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3.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國光石化 挑戰政府環保救國決心


將入閣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左)、曾經入閣的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右)五日出席學界的國光石化研討會

面對氣候變遷風險,開發國光石化是否符合國家節能減碳政策?從2009年6月國光石化進入環評審查至今已超過500天,各界對此質疑愈來愈深。正如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所說,國光石化石不是經濟與環保對立的問題,而是檢視台灣在氣候變遷下,未來20年產業走向的 抉擇,值得進一步辯證。

5日台大四個研究中心聯合舉行「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空汙、經濟、風險、社會、法律學者,從各個面向檢視國光石化開發的正當性,這也是國光石化引發社會爭議以來,學界最大規模的討論。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座談會全程網路直播存檔,公民記者「好奇寶寶」提供

乙烯供應不足? 政府挨批錯估

校園辦演講 學生力反國光石化

[時事漫畫]有石化業的日子 你怎麼辦?
 

我們的島|老樟樹下的閱讀樹屋

採訪:張岱屏、林燕如;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添寶、張光宗、陳忠峰;剪輯:陳志昌

布農族人在老樟樹下吟唱祝禱歌,這裡是南投縣信義鄉的人和國小,當地稱為羅羅谷部落,在樹下有項工程正在進行...

這項計畫的發起人簡志明,在退伍後一直有個想法,認為醫生可以到部落做義診,建築師當然也能到部落蓋房子,於是,從2007年起,他開始推動果核計畫,召募志工到偏遠鄉鎮蓋房子。
在完成了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的竹編教室之後,緊接著在人和國小,第二顆果核夢想發芽。過去,當地部落的老人家,經常在樟樹下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天氣好的時候,老師讓小朋友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到戶外去晨讀,在充滿綠意的環境裡讀書,書本似乎變得更有趣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南投縣政府再度就中科管理局提報之中興新村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審議。文化景觀劃定範圍,因劃設範圍過小且零碎,要求中科局加列範圍,最後有條件通過審議。中興新村的風味如何才能完整保存,將送繼續送審下持續攻防。就算沒有中興新村那麼美,很多人還是希望在自己家安全快樂的生活,各地反對台電變電所、高壓電塔、地下高壓電塔設置距離民宅太近,造成住家電磁輻射高於背景值的民眾,前往環保署、台電抗議,要求台電全面進行電磁場屏蔽改善,否則全台受害民眾將集體對台電提起告訴

由全球科學家組成的「憂思科學家聯盟」討論強勁風雪與破紀錄水患和地球暖化的關連。海冰減少即意味更多溼氣進入大氣中,預期非常大量的降雪、春天會提早來到,造成嚴重水患。因此減緩地球暖化全世界有責,雲林縣正視本身的農業縣特性,目前正在推動的造林2600公頃計畫,加上利用養農畜牧業產生的沼氣轉換成熱能發電、開發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作法,期望化碳危機為轉機,變身為「碳中和」的低碳農業新天地。但雲林在找回充滿生機、溫柔餵養全島的自己前,有個大問題要想辦法,高鐵公司最新報告指出,去年雲林及彰化部分地區沉陷擴大,交通部公路總局也證實,雲林虎尾站有3條設計中的聯外道路已喊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桃米社區能,大城鄉也能

作者: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987年,《人間雜誌》籌畫紀錄台灣第一大河濁水溪的專輯,我負責上游及下游的攝影工作。

麥寮、台西、口湖,這片飽經地層下陷的土地,也在這個時期被規畫為六輕用地,從一開始的歡欣鼓舞,到現在後悔莫及,連我在數十公里外虎尾老家土地上所種的番茄,也都因六輕空氣汙染而染病。

現在,同樣的劇碼還要在彰化大城鄉上演。

精采內文

 
 
 

國光石化 挑戰政府環保救國決心

本報2011年3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即將入閣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左)、曾經入閣的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右)五日出席學界的國光石化研討會。

面對氣候變遷風險,開發國光石化是否符合國家節能減碳政策?從2009年6月國光石化進入環評審查至今已超過 500天,各界對此質疑愈來愈深。正如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所說,國光石化石不是經濟與環保對立的問題,而是檢視台灣在氣候變遷下,未來20年產業走向的抉擇,值得進一步辯證。

5日台大四個研究中心聯合舉行「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空汙、經濟、風險、社會、法律學者,從各個面向檢視國光石化開發的正當性,這也是國光石化引發社會爭議以來,學界最大規模的討論。

環保署長沈世宏全程參與,但國光石化遷涉國家產業政策、能源管理、以及氣候變遷、風險因應等問題,這些都不是環保署長可以回答的,未來如果還有這樣的討論,包括行政院、經濟部應該對這些議題有所回應。

許晃雄:發展綠色科技才能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國家安全問題。台灣天然災害威脅高居世界第一,許多小災害最後都變成大災難,這是不當開發、錯誤政策、人為疏失所造成的。

2008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達11.53噸,排名世界第17,但如果算人口500萬以上的國家,我國排名第6。許晃雄提到,節能減碳有教育、研究、個人、政策等多個方式,從個人來做最緩不濟急,最有效的是政策。

「人類通常在最大危機時會有巨大突破。」許晃雄認為,面對氣候變遷可以有正面思考,發展綠色科技就可兼顧經濟與環境永續。而在這種思維下,國家要不要繼續發展國光石化這種高排碳產業?台灣的抉擇是什麼?

周桂田:高耗能產業不符合產業轉型需求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說,工業部門二氧化碳排放佔全國總排放量約50%,而化工業佔工業部門約40%,石化業又佔化工業的90%。也就是說,石化業是驅動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量的主要來源。近20年來台灣二氧化碳排放年平均成長率超過4.9%,未來如綠色公約開始執行,台灣定會被要求減量。

周桂田表示,氣候變遷與產業政策是衝突的,化工業佔工業部門排放約40%,而產值只佔工業部門的19%,未來要驅動工業部門成長已經不能再依賴這些能源密集產業。高耗能、高排放、高能源密集度產業也不符合產業轉型的需求。

吳再益:石化是重要支柱型產業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則認為,國光石化是高度資本密集產業,如兩期計畫都開發,投資額約一兆,如果只開發一期,投資額也有5、6千億。國光石化也是技術密集產,可帶動綠能、半導體、面板等中下游產業。他認為台灣未來十年還要依賴三C產業來創造就業機會。

至於許多人建議台灣不應再發展高耗能的石化業,應轉而發展低排碳的服務業,吳再益認為,台灣的服務業已衝到70%,相當高了,而且服務業是「沒有根的工業」,未來預估也不會超過72%。

吳再益表示,即使石化業在節能減碳成效上有壓力,但因為石化業是支柱型產業,有存在的必要。減碳跟石化如要兼顧,他認為可以推動石化業逐年降低碳排放密集度、擴大自願性減量、朝高值化發展等策略著手。

蕭代基:補貼政策鼓勵高耗能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表示,馬總統在民國100年元旦文告中提到,台灣經濟必須轉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要淘汰。2008年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四個基本原則:高效率、高價值、低排放、低依賴。但實際去看政府的措施時,都沒有談到如何淘汰高排放產業,只有談到要發展。

台灣的人均GDP比德國、日本、韓國低,但人均能源消費量只低於美國,高於其他國家。蕭代基說,我們使用很多能源,但附價值很低。能源價格是影響能源消費的重要因素,台灣若要達到節能減碳目的,就要實施能源稅。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支持能源價格上漲,而且該上漲就上漲。

石化業是高汙染、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的產業,但為什麼還可以發展?蕭代基說,是因為台灣有許多補貼,例如六輕2009年每天用水28.2萬噸,每噸3.5元,而民生用水每噸7.35元。土地有很多補貼,石油出口全都免稅,相當不公平。

而國光石化即使採用最佳技術,排碳量還是增加700多萬噸,他質疑這增加的排碳量誰來減?成本誰付?「不是國光石化,是別人要幫忙減,這公平嗎?」

蕭代基強調,國光石化如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而設廠,對於政府宣示的節能減碳、環保救國決心,將受到嚴重質疑。

李鴻源:國光石化應透過公民參與討論

即將接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表示,節能減碳政府的口號說得多、但做很少,未來如何在不確定的極端氣候下做出最佳決策,是一大挑戰。我們都談開源,不談節流,因為節流是政治問題。很多改革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都很困難。他認為目前政策的做法無法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國光石化許多爭議至今無法釐清,李鴻源建議,不要急著做,應透過公民參與來討論。周桂田也認為,這樣一個攸關國家未來產業政策、節能減碳議題的開發案,不應交由環評委員會決定,應舉辦行政聽證會讓社會充分辯論。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以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之「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我們的島|老樟樹下的閱讀樹屋

採訪:張岱屏、林燕如;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添寶、張光宗、陳忠峰;剪輯:陳志昌

2009年,我們的島為你紀錄了,年輕建築師簡志明的果核再生計畫,他從醫生義診的概念出發,認為建築師也能做義築,於是他和一群熱心的志工到偏遠山區,為弱勢族群蓋房子,上一回是在南投的雙龍國小蓋才藝教室,這一次果核計畫的發芽地,來到南投的人和國小。921地震過後,這裡的環境有了巨大改變,沒有改變的,是一棵上百年的老樟樹,和部落小朋友熱愛閱讀的心,為了讓替小朋友們製造閱讀的秘密基地,簡志明和建築志工們,蓋起一間很特別的樹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布農族人在老樟樹下吟唱祝禱歌,這裡是南投縣信義鄉的人和國小,當地稱為羅羅谷部落,在樹下有項工程正在進行...

這項計畫的發起人簡志明,在退伍後一直有個想法,認為醫生可以到部落做義診,建築師當然也能到部落蓋房子,於是,從2007年起,他開始推動果核計畫,召募志工到偏遠鄉鎮蓋房子。

在完成了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的竹編教室之後,緊接著在人和國小,第二顆果核夢想發芽。過去,當地部落的老人家,經常在樟樹下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天氣好的時候,老師讓小朋友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到戶外去晨讀,在充滿綠意的環境裡讀書,書本似乎變得更有趣了。

閱讀讓人擁有築夢的力量,為了讓小朋友接觸書本的空間更加多元,人和國小的呂家賢老師和這群志工多次溝通,規劃出樹屋的型態。這群年輕人用電腦描繪出夢想藍圖,從綠建築的概念出發,選擇南投在地的柳杉木,並且考量運輸和維修的方便,用容易拆解的構件式來組裝,更能延長建築物的壽命。而老樟樹所賜與的濃蔭,和大自然滿滿地綠意也不能浪費,反映在樹屋規劃上,留下許多自然採光和通風的空間。

從設計圖到實際施作甚至是找經費,這群學生樣樣都自己來,讓他們吃足苦頭,也才明白真實的建築是有生命的。這一次的行動,有來自中原、成大、北科大等不同學校、不同科系的師生,利用寒暑假來參與,陽光下他們認真地塗著漆、奮力地扛起重重的木架,在汗水中,他們思考著建築的本質。

過程裡難免會遇到難關,但只要有心,總想得到方法來克服。開學時間逼近,夜裡趕工的次數越來越多,當黎明來到,接近完工的興奮心情,也表現在臉上。

對簡志明來說,建築不只是蓋房子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怎麼樣讓建築物在地生根,在老樟樹的陪伴下,學校找來部落媽媽,教導學生製作要布置在樹屋裡的手工藝品,也藉此傳承布農文化。

部落有心再生,樹屋扮演的是啟動的角色,簡志明規劃,未來要和台北教育大學合作,把部落裡其他的閱讀角落串連起來,做成閱讀地圖,讓閱讀變成尋寶遊戲,也能帶動當地社區營造。一間由部落居民自行搭建的閱讀角落,正在改建,將來也是其中之一。

在這個由愛與關懷打造的閱讀樹屋裡,老樟樹看顧著這群部落小朋友,他們在裡頭翻閱書本,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如同老樟樹努力的往下扎根,才有今天的枝繁葉茂,在這群人的努力下,閱讀的果核夢,也在這群小朋友心中生了根,開始茁壯。

採訪側記:

當冷冰冰的建築物,配上了這群志工的熱情,建築就產生了生命,在簡志明的號召下,果核計畫就像替偏遠地區帶來希望的種子,現在第三期果核計畫已經找到發芽處,當越來越多的果核發芽,就能在各地蔚成希望森林。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中科五期】高等研究園區通過文資審議 尚缺環評

本報2011年3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南投縣政府4日再度就中科管理局提報之中興新村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審議,除了將前次會議11處擬登錄為南投縣歷史建築確認範圍,還有台灣省政府提報為縣定古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原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然而,對於文化景觀劃定範圍,因劃設範圍過小且零碎,要求中科局加列範圍,有條件通過審議。

馬政府愛台12建設之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習稱中科五期)歷經3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未過,第3次專案小組會議中要求8項需補充修正的資料,其中2項與文化資產相關,其中又以文化資產保存為首要。環評對於文化資產正在審議階段,卻進行環評程序表示有疑慮,認為應等文資審議完成後,再提環評。因此,此次南投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通過,也等於給了中科五期環評續審的門票。

1月10日環評專案會議時,環委多數表示,中興新村為珍貴的歷史空間,建議爭取中興新村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讓高等科學園區與文化資產保存並存雙贏。1月26日南投縣政府文化資產委員會中,也有委員認為中科局只列文化景觀範圍,似有不足;而畫設範圍應涵蓋全區,否則不足以保護現有的建築與景觀。

然而,中科局既未參考文建會委託之保存計畫及委員意見增列「聚落」劃設,也未修改文化景觀畫設範圍。

會議現場有當地的居民申請發言,指出中興新村原本就是聚落,而光明里於1971年蓋好,具有16種形式的建築特色,應列為指定範圍。委員也認為聚落的概念,並詢問中科局,是否能確保目前樹、綠以及安靜、低密度的生活空間,維持中興新村的綠能、慢活生活?中科局長楊文科回應說,劃設為聚落中科將動彈不得,要中興新村風華再現,要有「Fu」,就只能列文化景觀,以便微調再利用。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劉玉湖說,多次與中科局溝通,第三鄰里單位馬蹄形區塊以及第一鄰里單位單身宿舍具獨特性的建築,建議劃入文化景觀,但中科局卻未有改變。楊文科答說,當地名家建築有保留,欲將單身宿舍打通。

有關於是否劃設為聚落,南投縣副縣長陳玉清認為中科局提的案子並沒有提及聚落,並且聚落的申請,應由當地居民提出,因此不該討論。委員張嘉祥(成大建築系教授)不以為然,他認為既然上次會議有此爭議,就應討論清楚,何況現場來自當地的居民,也表達當地為聚落之主張。張嘉祥表示,此案太多地方不清楚,不應通過。

會議除了做成中科管理局所提報之文化景觀全數通過外,須將第一鄰里單位之單身宿舍、第三鄰里單位之馬蹄形區塊一併劃定為文化景觀區,並附帶要求第一鄰里單位應申請聚落,繼續送審。

有委員會後表示,中科局所劃定的文化景觀範圍範圍過小,且太過零碎片段,恐怕難以保存中興新村之文化價值;他建議應將每個局部劃設的區塊連結成更大範圍的文化景觀,才能保存住中興新村的風華。

Top

 

反高壓電塔設我家 電磁波受害者將集體對台電提告

本報2011年3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反對高壓電塔設在我家!」全台各地愈來愈多民眾反對台電變電所、高壓電塔、地下高壓電塔設置距離民宅太近,造成住家電磁輻射高於背景值,許多人疑似受到高電磁波影響得到不明疾病。

3月4日,包括彰化縣田尾、台中市霧峰區甲寅里、台北市萬隆、松湖、以及新北市泰山等地民眾,前往環保署、台電抗議,要求台電全面進行電磁場屏蔽改善,否則全台受害民眾將集體對台電提起告訴。

全台電磁波受害者將集體向台電提告

台中市霧峰區甲寅里居民顏秀蘭說,921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村民損失慘重,後貸款重建,未料台電架設超高壓電纜線穿過屋舍,導致電磁輻射升高,附近住家檢測值從10到100毫高斯。

顏秀蘭家的屋頂上空就有超高壓電纜線穿過,她長期頭痛、耳鳴、失眠,每天晚上要用一個特製金屬箱罩住頭才能睡覺,陳情多年台電都置之不理。她的鄰居、住在39號的林女士也帶著5歲的孫女來陳情。

變電所、高壓電纜離家只有3公尺

台電10幾年前規劃林口到五股工業區的「頂福-東林雙分歧興珍161KV線地下輸電電纜線路管路工程」,民國92年開始整建位於泰山鄉明志路上的「泰山變電所」。「反對泰山變電所改建自救會」會長張月桃的家離變電所只有3公尺,變電所工程進行時還震毀多處住家。

台電台北變電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景隆街南側,居民長期生活在電磁輻射威脅下。台電又要新建一座大樓,在大樓內設輸變電設施,98年12月環保署在變電所周邊檢測,電磁波數據最高達57~63毫高斯。

反萬隆變電所自救會會長余何蓓的小孩念大學時發生白血病,附近七戶民眾25人有7人得到癌症,不排除跟變電所有關。而台電要新蓋的大樓離他住家比舊的變電所更近,只有6公尺,對未來生活影響更大。

居民的要求是,變電機組應增加安全距離,遠離住宅密集區。而通過住宅密集區的地下高壓電纜,應重新埋設遮蔽,磁場強度小於5豪高斯(mG)。

行政院自己防護 1毫高斯,人民的命不是命?

台電公司「南投-彰林345仟伏特超高壓輸電線路」多處輸電線路距民宅不到10公尺,2月24日彰化田尾反高壓電塔自救會向法院提告台電不當設置高壓電塔,但台電以環保署官員到場檢測值44毫高斯的數據, 向法院陳述這個檢測值低於833毫高斯,因此「電磁波無害」。

台灣電磁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表示,「電磁波環境建議值833毫高斯」不是安全值,早就該修正,但政府卻一再誤導民眾833毫高斯是安全值。如果833毫高斯真的安全,為什麼行政院2009年花了人民納稅錢166萬發包「變電站安全防護遮蔽工程」,改善電磁波到1毫高斯,「人民的命不是命嗎?」

環保署:並未向法院指833毫高斯是安全值

環保署空保處副處長簡慧貞表示,環保署絕對不會向法院提出「833毫高斯是安全值」這種說法,應是台電律師誤用,如果有必要環保署願意發函說明。

另外,陳椒華也提出,依行政院工程會網站資料,台電已斥資近3000萬元進行電磁場屏蔽改善工程,包括95年「梅湖~觀音串接楊梅161KV地下電纜電磁場屏蔽改善工程」、98年高雄P/S電磁波防護設施工程,經實測,這項工程讓台電員工減少暴露到2毫高斯以下。

台電:都遵守833毫高斯建議值

民眾隨後到台電抗議,供電處副處長謝建賢強調,環保署訂的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都是833毫高斯,台電是依規定進行相關設施。且目前長期、低劑量極低頻電磁場暴露健康危害的科學證據,仍不足以支持降低暴露建議值。

陳椒華表示,台電應認清ICNIRP所訂的限制值是指瞬間暴露限制值,ICNIRP未訂低劑量長期暴露限制值,所以台電不應拿瞬間暴露限制值為安全標準。ICNIRP的2010年新的準則也提出建議,應採行世界衛生組織的低劑量長期暴露預防原則,也就是台電應遵循預防原則,不要讓民眾暴露於3~4毫高斯以上,否則有致癌以上的風險。

謝建賢並不否認改善電磁輻射技術可行,只要距離較遠就衰竭較快,但強調會在經濟及技術可行下盡量降低電力設施磁場。

電磁輻射是「2B級可能致癌物」

台北市議員李慶元、立法委員田秋堇都場聲援民眾,強調台電無權讓民眾曝露在高於原背景值的電磁波環境,而且減少電磁波值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只是台電不願意增加成本保護民眾,這點無論如何就說不過去。

陳椒華表示,IARC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已證實電磁輻射為「2B級可能致癌物」,與兒童白血病有關,而不確定致癌並非不會致癌。

另外她強調,ICNIRP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所訂的限制值(Basic limit)是急性傷害瞬間暴露限制值,ICNIRP雖尚未訂定每天長時間較低電磁輻射暴露限制值,但表示長時間較低電磁輻射暴露的防範策略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預防措施。也並非直指目前所訂833毫高斯是安全值。

Top

 

強勁風雪與破紀錄水患 依舊是暖化惹禍

摘譯自2011年3月2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全球科學家組成的公益團體2011年1月26日,紐約的暴風雪。圖片來自:Juan Jose Richards Echeverria相本。「憂思科學家聯盟」 (UCS)本月1日舉行視訊會議,會中氣候專家形容全球暖化為「在骰子裡灌了鉛」,增加破紀錄暴風雪發生的頻率,就如同過去兩年冬季肆虐美國與歐洲的雪災。

「嚴重暴風雪與地球的暖化並不互相牴觸。」地下氣象網站(Weather Underground)的氣象主任兼共同創辦人馬斯特斯博士(Dr. Jeff Masters)說:「事實上,當地球變得更溫暖,會有更多溼氣被吸收到大氣當中,我們不斷的在骰子中灌入重量,而讓一年四季產生更多的劇烈風暴,這都會造成社會更大的影響。」

馬斯特斯警告,今年冬天還會有更多劇烈降雪,而美國中西部地區應準備好迎接今年春季破紀錄的大水。

「我們也正經歷春天早到的現象(spring creep),由於氣溫較一般狀況更溫暖,縮短了冬天時程。」馬斯特斯說:「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在美國西部山區可看到春季溶雪的逕流,比60年前提早了1到3個星期。」

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氣候科學家桑福德(Todd Sanford)說:「想像大氣是塊海綿,有兩件事會發生:更多的水分從海洋蒸發,同時間,當大氣變暖後,它能夠容納更多的水蒸氣。這意味著,我們會在暴雨期間從海綿中擠出水來,因而預期未來的降雨事件會愈發強勁。」

「北極海冰規模縮減創新低紀錄,影響著大氣環流模式,並造成我們所看到的冬季極端天氣。今後,我們能預期非常大量的降雪、春天提早來到,以及嚴重水患將構成威脅。」桑福德如此說道。

自1980年代早期便投入研究北極氣候的瑟瑞茲博士(Dr. Serreze)表示,北極的氣溫在今年夏天逼近歷史高點。而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間,海冰覆蓋的面積縮減至歷史低點。

瑟瑞茲說,海冰減少,意味更多溼氣進入大氣中,並以其他方式影響著全球天氣。

他解釋,連續兩個冬天以來,科學家在今年已觀察到異常強烈的負相位北極震盪,這是一種發生在極地區域的大氣環流模式。

在負相位的階段,氣壓會較北極區平常要高,風場模式會把高於平均溫度的空氣帶入極地,同時寒冷的空氣則溢漏到中緯度的美國與歐洲。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化碳危機為轉機 雲林縣府推低碳農業新天地

本報2011年3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低碳城市第一階段遴選工作,雲林縣政府3日宣布以「邁向亞熱帶低碳農業新天地」提出經費規模高達170億元的計畫,爭取33億元補助款,同時結合台塑六輕,連袂宣示打造低碳雲林的目標。此項計畫已通過初選,將進入第二階段遴選。

雲林縣除了縣長蘇治芬代表出席,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文潮也率領主管力挺。王文潮表示,降低碳排量是台塑六輕的既定政策,也投注了相當經費和人物力,進行跨公司、跨廠際的資源整合;對於雲林縣政府將推動「邁向亞熱帶低碳農業新天地」的計畫,則表全力支持。

蘇治芬說,全台灣1/4的排碳量就在雲林台塑六輕,每年高達6700萬噸;雲林畜牧業的養頭數143萬頭,數量也是全國1/4,台灣的減碳工程,雲林縣當仁不讓。

雲林縣政府提出的計畫,是以雲林鄉村生活與農業大縣的特色,進行造林的「碳中和」,工業的「碳控制」,以及農業的「碳經濟」,將碳危機變為轉機。

在全球興起的「低碳浪潮」中,若利用雲林縣本身的農業縣特性,包括目前正在推動的造林2600公頃計畫,加上利用養農畜牧業產生的沼氣轉換成熱能發電、開發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作法,不但可將現有的碳排放量減少,且可將雲林打造成「碳中和」的低碳之鄉。

縣府表示,六輕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700萬噸,佔台灣排碳總量的1/4,台塑也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已配合在雲林縣展開造林計畫,降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目前已經有800公頃的成績。而縣府更將造林目標訂為4600公頃,期使雲林成為台灣中部的綠色之肺。

雲林縣政府盼於2016年至2020年間,將雲林縣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回到2005年的數據,且在2025年時達成回到2000年時排放量的目標,蘇治芬期許以此目標打造世界級的農業首都、發展下一世代的減碳典範。蘇治芬表示,在全球低碳浪潮中,「污染走、產業留」絕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Top

 

高鐵沉陷擴大 雲林聯外道喊停

摘錄自2011年3月6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高鐵公司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監測高鐵沿線沉陷最新報告,去年雲林及彰化部分地區沉陷擴大。交通部公路總局也證實,雲林虎尾站有3條設計中的聯外道路已喊停。

根據監測報告,屬於新增的高鐵雲林虎尾站,去年地層下陷了5.7公分,比民國98年4.8公分還多;雲林台78線附近,98年沉陷6.1公分到6.5公分,去年也擴大為6.5公分到6.8公分;另靠近雲林縣158線道的地層下陷,也從98年的4.8公分擴大到5.7公分。除雲林外,監測報告也點出去年彰化溪州的高鐵沿線地層沉陷也出現擴大,98年是4.3公分,去年達4.8公分。

公路總局證實,去年有3條高鐵雲林虎尾站聯外道路已完成設計,原本準備要動工,因發現地層不但下陷,還持續還擴大,基於安全考量,只好暫時中止,並一併退回從高鐵基金移撥的興建經費。

高鐵局也坦承,雖然現在的差異沉陷都在安全範圍內,但不可能等到快達容許值時才補強,以高鐵在雲林台78線的差異沉陷為例,可能在到達2/1500至3/1500時,就要有補強的做法,確保高鐵行車安全。

Top

 

論壇∣桃米社區能,大城鄉也能

作者: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987年,《人間雜誌》籌畫紀錄台灣第一大河濁水溪的專輯,我負責上游及下游的攝影工作。

麥寮、台西、口湖,這片飽經地層下陷的土地,也在這個時期被規畫為六輕用地,從一開始的歡欣鼓舞,到現在後悔莫及,連我在數十公里外虎尾老家土地上所種的番茄,也都因六輕空氣汙染而染病。

現在,同樣的劇碼還要在彰化大城鄉上演。

23年前,我因採訪的緣故,來到位於大城鄉最近濁水溪出海口的水尾村,竹管屋所建構的聚落,令我印象深刻,這個偏鄉,如今也同樣面對工商業擠壓的效應,呈現十足荒涼。如今,因為地方的衰敗與沒落,也即將被國家以極端的手段,推向一個萬劫不復的毀滅之道。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雖才成立半年,但地震之後隨即轉型投入救災與重建的工作。12年來,最代表的案例就是我們進入協助的桃米社區。

剛開始,大家都不看好,社區在觀望、質疑;政府高級官員說,你們這樣搞「產值」有限。但是,恰恰好這個埔里最貧窮的山村,也因為如大城鄉般,因人口外移產業沒落而保存了相當優勢的生態環境,全台有29種原生蛙類,這裡占有80%的23種。因此,以生態保育出發的生態旅遊結合生態村的發展,成為12年來發展的途徑。

訓練解說員、認證,讓居民從認識自己的故鄉的寶貝到「惜寶」,進而願意付出行動來保護,居民慢慢走出因有垃圾掩埋場之垃圾里的陰霾;而解說員在試營運收到解說費之後,知道知識可以轉化成經濟是真的,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從生態環境的保育、生態民宿的營造、媽媽特色料理的提升......,到紙教堂從日本遊牧到桃米再生,現在據統計,這個社區新興的生活創意產業,一年的毛收入超過一億元台幣,同時,生態保育的價值與行動已深化、落實到居民的行為中。

這個案例顛覆與創新我們過去對弱勢社區的想像,也見證以NGO為跨域平台合作模式在台灣發展的可能性。

政府部門其實是沒有耐心等個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底下來思索、制定政策,來面對弱勢地區的地域振興問題。而且地域振興是一跨域合作的整合型事務,如此以一個經濟部的國光石化廠的設置就想要對地方有所貢獻,無疑是一個粗暴不堪的決策,背後呈現的其實是政府部門治理能力的不足與不負責任。

在最弱勢的地方,也往往為我們保存最大的潛在資源,就看我們怎麼選擇與行動。尤其在後ECFA時期,如何將移不走的風土民情轉化成面對世界的資源,才是台灣的活路,怎能搬一座石化廠來自毀前途呢!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