明白、知道保安林是國有土地,並將影響開發案之發展,體貼財團之情溢於言表,張宏林即認為,在保育方面卻未看到墾管處如此懇切之情,質疑墾管處立場。

時空條件改變 應重新定位後灣保育地位

京城集團技術總監陳添進表示,第一次申請即取得村人的同意,2008年曾行文給國產局之後才納入整體規劃;知道保安林為不可私有,規劃為綠帶並未違背公共利益。

墾管處於1980年代及將後灣劃定為遊憩區,又以海生館帶來住宿的需求未被滿足,而認為當地應蓋大型旅館。洪輝祥表示,海生館並沒有吸引旅客住宿的條件,當地並沒有商店,喜愛生態旅遊的背包客會到後灣找民宿住,團進團出的旅遊團,也會轉往墾丁大街住宿。

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表示,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成立,當初可能因種種因素而將後灣劃設為遊憩區,但經過這麼多年,時空背景改變了,應該更務實的來看此地是否還適合為遊憩區或生態保護區。而條件不同之下,飯店是否還需要,並且蓋了飯店影響當地民宿生存,也應納入思考。

Top

 

我們的島 | 紅色警戒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在桃園、台中、彰化、雲林、高雄等工業區密集的地方,我們經常會發現,工業區排放廢水的河流充滿異味、五顏六色,甚至有許多白色泡泡。但是這些河流,以前可能是當地居民牽牛汶水、浣衣洗菜,又或是跳水遊憩的乾淨小溪...

眾所週知,台灣經濟狂飆時期,是由石化、化工、紡織、皮革等重污染工業類別,撐起「榮景」,而這些產業,多半坐落在工業局全台各地設置的工業區。由於這些工業區,普遍在環評法和環保相關管制法令未通過前就設置,可以想見,當時工廠所製造的空氣和水污染,幾乎不受管控地直接排放,「成就」了現在全台各地受傷的河流。

但工業廢水的排放,卻不僅只有污染一條河流。過去,台灣開發工業區,幾乎緊臨海岸,這些廢水在灌入河流後,就會隨著河水入海。依據經濟部工業局在網路上公布的全台工業區數量統計,目前全台工業區已經超過100個,其中桃園縣市就佔了12家。過去桃園,就曾經因為高銀化學的工業污染問題,爆發鎘米事件,而高銀化學,就坐落在桃園海岸不遠處。

隨著社會與環保法令的進步,工業區的污染逐漸受到控管,但以前工業毫不節制地破壞環境的傷疤,並未因此癒合。

農曆春節期間,因為日前許厝港劃設溼地的爭議,前往桃園海岸一探究竟。在大園海岸意外發現台灣相當珍貴的藻礁,但這片藻礁已經毫無生氣。在痛心之餘自問:「為什麼自己,或現在未滿30歲的許多人,可能都從未踏進桃園海岸?」而答案就在走進桃園的海岸後浮現:充滿廢棄物的沙灘、骯髒的海水,誰要靠近呢?

這是多年來工業發展所累積而成的,因此我們這一輩人難以想像:幾十年前工業未興盛時,這片從大園一直到新屋的桃園海岸,因著與珊瑚礁有同樣生態重要性的藻礁,而擁有豐富漁業資源。但隨著藻礁被工業區填海造陸,或因為填海造陸引發突堤效應,使漂砂掩蓋藻礁而死亡,或廢水污染等問題,這片海域的漁業資源漸漸消失,漁民不捕魚了,色彩豔麗的海星和海膽,因為桃園工業多半含重金屬銅,而變成綠色。

我們不是在管制工業區的污染了嗎?是不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二○○八年,觀音工業區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放工業廢水,透過民眾檢舉,環保署前往稽查發現,受工業局委託,代為操作污水處理廠設施的榮工公司,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處理廢水,而是以遶流的方式,在收集廢水後,就直接排入承受水體樹林溪、經一公里後出海,造成環境生態的嚴重污染。

當時環保署裁罰工業局636萬元,並追繳榮工公司「不當利得」的金額高達1億3千萬。為什麼是不當利得?不當利得又是什麼?

一般來說,污水處理廠無法好好處理廢水,而有偷排情況,牽涉到污水處理廠的設備不足、無法處理,以及負責處理的人根本不當操作。其中不當操作又可分為處理設施老舊以至於無法好好處理,或是為了節省成本等狀況。

在工業區內的廠商,通常會繳交污水處理費給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者,以觀音工業區為例,就是榮工公司。榮工公司在一開始接手處理污水處理廠時,其實就發現污水處理設施不足,因此一定會有無法好好處理廢水的情況;但就算一時無法處理,依照法令,也可以有緊急處理措施,但榮工公司不但沒有這樣做,還不斷向廠商收取處理費,直接以埋按管的方式,也不處理廢水,就直接亂排。

環保署認為,榮工公司根本是惡意排放。但因為追討的金額過高,榮工公司不服上訴,農曆年前,判決出爐:環保署敗訴。這個消息雖然普遍被平面媒體報導,但只著眼於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這是指標性案件」,將重點放在「環保署敗訴,是否要上訴」的細節,卻忽略沈世宏強調「這是指標性案件」所意指的其實是,傳統老舊工業區在污水處理上的根本結構性問題。

這個結構性問題,就在於台灣堅持工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在現實的污染管制上有,卻有許多漏洞,使得過去環境受工業污染而產生的傷口,持續流血。

日前環保署針對高院的判決,雖然表示「尊重」,但也強調上訴到底,一定要榮工公司把不當利得「全部吐出來」。但這就能夠遏止違法排放?還是只讓傷口停止流血,卻依然化膿...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慈濟內湖辦茶會 居民拉布條反對變更保護區

本報2011年2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十幾位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成員在門口拉白布條,認為慈濟假借人文茶會之名,進行公開說明會。慈濟內湖基地欲將原畫設為保護區的土地進行變更,引發與當地部分居民對立,20日慈濟於內湖北基地舉辦人文茶會,因與居民認知不一,引發居民抗議行動。十幾位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成員在門口拉白布條,認為慈濟假借人文茶會之名,進行公開說明會。代表活動發言的慈濟志工林正雄表示,此次非公開說明,請外界勿誤解。

慈濟內湖北基地位於大湖里,舉辦人文茶會,大湖里長辦公室卻未收到文宣,倒是秀湖里長辦公室收到了。里長郭坤祥無奈的表示,面對里民詢問講座訊息,一問三不知。他認為慈濟應讓資訊更透明化,讓當地里民都能知道慈濟的計畫,減少居民的疑慮。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則質疑慈濟假人文講座之名,意圖以此作為與居民溝通、開過說明會的事實。居民表示,近日大湖里、秀湖里街上,不時有5人一組穿著藍白制服的慈濟人邀約路人參加茶會,或是邀約簽名聯署,一旁更有人攝影,蒐集慈濟與民眾溝通的片面影像。

進入園區前,園區大門即有志工對於一一入內者的身分,進行過濾。辦公室內則多位師兄姐以茶點招待記者,十分有禮客氣。林正雄說,都審要求的公開說明會是更正式的、需與台北市政府合辦;在公開說明會之前,可能還需一段時間,因此先進行居民的溝通,此次講座並非園區說明會,也未與北市都委會報備。

居民也指控慈濟只邀約特定人士參加茶會,文宣也是挑對象發送;林正雄表示,並沒有此意圖,而是由志工挨家挨戶分發,林正雄說,志工每天以兩小時的時間進行「愛灑」(敦親睦鄰),難免遇到沒人在家的情形,可能因此漏掉了里長辦公室。根據志工表示,愛灑遇到的民眾90%都表示支持園區土地變更,這個結論則與抗議居民所說的有出入。

Top

 

使用巴拉刈、魚藤酮 帕金森氏症罹患率較高

摘譯自2011年2月15日ENS美國,加州,桑尼維爾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盛裝魚藤酮的容器外觀。圖片來自: U.S. Coast Guard。一項新的研究指出,使用農藥魚藤酮(Rotenone)與巴拉刈和帕金森氏症具有關聯性。跨國研究團隊證實了,只要曾經使用過其中一種農藥,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是一般未曾使用者的2.5倍。

此項研究是由位在加州的美國國家健康中心、帕金森氏症臨床研究中心與其所屬的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之研究成果。

「魚藤酮直接抑制細胞內製造能量的粒腺體(mitochondria)之功能」,國家環境健康中心研究學者、也是此項研究刊登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的共同作者之一佛雷亞卡邁勒博士(Freya Kamel)表示,「巴拉刈會製造更多氧氣的衍生物(oxygen derivatives),可能會導致細胞結構的傷害,民眾使用此兩種農藥或是其他具有相似機轉的農藥,更有可能發展出帕金森氏症。」

研究學者在農業運動評估計畫(FAME)分析了110位帕金森氏症患者與358位對照組,比較其暴露在除草劑等農藥和其它神經性毒物與帕金森氏症的關係。

此項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也是包含在農業運動評估研究計畫(FAME)以及農業健康研究計畫中,蒐集了9000位具有證照的農藥使用者與其配偶的資訊。

研究員藉由詳細的訪談以及運動障礙專家評估,確診出帕金森氏症與終生使用農藥的關係。帕金森氏症臨床研究中心負責人、也是此篇研究的主要作者卡洛琳坦娜(Caroline Tanner)指出,「這項發現幫助我們了解帕金森氏症的生理變化,以及對於帕金森氏症治療與最終的預防隱含重大的意義。」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尚未核准一般住家庭園使用此兩種農藥,基於帕金森氏症動物模式研究的隱憂,巴拉刈長期以來受限制僅能使用在特定用途上。

巴拉刈是德國巴塞爾 Syntenga公司所出產的除草劑Gramoxone主要成分,對於草本植物影響極其廣泛,也被視為世上最危險與最具爭議性的農藥之一。巴拉刈具劇毒性,且缺乏解毒劑,對人體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可導致死亡。研究也發現此農藥對小型哺乳動物與鳥類造成副作用,並可能會殘留累積在土壤內。

巴拉刈曾經被美國政府用來消除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當地的大麻。先前的研究發現,此種除草劑不僅毒害施用農藥的工人,甚至吸食噴灑過農藥的大麻,也都會受到危害。

在瑞典,巴拉刈從1983起禁用。2007年7月,歐盟初審法庭也裁定禁用,駁回了歐盟執委會2003年的核准,當時的裁判理由指出,巴拉刈與帕金森氏症的關連性研究尚未建立。

魚藤酮是美國環保署唯一許可、用來消滅外來魚種的環境用藥,近來多用於消除芝加哥水道系統的外來物種亞洲鯉魚。

美國環保署聲稱,魚藤酮對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毒性等級是「低」等級,建議用來消除亞洲鯉魚的用量也不會對鳥類或哺乳動物造成毒害。

魚藤酮是從數種熱帶和亞熱帶豆科植物根部所提煉的天然物質,在北美使用魚藤酮可追溯到1930年代,最早使用於池塘與湖泊的魚類取樣作業,或是用來完全消除不受歡迎的魚類族群。

魚藤酮非長效性,因此不會殘留聚集在土壤、水中或動植物體內。魚藤酮會快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用魚藤酮處理過的水體若移出到其他區域,必須以高錳酸鉀當作魚藤酮的去活性劑,才能確保水體裡的魚類和水生物不會受到危害。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養豬協會:攸關健康 政府不能讓步

摘錄自2011年2月18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美國國會議員要求台灣放寬瘦肉精標準,解除對美牛進口限制,台灣的農民團體上午表示「堅決反對立場」。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說,為了讓國內養豬界能夠永續經營,也為了國人的健康著想,政府絕對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許天來也表示,依照國內目前法規,國產或進口肉品都完全不得檢出瘦肉精;美方永遠會提出建議與期待,但台灣仍依照現行法規辦理,沒有修改法規的必要。

潘連周表示,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僅有20多國容許肉品瘦肉精有「一點點殘留」;他更說,開放肉品使用瘦肉精,即使一點點毒也是毒,民眾的健康不能打折扣,養豬協會堅決反對。

潘連周也舉例,連中國大陸的肉品也不得使用瘦肉精,「難道我們台灣的法令比大陸寬鬆嗎?」又如鄰近的日本,只要是加拿大或美國進口的肉品,肉品上會標示「這是使用瘦肉精國家出產的肉」,不管有沒有被檢驗出來,一定寫清楚讓消費者瞭解,讓消費者自己判斷要不要吃。

Top

 

海洋浩劫 暖化助長毒藻和細菌

摘錄自2011年2月20日大紀元報導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的研究顯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海洋和淡水水域環境更容易生長有毒海藻,有害微生物和細菌也快速增生,其所帶來的影響可能10年就感受得到。

研究一:NOAA科學家以未來海洋和天氣模式為藍本,預測地球暖化在有毒「紅潮」的「鏈狀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成長效應。這種毒藻會囤積在貝類中,吃進人體將引起嚴重症狀。研究人員預計30年內,甚至可能在10年內,毒藻就會顯著增加。

研究二:NOAA科學家發現含鐵的沙漠塵土從大氣層中進入海洋,可能會導致海水中有害細菌增生。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員發現,海水中加入沙塵,會明顯刺激弧菌(Vibrio)生長,這種細菌會造成人類的腸胃炎和其他傳染病。過去30年來,含鐵沙塵流入海洋總量持續增加,預計還會繼續成長,因為非洲西部降雨減少,沙漠化現象嚴重。

Top

 

聯合國:塑膠垃圾正在污染海洋

摘錄自2011年2月17日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1年2月17日,發佈了最新的《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鑒》,指出人類產生的大量塑膠垃圾已經對海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污染,並給人類自身健康造成了威脅。

《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鑒》指出,目前,歐美和亞洲發展中國家每年的塑膠消耗量分別達到了平均每人100公斤和20公斤左右,隨著塑膠使用量的逐年上升,估計到2015年,將分別增加到人均145公斤和36公斤。

目前,塑膠垃圾回收率不高,這導致很多垃圾流入海洋。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碎片不僅會造成了很多生物被纏裹受傷甚至死亡,而且還會吸收有毒化學物質多氯聯苯(PCB)、DDT等,嚴重污染海洋生態環境。部分科學家認為,污染物最終將進入食物鏈,從而危害到人類健康。

該署表示,各國政府可以採取諸如向公眾普及塑膠污染的相關知識、改變使用塑膠的習慣、盡可能多採取紙質替代品、加強塑膠製品的回收與再利用等措施減少塑膠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污染。

Top

 

論壇∣犁田記

作者:張光宗

上一次腳踩在自家的田裡,已經是國中以前的事了。

去年和朋友吃飯許了個心願,其中一個就是在年底結束前,學會開鐵牛車。原本我想放棄這個心願,不過農曆年還沒過,這倒提醒我,也許還有機會實現。

過年前這一波寒流讓很多人感冒,我也逃不過,躲在棉被裡賴床是最舒服的事。星期五晚上回宜蘭,問我阿爸什麼時候要去翻土犁田,我想跟去學,他說天氣好一點就會去,原來他也在等天氣放晴的一刻。我爸話不多,看他的表情一定以為我想學開鐵牛車這件事,只是說說罷了。

星期六早上6點半,我被鬧鐘吵醒,但天氣太冷我又躲回被窩。一直到被馬達聲驚醒,跳起,衝到樓下,他已經準備出發去田裡犁田,趕快叫他等我換裝,馬上跟著去。田離我家不遠,他開犁田機慢慢走,我跟在後頭,速度很慢,天還沒全亮,空氣冷颼颼。

犁田機的構造不複雜,主要是翻土,春耕前的翻土。這工作我爸不假手他人,自己來可以省個萬把塊。啟動馬達後,他講解了怎麼操作,左轉、右轉、變速、停車、土翻細翻粗、刀犁高度調整...,步驟很多,但其實不會比開車難...,我心裏這麼想著。

三分多的田看起來不大,第一圈他先犁一遍,第二圈就換我犁,然後到最後他再修飾一遍。過程中他一直在田埂上觀察,累了就坐在樹陰下休息,覺得我開歪了就指點我。今天我好像學會了犁田這件事。

田裡沒作物,只有水和泥土,這個季節宜蘭的鄉下田園景色,宛如南部的魚塭。我們這邊就是雨水多,福壽螺暫時退下,只剩零星的數量在田溝裡茍延殘喘。但來年春天秧苗鋪滿整片稻田時,牠們會再出現。

很幸運也很不幸的是,田裏出現一隻野生鱉,比我手掌大一些。發現時牠在田裡掙扎冒出頭呼吸,心想不妙,剛剛才犁過牠出現的地方。此時的牠應該沒死也半條命了,犁田刀可是不長眼,對不起...。雖然小時候貪玩被鱉咬過,長輩們說,要等打雷牠才會鬆口。以致於日後,看到鱉都很尊敬牠們,但現在我滿懷愧疚,只能暫時把牠從田裡撈起,再放生到附近的湧泉埤塘。

鱉的出現告訴我,也許有一天,田裡可以不用噴農藥,除了福壽螺以外,應該會有不同生物,可以共享這個空間。

我覺得操作機器本身不難,倒是有一些眉眉角角的知識,是老農夫多年的經驗累積。這部份真的要親身體驗才知道,書本不會教我這些,這個是老農夫的智慧,我阿爸的智慧。我這個一日農夫,在田裏不熟練的操作著犁田機,腳下踩踏的泥土依舊不變,從我阿公甚至更早的年代,土地就這樣子生生不息,這一刻我真的聞到了泥土的味道,才發現自己疏離了好遠好遠。

我想,有一天,我一定會再回來的。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